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武器裝備飛速發展的重要催化劑。經過了七十多年的變遷,一些二戰時期的車輛設計仍然引領著行業潮流,許多車輛甚至影響了我國汽車工業早期的發展。那就讓我們來看看二戰影響最大的三臺美軍載具。
二戰中明星車輛的桂冠當之無愧應該授予這臺車,它無論是戰功還是影響力都超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任何一臺載具,它的「後生」是一臺名為JEEP的越野車,時至今日依舊引領著一波屬於它的潮流,它就是威利斯MB越野車。
威利斯MB越野車是在1941年至1945年間美國軍隊服役的一款4X4越野車,當時福特公司也生產同款越野車型命名為GPW。威利斯MB越野車涉及了偵查、醫療、彈藥運輸、搭載通訊設備、戰場指揮、火力掩護、防空、反坦克、步兵班運輸等幾乎一切戰場上的重要角色,在美軍軍中被命名為「GP」,意為多用途車輛。不僅僅是士兵,各種著名的將軍都乘坐這臺車出現在戰場上,甚至我國早期的國慶閱兵毛主席乘坐的就是從國軍手中繳獲的威利斯MB越野車檢閱部隊,所以說威利斯MB越野車也被人們視為二戰的標誌性車輛。
60馬力的2.2升發動機驅動著這臺重量僅僅980斤的越野車,使得這臺車可以在戰場上輕鬆自如地穿梭。曾經有一位戰地記者這樣形容威利斯MB越野車:「主啊,我們的生活可以沒有戰爭,但是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吉普車。因為吉普車無處不在,無所不為。它就像狗一樣忠誠,像騾子一樣強壯,像山羊一樣敏捷。它經常運載自身兩倍重量的物資,它唯一的目的和使命就是前進。」由此可見大家對威利斯MB越野車的評價有多高。
在二戰期間威利斯公司生產了335531輛吉普車,福特生產了277896輛。這臺車不僅僅在美國,在二戰幾乎所有國家所有地區,甚至是軸心國內部許多國家都有使用繳獲的威利斯MB越野車,可以說是二戰載具中的巔峰之作。
JEEP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GP和美國漫畫家在1937年創作的一種神通廣大的鳥「Jeep」發音十分相似,所以威利斯MB越野車在當時也被人們稱為「Jeep」,直到現在的Jeep繼承了威利斯優秀的越野血統,可以說威利斯MB這臺越野車影響了我們不止幾十年,而是貫穿了整個汽車歷史,目前非常多的威利斯MB越野車還存在民間被私人使用或者軍迷收藏。
和威利斯MB越野車影響力一樣深遠的車輛還有一臺,這臺車算得上是多用途卡車的鼻祖——GMC CCKW卡車。
歐洲戰場上著名的「紅球快遞」。
GMC CCKW卡車是一臺6×6驅動載重級別2.5噸的卡車,CCKW卡車被中國軍民親切地稱為十輪大卡。它和威利斯MB越野車一樣也被賦予到二戰盟軍內部近乎所有的戰場運輸職能。4.4升的GMC 270 91馬力發動機在1400轉/分的時候可以輸出293N.m的最大扭矩。CCKW卡車有兩種不同軸距,短軸距的CCKW 353和長軸距的CCKW 352。
上裝40mm博福斯高炮的CCKW正在執行防空任務。
和二戰許多軍用車輛一樣,CCKW卡車擁有敞頂和封閉兩種駕駛室,它的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運輸兵員、物資裝備、武器彈藥和牽引火炮。這臺車的用途相當廣泛,我們看到的CCKW卡車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和威利斯MB越野車一樣,足跡也遍布了全世界的盟軍所有軍隊的編制中,歐洲戰場上著名的卡車運輸線「紅球快遞」就是依靠GMC CCKW卡車建立的。二戰結束以後,CCKW卡車一直在美軍及其盟軍國家內部服役,中國曾經還使用從國軍手中繳獲的CCKW卡車投入到抗美援朝戰爭中。可見這臺卡車的影響力也不一斑。
一直到二戰結束,通用汽車公司一共生產了562750臺CCKW卡車,CCKW卡車一直服役到五十年代被美軍的M35卡車取代。CCKW卡車也是筆者爺爺進入運輸部隊駕駛的第一臺卡車,從小筆者就從爺爺口中聽說這輛「美國佬」卡車的傳奇故事,這臺車為中國的發展也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當然介紹到了CCKW卡車就要介紹一臺很有意義的卡車——斯圖貝克US6。這臺卡車和CCKW卡車一樣都是6X6 2.5噸級別的卡車,大量的斯圖貝克US6卡車其實沒有在美軍中服役,而是通過租借法案提供給了蘇聯。
