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瘋狂》:《美麗心靈》不忍揭開的真實人性,都藏在這裡

2020-12-14 夏日白蘭

一年前,我去私人中醫看病,排我前面是位40歲左右的大哥。他最近內分泌紊亂,精神壓抑,想開點中藥調養身體,再和妻子懷一個孩子。原來,大哥有個20歲的獨生子得了白血病,治病快花光了家裡的錢,仍舊沒有起色,夫妻倆便想再生一個孩子。我很愕然,這是已經打算放棄那個20歲小夥了嗎?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當一個家庭有一位成員不幸患重病,那麼要面對考驗的就是整個家庭。豆瓣評分9.0的電影《美麗心靈》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數學天才納什患精神分裂症,家人不離不棄,和他一起與疾病鬥爭一輩子,最終換來晚年納什康復並獲得諾貝爾獎的奇蹟。

電影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納什晚年意識恢復、獲得諾貝爾獎是真,但患病過程中,家人並非不離不棄。妻子曾與他離婚,母親曾不願提供幫助,妹妹曾將他送走,諾貝爾獎是大家幫他爭取的,而小兒子也不幸得了同樣的病。命運不會照顧本就苦難深重的人。2015年5月23日,納什夫婦遭遇車禍,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那一天。

真實記錄下這一切的,是一部少有人知的關於納什的紀錄片《偉大的瘋狂》。這部紀錄片向觀眾更加真實地還原了天才納什從生病到康復的整個過程,讓我們看到了美好的《美麗心靈》不忍告訴我們的幾個關於人性的真相。

01 納什的三次入院,親情戰勝了疾病,也是納什得以救贖的根本原因

納什曾經三次被強迫入院治病,這三次的待遇可以說是天壤之別。每一次家人為他挑選的醫院,都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家人對他病情的態度,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家庭患病求醫的真實心路歷程。

① 納什第一次入院,被送去最好的私立醫院療養:親人患病最初,家人總會不惜一切代價,爭取最好的醫療資源治好病

納什第一次去的是一家條件極好的私立醫院,麥克萊恩醫院。這所醫院與哈佛醫學院頗有淵源,許多文化名流經常會來這裡放鬆緊張的神經。劍橋一帶的人們認為它並不是一家精神病醫院,更像是療養院。這裡的治療費用不用多說。納什的所有家人和親友全都大力支持,不管花多少代價,一定要治好這位天才的病。

每一位病人在患病最初,身邊的親友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哪怕傾家蕩產,也一定要在能力範圍內爭取到最好的醫療資源,絕不能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就算超出承受能力,也必定四處借錢,負債纍纍也發誓看好病。

② 納什第二次入院,被送去環境惡劣的州立醫院:病情遲遲沒有起色,耗盡家產,家人只能退而求其次,並開始動搖信心

納什出院後病情反覆,家人只能把他再次送進醫院。這次納什去的是特倫頓州立醫院。這裡醫療條件很差,病人多醫生護士少,態度惡劣。納什就是在這裡接受的休克療法——當時最流行的治療精神疾病方法,但過程非常痛苦。

為什麼家人要把納什送去條件惡劣的州立醫院呢?原因很簡單,沒錢了。治病三年間,幾乎花光了家人的所有積蓄。艾利西亞疲於找工作的同時,還要照顧剛出生的兒子和生病的丈夫。納什母親的養老金也給納什看病所剩無幾,艾利西亞幾次求助也沒能要到錢。

面對3年一直不見好轉的納什,萬般無奈之下,家人只能退而求其次,把他送到了條件較差的州立醫院,接受長期治療。

不論是對病人,還是家屬,看病求醫都是個非常辛苦的過程。電影《歲月神偷》中大兒子患白血病,寒冬臘月,媽媽帶著孩子從香港坐火車幾天幾夜趕到北京看病,得到的卻是醫生「沒有希望」的答覆。

深陷絕望,好不容易找到一根救命稻草,滿懷希望地捧起這根稻草,卻被現實的車輪一瞬間碾碎。這個過程,不知道納什和家人經歷過多少次。錢所剩無幾,其他家人也得活下去,家裡僅剩的資源只能留給「更需要」的人。

