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限制進口煤炭戳到痛處,澳媒打親情牌,強買強賣?

2020-12-26 虎妞洋洋說

文/南風

據報導,中國限制煤炭進口,引發了澳達利亞官員的不安。船隻在「中國港口滯留」這個話題上屢屢炒作的澳媒又想出了一個新的辦法:打親情牌,盯上了印度的船員,稱船員們想回家,很「絕望」。

到現在為止,中國在2019年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動力煤約5000萬噸,焦煤4300萬。在煤炭方面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三大出口商品。隨著中澳之間關係的不斷惡化,中國限制澳洲的進口煤炭,引起了澳大利亞貿易部長的不安,中國的這一舉動顯然讓澳大利亞的出口形勢更加嚴峻,戳到了澳的痛處。

為此,澳大利亞媒體報導稱,船隻滯留在中國港口,因船上運載了16萬噸的澳大利亞煤炭,事情發生引起了印度船員的恐慌。他們所在船隻屬於印度航運公司,大概60多名船員,主要來自印度孟買。運載著澳大利亞煤炭5月24出發,6月13到達。船上船員在海上停留了大半年之後對澳洲求助,稱已經完全精疲力盡,希望目前這種狀況能夠早日結束,早日回家和老婆孩子團聚。澳方媒體還稱中國拒接卸載船上貨物,也不同意更換船上船員,已經和印度大使館討論遣返工作。由於疫情原因,船上船員被禁止下船。船員發推說他們不單是印度人,也是海上的船員,退貨這件事不容易,送的也不是小件東西,這場貿易戰正影響著他們。如果可以的話,他們早都可以離開中國。希望中澳之間進行健康對話,澳方可以通過施壓要求其更換船員。

而在實際上,在11月我國外交部—汪文斌就回應過中方對於疫情防控,和船員檢測上都有著規定,允許在規定範圍內向船員們提供便利。而且近年來,我國海關對進口煤炭的安全質量問題越發重視,檢測時發現其中環保不合格的居多。中國加強環保檢測,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中國權益和安全。

現在已經21世紀了,「強買強賣」這樣的事情早已不符合現在的市場趨勢,澳大利亞媒體無限度炒作我國拒接卸載澳大利亞煤炭的船隻,讓印度船員發聲博同情,還不如想想那些印度船員們真正負責的僱主,澳大利亞該怎樣做?

