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加拿大企業欲填補中國煤炭進口缺口

2020-12-11 瀟湘晨報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澳媒稱,加拿大煤礦企業正加緊利用澳大利亞與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糟糕關係。即將離任的瑞士嘉能可公司老闆伊萬·格拉森伯格說,在北京與坎培拉發生貿易和外交爭吵之際,中國正從其他渠道獲得它需要的煤炭。

據《澳大利亞人報》網站12月7日報導,中國對澳大利亞煤炭的非正式禁令涵蓋熱煤和焦煤。隨著全球經濟從新冠病毒危機中反彈,能源煤價格上漲,但中國對焦煤的禁令嚴重壓低了澳大利亞出產原料的價格。

業內消息人士說,上周中國國內優質焦煤價格超過每噸217美元(1美元約合6.5元人民幣——本網注),是澳大利亞煤炭基準價格的兩倍。

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是不可持續的。

報導稱,加拿大冶金煤業公司在短期內無疑是這場貿易戰的主要受益者,從長遠來看或許也是如此,如果中國考慮開發澳大利亞鮑恩盆地(產煤區)的替代供應源的話。

加拿大特克資源公司位於卑詩省的礦山出產約2600萬噸高級焦煤。該公司上月底說,正在將現貨運往中國,以利用短期價格優勢。

報導還稱,特克資源公司正在考慮調整2021年銷售結構,以增加出口,利用它所說的相對於澳大利亞基準價格每噸50美元的溢價。

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阿特魯姆煤業公司是幾個有望在加拿大艾伯塔省開發煤炭項目的企業之一。阿特魯姆公司的埃倫硬焦煤項目距離投產還有四到五年的時間。該公司執行長安迪·卡魯索說,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貿易戰無疑使對該項目所在地區的興趣增加了。

卡魯索說,目前的形勢凸顯了向許多中國鋼鐵製造商提供多樣化供應的必要性,而且可能成為開發鮑恩盆地煤炭替代品的更廣泛行動的「催化劑」。

他說:「它們希望看到多樣化,而加拿大無疑……為現在和中長期……提供了強有力的選擇。這促使中國和其他買家重新思考長期供應來源。」

格拉森伯格說,嘉能可的貿易部門正把目光投向澳大利亞以外,以滿足中國的訂單,因為其澳大利亞礦山被暫停交貨,且這一僵局還看不到盡頭。

截至上周,大約78艘裝載澳大利亞熱煤和冶金煤的船隻仍滯留在中國港口附近,共裝載了800多萬噸給中國客戶的產品。

據報導,上周,4艘船隻在中國港口卸下了澳大利亞冶金煤。其中3艘是韓國船隻,而允許它們停泊的決定是在韓國政府與中國政府接洽後做出的。

澳大利亞礦工在昆士蘭州中部一座煤礦穿行。(英國《每日郵報》網站)