斯圖貝克US6卡車因為它的可靠性在蘇聯軍隊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蘇聯在斯圖貝克US6的基礎上設計出ZIL-151卡車。在滇緬公路上,斯圖貝克US6卡車和GMC CCKW卡車曾經為抗擊日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二戰中還有一臺叱吒風雲的載具,二戰美國陸軍三大象徵性載具之一,巴頓將軍曾經率領著它橫跨歐洲大陸直插德國老巢,蒙格馬利將軍利用它在北非揚起風沙擊潰德軍,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太平洋的奪島戰役,甚至廣闊的蘇維埃土地上都有它的身影,它就是著名的謝爾曼坦克。
為了取代老式笨拙,體積龐大的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美軍提出了T6坦克計劃,T6坦克計劃明確地規定:75mm主炮必須安裝在旋轉炮塔上。於是在M3坦克底盤的基礎上設計出M4中型坦克。
M4坦克首次戰鬥是1942年秋天在北非的阿拉曼戰場,相對於當時較為輕型的德軍和義大利軍隊的裝甲車輛,謝爾曼坦克的出現在當時可以說是「裝甲碾壓」。太平洋戰場上日本坦克更像「紙糊」的一樣,在強大的謝爾曼面前顯得是那麼的不堪一擊。為此,美國陸軍認為M4足以贏得戰爭,就沒有將太大的精力放在坦克的發展上。
因為美國二戰時期的工業非常強大,再加上謝爾曼的製造成本較為廉價,工藝簡單,生產容易,謝爾曼坦克不僅在大型汽車廠裡面製造,還在許多民間作坊裡生產,所以在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兩臺謝爾曼坦克。再者,謝爾曼的型號也是千變萬化,官方公告出的型號就多達二三十種,更不要說一些魔改型。謝爾曼坦克扮演過偵察車、運輸車、步兵支援坦克、重型坦克等幾乎所有它能和不能勝任的工作,當然M4謝爾曼坦克也足以符合當時的戰鬥條件,橋梁、道路、港口幾乎都沒有通過限制。
隨著戰爭的推移,德國研製出高效能的重型坦克——虎式坦克。謝爾曼坦克失去了優勢。無論是從裝甲、火力上來說都無法同虎式坦克匹敵,謝爾曼只能夠爭取數量上的優勢和坦克集群作戰的相互支持,往往需要付出幾臺甚至十幾臺謝爾曼坦克的代價才能夠擊毀一臺虎式坦克。
謝爾曼坦克還有一個很特殊的外號,叫做「朗森打火機」。這是因為謝爾曼坦克有很大一部分裝備了福特的GAA V8、克萊斯勒A57或者是泰萊達因-大陸 R975的汽油發動機,如果油箱被擊中整臺坦克立馬會燃起熊熊大火,當時士兵稱之「打了就著,每打必著」。在當時歐洲戰場有一部分裝備了GM 6046的柴油發動機的謝爾曼坦克,這些柴油版本的謝爾曼坦克在歐洲比汽油版寶貴很多,一般沒有任務是不能隨便出戰的,還有一些老兵故意將菸頭丟進柴油發動機謝爾曼的油箱裡面嚇的新兵滿地打滾的例子。
中國遠徵軍曾經還駕駛著美軍的謝爾曼坦克在東南亞戰場上抗擊日寇,這些坦克的標記就是車身上寫有「突擊」兩字,炮塔畫有貓鬍鬚和眼睛。在緬北會戰曾經發生過稀有的坦克大戰,謝爾曼坦克的出現讓日軍猝不及防,而在這場戰鬥之中謝爾曼坦克有效的殺傷了日軍的裝甲力量。
中國遠徵軍的謝爾曼坦克。
二戰以後謝爾曼坦克依舊在世界各地活躍,韓戰中美軍的裝甲力量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謝爾曼坦克。謝爾曼坦克總產量49234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僅次於蘇軍的T34中型坦克。時至今日,還有一些國家依舊將謝爾曼坦克當做自己的自衛力量,謝爾曼坦克影響了整個世界。
威利斯MB越野車、GMC CCKW卡車、M4謝爾曼坦克是美軍二戰時期的三大制勝武器,隨著時代的推移終將塵封歷史。但這些鋼鐵鬥士的傳奇,會賦予我們更多的想像,值得我們不停地回味和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