③ 納什第三次入院,被送去離熟人很近的私立醫院:親人最終還是會穿越重重困難,堅定地陪伴你身邊,不離不棄

納什第三次去的是靠近普林斯頓的新澤西卡裡爾診所,這裡生活待遇還不錯,納什還有專門的電話與外界聯繫。艾利西亞親自為他挑選的這裡,因為這裡離她還有納什工作的地方普林斯頓很近,她希望普林斯頓老友的時常關照會有利於納什康復。

這個時期,艾利西亞的母親過來幫她帶孩子,她也在朋友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在努力爭取到了納什同事和政府的幫助後,她的境況好轉了一些。這時她又再次為納什爭取最好的資源,心甘情願地照顧他、為他支付一切醫療費用。

病情總是不斷反覆,讓家屬的情緒也經常起伏不斷。只要稍微看到一絲希望,原本已經放棄的家人也會不顧一切地抓住希望,抱著「就試最後一次」的信念,卻試了一次又一次。

親人就是這樣,即使全世界告訴你,可以放棄了,甚至連你自己也相信了,一丁點希望的火苗,就足以瞬間點燃心中希望的熊熊大火。這團大火可以讓家人幾乎失去理智地相信,自己也許就是可以成為那個「奇蹟」。

02 妻子在納什患病期間提出離婚:愛是讓人窒息的枷鎖,也是衝破現實的無畏

現實中的艾利西亞並沒有像電影中那樣一直陪伴納什。在納什第二次出院期間,艾利西亞向納什提出了離婚。艾利西亞為什麼會做這個決定,我想可以從艾利西亞這個人物的成長曆程看出端倪。

聰慧熱情的拉美裔少女。艾利西亞是麻省理工學院為數不多的女生,她聰慧靈動而又熱情勇敢,這一點和她拉美裔的血統有一定關係。和電影不同,現實中,是艾利西亞主動追求納什這位老師的。因為崇拜、因為迷戀,她不顧一切,勇敢追求自己的老師,這份勇氣和果敢不是一般女孩子能擁有的。這樣的性格,也為她的絕對理想化和日後比一般女子面對苦難更加堅韌埋下了伏筆。

被殘酷現實徹底擊垮夢想的少婦。自己曾經瘋狂迷戀的天才教授,如今卻變成了一個生活都無法自理的病人,孩子也剛出生,理想化的艾利西亞曾一度無法接受。不過,她還是勇敢地擔起了同時照顧丈夫和嬰兒的重擔,獨自出去工作養家,然而職業性別歧視卻讓艾利西亞始終找不到合適工作。

同時,納什常常伴有被害妄想,他不斷地想逃離艾利西亞,總覺得她要加害他。艾利西亞求助了納什的母親和妹妹,卻都得不到任何幫助。找工作不順,孩子和自己幾乎快活不下去,家中的丈夫又時刻想逃離她。被現實擊垮的艾利西亞終於向命運低了頭,帶著孩子離開了納什。

回到丈夫身邊做堅強後盾的妻子。納什第三次出院後一個人去波士頓過獨居生活。命運並沒有到此就停止對納什的考驗。納什想重新投入研究,卻常被疾病打亂;不小心差點燒了房子;母親在感恩節去世已是雪上加霜;妹妹更是在母親去世後的聖誕節就把納什送去了療養院。納什出院後,與妹妹斷絕了聯繫。至此,納什真的成了一個人。

這個時候,艾利西亞的母親過來幫她帶孩子,艾利西亞也為納什爭取到了昔日同事和政府的幫助。重新看到希望的艾利西亞又將納什接到家裡,再次承擔起了照顧他的重任。

紀錄片用客觀的語氣講述了艾利西亞從離開到回到納什身邊的過程,不帶任何道德評價。不過《美麗心靈·納什傳》一書的作者西爾維婭·娜薩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如果沒有艾利西亞,納什應該會流落街頭。」艾利西亞最初對納什的愛是激情和迷戀,中途離開納什是無奈與絕望,最後重新回到納什身邊是深愛與堅強。

03 身處卑微時,親友對納什的態度,道盡世間人情冷暖

① 愛惜自己的身體,一場重病可能摧毀的是整個家庭的求生信念

生重病是誰也不想的事,但是當病魔降臨的那一刻,就已經宣告:整個家庭都要開始奔赴這場不知多久才能停戰、甚至不知道能否生還的戰役。儘管並不知道結果如何,家人還是會竭盡所能,甚至傾家蕩產,想與命運搶一回人。

