一篇文章,看完蘇軾能說會道的那些趣事

2020-12-23 魚羊秘史

文:蝶夢依依

海涅說:「語言之力,大到可以從墳墓喚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變成巨無霸,把巨無霸徹底打垮。」

這句名言,驗證了能說會道的人的威力。

我們的蘇軾,也長了一張巧嘴,不但錦心繡口,而且還讓那些有趣有料有態度的歷史故事流傳至今。

01

和朋友開玩笑,是蘇軾的拿手戲。他除了開朋友的,順帶手還把人家的老婆或小妾,一起玩笑一回。

蘇軾的好朋友——詞人張先,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詞和柳永齊名,善於用工巧之筆,表現朦朧之美,「雲破月來花弄影」就出自他的詞。故有「張三影」的雅號。

張先一輩子詩酒風流,八十歲了還娶小妾,很自得。新婚之喜,很多人去賀喜。

他自己寫了一首詞: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蘇東坡聽後大笑,立刻作出一首詩: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一樹梨花壓海棠」。儼然成了老牛吃嫩草的代名詞,這句貼切搞笑極其曖昧的豔詞,也有人說這絕對不會是蘇軾所寫,是別人給按錯了位。

文獻資料也查不出這句詩到底出自誰手。又因蘇軾有詩情好玩笑,多數人承認是他所為。

不過張先的確情事連連,年輕時私會小尼姑,年老了也不消停,八十歲還娶小妾,八十歲娶進門,到張先八十八去世,這對老夫少妻居然還生了兩男兩女。

這個結果證明了,婚姻關係中,年齡不是問題,身體才是關鍵,張先最大的兒子和最小的女兒差了六十歲。

蘇軾也確實給風流的張先寫過一首詩,題目是《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

詩曰:錦裡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鬢眉蒼。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柱下相君猶有齒,江南刺史已無腸。平生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後堂。

他和好友陳季常也是無話不談的朋友,兩人經常談佛論道,高談闊論到深夜。

正侃侃而談之際,忽聽隔壁陳季常的老婆柳氏一聲大喊,陳季常剛才還是英雄氣概指點江山的架勢,瞬間嚇得六神無主,拄杖哐啷掉在地上。

陳季常這副可憐相,讓蘇軾同情又忍俊不禁。這位柳氏也許真的該感謝蘇學士,她「河東獅子吼」的美名,跟著蘇軾的詩流傳千古了。

詩曰:「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師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從此,只要是兇悍老婆都被打上「河東獅吼」的標籤,而怕老婆的人都被稱為「季常之癖」。

02

張小嫻說:天真有高下之分,幽默則絕對是智慧的產品。

具有幽默感的人是細緻觀察生活的人,他能隨時隨地的幽他一默。蘇軾和同僚間,發生過很多次這類事。

劉貢父晚年得了一種怪病,頭髮眉毛脫落,連鼻梁都塌陷了。

這一天,同事們一起飲酒作樂,互相引古人話語調笑。

蘇東坡靈機一動,當即說到:「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猛士兮守鼻梁!」眾人想想這句話,再看看劉貢父,頓時滿座爆笑。

呂大防當宰相時,有一次,蘇軾有件急事需要和他稟報,就去他府上。

侍從說,呂大人在睡午覺,蘇軾只能耐心等待。因呂大防是個大胖子,蘇軾等了許久,才見他挺著個大肚子慢吞吞地走進來。

蘇軾把事情報告清楚後,兩人又喝茶閒聊。呂大防養了一隻綠毛龜,他指著龜,想和蘇軾顯擺顯擺。

蘇軾說:這不算什麼,六眼龜才稀奇呢?呂大防知道蘇軾博古通今,知識淵博,也知道他能言善辯,怕有套路,但還是忍不住問,讓他說說。

蘇軾說:當年後唐莊宗時,藩國進獻了一隻六眼龜,這隻烏龜最大的特點是有「龜號」,龜號說,六隻眼兒,分明睡一覺,抵別人三覺!

