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探月工程
闊別了十多天,嫦娥五號經歷千辛萬苦終於返回了地球,38萬公裡漫漫長途,她的一舉一動都深深牽掛著每一個國人的心。隨著此次探月工程進入了尾聲,也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成功完成,中國探月前景遼闊,那你知道嫦娥五號創造了哪些奇蹟呢?
圖為嫦娥五號探月過程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2月17日下午新聞發布會上稱,嫦娥五號是我國複雜程度最高、技術跨越難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第一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不僅如此,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完成還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那是哪五個首次呢?我們一起看看。
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
這次發射,代表著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圓滿收官,嫦娥一號實現了繞月探測,三號成功實現了軟著陸,而這次的嫦娥五號成功登陸月球,對月球表面地質進行拍攝並帶回月壤和巖石樣本,標誌著中國繼美蘇之後,成為第三個地外天體採樣的國家。
首次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確入軌
我國在嫦娥五號探月之前,都是從地球上發射火箭,其難度比從月球上起飛要小很多,因為月球上沒有事先準備好的發射臺和環境控制能力,完全是靠太空飛行器自身去完成這個起飛過程,而且還要考慮如何精確到達指定的軌道,一旦有偏差可能會對後來的交會對接產生影響。
圖為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分解圖
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
從世界航天史來看,月球飛行器要和環月軌道上的返回器對接,一般是有人輔助控住,要麼採用無人探測器整體返回的方式,而嫦娥五號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實現無人對接。
首次以近第二宇宙速度攜帶月球樣品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以第二宇宙速度高速飛行,如果控制不好,要麼飛過地球丟失在太空中,要麼快過撞向地球。聰明的中國航天人想出了採用「打水漂」的方式,藉助大氣層打了一個「水漂」減速到第一宇宙速度,隨後再次進入大氣層,與其摩擦減速,通過降落傘平穩抵達地球。
首次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早在嫦娥五號沒返回之前,我國就已經建立月球實驗基地,配備密閉裝置,使月球土壤不被地球空氣「汙染」,對我國今後月球研究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
嫦娥五號的成功返回,我國探月步伐依舊不停,據悉,中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施行,「天問一號」正在火星的路上,嫦娥五號之後的系列探測器以及未來的木星探測也已經開始啟動。(清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