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範仲淹《嶽陽樓記》。
範仲淹是北宋才學出眾的文學家,更是北宋少見的軍事奇才,他打贏了北宋寥寥可數的幾場勝仗,範仲淹所提倡的思想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所有的政治主張也都囊括在了《嶽陽樓記》當中。
這篇傳世名作,是一篇為重修嶽陽樓寫的記,歷經數百年,《嶽陽樓記》在諸多的文學當中脫穎而出,然而被選入教科書時,卻有家長建議將它刪除,因為裡面提到了一個人,這個人自然就是滕子京。
滕子京跟範仲淹是同科進士,兩人交情不淺,範仲淹任江蘇鹽官時就推薦滕子京當泰州知州的助手,這滕子京才華也不差,後來範仲淹遷升京官後,滕子京也進入了大理寺就職,後調任嶽州做太守。
若不是《嶽陽樓記》恐怕後世的人都不認識這個滕子京,因為關於的史料記載太少了,在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當中,多數都是歌頌滕子京重修嶽陽樓、勤政為民的功績,然而《宋史》中這位滕子京好像並不是這樣的人。
《宋史》中說,滕子京之所以會被貶嶽州是因為他在涇州任職「費公錢16萬貫」,意思就是他貪汙了朝廷公費,宋仁宗派人查詢時,滕子京就焚燒了證據:「恐連逮者眾,因焚其籍以滅姓名」。
朝廷由於證據不足,加上範仲淹不斷為他求情,所以就降官一級,貶到嶽州,到了嶽州,他本性難改,四處搜刮民脂民膏,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寫道:所得近萬緡(一千文),置於廳側自掌之,不設主典案籍。樓成極雄麗,所費甚廣,自入者亦不鮮焉。
滕子京重修嶽陽樓,主要是為了樹碑好邀功請賞,更加可惡的是,他增加稅收,不斷的斂財,從這些來看,這位滕子京似乎並不是好人,範仲淹歌頌他的功德,恐怕是為了私交,那麼這個滕子京真的如《宋史》說的這樣的。
在不同的歷史記載當中還有:滕宗諒知嶽州,修嶽陽樓不用省庫銀,不斂於民……州人不以為非,皆稱其能。這段歷史記載又是稱讚滕子京治理嶽州有方,修理嶽陽樓都靠著催收州民捐獻出來的爛債聚財。
兩種記載各不相同,不過歷史都是人編寫的,難免會夾帶私心,範仲淹常常秉公直言,他也同樣遭到貶斥,而一向跟範仲淹交好的滕子京也有可能是遭受了牽連,扭曲一些歷史事實也無可厚非。
若是滕子京真的這麼不堪,範仲淹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推舉他,更不會為他重修嶽陽樓提記,除了滕子京之外,家長認為刪除《嶽陽樓記》是必須的,因為範仲淹根本就沒有去過嶽陽樓。
只是滕子京在重修嶽陽樓之後,請名家畫了一副《洞庭晚秋圖》送給範仲淹,他憑著這幅畫加上自己的想像寫下了《嶽陽樓記》,所以應該刪除。
不過《嶽陽樓記》能夠名流千古,跟範仲淹去沒去過嶽陽樓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主要還是他的在文中提倡的思想影響著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