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一本相冊,記錄著每一個人的精彩瞬間;童年,是一艘小船,滿載著我們的快樂!
童年是每個人的美好回憶:和小夥伴一起捉迷藏,一起跳皮筋,一起奔跑在寬廣的田野裡……誰都不希望將這份美好摻雜著任何雜質。
然而,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孩子們的童年似乎早已失去了原先的「味道」。父母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孩子牙牙學語開始就開始了各種興趣班,鋼琴、舞蹈、書法等等,一樣都不落下,使得孩子們的童年就是在各種「忙碌」中度過的。
關於如何更好地培育孩子,一直是家長爭論不休的話題,就連明星也不例外。近日,在最新一期《小巨人運動會》的綜藝節目中,鄭希怡的「奇葩」育兒觀點引起了巨大爭議。
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放養」的孩子越來越少,父母只會將他們的課餘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更何況是明星,但是鄭希怡卻像是一股清流,反其道而行之。
鄭希怡表示,自己的童年就是被各種興趣班所佔據,都沒有時間出去玩,並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所以,對於女兒的學習,不想給予太多的壓力,決心尊重女兒的意願。
所以到了女兒上學的年紀,鄭希怡並沒有著急讓女兒學習文化知識,而且給女兒報的學校就是學習怎麼種田、種菜的特殊學校,以至於女兒在7歲之前都不識字,甚至連筆都不會拿。「尊重天選,不必隨波逐流」就是她的育兒觀點,並表示只要自己頂住壓力就可以了。
這讓同樣參加這個節目的田亮表示無法理解,立即反駁道:「你頂住,你孩子頂得住嗎?孩子告訴你說,我很不開心,為什麼,因為別人都可以,就我不行。」
田亮表示,自己首先學會的就是要自己的孩子隨大流去上補習班,無法承受自己的寬容所帶來的後果。
而鄭希怡還是堅持自己的觀念,只要自己的孩子在童年享受快樂就夠了。兩個人這次的話題真真實實反應了當代家長育兒的心情,也立刻引起了熱議,不過大部分網友還是贊成了田亮的說法。
如今的社會不同於以往,需要的是多才多藝,事事精通的高材生,如果一個孩子沒有一技之長,那麼他將無法在這個社會中立足。
鄭希怡的這種「放養」方式確實比較前衛,但是過度的放養也未必是件好事,畢竟現在大部分的家長還是有著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之心的。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教育好一位優秀的孩子,確實讓不少家長操碎了心,既想孩子不失去童真,又希望孩子出類拔萃。父母不妨試試以下方式,或許能有意外的收穫:
01因材施教
上補習班、上興趣班已是當代父母的首先,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多麼多麼的優秀,但是選興趣班也不能盲目。
這裡說的因材施教是指,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而定,有些孩子天生就會表現出對某件事特別感興趣,父母可以選擇這方面著重培養,這樣一來,孩子只會越學越有勁。
父母不要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強迫命令孩子必須去學這個或是那個,孩子除了厭倦就是厭倦,到頭來也只是按著父母的「腳印」走,一事無成,還可能造成叛逆心理。
所以,因材施教可以說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了。
02經常鼓勵孩子
孩子具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認可,每當考試成績優異或是做成了一件事,總喜歡在父母面前炫耀。這時,父母要千萬不能無視孩子,而是要表揚額鼓勵孩子,這樣就會大大提高孩子的積極性,保證下次會做得更好。
03學習與娛樂要相結合
勞逸結合是學習最好的狀態,學習與娛樂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只知道整天埋頭苦讀,而不去娛樂放鬆,這樣的人最終只會成為書呆子。
娛樂,也不是成天吃喝玩樂,而不顧學習,娛樂應該是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適當的娛樂對學習是非常有益的。
在勞逸結合的學習中,孩子們會輕鬆愉快,不但能很快地完成學習任務,而且還有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
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一樣的,不管是「放養」還是嚴格教育,都是為了孩子的前途著想。總而言之,還是要根據自家孩子的實際情況而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不嬌慣不溺愛,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