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節奏太快,「工作太忙」也成了理所當然的口頭禪,有多久沒有好好吃過一頓飯了。身為一枚資深吃貨,還是覺得凡事以吃為先,只有好好吃飯啦,腦子才能轉得快呀。
講起來,老娘對於吃的從來是沒有不將就過,而是更願意把它當成一件儀式感的事,當食物裝進賞心悅目的餐盤中,食慾大漲的同時也有那麼一瞬間你會覺得幸福感爆棚,心情也不由自主地明朗起來。
是呀,生活從來都是因為注重每個細節才得到更好的享受啊,美麗的餐盤可謂是提升幸福感的廚房好物了,我個人很愛日系餐具,日本陶瓷產地很多,手作匠人的作品不勝枚舉,今天也趁這個機會一起來扒一扒日本比較有名的陶瓷餐具好物。
美濃燒作為日本傳統工藝品之一,其產量佔據了日本陶瓷的60%,是最為著名的日本瓷器。進入江戶時代,美濃燒就作為平民的日常餐具被廣為需要,它至今已擁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
其瓷器設計多為日本傳統紋樣,採用多種工藝和精細無機無毒釉彩,這樣,燒成後的圖案便被一層透明的釉膜覆蓋在下邊,因此更加溫潤、有光澤。
燒制窯溫達到了1240-1260℃,生產出的陶瓷製品符合人們對綠色環保產品的需求,非常牢固耐腐蝕很實用,也是日本主婦們最常用的餐具。
美濃燒瓷器富含手作匠人對生活的態度,放在家裡當擺設精緻美觀更富有 藝術感,也有一定的收藏價值,ins上的歐美美食博主餐桌上也能經常見到美濃燒餐具的身影。
日本瓷器以九州聞名,而在九州瓷器中鼎鼎大名的就是有田燒了,有田燒的餐具大多是古樸有厚重感的。
有田燒在日本的地位相當於中國景德鎮,白瓷搭配手繪藍色傳統日式紋樣是它的特色,作為日本瓷器早一期的產地,有田具有極其豐富的燒制經驗。
有田燒的原料多為泉山和天草兩種陶石,製作工藝繁瑣燒制的成品輕而薄,質感純粹順滑而雅致,因為材質本身就很堅硬,所以其耐用性很強。
早期有田燒喜歡用青花的鈷藍、紅、綠、黃四色進行彩繪,並以染錦為主,後來隨著歐洲文化的影響,有田燒又開始向歐式審美靠攏,成就古典瓷器。
最終有田燒將東西方的美融合,並注入日本傳統的素樸和禪意,令如今的有田燒自成一派,既有青花的古雅,又有悠遠的禪意,富含一種和諧美滿的理念。
萬古燒始於1736年,採用還原燒成方式燒制的餐具使水和礦物質之間的作用更快,從而改變水的味道,令泡出的茶或烹煮的食物更加美味。
萬古燒是日本傳統民間工藝品原始的質樸加上一絲絲金屬質感,讓萬古燒廚房器皿受盡了寵愛。
陶土肌理相對較細膩,器物表面混有的砂石小顆粒,一般燒制後的胎體成色如桃花一般粉嫩,而萬古燒的灰釉部分多偏褐色,呈現神秘的暗綠色。
用手掂量掂量,會發現萬古燒的質地較輕,除了茶具、鍋具偏貴一些,價格上小康人群都可以接受。
九穀燒是彩繪瓷器,因發祥地日本九穀而得名,和有田燒一樣,圖案主要以傳統日式手工彩繪為主,但它倆最大的不同就是九穀燒那強烈的色彩和大膽構圖。
九穀的手工彩繪色彩強烈,以紅、黃、綠、紫、藍五色的上色塗法,構圖非常大膽,線條自然流暢有力。
由此形成了豪放、明快、奢華的獨特風格,也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工藝品,清新活潑的配色也大大增加了用餐樂趣。
清水燒是日本傳統工藝品之一,是以一千二百年的歷史和傳統為背景,在日本京都府得天獨厚的文化環境中培養起來的,這個地方集合海內外多元文化。
那一時期大量的陶瓷製品,從海內外紛紛流入京都,陶工們不斷吸收改良
造就了如今手法多樣、畫法細膩、釉色豐富而聞名於世的清水燒。
清水燒設計精緻簡練、精美絕倫屬日本「國寶」級別的瓷器,其中清水燒的茶具最為著,一般上好的清水燒薄而巧造型清幽、禪意十足或是富麗堂皇像把風景印刻在陶瓷上了一般。
去清水寺的路上,很多京都小店都有清水燒,清水燒的高端藝術品瓷,線條纖細優雅,在斑斕的色調上再綴以各色釉彩,高貴大方,這也就成為了大家遊玩京都必敗的手信。
日本工匠大師總是喜歡將日本的色彩融入工藝品中,無論春天的櫻花抑或秋日的紅葉,通過打造,都會成為雅俗共賞的美物,原來一套四季花手繪陶杯,就能把京都的美景留住。
看完這麼多的日本陶瓷餐具,是不是每一樣都想帶回家,那麼多餐具杯具,總不能一個個去到當地的窯去買吧,介紹一個只有東京當地人才知道的地方,「合羽橋」,它就在淺草寺旁邊5分鐘的路程,用google或者百度都可以精確定位,去了那裡,幾乎你可以買到所有類型的杯具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