有過數十年醫生經驗的渡邊淳一曾提到:抽菸,持續吸收有害物質(比如攝取大量鹽分和致癌食品),吸入汽車廢氣、煤煙等氮氧化物,以及受到放射線、紫外線的輻射等等,都是已經明確顯示作為誘發癌症的直接原因。

平時我們就應該多注意鍛鍊自己的身體,培養自制力,儘量遠離會危害身體健康的東西。重大疾病的確無法通過預防根治,但我們可以充分發揮能動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輕發病機率,儘量避免將自己摯愛的家人卷進這場沒有硝煙的殘酷戰役。

② 人在低處方能更直接感受到人情冷暖,不要讓自己時常處於弱勢地位,留給自己考驗人性的機會

納什生病期間,不僅是親人,昔日的同事和好友也對他表現出了各種複雜的態度。有人主動幫他爭取簡單的工作讓他能夠養活自己,有人幫他爭取國家的幫助,也有人幫他力排眾議爭取諾貝爾獎的名額。這些人,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良與光輝。

也有人,壓根不知道消失的納什這些年經歷了什麼。紀錄片中出現一位出名的友人直言:「直到宣布諾貝爾獎獲獎名單的那一刻,我才知道,納什還活著。」這些人,讓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人性中的惡,只是人性中的冷漠和真實。

楊絳曾說過:「唯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

楊絳夫婦當年被文革所害,身邊人都對他們避之不及。有一位身份低微的三輪車夫老王卻對楊絳一家照顧有加,毫不避嫌。這讓楊絳非常感動,還寫下了《老王》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可如果放在從前楊絳夫婦風光的時候,受到萬人尊敬,想來老王的雪中送炭也不足以讓楊絳記在心上一輩子吧。

當你身處卑微的時候,就多了感受人情冷暖的機會。這個時候,你會更加深切地了解到曾經熟悉的一個人最真實的面目。錦上添花何其多,雪中送炭有幾人。有意識地強大自己,不要讓自己時常處於弱勢地位,留給自己考驗人性的機會。畢竟,人性都不太經得起考驗。

③ 鳳凰涅槃般的重生總是有著可以穿破一切的、讓人肅然起敬的力量

這種經歷重重磨難,最終修得正果的勵志故事題材有很多,但納什的故事為什麼經久不衰呢?我想一定是最後納什奇蹟般的重生。這無疑給太多還在苦難中飽受折磨的人們強有力的希望:相信我,不尋常的事,也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就在你的身上發生。

其實,納什的故事在電影中並沒有講完。納什與艾利西亞的小兒子也患上了同樣的病。命運根本沒有對苦難多的人們心慈手軟。然而,艾利西亞還是和納什復婚了,兩人決定一起共同面對,把兒子撫養成人。我想,這份對生命的敬重與永不放棄才是納什夫婦故事真正打動人心的地方吧。

米蘭·昆德拉曾說:「生活就是一種永恆的沉重的努力。」

許多人在宣布納什獲諾貝爾獎的那一刻熱淚盈眶,他們不僅在為自己的朋友喝彩,更是在為生命的奇蹟而感動。奇蹟發生的概率是千萬分之一,但奇蹟在竭盡全力的努力時出現的概率更高。無論我們身處怎樣的逆境,都要永遠保持希望,堅強地與命運作戰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總結一下

人總是要身處低處,才能看到人情冷暖。人性是自私的,現實的,我們第一考慮的是自己,這是人之常情;人性也是溫暖的,偉大的,愛可以穿越重重阻礙,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相關焦點

