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材改版,有的詩文改變讀音,有的名篇被移除:遺憾這些詩詞

2020-12-08 觀老師聊一聊

從一年級開始,學生們就會開始接觸語文教材裡的古詩古文。隨著語文改成部編版之後,網友發現,有些詩文裡的文字改變了讀音,有些讀了十幾年的文言文名篇被移出教材。

小學語文二年級課本裡收錄有杜牧名篇《山行》。這首詩描繪的是動人的秋日山林景色,山路、人家、白雲、紅葉和諧地組合在一起。

其中一句詩是「遠上寒山石徑斜」裡的「斜」,一些資料裡還標讀成「xia」,但在語文課本裡已經統一規定成「xie」音。當時確定這個讀音改變後,很多語文老師皺眉:沒想到學生「讀對了」。

無獨有偶,賀知章的名篇《回鄉偶書》一詩中,「鄉音未改鬢毛衰」中的「衰」,記得以前有很多學生會讀成「shuai」,被老師稱為「屢教不改」,再三強調應該讀作「cui」,意思是「鬢角鬚髮衰老成花白色」,但教材改版之後,規定讀成「shuai」了。

《敕勒歌》中,「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很多家長會記得,前一個「野」字讀(ye),後一個野字讀「(ya)」,它們表述的意義也不相同,但是現在,全部讀作「(ye)」。

最讓網友爭議的是杜牧另一篇《過華清池》裡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中的中的「騎」字,原來是強調讀「ji」,意思是「一人一馬」,是「數量詞」。現在語文課本裡改成「qi」,是把這個字當成動詞使用。

「騎ji」字在語文課本裡經常遇到,比如初中課本裏白居易《賣炭翁》裡「翩翩兩騎來是誰」;還有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裡的「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有些語文老師認為,讀「ji」能很好地解釋詩裡的意思,而且更有韻味,現在換了一個讀音,讀起來「感覺不一樣了」。

古詩「文字」讀音是否值得改?反方認為,是追求古雅,講究押韻讀古音,認為修改詩中的讀音,破壞了原有的韻律,失去了詩人追求的意境。

而正方則認為,是語言發展到現代,這些字已經失去了原有的發音和意思,為了學生「能夠方便理解和記憶」,就統一改成符合現代人語文特點的讀音了。

不僅是古詩文字讀音發生改動,去年,新編初中語文課本保留多年的《陳涉世家》被替換成《周亞夫軍細柳》。這樣的變動,讓很多學生歡呼雀躍:要問中學階段哪些文言文最難背?要求全文背誦的《陳涉世家》排前三!

其實,一些史學家對歷史人物陳勝吳廣存在著爭議,認為《陳涉世家》裡對陳勝和吳廣描述不夠準確,原因是他們兩個人在起義前故意誇大秦律的嚴苛,起義後也不是為了天下百姓著想。

不過,有網友表示遺憾:《陳涉世家》裡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苟富貴,無相忘」這些名句給人印像特別深刻,而同樣由司馬遷編寫《周亞夫軍細柳》,文章雖然短小精煉,通篇卻沒有這樣精彩的句子。

幾千前的歷史過往,誰又能說得準確?只要學生們喜歡語文、能真正學到語文知識就是好課本,無論是古詩裡漢字讀音的變更,還是《陳涉世家》撤走、《周亞夫軍細柳》登場,又有什麼值得遺憾呢?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相關焦點