相關焦點

  • 中方停購澳煤炭後,南方多地電力緊張?澳媒:中國因斷電無法供暖
    在經濟上實施限制措施,對澳大利亞多項產品頒布禁令,警告澳大利亞政府停止對中國實行的錯誤決策。中方頒布禁令今年下半年,中國針對澳大利亞的進口商品,實施了相應的限制措施。除了農副產品受到限制以外,澳大利亞的煤炭資源也沒拿到通行證,大量的運煤船停靠在中國港口,禁止卸載,至今仍然沒能進入中國市場。種種政策讓澳大利亞經濟嚴重受損,尤其是農副產品,澳大利亞農戶對此苦不堪言,無疑是遭受到了雙重打擊。疫情的侵襲和中國的禁令足以讓澳大利亞的農副產品加工廠陷入困境。
  • 澳媒:加拿大企業欲填補中國煤炭進口缺口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澳媒稱,加拿大煤礦企業正加緊利用澳大利亞與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糟糕關係。即將離任的瑞士嘉能可公司老闆伊萬·格拉森伯格說,在北京與坎培拉發生貿易和外交爭吵之際,中國正從其他渠道獲得它需要的煤炭。
  • 澳總理莫裡森:我們支持中國大力發展經濟,咱們談談吧
    【文/觀察者網 齊倩】在搞壞中澳關係後,澳大利亞開始後怕了,唯恐本國煤炭出口遭受打擊。近日,澳政府和媒體注意到了《環球時報》英文版的一篇報導,隨後藉機炒作「中國將全面禁止澳煤炭進口」的消息。隨著相關輿論不斷升級,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和總理莫裡森相繼對上述報導表態。
  • 澳媒:中國太天真,還在限制進口,卻不知澳洲已實現「海鮮自由」
    而澳洲的出口業也非常強盛,當地的海鮮、鐵礦石、奶粉、牛肉、葡萄酒等,每年都會大量出口給其他國家,中國便是其中之一。但近幾年來,中國與澳洲之間的貿易關係,處理得不算很融洽,因為這個原因,澳洲對華出口的產品陷入了非常尷尬的境地,再加上今年年初所爆發的衛生事件,讓澳洲的經濟一下子跌落到「谷底」。
  • 中國籤署10億噸訂單,澳媒:沒有我們名字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尤為重要,當然我國也清楚認識到這一件事情,非常重視與我們進行合作的國家。但是有些國家往往是與我們想法不同的,明明可以互利共贏,他們卻非要將這和諧的局面給打破,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如此,澳大利亞徹底「沒」戲?中國籤署10億噸訂單,澳媒:沒有我們名字。
  • 中國再拿澳葡萄酒開刀,澳媒直接向莫裡森提要求
    看來,中國是準備一次將澳大利亞徹底給教訓到位了。即便在最近這兩周時間裡,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不斷對華放軟話,稱要跟中國「和諧共存」,但卻是「口惠而實不至」,中方顯然也是看清楚了,並沒有吃這一套,在對澳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後,從明天開始又要徵收反補貼稅了。
  • 澳媒:中國對澳洲產品「又一打擊」,數噸大龍蝦滯留中國機場
    澳媒:中國對澳洲產品「又一打擊」 根據《雪梨先驅報》在當地時間11月1日的報導,澳大利亞數噸大龍蝦目前滯留在中國機場,一旦在48小時內它們無法得到進一步地處理
  • 澳媒向中國討說法,為何將5億澳煤炭攔在門外,外交部:環保原因
    隨著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冬季,國內大部分火電廠和熱力公司對優質煤炭的需求會極速暴漲。原本此時是外國煤炭進入中國能源市場的"黃金期",但是今年他們的境遇似乎和往年不同。據外媒報導,目前有數十艘裝載價值總計超過5億美元澳大利亞煤炭的船隻停泊在中國港口,其等待中方允許卸貨清關的時間已超過一個月。
  • 澳洲龍蝦價格跳水10倍,澳媒:感謝中國讓我們實現「龍蝦自由」
    而隨著今年我國對於澳洲龍蝦進口的限制,當地的龍蝦一下就陷入了困境,出口的數量一下銳減,只能在國內進行消耗,而之前的價格顯然當地人是不買單的,因此當地的龍蝦價格從200美金,一下掉到了20美金。澳洲龍蝦價格跳水10倍,澳媒:感謝中國讓我們實現「龍蝦自由」。
  • 中方停止澳洲棉花進口,澳官員要求給個說法,更擺出強買強賣姿態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子非】導語:自從全球疫情爆發之後,美國政府就開始將全球疫情政治化,在國際上利用疫情來為自己謀取利益,因為中國現在發展速度威脅到美國,美國川普政府將全球疫情推到中國身上