  • 佳片|《美麗心靈》: 普林斯頓的幽靈拿了諾貝爾,更該拿奧斯卡
    1905電影網訊  理性與瘋狂,數學與愛情,人性與世界——有些人註定要成就偉大,有些人註定要陷入瘋狂,但有些人,遊走在這兩個世界的邊緣。此時,家人就是他們僅有的救贖,而這,也是《美麗心靈》最後的避難所。
  • 《美麗心靈》——愛創造的偉大奇蹟
    當你所見都並非真實,當你所想皆為虛妄,當你已無法分辨真實和虛假……你還能否堪破迷霧,穿過最深的夜晚,走向僅剩的微光?那麼今天北印青梅就來為大家推薦一部治癒系劇情電影——《美麗心靈》讓我們一起走進數學天才兼精神病患者的世界,去體會領悟不一樣的風景。
  • 《美麗人生》:戰爭無法摧毀偉大的人性,荊棘密布的人生依然美麗
    在我看來,幽默樂觀的情調始終貫穿著整部電影,在這一場痛苦與歡笑共存、殘忍與柔情並列的集中營生涯裡,我們深刻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和偉大的人性。總的來說,導演貝尼尼選擇以黑色幽默的態度和形式詮釋大屠殺的題材,是極為大膽而且創新的嘗試。它突破了以往戰爭電影敘事的常規模式,使觀眾在矛盾與統一的掙扎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 《美麗心靈》所有偉大而美麗的心靈都是孤獨的
    所幸大部分普通人還是被電影的泡沫鼓舞著,一提起納什總想到《美麗心靈》;就像許多學者被博弈論的泡沫鼓舞著,想方設法在自己的研究裡加點博弈論趕時髦。但「美麗心靈」並不是這樣一部電影,它甚至可以看成導演對那些只有「大腦」沒有「心靈」的天才的摒棄。這個時候有誰不會想起他剛剛重新走入人群時因為病情發作受到的異樣的眼神,有誰不會想起不諳世事的學生模仿他因為服用精神科藥物而變得有些踉蹌的步態呢?上帝啊,長久的抗爭終於取得了勝利(這句話我用得實在太弱智了),他一直渴望的最終都在身邊了。
  • 奧斯卡最佳影片《美麗心靈》,一個勵志的經濟學家的真實故事
    美國影片《美麗心靈》是以1994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翰·納什的生平經歷為基礎而創作的勵志片,描寫了一個嚴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從成功到頹廢,再從人生的低谷走向輝煌的曲折故事,闡述了人性的力量與脆弱, 同時也告訴人們,我們要積極地面對問題,去努力地克服它,戰勝它。
  • 也許《美麗心靈》裡的真實愛情,才是我們一直想要的
    現實的愛情有掙扎,更多的是擔當,我想真實的愛情是:多年以後,我不再愛著你,而是成了你。瘋子納什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約翰·納什的故事,納什是一個數學天才,他最重要的貢獻在博弈論領域,他也因為在博弈論領域的突出貢獻獲得了199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我想更被大家知曉的是電影《美麗人生》,劇中30歲的他,正值人生的巔峰,卻患上了精神分裂,導致他一直處於瘋狂幻想當中。
  • 偉大愛情,撫平天才苦痛|經典老電影《美麗心靈》:豆瓣評分9.0
    而今天要介紹的《美麗心靈》這部電影,其主角納什的原型也有類似的經歷:他在22歲時做出了一項被稱為「納什均衡」的重大成果,等到因為此成果得獎時他已經成了66歲的老人,中間相隔44年。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妻子愛莉莎對患病的納什不離不棄,書寫了一段偉大的愛情故事。《美麗心靈》這部電影就取材於這對夫妻的真實故事,當然也做了一些藝術加工和虛構。影片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在有「宇宙的數學中心」之稱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 一部美麗的電影,描繪一個美麗的心靈
    我本來並沒有打算去看《美麗心靈》,但事實上,朋友強拉著我看過後,它確實是值得一看的。現在,看完之後,我要感謝她。《美麗心靈》劇照與其花費兩個半小時看成龍和李連杰的動作片不如去看一下這部《美麗心靈》。看過後,發現自己被拉到另一個故事,一個強大的、感人的故事,一個人如何學會自己面對惡魔和耀眼的世界。
  • 每天一部經典電影之美麗心靈
    天才的代價——《美麗心靈》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是一部關於一個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卻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的故事。
  • <每日一部好電影推薦>「美麗心靈」讓我們一起重溫經典
    美麗心靈講述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卻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的故事。同名傳記由西爾維雅·娜薩兒撰寫,於1998年出版,電影則於2001年上映。影片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什的真實生平改編,巧妙地展現了偏執型精分患者的幻覺世界。一個獨一無二的天才,一個傳奇的精分患者。「我的追求帶我穿越了物理、形上學、幻覺,又帶了回來」,頂尖科學家的世界已經足夠神奇,何況他還有著偉大的愛情。這部電影不僅是納什的精彩傳記,更是對愛情的崇高禮讚——愛是無限,愛是信仰,愛是一切邏輯和緣由。與自己戰鬥,堅持,勇敢,相信自己。