  • 割裂詩詞讀音語文教法,在斷絕漢字文化的根!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教授王暉說,引起議論的古詩詞讀音早已更改,比如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筆者認為古詩詞讀音被改變,用這個理由有助紂為虐之嫌疑!錯誤的習慣讓他正確好了!既然大部分人這麼讀,就這麼讀吧!中華文化的古詩詞不同於文史記述,應當尊重歷史環境的原著讀音。一旦隨大流輕易把古詩詞文字讀音改變,韻律美,格律美將失去。古詩詞改音後,不符合古今異義字的變化規律。將詩詞意境破壞殆盡。
  • ...qí)、斜斜(xié)……這些字的拼音改變了,讀古詩詞的時候怎麼辦?
    其中比較常見的有「鐵騎」、「呆板」等等,有的網友查看了自己悄然發現,以前一些在考試中會被判定錯誤的讀音悄然已經成為了正確的讀音,一些多音字已經被改成了單音字。這樣的修正對于欣賞中國古代詩詞的美感的確會出現一定的影響。
  • 鐵騎(qí)、斜斜(xié)……這些字的拼音改變了,讀古詩詞的時候...
    其中比較常見的有「鐵騎」、「呆板」等等,有的網友查看了自己悄然發現,以前一些在考試中會被判定錯誤的讀音悄然已經成為了正確的讀音,一些多音字已經被改成了單音字。這樣的修正對于欣賞中國古代詩詞的美感的確會出現一定的影響。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不要大驚小怪,其實沒多大事!
    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近期,名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熱文在全網絡引起了網民的熱烈討論,文章提及詞典和新版語文教科書中的一些古詩詞單字讀音正悄悄地變更,白話讀音將會將其取而代之,例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
  • 不到6歲小萌娃,熟背詩詞近600首,奶奶帶大的娃也可以這麼有出息
    這些都是我們古代詩詞人常用的寫作手法,到現在依然是我們值得參考和借鑑的。古詩詞中每一個字的意義都是值得考究的,同一個字,讀音有不同,意義自然也有很大的不同。古詩詞在孩子以後的學習和成長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華文化的傳承。現在很多人已經意識到學習古詩詞的重要性。
  • 那些優秀詩文為什麼讓人永志難忘
    [街談巷議]周東飛    某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刪掉了舊版本中全部8首古詩,引起爭議。教師節前夕,習近平在北師大表示:「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在一些語文老師心中,有很多不錯的作品揮之不去。網友們也在網絡上曬出了自己記憶深處的詩文片段,這些都出自小時候學過的課本。
  • 愛國題材被移除課本,西方名人故事編入教材,清華教授:崇洋媚外
    最近有關《狼牙山五壯士》從教材上被刪除的傳聞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對此義憤填膺,認為這篇課文是愛國主義教育,不能夠被刪除。有的人卻認為教育也要與時俱進,和時代接軌。
  • 2020語文中考專題三:名篇名句的背誦默寫(抓住複習重點必得分)
    誦讀對於學生學習詩詞來說,是一個有效的途徑。通過反覆誦讀,理解句意,理解文意。反過來能「見義知句」。3、歸納積累就是將相關的詩文名句按照不同的類別歸類整理。如「送別類、懷鄉類、愛國類、理想類、描寫類(花、鳥,樹、木,山、水,雨、雪,春、夏、秋、冬,等等)」。
  • 依託統編語文教材有效開展閱讀教學實踐
    今年秋季,部分原來使用漢語教材的民族地區開始使用統編初中語文教材。打開新教材,教師們感到了巨大的變化,比如出現了很多新課文,有些原來八、九年級的課文出現在了七年級,而且有相當數量的文言詩文;課後練習變化最大,分成了兩個層次,字詞句的練習減少了,內容理解、寫作方法方面的練習增多了;看不到語法、句式等這些熟悉的內容,增加了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這樣的新欄目,等等。面對這些變化,一些教師可能會感到「壓力山大」。
  • 漢字讀音誰說了算? 切莫忽視語言變化中的審美傳承
    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是讀jì還是qí……這兩天,《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等熱帖在朋友圈刷屏,列舉了教材和工具書中一些常見字的讀音變化,後文章被證實「炒冷飯」,是對2016年普通話異讀詞審音徵求意見稿的斷章取義。但由此引發的爭議甚囂塵上,尤受關注的兩大熱點是:經典古詩詞裡一些字的發音「循古」還是「從新」?常用語的拼音應「約定俗成」到什麼程度?
  • 這些字的拼音改了? 今年內就有正確答案
    「讀書的時候,老師一直叮囑我們,這些字的發音要特別注意,有的是多音字,有的念的是古音,並不是普通話裡的讀音。」70後張女士說,沒想到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讓人有些發蒙。80後家長湯先生則感嘆自己上了個假學,「前幾天給孩子輔導作業,說她那個字音寫錯了,說她馬虎,孩子一臉迷茫,後來我查了詞典發現她是對的,我的『記憶』出問題了?怎麼回事?唉!」