【來源:參考消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限制進口煤炭戳到痛處,澳媒打親情牌,強買強賣?
    文/南風據報導,中國限制煤炭進口,引發了澳達利亞官員的不安。船隻在「中國港口滯留」這個話題上屢屢炒作的澳媒又想出了一個新的辦法:打親情牌,盯上了印度的船員,稱船員們想回家,很「絕望」。到現在為止,中國在2019年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動力煤約5000萬噸,焦煤4300萬。在煤炭方面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三大出口商品。隨著中澳之間關係的不斷惡化,中國限制澳洲的進口煤炭,引起了澳大利亞貿易部長的不安,中國的這一舉動顯然讓澳大利亞的出口形勢更加嚴峻,戳到了澳的痛處。
  • 中方停購澳煤炭後,南方多地電力緊張?澳媒:中國因斷電無法供暖
    此前澳大利亞的大麥在中國港口檢測出有害生物,於是將其產品全部退回;澳大利亞的原裝木材同樣存在質量問題,在港口不予通行,澳方企業只能將悉數運回;由於中國加強了對進口食品的檢測工作,進度緩慢,導致澳大利亞的龍蝦堆積在機場。
  • 澳總理莫裡森:我們支持中國大力發展經濟,咱們談談吧
    澳媒再次藉機炒作中國媒體一篇報導,直戳澳方痛點早在10月份,有關「中國叫停澳煤炭進口」的消息被多家外媒報導和熱烈討論,同樣引起了澳政府官員的高度關注。11月末,澳媒爆料所謂「數十艘煤炭船在華滯留」的傳言,使澳煤炭產業的不安達到了頂峰。
  • 中國再拿澳葡萄酒開刀,澳媒直接向莫裡森提要求
    看來,中國是準備一次將澳大利亞徹底給教訓到位了。即便在最近這兩周時間裡,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不斷對華放軟話,稱要跟中國「和諧共存」,但卻是「口惠而實不至」,中方顯然也是看清楚了,並沒有吃這一套,在對澳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後,從明天開始又要徵收反補貼稅了。
  • 中國籤署10億噸訂單,澳媒:沒有我們名字
    中國籤署10億噸訂單,澳媒:沒有我們名字。這些年來,澳大利亞也憑藉著對我們出口,獲得了不少的收益,但是他們也是有些認不清現實了,經常坐地起價,出口的各種商品上有些還會不達標,這就讓我們生氣,它們還不知悔改,最終我們對他們是非常失望的。
  • 中國殺雞儆猴?澳媒:澳大利亞就是那隻被宰的雞
    路透社12月7日稱,中國當天起暫停受理澳洲Meramist Pty Ltd公司啟運的輸華牛肉產品進口申報,未提供理由。此前,中國已經暫停多家澳洲牛肉生產企業的進口,原因包括標識和健康證等問題。除了牛肉製品外,中方還對澳大利亞的大麥和紅酒加徵關稅,同時停止了澳大利亞海鮮、木材和煤炭的進口。
  • 進口奶粉數量持續下降!揚言用斷供奶粉給中國上課的澳奶粉企業作繭...
    進口奶粉數量持續下降!揚言用斷供奶粉給中國上課的澳奶粉企業作繭自縛時間:2020-11-07 14:3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進口奶粉數量持續下降!揚言用斷供奶粉給中國上課的澳奶粉企業作繭自縛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復甦,當前中國的很多發展都已經恢復到了之前的水平,當然我們應該也是最快恢復這一切的國家,不少國家都想與我們合作,進入中國市場以更好的恢復經濟。但是也有些國家就   原標題:進口奶粉數量持續下降!
  • 多家澳企出口告急,莫裡森火速召開緊急會議,坦承對手一優勢無敵
    消息人士稱,多家澳企出口產品受到影響紛紛告急,莫裡森火速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這位此前不斷向我國叫囂的總理在會議上坦承對手的經濟優勢是無敵的。從今年年初開始,澳洲就扛起了「反華急先鋒」的大旗,澳當局不但幹涉我國內政,他們還污衊我國的疫情問題。
  • 澳洲龍蝦價格跳水10倍,澳媒:感謝中國讓我們實現「龍蝦自由」
    而隨著今年我國對於澳洲龍蝦進口的限制,當地的龍蝦一下就陷入了困境,出口的數量一下銳減,只能在國內進行消耗,而之前的價格顯然當地人是不買單的,因此當地的龍蝦價格從200美金,一下掉到了20美金。澳洲龍蝦價格跳水10倍,澳媒:感謝中國讓我們實現「龍蝦自由」。
  • 澳媒向中國討說法,為何將5億澳煤炭攔在門外,外交部:環保原因
    漫長的等待,讓澳大利亞煤炭企業焦慮不已,此事甚至驚動了澳大利亞官方。11月25日,有澳大利亞媒體向中國方面討要說法,其詢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中國為何要將價值5億美元的澳大利亞煤炭攔在門外。 趙立堅回應稱,具體事宜可向相應主管部門詢問。但是近年來,中國海關在檢測中多次發現不合格的進口煤炭。因為環保原因,中國依法依規加強對進口煤炭的質量環保檢測,以更好地維護中國利益。
