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代紫砂壺向日本的輸出

2021-01-14 紫砂壺的哪些事

明末清初,由於多方原因,中國對日本的紫砂壺輸出量達到高峰,大量的紫砂壺流入日本,不僅豐富了日本的茶道文化,並且相應地提升了日本當時制陶的工藝水平.而清代中、後期對東南亞的商品化外銷,也是宜興紫砂壺對外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等

日本抹茶道用不到紫砂壺,點茶所需的是釜、茶人、茶杓、茶碗等茶道具.但歷史的發展似乎總有著某種機緣巧合,紫砂壺對日本的輸入就源於三個歷史原因:其一,就在紫砂壺於明代中晚期興盛之後,清朝初年一位高僧隱元禪師東渡日本帶去了明代飲茶的新風尚——瀹飲法,即直接在葉茶中注入沸水衝泡飲用.故而衝泡飲用所需的紫砂壺的傳入就水到渠成了.其二,除了隱元禪師,明末清初還有大批中國人為避戰亂而奔赴日本,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不肯失節侍清的文人雅士.

這些文人雅士必然帶去了當時中國的飲茶風尚和飲茶用具,想必明末清初盛行一時的紫砂壺亦在其中.其三,又因中日貿易的繁榮,到了江戶中晚期(約18世紀中後期,清代前期),煎茶道已趨成熟,至江戶末明治初(19世紀上半葉.清代中期),煎茶道達到了最為繁榮的時期,並延續至19世紀末.這個繁榮而熱烈的煎茶道盛行期,對紫砂壺的渴求是可想而知的.

據此可以說,日本煎茶道的發展歷程也是紫砂壺逐步輸入日本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紫砂壺備受推崇.日本著名學者、歌人兼小說家上田秋成的煎茶道名著《清風瑣言》中即刊印了多個煎茶道所用的茶壺,很顯然受到紫砂壺的影響;再如明治間日人甕江川田剛所撰紫砂名著《茗壺圖錄》刊刻於明治九年(1876年),正是日本煎茶道的繁榮期.若再細

看此書.會發現書中內容全面展示了日本茶界 紫砂壺的真實狀況.單從下卷所收錄的23件紫砂壺作品的造型之豐富、品種之多樣即可見當時紫砂壺 之熱,其中點出名字的紫砂壺 家有13人之多,他們的藏品藝術水平極高.有李仲芳、陳和之、許龍文、陳鳴遠、楊彭年、符生等眾多紫砂名家的作品.

這種普及和 不是短期內形成的,可以相信從清初煎茶道的形成期開始.宜興紫砂壺就源源不斷地輸入日本了.《(江蘇)陶瓷工業志·特種工藝陶瓷·陶藝名人選錄》中記載道:「陳文伯、陳文居兄弟倆,清雍正至乾隆年間人.文伯號寄石山房等所制紫砂花盆,暢銷日本,久而不衰.」雖然此處所記錄的是紫砂花盆,但據此可以肯定地說,在雍正、乾隆年間紫砂壺出口日本當不在少數.

清人寂園叟在《陶雅》一書中也記錄說:「葛明祥乃乾嘉時人,歐(子明)葛瓷釉色略相似,在灰墨藍綠之間,廠人鄙之,以為溺壺色.日本人美之以為海鼠色且謂四時花光皆與之相宜.日本人重泥,均以有紋者賤,細如魚子者為下,蓋紋片細碎乃陽羨砂之上釉者,歐氏之所仿也,要不得以廣窯目之.」這些記錄都可以看出日本人對宜興陶器的推崇.