  • 備戰高考,高中學生學好語文需要從高一開始,抓住四個要點
    高中學生學好語文需要從高一開始,抓住以下四個要點。 精讀課文需精讀,字、詞、句、篇等各個知識點全方位掌握,精彩語段達到成誦;自讀課文需泛讀,有的還需跳讀,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閱讀速度。要學好語文,光讀幾冊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多讀好文章,多看報紙,甚至標語、廣告,要多頻道、全天候地接收信息,從書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
  • 一句小學古詩的讀音爭議
    這首杜牧的七絕選入小學語文教材幾十年了,之前上學時讀斜(xia),可現在的教材上注音居然變成了(xie)。絕句要講究平仄和押韻。唐代開始的近體詩特別重視押韻,讀起來朗朗上開,又好記,沒了押韻那都要變成打油詩了。斜並不是生僻字,在多首名篇中都出現過。《過故人莊》 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 注意,這些字的讀音已經改了!
    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而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你還能讀對幾個?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斜」讀「xié」還是「xiá」,在很多上了年齡的人看來是讀「xiá」,然而在如今新版的教材和詞典上的注音已經改成「xi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白居易將「我想和你喝酒」,用短短20個字,寫成了千古傳頌的名篇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講一首白居易與酒有關的古詩,這首詩深受古今無數人的鐘愛,它就是白居易的名篇《問劉十九》。《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我們常說的「詩表達內心」,「詩表達情感」,「賦,比,興」,不管怎樣,這些統統都是詩人通過語言和詞表達的方式,運用了不同的抒情手法和流派,表現出內心的情感。而對於孩子來說,從小學習古詩詞的一張口就贏了。
  • 為什麼讀「一騎qí紅塵妃子笑」「千騎qí卷平岡」,語文教材回應
    當然,新華字典也只有一個讀音「qí」。對此,央視主持人魯健就呼籲:能不能把「一騎紅塵」中「jì」的讀音還給我們。他說,還的不僅是讀音,還有詩歌的韻味。有的漢字古音保留,有的古音消失,這是為何?有什麼標準?沒人解釋。還有一些字,以前我們讀書的時候,在古詩中的讀音和字典上不一樣,說是為了詩歌韻律的和諧動聽。
  • 語文教育的母語性
    當今對語文教育的母語性認知,有待進一步提高,以使語文教育政策法規、教材編寫、教學實踐有所憑依。這一精神在教育實踐中開始有所呈現,如今,語文統編教材大幅增加中國古詩文比重,增加中國經典文本記誦量、課外閱讀量。中國詩詞大會、「迦陵杯·詩教中國」詩詞講解大賽等,亦為彰顯漢語母語性推波助瀾。當然,當今對語文教育的母語性認知,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使語文教育政策法規、教材編寫、教學實踐有所憑依。
  • 定了,中小學這些課程的教材,以後全國統編統審統用
    那麼中國大陸各地的中小學有多少版本的教材?也許你沒計算過吧。小編粗粗地統計了一下,種類不少於十種,它們分別是人教版、語文A版、湘教版、長春版、蘇教版、語文S版、鄂教版、教科版、冀教版、西師版、滬教版、魯教版、北師版和浙教版等,其它課程也是如此。那麼這麼多的不同版本教材質量良莠不齊,難易不均,非常不利於學生的教育發展。
  • 小學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難不難
    近期,網上關於「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統編教材比較難」的觀點引發了大眾的關注和討論。為何會有這樣的看法,小學語文一年級統編教材到底難不難?針對這一問題,記者日前採訪了兒童閱讀研究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李虹教授,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執行主編陳先雲以及內蒙古林西縣王秀梅和河北省平山縣秦韶華兩名農村學校一線語文教師,聽聽他們怎麼說。
  • 《中國詩詞大會》被6歲萌娃刷屏:被詩詞養大的孩子,有多厲害?
    爆款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結束了,作為一路追到現在的鐵粉,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知識改變命運,詩詞改變人生。一個不到6歲的小萌娃,可以背誦500首古詩,隨意變換形式提問,他都可以對答如流。連網友們都忍不住感嘆:世界大了,優秀的孩子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