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千萬不要——把這篇文章發給你的女朋友!
草莓女孩
你女朋友是個草莓音樂節女孩兒,平時核心指導思想關鍵詞是「浪漫」、「溫柔」、「好甜喏」。
買了PRO通票之後開始猛問微信群裡有無姐妹,去了就在入口處瘋狂凹造型瘋狂拍照,化妝必須糖果色,然後加大量的Snapchat阿貓阿狗頭特效,三人組五人組拍拍拍拍一下午。
她也不去看別的土搖,也不是聽不懂,偶爾點評兩句「這個效果器太難聽了」,然後開始逛攤位買飲料,然後繼續拍拍拍拍拍。
終於太陽下山了,晚上壓軸的幾個臺團來了,開始掏出貼著彎彎樂隊名字貼紙的大手機猛拍小視頻發朋友圈,直接朋友圈直播,並配上文字:
「看X日X車,睡X上人。」
「嘿,你也抽X嗎?」
「愛了愛了我zqsg愛了,我可以我可以!」
當天晚上分享網易雲X東沒有XX,刷了一頁的屏。
迷笛女孩
你女朋友是個迷笛女孩兒,扎個大頭巾穿個痛仰老哥哥的Tee,不可能沒有綁過哪吒髮型,也會去音樂節之前貼39.9包郵的紋身貼,堅信搖滾女孩兒臉上要打一個以上的釘。
她最喜歡的有氧運動:滿身臭汗開火車、和山東或東北老哥瘋狂Mosh,一群人圍著邪教喪葬式跪甩、下餃子一樣的周而復始永動機式去跳水。
她認為「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是萬曉利的原創,烏託邦情結嚴重,其實就是去帳篷裡喝到胃出血,就是為了天亮了喊兩句:
「XX!牛逼!XX(主唱名字)!脫衣服!」
她有時候會罵草莓和星巢等音樂節,對你點評:「中國大陸的音樂節分兩種,一種是迷笛,一種是其他」。
她的朋友圈個性籤名是從知乎看的:生如槍花,死若涅槃。
金屬女孩
搖滾青年
你男朋友自稱滾青,逢人就炫耀自己的網易雲聽歌量,留一頭大黑長髮,上一次洗已經是端午節了。
衣櫃裡全部都是黑色樂隊logo的T恤,一雙匡威上面可以摳得下幾乎是宋代的泥土,陪你去看現場經常疾呼:搖滾不死,搖滾不死!
他在微信群裡又自稱金屬狗,經常求低價livehouse跳車門票,關鍵時刻喜歡賴帳,說一些什麼「紅磡精神」、「核狗固窮」、「要藝術自由」、「懷念南京市民李先生」之類莫名其妙的怪話。
他組樂隊的時候排練主要就是點外賣、取外賣、吃外賣。
他認為搖滾是最高級的藝術形式,深夜發朋友圈「搖滾樂確實救了我們」、「可以搞藝術其實沒必要」。
他認為自己是下一個高虎,但是你非但不是他的莎菲娜,你男朋友還嫌你聽張杰,把你當小謝娜。
別看了,
你沒男朋友也沒女朋友,
凡是想想就知道自己配不配。
我哭了,你呢?
文章來自:支配島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