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大渡口:40載鐘錶人生 用時間修理「時間」
在重慶市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鎖口丘社區的金口岸商場,有一間開了21年的老店——世紀鐘錶。進入店內,映入眼帘的是牆上「滴答」作響的各式鐘錶,一位眼戴簡易放大鏡,手拿鑷子的修表匠正專心修理手錶,鑷子在如髮絲粗細的手錶零件中遊走,嫻熟的「修補」技術,讓停止的「時光」再次跳動。
-
50載鐘錶人生 用時間修理「時間」
日前,記者來到店裡,映入眼帘的是牆上「滴答」作響的各式鐘錶,一位眼戴簡易放大鏡,手拿鑷子的修表匠正專心修理手錶,鑷子在如髮絲粗細的手錶零件中遊走,嫻熟的「修補」技術,讓停止的「時光」再次跳動。他與手錶為伴已五十餘載,見證了修表業的興衰和時代變遷。他叫楊志成。耳濡目染愛好鐘錶今年56歲的楊志成算是子承父業,他的父親也是一位修表匠。
-
走近合肥最後的鐘表匠 七旬老夫妻已修理四萬多塊手錶
如今,隨著手機的普及,人們已習慣用手機看時間。手錶已經失去了其計時必需品的功能,更多成為裝飾物。在合肥的街頭,也很難找到修表的師傅了。但在六安路上,如今還留存著這麼一家鐘錶維修小店,店主人是一對七旬老夫妻。他們在同一張工作檯上,一同修理了50多年鐘錶。
-
大叔蝸居15平小店修鐘錶40年,店內古董鐘錶可開「私人博物館」
在蘇州葑門橫街上有這樣一家鐘錶維修店,從店外的招牌店內的擺設就可以看出來這家店的歷史。許琪是一位從事了快40年鐘錶修復的老師傅,他的手藝是祖傳的,他父親從建國前就在觀前街上開店修鐘錶, 30年前到橫街上開了現在這家鐘錶維修店,店面租金也從百來塊上漲到現在的2000多塊一個月,10多年前,許琪接替父親成了店主,從之前的業餘時間修鐘錶,變成了全職鐘錶修復師。
-
修表匠的由來,一個用手藝修理時間的人
幾十年前,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手錶是一件奢侈品,它代表了身份和地位,一旦擁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手錶就會倍加珍惜,若是手錶出了毛病,就會找專門負責修理手錶的匠人來進行修理。正是因為如此,當時社會上就應運而生了修理手錶的行業,負責修理鐘錶的師傅通常被人們叫作修表匠。
-
人民路「百年鐘錶」,四代老牌鐘錶店,見證了鐘錶行業的興衰
根據「在向長輩學習修理的過程中,不僅要了解各式各樣的表,還要熟練掌握每一塊手錶的結構、功能及如何修理,見識多了才能積累更多的修表經驗。」林慶英,修表是一項細緻的工作,既不是馬虎,也不是模稜兩可的。手錶的小零件,每一個小結構都必須非常熟悉,才能準確判斷客戶送來的表,問題在哪裡,並迅速修復他。
-
人在上海:一位鐘錶師傅與一座公交車站的30年情緣-沈炳達,鐘錶...
原標題:人在上海| 一位鐘錶師傅與一座公交車站的30年情緣 擺攤32年,自學電子表的修理 被問及鐘錶攤現在修什麼類型的手錶較多,沈師傅回答說機械錶和電子表大約各佔一半。但在他的學藝時期,大家時興戴的是機械錶,電子表是見不到的:「我沒有學過電子表的修理,後來就買書自學。反正我有修理機械錶的技術,電子表裡面有機械部位和電子部位,電子部位的線圈、電路、脈衝,慢慢掌握了以後就沒問題了。」
-
市人民南路有個鐘錶匠 他用一輩子修補「時間」
隨著計時產品的多樣化,鐘錶已不再是唯一的計時工具。特別手機普及後,佩戴手錶的人越來越少,與鐘錶有關的行業逐漸衰退。鐘錶修理作為一個古老的職業,在街頭已越來越少見。但在市中心城區人民南路有一位鐘錶匠,初心不改,專心致志從事鐘錶修理這門手藝已30年。從事修表業已30年4月1日上午,茂名晚報記者在市中心城區人民南路陳海鐘錶店看到,一位大嬸讓陳師傅幫她調調手錶,手錶是她最近買來送給孫女的,走時有些不準,怕耽誤孩子上學。陳師傅一手拿起工具一手接過手錶,不用多久便把這塊手錶校準完畢。
-
在鬧市區的百年鐘錶店裡,他用一生修補時間
「我的時間是用來修鐘錶的。」初次與店主江國良邀約採訪時,他拒絕得很直接,這讓記者對這家店的故事產生了更大的好奇。 白天時間,江國良都沉浸在與時間的痴纏裡,這一「痴」就是42年。 江國良的修表手藝傳承於爺爺。上世紀20年代,江國良的爺爺用金條頂下了現在的房子,自住的同時,兼做起了鐘錶生意。 1959年出生的江國良從小跟著爺爺一起生活在這棟老洋房裡,爺爺的手藝慢慢在弄堂打出了名氣,耳濡目染中江國良對鐘錶有了特殊的「感情」。
-
他修鐘錶有「硬功」!韓雲正一家四代人傳承維修鐘錶手藝
鐘錶是個舶來品,走入中國尋常百姓家不過百十年的歷史,與之相伴的是鐘錶維修行業的興起。在濟南,有這樣一個家族,他們從民國時期就開始從事鐘錶修理,至今已傳承到第四代人。尤其是第三代傳人韓雲正師傅,還保留著一手手工自製零件修鐘錶的「硬功」,這樣的手藝在濟南已經很少了。日前,記者和濟南市檔案館工作人員趕到韓雲正家中,專程對其進行口述歷史採集。
-
一生「鍾」情,郴州鐘錶維修師拯救時光42年
圖/文 賀茂峰 6月14日,鐘錶修理匠金大晴正在給顧客修表,今年61歲的他已經從事這行42年,修過的鐘表數以萬計,被譽為拯救時光的「鐘錶醫生」。 金大晴是郴州市蘇仙區人,19歲就招工進了郴州市鐘錶,學習修理鐘錶,2001年從企業下崗,2007年買斷工齡。之後到各縣市區鄉鎮流動擺攤修表。2016年固定在郴州市區設攤。 金大晴的修表攤在臨街的一個小角落,約兩個平方米的面積看起來不是很起眼,但每天從攤前經過的人不少。
-
這位手藝人創作的鐘表作品,凝固了時間,驚豔了時光!
