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2020-12-18 品詩賞詞

蘇軾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他一生都大力推進古文革新運動。東坡先生不學求深、務奇的時文,卻堅持詞語樸素、無所藻飾的文風。他還認為,只有當作者覺得不吐不快之時,才能寫出一篇優秀的文章。

蘇軾主張文章要言之有物,有意而言、言盡而止,不可鸚鵡學舌、無病呻吟。同時蘇軾也經常與僧道朋友交往,更在其詩文中體現出禪宗的影響。

比如他的《題西林壁》,語淺意深,卻寄至味於禪理。再如他的《琴詩》,表達了有無相生是萬物生成之本,也富有禪機。下面介紹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觀潮

宋代: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蘇軾一生坎坷,曾經被貶謫到很多地方,但是他每到一處都會置地築屋,希望自己可以安心地在當地生活下去。同時蘇軾還喜歡廣交朋友,所以即使他最後遠謫儋州,依然不感到十分孤獨。

其實這之中還有一個原因,當一個人內心強大,並覺得非常充實時,即使一人獨處也並覺得寂寞。蘇軾喜歡文學、書法、美食,這些愛好不僅讓先生的日子豐富多彩,而且也變成一種精神力量,支持著他在憂患相仍的歲月裡毫不動搖。

蘇軾去過廬山,領略過大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也感受到令人興奮刺激的風景。他也曾在杭州任職,觀賞過錢江大潮的壯觀氣勢,正如蘇軾在自己的詩中所寫,鯤鵬水擊三千裡,組練長驅十萬夫。

初次見識廬山風景,既有心馳神往的感覺,也有夢幻神奇的觸動。而因為對錢江潮慕名已久,見到那似萬馬奔騰的潮水撲面而來時,他也曾感到驚天動地。蘇軾甚至感覺,一生見識了廬山煙雨浙江潮,也就此生無憾了。而之前因為時刻魂牽夢繞,卻總是覺得,未至千般恨不消。

這就像一個兒童喜歡一個玩具,又無法如願,於是便啼哭吵鬧,直到大人將玩具放在面前才肯罷休。及至兒童將其玩膩了,便再也不願用正眼掃視一下。

所以當蘇軾有了幾次賞遊的經歷後,他終於不再那麼牽掛,卻反而有更深的感悟:終於親眼看到那些令人嚮往的壯美風景,卻發現也不過如此、並無驚奇,只覺得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蘇軾的這首詩首尾兩句完全相同,卻表達了完全不同的意思,可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首句表達一種渴望,因為始終沒有機會觀賞,就覺得很遺憾;而尾句則抒寫一種感悟,正所謂,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詩人也已經由剛開始遇境沉迷的凡夫境界,轉變為耳聽塵事心不搖、眼觀形色內無有的超凡狀態。也正如禪語所言,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心動。

但是要達到定心定意的狀態,卻不是一揮而就,總是需要一個長期的歷練過程。所以禪宗又主張要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也就是說,很多道理無法言傳,更不能用文字記載,只有親身實踐、不斷見證,才能觸發內心的感悟。

蘇軾的這首絕句,正是表達了禪宗的這種思想,一旦妄念看清,就恍然大悟。可是看清的過程卻很艱難,甚至有些人一輩子都做不到。

有人說,一切因緣和合都有安排,一切生死別離都有定數。但是人不能一生什麼都不做,只等著這些安排。其實美好的風景都在路上,千難萬險地到了終點,才發現一切也不過如此!