  • 中澳關係跌到谷底,中國市場遭其同盟國瓜分,澳媒:真的值得嗎?
    澳洲媒體報導,隨著中澳關係的惡化,中國也因澳大利亞的紅酒事件對澳洲實行了徵收關稅的懲罰。對此,中國的市場份額也被澳大利亞其他同盟國瓜分。長時間以來,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貿易主要由鐵礦石支撐,並因此得到了澳大利亞大多數人的支持。
  • 近15億美元煤炭大單來了!市場人士:遠水解不了近渴?
    在中印尼雙方領導的見證下,中方煤炭進口企業與印尼煤炭出口企業進行了雲籤約,採購數量2872萬噸,金額14.67億美元。印尼煤炭礦業協會稱,將從2021年開始增加對中國的煤炭出口,並吸引投資增強加工技術研發。
  • 繼煤炭後棉花被禁?澳農業部要求中國「澄清」,否則以後賣給印度
    繼煤炭後棉花被禁?澳大利亞遭到連續打擊根據澳大利亞媒體16日的報導稱,有部分澳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中國的部分棉花加工企業已經收到了通知,今後將會考慮停止購買原產於澳大利亞的棉花。雖然該消息所表述的內容是否存在偏差還尚不可知,但是可以想見的是,在繼煤炭之後,澳大利亞的棉花可能也要被禁了。
  • 澳大利亞葡萄酒或被美歐等多國商品替代,澳媒:澳洲農民將遭受苦難
    與此同時,澳媒報導,澳大利亞最大的葡萄酒公司之一Yalumba Wines董事長羅伯特·希爾·史密斯(Robert Hill-Smith)擔心,在出口受到打擊之後,葡萄園,儲存和加工基礎設施中的紅酒庫存將被行業資產緊縮所衝銷。他說,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葡萄酒出口市場價值13億澳元,澳大利亞800家葡萄酒出口商所分享的葡萄酒市場現在已成為一個「籃子案」。
  • 澳大利亞龍蝦在中國遭遇清關延遲,澳媒炒作:將是下一個打擊目標
    據澳媒《雪梨先驅晨報》當地時間11月1日報導聲稱,目前有成噸的活澳大利亞龍蝦正滯留在中國機場,面臨來自中國海關的清關延遲問題,許多出口商擔心他們的龍蝦在變質前無法運抵餐館和商店。 由於澳方此前曾提出所謂的「新冠疫情獨立調查」和插手香港事務,導致中澳關係持續滑坡。這家澳媒如今更是炒作,龍蝦或成為中國針對澳大利亞的「下一個貿易打擊目標」。
  • 中企收購加納金礦後,美媒煽風點火:戰略礦產爭奪上美國已落下風
    疫情影響之下,世界黃金價格也是大漲,各國黃金企業為保證產能,都在大力收購礦石生產商。中國企業也不甘落後,開始在國外收購金礦。但這樣正常的企業舉動,卻被美國媒體解讀成——中國已在全球「戰略性布局」關鍵礦物。
  • 抓住澳大利亞的不幸,60國搶佔中國14萬億市場!美國或成最大贏家
    據《環球時報》12月13日援引澳媒相關報導稱,在上個月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阿根廷牛肉協會已經準備好「抓住澳大利亞的不幸」,向中國顧客展示他們的牛肉產品;除了阿根廷,還有俄羅斯、印尼、韓國和巴西等,它們都想從澳大利亞分一杯羹。澳媒揭露其他國家正抓住其「不幸」,並爭搶其在華市場份額;那麼,在這一輪的「瓜分」之下,哪些國家將獲益最大呢?
  • 終於,莫裡森最擔心的一幕還是發生了,這就是挑釁中國的後果
    產自澳大利亞的煤炭、牛肉、大麥等商品都受到了嚴重影響。隨後,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緊急喊話稱,「要與中國保持關係」,然而他最擔心的一幕還是發生了,多個國家抓住時機,開始大肆瓜分澳大利亞在華市場。
  • 澳煤炭企業有「肉」吃了,韓國出手相助莫裡森,一次購買200萬噸
    中國市場受限,讓澳大利亞煤炭出口企業直呼「傷不起」。儘管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對華態度依舊強硬,但是其在私下恐怕已經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不過就在莫裡森一籌莫展之際,韓國總統文在寅送來了「大禮包」。據中國煤炭資源網的消息,日前澳大利亞煤炭企業兗煤發布公告稱,旗下的三家企業已經與韓國鋼鐵工業巨頭浦項公司籤署了煤炭供應協議。從2021年至2022年,兗煤將向浦項公司及其聯營企業供應總計200萬噸煤炭,總金額達6.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億元。
  • 澳媒:中國對澳洲產品「又一打擊」,數噸大龍蝦滯留中國機場
    澳媒:中國對澳洲產品「又一打擊」 根據《雪梨先驅報》在當地時間11月1日的報導,澳大利亞數噸大龍蝦目前滯留在中國機場,一旦在48小時內它們無法得到進一步地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