陳玉慶在很小的時候便與動偶鍾結下了不解之緣,1941年,陳玉慶的父親陳旭東來津謀生,加入紀氏當鋪做學徒,學習紀氏老闆紀久江修理鐘錶的手藝。當鋪的老闆紀久江將畢生的手藝傳給了他,並幫助陳旭東在老南市附近自立門戶,開起了「陳記鐘錶店」。
-
【國度守望】為China守望祝福禱告40天:第一天禱告指引
為China守望禁食祝福禱告40天:
-
70歲鐘錶修理師入行55年 曾修好20多萬元勞力士
在一平米見方的修理臺上一坐就是55個年頭,鄧勝利說,只要他還動得了,就會繼續修下去。 痴迷 從小對鐘錶就有濃厚興趣 1946年,鄧勝利出生在萬州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因為當時抗戰勝利不久,所以父母給他取了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勝利。
-
時間帶不走記憶 老夫妻講述36年老鐘錶店的故事
隨著電子表、BP機、手機的熱銷,手錶不再那麼「金貴」,同時更失去了它原本承載「時間」的功能;細心呵護手錶的人漸漸少了,熱鬧的修表攤前變得冷冷清清,修表匠們也紛紛另謀生計。如今,在達州市通川區還能看到這樣一家老鐘錶店,這家店從上個世紀80年底初開始經營到現在,已有36年歷史。
-
聚焦濟南時間「修補師」,老修表店堅守77年……
「滴答滴答滴……」老梁修表店老梁修表店存在於這個城市77年了,開在濟南新世界商城一樓,掀開門帘,各式各樣的表掛滿這個不足15平米的店鋪,場面甚是壯觀。56歲的梁秋亭是這家修表店創始人「老梁」的女兒,她和丈夫陶良一起,經營這家店已近30年。經過時間的磨礪,賦予了老兩口精湛的修表技藝,不管表出了什麼問題,只要拿到他們面前,經過一番「望、聞、問、切」,表就修好了。
-
他把歲月藏在了修好的鐘表裡
韋華老師傅今年84歲,在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巴生的鬱昌表行修理鐘錶。韋師傅出生於馬來西亞彭亨州。他的父母早年間從中國廣西輾轉來到馬來西亞。上世紀50年代中期,出於興趣,韋師傅開始學習維修鐘錶,從此便與鐘錶結伴一生。
-
上下杭鐘錶店 乃裳路上續「時光」
老黃在臺江大華鐘錶眼鏡店工作了一輩子,小黃在「亨得利」鐘錶店工作十多年,這兩家都是鼎鼎大名的國營老店,父子倆練出過硬的手藝。子承父業,新店開張。 退休後開店存下「百寶箱」 老黃今年84歲,打十多歲起學藝入行,60歲退休。退休時,「大華」將老黃使用了大半輩子的工作檯送給他做紀念,老黃欣然接受這件禮物。
-
上下杭鐘錶店搬新址 老物件裡永恆的「時光」
老黃在臺江大華鐘錶眼鏡店工作了一輩子,小黃在「亨得利」鐘錶店工作十多年,這兩家都是鼎鼎大名的國營老店,父子倆練出過硬的手藝。子承父業,新店開張。小店面積僅3平方米大小,老黃覺得這兒的鐘表、眼鏡等物件都與「時間」有關,便給小店命名為「時光鐘錶眼鏡維修店」。 小店開張,街坊們都知道老黃是大華的老師傅,技術精湛,價格也比許多維修店便 宜,都愛來找他修理手錶眼鏡。要是客人們拿來的物品不能修了,老黃會徵求對方同意,將還可繼續使用的零件卸下來保存。20多年來,這樣的零件老黃存了一抽屜,是他的「百寶箱」。
-
社區治理難題的「鄞州解法」
在每年3月「志願服務月」、3月5日「學雷鋒日」、12月5日「國際志願者日」、每月8號「陽光服務日」志願服務日等重要時間節點,以「周二夜市」「公益集市」「項目超市」等為載體,常態化開展志願服務。比如「陽光8號」黨員律師志願服務義務隊,180名黨員律師每月8日到社區駐室接待提供法律服務。同時,制定出臺志願服務星級管理、志願者禮遇舉措,讓「有事找志願者、有時間做志願者」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