相關焦點

  • 道潛的一首禪詩,出語平淡,卻詩畫結合,更充滿了濃濃的禪意
    天人和諧、平和以待,閒情雅趣、禪意深蘊,去除執念才能取捨自如,拋棄幻想方可內心安寧。禪宗就非常重視內心的覺悟,並希望人們擺脫世俗的貪嗔,從而達到超然曠達的人生境界。下面介紹道潛的一首禪詩,出語平淡,卻詩畫結合,更充滿了濃濃的禪意。
  •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4句,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這是從境界的分類而言談的,但是我覺得,關於人生的境界,沒有誰能比古人蘇軾還說得清,他在彌留之際為兒子寫的一首《廬山煙雨》,短短28字內,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 王維的一首禪詩,景物描寫美不勝收,最後5字更充滿禪意
    下面介紹王維的一首禪詩,景物描寫美不勝收,最後5字更充滿禪意。千塔主人唐代:王維逆旅逢佳節,徵帆未可前。窗臨汴河水,門渡楚人船。雞犬散墟落,桑榆蔭遠田。首聯交代地點和事件緣由,「逆旅逢佳節,徵帆未可前」,這兩句簡潔明了,為下文做好鋪敘。逆,迎;逆旅,迎接旅客之處,即旅舍。詩人先在旅舍周圍觀察,只見「窗臨汴河水,門渡楚人船。」
  • 老和尚早上起床晚了,聽見鳥叫,賦詩一首,充滿禪趣
    老和尚早上起床晚了,聽見鳥叫,賦詩一首,充滿禪趣寫詩表達的是一種意境和心態,禪,同樣也是如此。在我國,有一種詩叫做禪詩,富含禪意。當然禪詩也並非一定是出家人所作,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蘇軾,曹雪芹等知名大家都是寫禪詩的高手。
  • 蘇軾的一首五言詩,描寫形象,最後兩句充滿哲理
    蘇軾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同時他還擅長書畫,精通音律,對古琴也很有研究。北宋元祐六年三月,蘇軾自杭州還朝,借宿於淞江。朋友仲殊大師來看望蘇軾,並挾琴而彈,卻發出異響。蘇軾走近觀察,發現古琴雖然破損,卻有十三根琴弦。
  • 北宋高僧的一首禪詩,只是描寫山色水聲和鐘響草香,卻極有禪意
    有些詩句看似詩人的隨心之作,只是在謳歌大自然,但細細體味,卻比那些禪詩偈頌更有禪味。下面介紹北宋高僧的一首禪詩,只是描寫山色水聲和鐘響草香,卻極有禪意。夜歸宋代:釋梵崇暮策返溪寺,松風遵路長。水幽聲斷續,山暝色蒼茫。鍾隱空巖響,露滋群草香。歸來人已久,華月半虛廊。
  • 清代才子的一首禪詩,樸實無華,讀懂了感覺自己終於長大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在很遠處就可聞到其淡淡的幽香,不僅具有傲骨仙姿,而且極富禪意。心中蓮花盛開,才能遠離混沌世界。往事如煙、紅塵滾滾,唯有一朵白蓮、塵心不染,任世界風雲變幻,只守住一方潔淨的聖地。下面介紹清代才子的一首禪詩,樸實無華,讀懂了感覺自己終於長大。禪悅清代:張問陶蒲團清坐道心長,消受蓮花自在香。八萬四千門路別,誰知方寸即西方。張問陶,字仲冶,號船山,清代詩人、書畫家。
  • 李煜被低估的一首詞,短短兩句令人心醉,蘇軾連寫4首不及他
    李煜被低估的一首詞,短短兩句令人心醉,蘇軾連寫4首不及他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君主,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6子,於宋建隆2年(961年)登基,史稱李後主。開寶8年,宋軍破南唐國都,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
  • 宋代才子的一首禪詩,意境悠遠,空靈夢幻
    下面介紹宋代才子的一首禪詩,意境悠遠,空靈夢幻。山中夜坐宋代:林一龍寒灘遠嘶月,遺響到巖壁。悠悠千古心,悄悄一卷易。大家比較熟悉的詩句有,「時人不會盈虛意,不到團圓不肯看」,展現了一位禪者的空靈境界。詩人為浙江永嘉人,那裡曾有著名的永嘉四靈,作者深受他們的詩風影響,用語清瘦,字敲句琢。南宋滅亡後,林一龍隱居林泉,求禪修道,希望忘懷塵世中的煩擾,這首五律就記述了詩人參禪悟道的心理歷程。
  • 後蜀主孟昶為寵妃寫了首詞,蘇軾用前兩句仿了一首,比原詞更高級
    後蜀主孟昶為寵妃寫了首詞,蘇軾用前兩句仿了一首,比原詞更高級後蜀主孟昶是後蜀的最後一位皇帝,和李煜一樣,他生逢亂世,整日沉迷音律詞作,最終亡國。孟昶雖然荒淫,但在文化建設上,卻有不小的成就,有歷史記載的第一幅春聯,就是孟昶所作:「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相當的不俗。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
    我想沒有比蘇軾說得更加清楚的了,不信你看看蘇軾的臨終詩,僅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廬山煙雨》宋 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廬山煙雨》是一首禪詩,它的體裁為七言絕句,也叫《觀潮》。詩意由《五燈會元》第17卷所載青原惟信禪師(唐代高僧)的一段著名語錄演化而成。