相關焦點

  • 這把紫砂壺,風靡日本,為國爭光
    1946年,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出版了一本書《菊與刀》,用「菊」(愛美、尚禮)和「刀」(好鬥、尚武)來象徵日本人的矛盾性格,這本著作廣受好評,連日本人自己都認為作者對日本民族的精神構造有入木三分的刻畫和剖析。對於日本這個矛盾的民族,我們一方面肯定會記得歷史上難以磨滅的罪惡,可是另一方面,卻也得承認他們的學習能力,以及專注做事的匠人精神。
  • 宜興紫砂壺是養眼、養心的藝術品
    宜興的紫砂陶藝,產生於宋代,成熟於明代,興盛於清代,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 紫砂壺名家排名,中國紫砂壺大師排名
    砂壺是現代很多人都喜歡玩弄的掌心之物,紫砂壺有好也有壞,在十大經典紫砂壺型排行榜裡介紹到很多優秀的紫砂壺,那麼你知道紫砂壺名家都有誰嗎
  • 有哪一種紫砂壺,影響了日本茶道,還是英國政變女王最愛
    有哪一種紫砂壺,影響了日本茶道,還是英國政變女王最愛有的人喜歡素器的紫砂壺,還有的人喜歡花貨的紫砂壺。其中,有一樣紫砂壺是非常受歡迎的。想必很多人已經猜到了,這種壺型就是梨形壺。有人說,梨形壺有什麼特殊的,只不過是一種普通的紫砂壺類型罷了。其實完全不普通啊。
  • 紫砂壺的「明針」是什麼針?
    一些玩壺比較久,段位比較高的壺友談起紫砂壺製作來如數家珍,什麼拍身桶,推牆刮底,清線腳,明針等張口即出。對於新手來說,拍身桶這種還好理解,字面意思嘛,應該是拍壺身之類的工序吧,可這「明針」是什麼東東?做紫砂壺還需要用針麼?
  • 顧景舟紫砂壺鑑定結果出爐
    顧景舟紫砂壺鑑定結果出爐  我們在選顧景舟紫砂壺時的原則是泥、型、工、功、款,同樣也適用於辨別顧景舟紫砂壺的好壞,泥料不好的壺
  • 紫砂壺,玩壺為什麼會上癮?
    紫砂壺泡茶好喝,主要得益於兩點:獨特的雙氣孔結構,砂料透氣性介於瓷器跟普通陶土之間,使茶葉可以在壺中「呼吸」。將這些紫砂壺或擺放於案頭,或陳列於博古架上,有的安插在書櫥裡的空閒處。- E N D -【 國際藝術大觀 】紫砂壺,玩壺為什麼會上癮?看更多走心好文章請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 玩紫砂壺,必須認識這20位牛人!
    今天,我們就來來盤點這20位紫砂大家,以此向這20位紫砂宗師致敬。 ▲供春像供春被認為是紫砂鼻祖,其本為一書童,所制茗壺精巧實用,其名遂傳於後世,在紫砂中,一款樹癭形的紫砂壺,即被稱之為供春壺。▲圈鈕壺陳曼生被後世稱為文人壺的開創者,其為清代書法大家,酷愛紫砂。
  • 紫砂壺在你手,湯有沒有長流?
    紫砂壺之為壺,必有壺嘴,也稱為紫砂壺的「流」。
  • 紫砂壺-廠壺篇
    一廠建立後均以外銷為主,主要是東南亞地區和日本,因此有專為日本人泡茶習慣所製作的【側把壺】。側把壺此外當時日本煎時茶茶葉習慣切短,泡茶時容易堵住壺口,為解決這個問題,先後設計出【鴿嘴】和【網孔】用以改善。1971下半年,當時根據日本客戶的需要,國內還生產了一批球孔的茶壺。
  • 如何區分紫砂壺陶刻的好壞?
    發展到清代,由於文人雅士雲集,紫砂壺的影響逐漸擴大,書畫金石家聚集在一起吟詩作對,賞月品茗,也開始產生在壺上書畫題詩的雅興。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吳昌碩、任伯年等大家書畫銘刻的, 都有傳器。就這樣,紫砂雕刻裝飾逐步形成。如果說以前紫砂壺只是傳統茶文化中的一個支脈,那麼通過詩文陶刻,借物詠志,就把紫砂壺變成了傳統文化的載體了。
  • 購買紫砂壺,為什麼有人經常買到學費壺,原因是什麼?
    同樣是玩紫砂壺,為什麼有的壺友會花很多冤枉錢?為啥會買到很多學費壺?哪裡出問題了?如何才能夠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今天小蔣就跟大家來探討這個話題。
