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譯者張宏武:正面管教是一門關於鼓勵的藝術

2022-01-01 第一教育

《正面管教》源於美國教育專家簡·尼爾森1981年出版的著作,該書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父母在親子教育領域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的精髓究竟是什麼呢?小編採訪到第一位將《正面管教》介紹到中國的張宏武老師,聽聽她的看法。

實際上,正面管教是一門鼓勵的藝術。

在張宏武看來,正面管教所說的鼓勵分為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連接,是接納。

正面管教是要「看見孩子」:看見孩子的尊嚴,看見孩子內在的需求。

舉個例子。孩子考試沒有考好,通常爸爸媽媽會鼓勵他:「我相信你」,或者,「我信任你下次肯定可以」。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很多時候他還是會覺得考得好不好是家長的事情,跟他自己沒關係。

但是如果爸爸媽媽這個時候帶著接納他的心情跟他說:「你這次沒有考好,我理解你很難受」。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鼓勵,因為孩子感受到了他和爸爸媽媽是連接在一起的,他感受到父母對他的尊重和理解。


再舉個例子。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父母應該這樣說:「我看到你上次遇到了一個困難,而且你有辦法自己把它解決了,那這一次你有什麼辦法幫它解決掉呢?」這些話會讓孩子在內心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給予孩子內在力量的可能性。

鼓勵當然並不僅僅是語言,有時候僅僅是一個眼神,拍一下肩膀,或者難過時的一個擁抱,都能夠起到出人意料的作用。鼓勵有時候並不需要帶著一定的目標性,而是真正去看到孩子的內在,去激發他自己的內在力量。

鼓勵的第二個層面是欣賞。


很多時候我們更多的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於是會很自然地產生挑剔。如果爸爸媽媽總是關注這些不足的地方,把80%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缺點上,就很難真心地去欣賞和看到孩子的好。

可是,如果我們把80%的精力放在觀察孩子的優點上,或許就會發現孩子身上更多從前一直處於視野盲點中的長處。

如果你總是對孩子說:「你做作業怎麼這麼慢啊?」「你怎麼不出去運動?」,即使你的出發點確實是為了他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肯定會抗拒,會把自己包裹起來。即使有的時候孩子因為家長這樣說了而產生改變,這種改變也只是為了讓家長開心,並不是孩子內心自己想做的事情。

正面管教所說的看見,是指家長看見了孩子付出的努力,看見了他在整個過程中內心的掙扎,看見了他過程中想法的轉變。

家長需要記住的是:不要嘗試去控制孩子,或改變孩子。

所有正面管教的出發點都是要告訴孩子: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要為自己活著,你應該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你是獨一無二的,你要走你自己的路,過你自己的人生。」

中國的家庭逃不開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很多時候家長並不追求或者說不知道滿足孩子的諸多個性需求。另一方面,家長並不會有太多耐心,去傾聽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訴求。

為什麼要開家庭會議?

在張宏武看來,家庭會議,是正面管教非常重要的一個方法。它在無形之中告訴孩子,每個人在家庭中都有發言權。定期開家庭會議,不僅可以幫助解決家裡大大小小問題,也是一個家庭難得的「甜蜜時光」。

如何科學、有效開展家庭會議?一個家庭會議的流程可以是:

每個成員之間先彼此感謝;

總結上一次家庭會議討論的事情。比如上次討論的是周末去哪玩,那這次可以總結上次活動,發表感想;

可以由任何人提出議題。議題可以從養一隻小狗行不行,到這個周末全家要去哪裡吃飯,都可以。

張宏武建議,家庭會議應以孩子的議題優先。在家庭會議中,可以準備一個「發言棒」,只有手持發言棒的人可以發言,這樣可以避免爭吵,也更有儀式感。如果有個問題沒有辦法達成決議,就放到下次再討論。

家庭會議的結果,不是投票來決定,而是一定要最後所有人達成統一。

張宏武以自己家庭最近舉行的一次家庭會議舉例。「我家老大說,本周末她想在家,不想出去。而我,老公,妹妹都想去看電影,所以我們就得探討到底出不出去。如果不出去的話在家可以做些什麼?大家還是需要達成一個最終每個人都能接受的結果。」

這個環節也叫做「開心一刻」,這個環節可以玩個小遊戲,或者吃點小甜品之類的,總之放鬆就行。

家庭會議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這是我和我的家庭的一個特別的時光,在孩子們長大之後,或許這樣的特別時間會成為他們一輩子的美好回憶。

很多時候父母不放心孩子自己做決定,那是因為我們很多時候低估了孩子。我們總說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我們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張宏武依然舉了自己孩子的例子。