呂大防聽後,明白是蘇軾編故事奚落自己能睡,也不計較,只能幹笑。

司馬光為人耿直固執,有一次蘇軾和司馬光因政務各抒己見,在朝堂上發生了爭論。

爭了半天,無果。蘇軾無可奈何地說:「相公此論,故為鱉廝踢。」意思是司馬光的觀點如同王八踢腿。

司馬光好奇地問:「王八還能踢腿啊?怎麼會呢?」蘇軾說:「這王八就是要蹬腿。」

司馬光對蘇軾的這些旁門左道完全不懂,無論蘇軾怎麼點,司馬光就是聽不明白,氣得蘇軾乾脆來了個現場表演,一邊解釋一邊手舞足蹈的比劃。

事後,蘇軾還不解氣,回家後又接著說:這個司馬牛,司馬牛。綽號又給取上了,映射司馬光太犟。

蘇軾和黃庭堅的書法並列北宋書法四大家。

黃庭堅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誇張的長畫,並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散的嶄新結字方法,揮灑自如,雖縱橫跌宕,亦能行處皆留,留處皆行。

蘇軾的書法是厚重豐肥、左右舒展。字的形態呈現扁闊狀。

有一次,蘇東坡跟黃庭堅在一起討論各自的書法,蘇東坡說:「你的字雖然清新爽勁,但是太瘦長,像蛇掛在樹梢」。

黃庭堅馬上回敬:「你的字自成一派,只是偶爾會覺得褊淺,像極了石壓蝦蟆。」你看,即使玩笑,也都說的特別有水準。

03

「如蠅在食,吐之方快」是蘇軾豪爽率真的性格。

一顆赤子之心,一張不吐不快的嘴,加上滿腹的學識和匡國之志,必定會衍生很多故事。

他在朝堂上博古論今,妙語連珠。

一次遼國的使者來宋朝,使者想刁難一下宋人,就說在他國家有一上聯,至今沒人對出來。

這種情形下,皇上只能讓使者說,上聯是:「三光日月星」。

話音落地,正當眾臣思索之極,蘇軾當時就對出:「四經風雅頌」,因為雅分《大雅》《小雅》。

使者沒想到這麼快就有人對出來,感到很驚愕。

蘇軾接著又說,還可以對好幾個呢,「兩朝兄弟邦」「一陣風雨雷」「四德元亨利」瞬間蘇軾又對出了好幾個。

使者不得不服。

這場軟實力文化的較量,宋朝完勝。

在王安石變法的過程中,蘇軾和革新派意見嚴重不同,他不反對變法,覺得王安石等變法太快太急,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狀。

而且青苗法手續太繁瑣,制度缺陷,官員的私心,執行不當造成弊端太多。

他在《上神宗皇帝書》中,針對政治、經濟、軍事及變法提出自己的見解,可惜沒起作用。

當神宗駕崩,哲宗即位,保守派重新被重用。

司馬光首先召回蘇軾,並且在短短17個月官階跳了12級。

因司馬光全面否定變法,蘇軾又站出來提意見,他說:「較量厲害,參用所長」。

軍事外交方面提出:「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以前和革新派不對點,現在又得罪了保守派。