  • 史上紫砂壺名家最全排名
    紫砂壺名家排名第一名:紫砂壺鼻祖供春彼新奇兮萬變,師造化兮元功
  • 細賞紫砂壺的部件之美
    原標題:細賞紫砂壺的部件之美   一把完美的紫砂壺由很多個不同的部件組成,如壺蓋,壺鈕,壺身,壺嘴,壺把等等,想要做出一把精品紫砂壺,這需要藝人對紫砂壺的每個部位都要配合的盡善盡美才行。   細賞紫砂壺的部件之美   一、壺鈕:亦稱(的子),為揭取壺蓋而設置。鈕雖小,但有「畫龍點睛」的作用,變化豐富,是茗壺設計的關鍵部位。
  • 一文了解紫砂壺!經典壺型、如何挑選、適泡什麼茶
    了解紫砂壺,也是茶人必修的一門課。當然要想成為資深玩家,財力、物力、時間缺一不可,而要入門就簡單得多,可以從這些基礎知識開始。01.紫砂壺經典壺型紫砂壺的造型最能反映出其製作者的審美意趣。德鍾壺端方氣度這是一種仿鍾造型的壺,源自清代。名字耐人尋味,鍾,是古代的打擊樂器,德,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品質。創作者基於古代樂器鐘的造型,做了更為規整的創新。
  • 茶具紫砂壺分類
    為什麼呢,那是因為近些年朱泥大紅袍造假太厲害了,顏色越是鮮麗發紅髮光的就越是不能買,在自然界中朱泥是不可能呈現那種紅的發紫發紅髮黑的顏色的。所以這就有了買柴不買紅的說法了,但這個也不能一概而論。而機車壺好歹還燒制一下讓材料瓷化一下,很多潮州紫砂茶具就是機車壺,市面上現在銷售的機車壺百分之八九十就是潮州紫砂壺。所以機車壺和灌漿壺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前面是紫砂壺的一些大致的材料製作之分和一些買家玩家的術語經驗。買柴不買紅,買粗不買細有一定道理的。
  • 傳壺人為什麼要在朋友圈分享紫砂壺知識?
    如果你有傳壺人的微信,可以會發現這麼一個問題:傳壺人經常在朋友圈分享紫砂壺的知識。有人可能會想不明白,傳壺人不是紫砂工作室嗎?不就是是個賣壺的嗎,我朋友圈賣壺的多了,別人都天天發壺的照片,發顧客對話說自己的壺多好多好,傳壺人為什麼要分享紫砂壺知識呢?
  • 中國十大紫砂壺名家是誰?
    項 真】 【陳和之】 【陳挺生】 【承雲從】 【周季山】 【徐次京】 【陳用卿】 【惠孟臣】 【沈子澈】 【項聖思】 【邵旭茂】 【陳 辰】 【梁小玉】 【蔣時英】 【邵二孫】 【閔 賢】 【項子京】 【陳煌圖】  紫砂壺名家排名——清代紫砂壺名家  【王友蘭】 【華鳳翔】 【陳鳴遠】 【袁鬱龍】 【金士恆】  【許龍文】【陳漢文
  • 推薦 紫砂壺,到底玩的是什麼
    清代紫砂壺製作進入全盛時期,清朝初期,幾何形器非產流行,筋紋形器和自然形器已發展成熟。技巧精湛、善於創新的陳鳴遠是其中佼佼者,與時大彬並稱,有「官中豔說大彬壺,海外競爭鳴遠碟」之譽。以陳鳴遠為代表,其製作的茶具和雜件雅玩,線條清晰,輪廓明顯,特別是他塑造的自然形態作品,是無人比擬的。其獨到之處在於雕塑裝飾、款識題記,壺蓋齡有行書「鳴遠」印章,開創了印鑑先河。
  • 玩老壺必須要知道的幾點:明清紫砂壺的鑑賞特徵,附顧老鑑定筆記
    紫砂壺自明代誕生,經過清代近三百年的發展,行至今天來到最為輝煌的時刻。紫砂壺現在作為收藏和藝術品的一個特殊門類,各項客觀需求已基本健全,紫砂老壺更是在近些年極受追捧。我經常收到壺友的各種老壺轟炸!當然相反這點也有好處,比如魚化龍壺式為清代嘉慶年間紫砂壺製作大家邵大亨所開創,若現在見到一把魚化龍壺署名時大彬或其他明代紫砂藝人之款,那就肯定是仿品無疑了。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紫砂壺是吳經墓出土的明代嘉靖時期紫砂大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