「前陣,我家老二要在幼兒園裡上臺講故事大王,她非常害怕,回來跟我講她不要做這個事情。我知道,這個時候,她其實是非常有壓力的。雖然我希望她一定要邁過這個坎,但是我不能替代她把這件事做了。我於是問她:『我能夠幫你做些什麼?』『你需要我幫忙嗎?』她於是把這個故事跟我練習了一遍。

我看她講得還是不連貫,於是引導她,『你要不要再練一下,如果你要練一下,我願意做你的聽眾。』

她給我的回答很乾脆:不需要。我其實心裡特別希望她可以再練習幾次,但是因為她不需要,我就不能勉強。即便我知道,她這次上臺講故事很有可能不會很成功。

最後的結果確實也如我所料,她並沒有當上班裡的「故事大王」。

我告訴她,我欣賞她的勇敢,勇敢就是即使害怕仍然去做。我後面也問過女兒,從這次活動她學到什麼,她回答我說,下次可以多做練習,還可以多做些表情和動作。

成長,就是在錯誤和不完美中學習。

這是她的人生,我能做到的就是給到她好的建議,或者她需要的幫助,但她聽不聽或者需不需要是要她自己來定的。」

如果父母總是幫孩子做決定,那這件事就變成父母的事情,而不是孩子的事情了。父母不能總是把「猴子」背到自己身上來。

我們可以告訴他:「相信你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如果有需要我會和你一起面對。」但是,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孩子自己,我們只是給出建議。

孩子就像是一粒種子,他內在有自己的成長力量,這種力量是你擋都擋不住的。

孩子的成長有它的規律,張宏武老師推薦了一些在家庭中非常實用的話術和方法,送給各位~

 

1、給孩子價值感:「你是獨一無二的,你要走自己的路,做你自己!」

2、接納與鼓勵:「無論你做得好不好,你都是我最愛的孩子。」

3、肯定和欣賞:「我很高興你是我的孩子。」

4、自我負責:「也許你是對的,我只是給你建議,決定權在你,一切由你自己體驗並承擔。」

5、致謝:在冰箱上貼上空白的致謝表,讓每個人每天自由地寫下致謝他人的話語。

6、達成協議前讓每個人都能表達感受和想法,達成協議後用一些信號作小提醒。

7、給孩子一個計時器,讓他告訴你什麼時候可以離開遊樂場(任何TA沉迷的地方)。

8、一邊做家務,一邊和善地給孩子講解。隨後讓孩子也嘗試著做,你在旁邊監督。等孩子感覺準備好了,讓他獨立地做。

9、告訴孩子產生生氣的情緒沒有錯,但是他的行為不一定總是對的。

10、在孩子心情平靜的時候,請他一起討論表達憤怒的其他尊重性的替代方法。

11、當你自己犯錯的時候,向孩子道歉。

12、有自己的生活,不要依賴於從管理孩子的生活中產生對自己的認同。

13、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走。相信孩子能夠從錯誤中得到學習。

14、如果孩子和你頂嘴,不要和他對著幹。試著認同他的感受,引導他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雙方都平靜下來。

15、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試著給他一個擁抱。

16、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表示理解,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

17、避免把零用錢和家務活聯繫在一起。作為家庭成員之一,家務活是孩子應該做的事情,也是鍛鍊孩子基本能力的好方法。

18、允許孩子從花錢的錯誤中學習。

19、創建有趣的家務輪換工作,在家庭會議上討論問題並一起解決。

20、對孩子感到感到沮喪的時候,試試看把手放在心臟部位,表示「我愛你」。

21、限制年幼的孩子坐在屏幕前的時間,用其他有趣的替代活動讓家人更親密。

22、教孩子「輕拿輕放」,而不是「別摔碎了」。

23、讓孩子知道你什麼時候是認真的,什麼時候不是。當孩子違背約定好的協議,比如八點沒有上床睡覺,可以親切地指出時間,讓孩子上床,取消今晚的睡前故事,並且鼓勵孩子明天再試一試。

24、停下你正在做的事情,走進孩子,看著他的眼睛。你會發現當你做出尊重的努力,你說話也會變得溫柔。

 

如果孩子是一粒種子,他自然會按照長成它最原本的樣子。如何給孩子溫和而堅定的管教?需要我們一起嘗試,一起探索。

 

* 小編個人微信號:2432274540,對「第一教育」內容感興趣的朋友,歡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關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驚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焦點