按說司馬光是他的恩人,從黃州把他調回來,做高官得厚祿,但蘇軾就是蘇軾,他不追隨,不盲從,有自己的政見。

蘇軾去世多年後,宋高宗坐在新都杭州,閱讀蘇軾的遺著,尤其是那些有關國事的文章,越讀越敬佩他的謀國之忠,敬佩他的至剛至勇,遠見卓識。

為了追念蘇軾,把他的孫子蘇符封了高官。

到宋孝宗時,賞賜文忠公,又賜太師官階。並評:「忠言讜論,立朝大節,一時廷臣無出其右」。對他的忠義高度讚譽。

蘇軾永遠都是站在愛國憂民的立場上,遵從自己的內心去說去做,這才是一個政客的浩然正氣,這才是一個男人可貴的氣節和人性光芒。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蝶夢依依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千秋文章,一代宗師歐陽修改變文風的趣事
    之所以能夠這樣說,且看下面這個名單就可以知曉了:丈壇巨子:蘇軾,蘇轍、曾鞏。唐宋八大家中宋朝有6位,這次考取的進士佔了一半。學術大師:洛學創始人程顥,關學創始人張載,蜀學創始人蘇軾和蘇轍。北宋四大學術流派(洛學、新學、關學和蜀學)的創始人通過這次考試嶄露頭角,治國能臣:這一年的進士中後來位列宰執的有1人,變法派骨幹呂惠卿、曾布、林希和蔣之奇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 一篇文章罵遍北宋詞壇16人,把蘇軾批評得一無是處
    李清照曾寫下一篇關於詞的議論文,對宋代詞壇各路大家都進行了評價和評判。一篇文章罵遍北宋詞壇16人,把蘇軾批評得一無是處李清照曾寫過一篇叫《詞論》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李清照用極為犀利的言語描述了北宋16位詞人的作品,她認為這些作品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 蘇軾的一篇短文,不僅明晰輕快,而且揮灑自如
    蘇軾是北宋的大文豪,他的散文、詩詞千古流傳,繪畫、書法也堪為一絕。雖然多次被貶,詩人卻能隨遇而安,每次到達一個新地方,不僅結交了新朋友,還想方設法地置地安家,讓自己覺得有一種歸宿感。蘇軾自小受過良好教育,無論遊記、碑傳、書信和隨筆都寫得如行雲流水,平易自然。他有時醉後高歌,有時夢醒低吟,卻都如信筆拈來,毫無綺麗柔靡和艱深晦澀。下面分享蘇軾的一篇短文,不僅明晰輕快,而且揮灑自如。
  • 21歲蘇軾寫文章,編撰古話,卻引得歐陽修嘖嘖稱道,連連詢問
    但還能讓閱文的考官對他的文章嘖嘖稱道。我們會感嘆這樣的人有才能,同時也會覺得,這是不是太「狂」了些?而蘇軾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當年二十一歲考進士時,就是不走尋常路,不用實實在在的典故,而是自己編撰了一個,寫進文章裡。而作為考官的歐陽修,對於蘇軾的這一篇文章,就是讚不絕口。那麼,其中的這個蘇軾自己編撰的典故,是什麼呢?在這個過程中,歐陽修蘇軾究竟有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 「噴飯」一詞,原來出自蘇軾,除此之外,他還有這些段子
    可是有些人看我們不順眼,總是發表一些言論,那些言論說起來「令人噴飯」,可笑至極。就連央視新聞的主持人也曾說過「令人噴飯」這個詞語,或許有人覺得央視用俗語播放,是不是缺點兒文化內涵。不過,這就是觀眾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地方了。
  • 晚年的蘇軾,有天晚上失眠,在村裡散步,寫了一首傷感的小詩
    普通人尚且有各種憂思難以入眠,那些文豪大家更是心思敏銳,感情豐沛,應該有更多無眠的夜晚。普通人的無眠之夜,只能讀書消遣,而那些文人墨客則在無眠的夜晚著書立傳,給我留下許多經典詩句。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篇詞作,是著名的文學大家,蘇軾蘇東坡在失眠時所作的絕佳詞句。蘇軾一向性格豪爽,許多事情並不放在心上,是什麼事讓他失眠,又是寫了怎樣的詩詞呢?不妨隨小編看一看。
  • 一篇文章帶你了解奶茶店咖啡機,看完就知道怎麼選!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咖啡機最新資訊 > 正文 一篇文章帶你了解奶茶店咖啡機,看完就知道怎麼選!
  • 看完這篇文章,你才知道什麼叫變心!
    看完這篇文章,你才知道什麼叫變心! 臥槽,有完沒完? 對蘇小妹文採舔屏已久 於是寫詩投稿,期望能夠得到女神回復 結果能詩善對更善懟的蘇小妹 一看投稿,這水平比我胸還平 便提筆在上面寫了一副對聯:
  • 語文為王的時代,人文素養,一個蘇軾半個北宋
    《刑賞忠厚之至論》,當時的主考官兼改卷子的是歐陽修,歐陽修一看到這篇文章,那個不得了了,行文優美,立意深刻,簡直愛不釋手,但是歐陽修其人有些自戀,本想給個第一名,但他轉念一想,當今世上他只認為只有他的學生曾鞏才能寫出這麼牛的文章來,他作為主考官給他的得意學生打個第一名,會引起猜忌,弄出一些事非來,所幸就給了個第二名,但卻偏偏巧合的事,這篇文章是蘇軾的,而他判的第一名的卷是是他學生曾鞏的。
  • 蘇軾一首感謝詩,引發了著名的烏臺詩案,結尾一句差點丟命
    按照例行公事的慣例,為臣者調任他處須上表謝恩,蘇軾作一篇《湖州謝上表》的奏章,簡要敘述自己過去幾年無政績可言,然後再敘感謝皇恩浩蕩,行文到此,本來就算很標準了,但他竟然在後面又夾帶上一句話:「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 蘇軾過生日,竟夢見自己吃舍利