  • 澳880萬噸煤炭滯留中國港口,請求中國幫助
    澳大利亞的許多產品在對華貿易時不斷受阻,其中就包括煤炭,由於我國近期加強了對進口煤炭質量和環保上鑑定與檢測,許多來自澳大利亞的煤炭船遲遲不能在中國卸貨,從而滯留在港口。通過為這些「可憐」的印度船員「著想」,渲染他們身心所受的「折磨」,來掀起輿論,從而向中國施壓,總的來看這無非是澳方想借「同情牌」催促中國的手段罷了。
  • 澳大利亞龍蝦在中國遭遇清關延遲,澳媒炒作:將是下一個打擊目標
    據澳媒《雪梨先驅晨報》當地時間11月1日報導聲稱,目前有成噸的活澳大利亞龍蝦正滯留在中國機場,面臨來自中國海關的清關延遲問題,許多出口商擔心他們的龍蝦在變質前無法運抵餐館和商店。 由於澳方此前曾提出所謂的「新冠疫情獨立調查」和插手香港事務,導致中澳關係持續滑坡。這家澳媒如今更是炒作,龍蝦或成為中國針對澳大利亞的「下一個貿易打擊目標」。
  • 澳強買強賣,揚言將中國告上WTO,要求中國取消貿易限制恢復進口
    由於澳大利亞大麥存在違法行為,中國商務部在今年5月宣布對澳大麥徵收80.5%的「雙反」稅。此後,澳大利亞就一直叫嚷著要去世界貿易組織狀告中國,讓WTO給評評理。不過澳貿易部長伯明罕表示,即使上訴至WTO,但最終還是「中國說了算」。
  • 美媒:中國對澳大利亞煤炭關門 澳洲第二大煤炭出口市場消失
    中國小康網12月11日訊 老馬 中國正在迫使澳大利亞面對許多國家已看到的現實:煤炭時代正在結束。澳大利亞麥凱以南的海波因特港煤碳碼頭紐約時報報導,中國現已正式禁止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在這之前的幾個月裡,中國對澳大利亞的煤炭進口採取了不明確的限制措施,導致兩國之間的貿易大幅減少,巨型船隻滯留海上。
  • 先是澳洲煤炭失寵,又加徵燕麥稅,牛肉還暫停出口,下一個是什麼
    中國放緩對澳煤炭進口,澳煤「失寵」首先了解到,澳大利亞對華的主要出口商品為鐵礦石、煤炭等能源產品以及豬牛羊肉等農貿產品。從2019年5月的中國海關官方數據可以看到,由於中方對澳進口政策的不穩定,中方進口商已經放緩了對澳煤炭的購買,從過去數據來看,5月份中國由澳進口的煉焦煤與上月相比同比下跌了49.3%。中國為了滿足國家與社會能源需求,正尋求調整進口供應鏈的多元化,這意味著澳媒已在華「失寵」。
  • 繼煤炭後棉花被禁?澳農業部要求中國「澄清」,否則以後賣給印度
    繼煤炭後棉花被禁?澳大利亞遭到連續打擊根據澳大利亞媒體16日的報導稱,有部分澳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中國的部分棉花加工企業已經收到了通知,今後將會考慮停止購買原產於澳大利亞的棉花。雖然該消息所表述的內容是否存在偏差還尚不可知,但是可以想見的是,在繼煤炭之後,澳大利亞的棉花可能也要被禁了。
  • 澳媒聲稱:澳正與臺灣對話試圖止血
    澳媒聲稱:澳正與臺灣對話試圖止血】與中國大陸發生貿易摩擦,澳大利亞試圖尋找代替的出口市場,有澳媒聲稱,澳大利亞的貿易官員近期與臺灣進行經貿對話,試圖為國內受到衝擊的出口損失止血。《雪梨晨鋒報》在12日報導指出,雖然澳大利亞目前尚不考慮與臺灣籤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但總理莫裡森領導的政府急需尋找替代市場,為來自中國大陸的貿易打擊止血;報導宣稱,雖然礙於議題敏感而選擇匿名,不過,臺澳相關人士皆證實雙邊已展開經貿對話的消息,並稱是在亞太經合會(APEC)的框架下進行對話。
  • 中國殺雞儆猴?澳媒:澳大利亞就是那隻被宰的雞
    路透社12月7日稱,中國當天起暫停受理澳洲Meramist Pty Ltd公司啟運的輸華牛肉產品進口申報,未提供理由。此前,中國已經暫停多家澳洲牛肉生產企業的進口,原因包括標識和健康證等問題。除了牛肉製品外,中方還對澳大利亞的大麥和紅酒加徵關稅,同時停止了澳大利亞海鮮、木材和煤炭的進口。
  • 中澳關係跌到谷底,中國市場遭其同盟國瓜分,澳媒:真的值得嗎?
    澳洲媒體報導,隨著中澳關係的惡化,中國也因澳大利亞的紅酒事件對澳洲實行了徵收關稅的懲罰。對此,中國的市場份額也被澳大利亞其他同盟國瓜分。長時間以來,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貿易主要由鐵礦石支撐,並因此得到了澳大利亞大多數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