  • 正面管教介紹
    這個培訓體系基於簡尼爾森和林洛特等人合著的全球暢銷系列書籍《正面管教》,通過為兒童照顧者(包括父母、教師、保姆、年輕人及其他相關人員)和兒童創造一個充滿尊重和鼓勵的環境,幫助兒童養成上述重要社會品格和生活技能。
  • 《正面管教》Day2:正面管教才是好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是正面管教?如何做到和善與堅定並行? 「嚴厲型」管教會讓孩子變得反叛或盲目順從,「嬌縱型」管教方式會造成孩子不健康的依賴,這都不是我們希望的結果,那麼如果既不想嚴厲,也不想嬌縱,該怎麼辦呢? 還是以早餐為例,讓我們來看看正面管教型媽媽的做法: 在早餐開始之前,孩子自己穿上衣服、收拾好床鋪,然後來到廚房。他主動幫著媽媽做家務——擺碗筷、烤吐司、炒雞蛋等等。(這也是正面管教的結果,後面將告訴你這是如何做到的。)第一步:由於今天的早餐是穀類食物,媽媽給了孩子一個有限制的選擇:「你是要吃小麥圈,還是吃麥脆?」
  • 好書推薦丨《正面管教》系列書籍
    簡·尼爾森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有效管教孩子的方法,它幫助家長和老師們建立一種和善而堅定、平等而尊重的養育態度,通過啟發、鼓勵、連接、關註解決方案等方法,來培養自律、自信、責任感、合作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使孩子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良好的品格
  • 關於《正面管教》中的重點總結
    最近,在媽媽群裡很大熱的一本書-《正面管教》,如果你家恰好有孩子,而沒時間細細讀完這本書的話,你可以看看我總結出來的這些點,相信你會對自己和孩子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一、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感覺到痛苦,那麼你的方法一定是錯誤的。
  • 什麼才是真正的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作者簡 尼爾森提倡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她認為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 「女孩連續50天被鼓勵」改變巨大!放大孩子的優點,才是正面管教
    在日常生活當中,每當孩子犯了錯誤,我們會第一時間盯著孩子的錯誤和缺點,無限的將其放大,卻總是忽略掉對孩子正面的鼓勵。因為大多數父母都覺得,鼓勵孩子會使孩子變得驕傲,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鼓勵只會讓孩子更優秀。
  • 不寵不苛,女孩正面管教的要訣
    百依百順、要星星不給月亮,父母沒有原則的溺愛,會把女孩寵得霸道蠻橫、自私自利、不守規矩、不顧他人的感受;而嚴苛管教出來的女孩,則會膽小怕事、缺乏主見、自我壓抑、敏感自卑。事實上,不寵溺、不嚴苛,正面管教出來的女孩,性格更開朗,做事更積極,更有責任感,更獨立,更堅強。
  • 正面管教講座乾貨:從管理孩子到管理自己
    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的教育以批評和指責居多,鼓勵少。被懲罰、被說教、被嘮叨、被嬌慣的孩子是沒有價值感和歸屬感的,懲罰則看似可以馬上制止不良行為,但是會帶來很多長期負面的後果,比如孩子會憤怒、報復、叛逆或者變得自卑。而當家長以強權的方式要求孩子不能做某事時,遭遇的往往是孩子的反抗。當你面對孩子的種種「問題」時,最常使用的管教方法是嘮叨、說教、懲罰、賄賂還是弄明白「問題」背後的原因?
  • 《正面管教》最需要持證上崗的是父母
    《正面管教》這本神書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了。作者是美國傑出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她是7個孩子的媽媽,18個孩子的奶奶和外婆。《正面管教》自1981年第一次出版以來,成為了美國教育孩子的黃金教科書,後來被翻譯成了16種語言,在全世界銷售了近千萬冊。現在,我們可以在100多個國家看到關於「正面管教」的培訓班,網上的付費課程也不在少數。
  • 不服管教的孩子怎麼辦?用對「正面管教」3步驟,理解是關鍵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服管教?很多家長們都在糾結解決問題的方法,卻忘了關注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想要讓孩子乖乖聽話,家長自然要先明白孩子為什麼會不服管教。原因一:家長說一套做一套,讓孩子很不服氣。「正面管教」會有怎樣的效果?能讓孩子更加自信。家長們都希望看到孩子變得自信且獨立,想要讓孩子完成這樣的蛻變,家長就要在一旁給予鼓勵和引導。
  • 【青藍大理遊學】自然教育+正面管教-親子冬令營
    隨著越來越多家庭對美國「正面管教」的認識與渴求、知道教育的核心在家庭,而親密的家庭關係與親子關係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青藍將在2015年春節前後舉辦兩期大理「正面管教」親子冬令營,讓家長和孩子真正在活動與生活中來實踐「不驕縱不懲罰、和善而堅定」的教養方式。
  • 《正面管教》預告|請讓孩子在溫柔且堅定的愛中成長