  • 蘇軾生前最後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蘇軾生前最後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詩歌是中國文化中的精華,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比中國人更熱愛詩歌。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
  • 蘇軾很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了無數失意之人
    蘇軾很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了無數失意之人蘇軾,仿佛是一個永不被打敗的戰士。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有過至高的榮譽,也曾當過囚犯,但他仍保有樂觀平靜的心態,在生活的泥潭中過得灑脫。孩童時代我們吟誦著他的《惠崇春江晚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 蘇軾的一首境界詩,追懷過往,每一句都讓人拍案叫絕
    不管是文學創作,還是藝術創作,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有時創作者需要廢寢忘食,雖然創作過程很辛苦,但是充滿了很多樂趣。01蘇軾「全才」詩人一首四句詩,卻用了多個比喻蘇軾號東坡居士,又世稱蘇東坡,在我國歷史中,蘇東坡是非常罕見的全才之人
  • 蘇軾臨死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臨死前寫一首詩,短短28字提起蘇軾,大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詩人,但他還是一個身有官職的朝廷官員。二十歲那年他就考中了進士,稱得上是年少有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卻並不平坦,做官期間他有過三次被貶的經歷。
  • 蘇軾在惠州寫的一首絕句,描寫生動,後兩句更顯幽默
    蘇軾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一生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可是天妒英才,蘇軾不僅仕途曲折,而且生活上也歷盡千辛萬苦。不過東坡先生天性豁達,從來都能隨遇而安。宋哲宗紹聖四年,蘇軾從定州遷謫到英州,當時蘇軾已快六旬,千裡迢迢地趕赴貶所,途中艱難困苦應該不難想像。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失意之人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無數失意之人「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他淪為階下囚,當時蘇軾都認為自己必死,開始寫信交代後事,但由於「太祖誓碑」中有「不殺士大夫」這一條,加上王安石、歐陽修等人的勸諫,蘇軾免於一死,被貶黃州團練副使。
  • 蘇軾為紅顏知己寫詩,前兩句如大白話,後兩句卻出神入化
    李琪即為眾多崇拜蘇軾的歌妓之一,她經常在江岸湖畔、紅樓牆內歌唱蘇軾的詩詞。蘇軾黃州貶謫期滿,在離開前一日,諸多文人雅士和青睞者前來送行,酒席期間李琪好不容易湊到蘇軾身邊,直言希望得到其贈詩。推杯換盞,蘇軾許是被贈詩贈書畫的請求擾得不耐煩了,許是醉意上頭,所以他在寫贈送給李琪的詩句時,前兩句竟然普通如「大白話」——「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單看這兩句,不要說當時酒席之中的人聽到驚訝,我們現在讀也是一臉懵。這和蘇軾其他作品相比簡直過於平淡,遣詞造句簡單,絲毫沒有意境可言,更像是幽默記事的打油詩句。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蘇軾的名氣很大,才華也是無人能及,他不僅詩寫得好,詞更是一絕,另外在書畫方面還有著極高的造詣,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同時也是北宋最具有創造的大文豪,千百年來人們極為推崇蘇軾。北宋雖然有很多的文人被貶過,可是蘇軾的人生之路走得最為艱辛,貶得最遠,也受到了最為沉痛的打擊,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是與眾不同,以這首《洗兒詩》來說,那就是一首看似很普通,但是充滿了哲理的精品之作,通篇用一種調侃的口吻來描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寫下了對於人生的感悟。
  • 北宋高僧的一首禪詩,畫面生動,語言形象,也充滿了禪趣
    下面介紹北宋高僧的一首禪詩,畫面生動,語言形象,也充滿了禪趣。 月裡北宋:竹庵士圭月裡嫦娥不畫眉,只將雲霧作羅衣。不知夢逐青鸞去,猶把花枝蓋面歸。後兩句闡述禪理,「不知夢逐青鸞去,猶把花枝蓋面歸。」嫦娥在夢中奈不住寂寞,跟隨著牽線搭橋的青鸞去約會情人;待到夢醒時,她忘記了自己的天然美貌,還在用美麗的鮮花遮掩著臉龐。青鸞,即青鳥,傳說中西王母娘的使者,在唐詩中用作紅娘一類的角色。李商隱的無題詩中,「青鳥殷勤為探看」,也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