    而蘇軾在一篇札記中記錄了自己的一個夢,夢見自己吃了舍利子,這就讓眾多吃貨自愧不如了。《記子由夢塔》原文明日兄之生日,昨夜夢與弟同自眉入京,行利州峽,路見二僧,其一僧鬚髮皆深青,與同行……手擎一小卯塔,云:「中有舍利。」兄接得,卯塔自開,其中舍利燦然如花,兄與弟請吞之。
  • 匹敵《醉翁亭記》,蘇軾的《喜雨亭記》何以一枝獨秀
    因此關於亭的文化源遠流長,歷代文人騷客不惜筆墨,留下了豐富寶貴的詩詞文章。說起亭記,我們大概都讀過背過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你可能不記得滁州山間、朝暮四時的美景,肯定能記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快意恩仇。但今天要念叨的的是一篇可與之齊名的亭記散文——蘇軾的《喜雨亭記》。宋仁宗嘉佑六年,即公元1061年,蘇軾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今陝西鳳翔)的判官。
  • 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蘇軾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他一生都大力推進古文革新運動。東坡先生不學求深、務奇的時文,卻堅持詞語樸素、無所藻飾的文風。他還認為,只有當作者覺得不吐不快之時,才能寫出一篇優秀的文章。蘇軾主張文章要言之有物,有意而言、言盡而止,不可鸚鵡學舌、無病呻吟。同時蘇軾也經常與僧道朋友交往,更在其詩文中體現出禪宗的影響。比如他的《題西林壁》,語淺意深,卻寄至味於禪理。再如他的《琴詩》,表達了有無相生是萬物生成之本,也富有禪機。下面介紹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 一篇文章寫完啦
    因為我必須趕在零點前把文章發布。因為微信公眾號每天只可以發一條。還有一些時候,寫著寫著竟然睡著了,而且還是站著打字。就在剛要睡著的那一瞬間大腦又清醒過來。於是又繼續打字,然後又在一瞬間又打起了瞌睡。一篇文章就這樣在半夢半醒中寫完了。在那些晚上,為了寫出一篇文章,也真是歷盡千山萬險,用盡各種招數。
  • 寫一篇關於食物的文章
    除了吃,孩子們還會用餃子做遊戲:兩個人面前各自擺兩盤相同數量的餃子,然後開始猜拳,贏了的就吃一個,看誰的盤子最先空。我們玩兒著,笑著,鬧著,便將美味的餃子吞進了肚子,既玩兒過了癮,也吃過了癮,那趣味,則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大人們會在一旁「正經」的吃,在吃的時候分享著一年來發生的新鮮事、趣事、好事,時不時插上一兩句對餃子味道的讚美,將新年的祝福在被餃子覆蓋的餐桌上傳播給所有人,這也是趣味所在。
  • 那些小學生寫的搞笑作文,老師看完後直呼:把我的四十米大刀拿來
    要想寫一篇足夠吸引人的作文,有的同學靠優美的語言,有的同學靠真摯的情感,有的同學靠高超的手法,當然,還有另外一部分同學靠奇葩而雷人的思路。儘管很多小學生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過硬的理論基礎,但是他們一樣可以寫出「引人入勝」的作文,這其中靠的就是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十分清奇的腦迴路。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學生們寫出的搞笑作文。
  • 寫一篇拍案叫絕的好文章需要這樣做
    上一篇分享了:如何構建一篇文章的框架,並掌握了如何寫文章的開頭、結尾和小標題。這篇分享的是:如何寫出一篇讓人拍案叫絕的好文章?01 怎麼寫文章才能使讀者獲得感更強我在前面幾篇的內容中提到過,判斷一篇文章好與不好的標準,就是看一篇文章的信息量。比如說一篇文章為我們提供了多少知識,夠不夠透徹,講的故事能否吸引人等等。
  • 從《豬肉頌》,看蘇軾苦中作樂的精神境界
    聊到酒與詩,馬上會想到陶潛、李太白;談到茶與詩,則會想到陸羽或是白居易;而說到美食與詩,所有人想起的只會是蘇軾無疑了。美食是詩以外,蘇軾另一個重要的標籤。從"東坡肉"到"拼死吃河豚","好食"之名,便深深的烙印在蘇軾身上了。
  • 李清照一篇短文,吐槽了宋詞半壁江山,她憑什麼這麼狂?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現代人更喜歡稱她為「千古第一才女」,她許多優美的詞直到今天還被各種小文藝引用,既然有才,就難免驕傲,而李清照太過有才,以至於她太過驕傲,作為兩宋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填詞已經不能滿足李才女的需求了,她開始當起了點評家,一出手就寫出一篇《詞論》,哎喲我去,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一篇短文,前後滿打滿算也不過1000字,她竟然把兩宋所有的排的上號的大詞人
  • 從名字意蘊看蘇軾、蘇轍的人生發展
    北宋慶曆六年,三十三歲的蘇洵進京趕考失利,回家鄉之後寫了一篇《名二子論》,這篇不到百字的小文,簡單說明了他為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取名的內涵。先講蘇軾,「軾」的含義是車廂前供人倚靠扶手的橫木。「軾」的功能是用來憑靠、瞭望,蘇洵藉此鼓勵兒子蘇軾要遠瞻前方,眼光長遠。名與字相關,所以蘇軾的字又叫子瞻,瞻就是向遠處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