    總而言之,《正面管教》一書傳遞的是一種科學而理性的教育方法:在和善而堅定的基礎上,培養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及各種社會技能,同時讓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為了更好地讓書友們理解書中關於「正面管教」的方法,在接下來一周的共讀裡,我們將書中的內容分成七個部分與你一起閱讀:第一個部分  以尊重與合作為基礎  和善而堅定的管教孩子 (第1章)第二個部分  正面管教的「幾個概念」(第2章)第三個部分  「小」問題背後的秘密  (第3章-第4章)第四個部分   孩子不應成為「接受指令的機器」
  • 《正面管教》——父母的愛是真的,傷害也是真的!
    打罵是毒藥,隨口的讚揚是敷衍,那麼,孩子需要怎麼樣的鼓勵呢?首先來看看讚揚與鼓勵的區別。讚揚注重的是結果,比方說:「我得了個A,我真為你驕傲。」而鼓勵則更重視努力的過程:「祝賀你,你很努力,這是你應得的。」被翻譯成超過16種語言的育兒經典《正面管教》認為:「要鼓勵行為(或努力),而不是行為者。」
  • 7個「正面管教」的實用方法
    孩子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我相信現在大多數父母都懂得正面管教的意義。可是一到現實生活中,就失去了平衡:要麼就是給了過多關注,以至於在愛和規則面前都無法自圓其說;要麼就是在自由和限制面前立場不堅定,導致孩子戰戰兢兢無所適從。
  • 有效的正面管教的四個方法
    今天分享一下正面管教中有效的管教方法,給大家參考:1.是否讓孩子感覺到價值感和歸屬感管教是否有效,是不是讓孩子感覺到價值感和歸屬感。比如孩子畫了一幅畫,想裝上欄杆,怎麼辦?能立起來的有什麼東西?所以我們可以採用鼓勵替代獎勵和懲罰,為什麼不採用獎勵,因為獎勵會讓一個人的虛榮心不斷的爆棚,也會讓一個人形成低自尊,為什麼呢?如果為了贏得這個獎勵可以讓父母很高興,而不是自己想要的,孩子也許會為了贏得這個獎勵而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就是會討好,長大以後可能也會類似討好上司,或是自己覺得重要的人。
  • 陪讀媽媽賠上性命,正面管教避免悲劇重演
    如何管教孩子,這的確是一個千古難題。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白巖松說過:不是當了父母就天然是合格父母,父母是需要終身學習的大行當。 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那麼,究竟應該怎麼管呢?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Jane Nelsen)的《正面管教》一書,幫助許多父母學會了運用正確有效的方式教育孩子。
  • 「他還是個孩子」:父母對孩子「正面管教」,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從「正面管教」這個角度來說說,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深遠影響。1.正面管教,源於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的教育理念正面管教的主要理念是,家長對孩子既不懲罰,也不驕縱,其宗旨是讓孩子感受到自身的責任感,這也是阿德勒提倡的教育理念。
  • 孩子很叛逆,父母如何正面管教做到和孩子愉快的溝通?
    家長平衡嚴厲和寵溺這兩者關係,需要用正面管教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正面管教需要和善與堅定並行,不失底線有原則地與孩子平等對話。鼓勵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自立起來。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而不是孩子的控制人。生活中,家長更像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導遊,需要把孩子引向正確的道路。因此,父母需要以身作則,父母有不對的,也是要在孩子的教育中要學會道歉,而不是為了所謂家長的威嚴,即使內心超級愧疚,也不願意跟孩子道歉。
  • 【正面管教工具卡之大師智慧篇】30、擁抱 –簡.尼爾森 中英文對照
    這個例子說明,即使擁抱可以用來聯結關係並改變行為,但是一些不當行為,其實在初期就可以用將主動權交給孩子的方法來避免——例如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 發脾氣和擁抱 現在,要講講關於給發脾氣的小孩一個擁抱的例子。我看過鮑勃·布拉德伯裡博士製作的《理智馬戲團》,他曾在西雅圖製作這個節目多年。
  • 教育學博士:懲罰和驕縱都不好,正面管教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
    簡·尼爾森也是正面管教體系的提出者,她表示世界上沒有哪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變得優秀,沒有哪一個父母不為了孩子而拼盡全力,但是這樣美好的願望不一定會給孩子一個最好的結果。有的家長為了孩子不再犯錯誤,選擇狠下心來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有的家長溺愛孩子,當孩子犯錯時總是選擇容忍和放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