  • 美麗心靈:經典心靈電影,奧斯卡最佳影片
    《美麗心靈》這部電影是真實的故事,一個嚴重的心理疾病的人在晚年時獲得「諾貝爾」獎。他一生也沒有擺脫他的幻想,這些幻想一直陪伴他。當象徵尊重與成就的一隻又一隻的鋼筆擺在他的面前時,我實在忍不住我的眼淚,是感動也是喜悅,是認同,是同理。這部電影對自我意識大部分時間都清醒的心理疾病患者是非常有幫助的。這個電影也給了我靈感,這段時間設計課程一隻在找突破口。
  • 《面紗》面紗揭開後是怎樣的虛偽現實
    面紗有多種隱喻,可以說是生活的面紗也可以是人性的面紗,揭開面紗後那一切美好的表象也隨之消逝,只剩赤裸裸的真相。小說女主角凱蒂是一位容貌嬌美,愛慕虛榮的英國女子。她有著眾多的追求者,可直到25歲,也沒有一個挑到令她滿意的如意郎君,相貌姿色比凱蒂遜色很多的妹妹多麗絲的訂婚以及年齡帶來的危機感使得凱蒂別無選擇。
  • 《辛德勒的名單》告訴我們:戰爭機器下人性的偉大和渺小,很真實
    「富有同情心,願意幫助別人是很自然的事,從人性的角度看,這也是應該的。」—何鳳山中國原駐維也納總領事何鳳山先生,在任職期間,為上千猶太人發放前往中國上海的籤證,這些人因此免遭德國納粹的殺害。而何鳳山先生的事跡,直到1999年才被世人知曉,被聯合國譽為「中國的辛德勒」。
  • 兩部高分影片《美麗人生》和《美麗心靈》,真的是姊妹篇嗎?
    《美麗人生》和《美麗心靈》都是曾經獲得過奧斯卡大獎的經典影片,但是兩者確實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一點關係沒有。一開始,小編也以為它們是姊妹篇呢。如果說有什麼聯繫,那就是影片名字翻譯成中文的時候,誤導了讀者,只是名字相似。
  • 史上最成功傳記電影,奧斯卡四項大獎,《美麗心靈》的漂亮人生
    數學家常常被描繪成天才,他們瘋狂地在黑板上寫著方程式,同時還擁有古怪的個性。如果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能夠解答數學上最大的難題,同時還能解決解決精神分裂者這樣令人衰弱的問題,那會是怎樣的?這部電影將會告訴你答案。
  • 影視美學分析:《美麗心靈》中的心智與現實的影視表達
    ---(《人類群星閃耀時》茨維格)---開場曲是《A Kaleidoscope of mathematics》(數學萬花筒)《美麗心靈》電影海報影片《美麗心靈》講述的是以諾貝爾獲獎數學家約翰·納什為原型及其理論
  • 《美麗心靈》電影賞析:一夢一世界,生命因你而動聽
    《美麗心靈》是一部關於一個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納什早年就作出了驚人的數學發現,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困擾,使他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生了巨大改變。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在深愛著的妻子艾麗西亞(Alicia)的相助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
  • 豆瓣9.0《美麗心靈》|人生是一場自我救贖並與世界和解的過程
    編輯:暖暖i生活電影《美麗心靈》電影《美麗心靈》於2001年在美國上映,上映之初好評如潮,該片獲得了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豆瓣評分高居9.0,看完電影,內心良久不能平靜,強烈的震撼與感動,我想給它十分。電影是關於20世紀偉大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的人物傳記片。
  • 《美麗心靈》|捋一捋電影中的三重心靈
    單從外部評價來看,《美麗心靈》於上映的第二年,即2002年,就斬獲了許多大獎,囊括了當年奧斯卡、美國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等多個頒獎方的諸多獎項。常年高居豆瓣TOP250第59名。無論是男主角,還是女配角,抑或是劇情編排,可以言說的不止一二,所以有時候真讓人不知從何說起。不過,現成的切入點還是電影名字。
  • 《美麗人生》:看懂了才明白什麼才是偉大的父愛!
    《美麗人生》劇照圭多為了兒子奉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形象地突出了基多偉大而又無私的父愛。這部影片無論是在情節上、人物塑造上,還是色彩上都很值得我們探究。這情節深深體現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愛,為了自己的兒子即使付出生命也無怨無悔,而且還保留了兒子的童真,不讓兒子的心靈受創傷,也許這就是父親:偉大而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