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熱議:漢語詞典該不該收錄西文字母詞

2021-01-20 中國教育在線

  外文應先翻譯後吸收 

  ■《人民日報》海外版高級記者 傅振國 

  中國辭書學會會長、《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修訂主持人江藍生女士8月30日在人民網做嘉賓訪談的時候,說了這樣一段話:「任何文化要想增強表達力,保持鮮活的生命力,都要向其他民族或地區的文化吸取營養,語言也不例外。應該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引進和吸收其他民族有益有用的文化,在借鑑吸收中注意保持和發揚本民族的文化特質。對於字母詞也應抱著這樣的態度。」 

  對於漢語要吸收外語營養,豐富漢語的表達力,我們與江女士持相同看法。只是以何種方式吸收,我們與江女士的看法完全相反。我們堅持的原則是先翻譯再吸收。江女士的看法是:字母詞可以不翻譯成漢字,而是以外文字母的形態直接插入漢字漢語之中。分歧如此簡單:一個要翻譯,一個不要翻譯。 

  一個是西文字母形態,如潺潺流水;一個是方塊漢字形態,如巍巍高山。各美其美,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文化特質。如果讓字母詞不加翻譯直接入漢文,那就根本做不到如江女士所說的「在借鑑吸收中注意保持和發揚本民族的文化特質」。 

  翻譯而後吸收,是漢語吸收外語古往今來的原則。在古代,從西域吸收「葡萄」、「駱駝」;從佛教吸收「世界」、「莊嚴」、「圓滿」。在近代,從英語中吸收「坦克」、「沙發」、「吉普車」,從日語中吸收「政府」、「黨」、「方針」、「政策」。在當代,從英語中吸收「可口可樂」、「電腦」等,都是翻譯後才進入漢語言的。 

  翻譯而後吸收,是各種語言文字相互吸收的普遍原則。有人舉例說,英語不也是吸收漢語嗎?是的,但它也是翻譯成英語,把漢字形態變成了英文字母形態,而不是直接把漢字搬過去。例如,英語單詞中的「silk」,中文意思指「絲綢」,是用音譯的方法借用過去的。還有「關係」,在英語中稱為「guanxi」,也是把漢語英化。哪裡像今天的中國這樣,直接把西文字母詞搬到漢字中。在方塊漢字的陣列中,隔幾行有幾個外文字母,真像是我們滿頭黑髮中插上幾根金髮,在我們黃皮膚臉上貼上一塊白皮,不協調、不和諧、不美觀。英語中如果時不時插上幾個漢字,也很刺眼,也不美吧? 

  字母詞在漢語中的應用,會導致兩種結果:一個是字母詞越來越多。就以《現代漢語詞典》為例,第3版收錄了39條,第6版增加到239條。100年以後的《現代漢語詞典》,會不會收錄1萬條?那還叫漢語嗎?另一個結果是,由於字母詞大量採用,給人的錯覺是英語可以直接進入漢語,多少年、多少代後,真有英語代替漢語,漢語終至消亡的危險。 

  旗幟鮮明維護漢語尊嚴 

  ■甘肅省蘭州市第十中學 馬得清 

  《現代漢語詞典》是收錄現代漢語詞語的詞典,這是常識。但如今我們的編纂者卻違反常識,把英語詞彙編入現代漢語詞典,且還要給出這樣那樣的理由來。那還不如乾脆就叫《現代漢語英語詞典》。 

  有統計表明,現在的中國學生從小學到大學,花在學習英語之上的時間遠遠多於學習漢語的時間。在很多學生心中,漢語的地位實在沒有英語高,似乎他們覺得生來就是中國人,也就用不著花費時間鑽研漢語了。這樣的趨勢十分危險。 

  作為從事一線漢語基礎教學的教師,筆者呼籲:維護漢語的純潔和尊嚴要旗幟鮮明,在這個根本問題上不能含糊,因為維護漢語的純潔和尊嚴就是維護中華民族母語的純潔和尊嚴。 

  字母詞進漢語詞典有必要 

  ■湖南省永興縣第一中學 陳朋 

  作為一名普通高中的語文教師,我在開學前就早早準備了一本《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 

  當今我們身處語言文字信息量大、傳播形式多樣的環境,教師們在上網、讀書、與學生的口頭交流中,經常會遇見PM2.5、Y染色體等詞語,要得到大眾認同的解釋,就需要查閱最新版的辭書了。 

  《現代漢語詞典》是一部語言文字的工具書,是為了滿足讀者需要而編纂的、將約定俗成的語言文字整理出來、促進漢語規範使用和有效傳播的一本辭書。吸收新的西文字母詞進入漢語詞典,有益於促進漢語與英語的對撞、融合與共存。

  《中國教育報》2012年9月4日第2版

       

相關焦點

  • 牛津詞典中漢語外來詞破千 不折騰三俗等流行語被收錄
    環球網記者王欣報導,我們日常用以交流的漢語當中,存在著諸多來自英語的詞彙,如坦克、可樂等。不過近幾年來,英語也逐漸開始接受來自漢語的詞彙。據統計,牛津英語詞典中所收錄的漢語外來語,在2010年底已突破了一千條。而「不折騰」、「人肉搜索」、「三俗」等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流行語,均被牛津收錄。
  • 關注二語心理詞典研究 提升漢語二語教學效率
    研究發現,漢語獨特的形、音、義關係,使得漢語二語心理詞典建構具有特殊性,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學習者的母語背景。母語心理詞典在二語心理詞典的構建過程中起到橋梁的作用。二語詞彙與母語詞彙的聯繫方式始終在變化。不同漢語水平的學習者對詞的理解深度不同,心理詞典結構也不盡相同。
  • 《新華字典》收錄網絡潮詞 網絡語言為漢語增添活力
    近日首發的第12版《新華字典》增添了包括「點讚」在內等100多個新詞,並採用「紙書+二維碼」的媒體融合形式,引發網友熱議。專家認為,新版字典從內容和形式上緊跟社會發展,貼近網絡生活,更加適合新時代讀者需要。
  • 他「在用生命編詞典」|張志毅先生《當代漢語學習詞典》隆重推出
    經過五六年的編寫,四年多的打磨和完善,《當代漢語學習詞典》終於出版了!這部收錄當代漢語最基礎的6683個詞語,以4233個詞語為主要釋義用詞,以海量當代語料庫為基礎,兼具時代性和學習性的漢語學習詞典,是主編張志毅先生對「真正意義上的漢語學習詞典如何編寫」的思考和回答,它的出版也標誌著商務印書館漢語辭書出版進入了「當代」的新紀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韓國最大搜尋引擎NAVER將"都敏俊"等詞收錄中文詞典
    韓國最大網站NAVER將「都敏俊」一詞收錄至中文詞典 (圖片來源:NAVER中文詞典截圖) 人民網首爾3月19日電 (黃海燕)韓國最大的搜尋引擎網站NAVER將日前SBS熱播劇《來自星星的你》中的的「來自星星的你
  • 《現代漢語詞典》APP收費屬於市場行為
    一方面,變成電子版後,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現代漢語詞典》翻壞要換新的了。但另一方面,該APP每天只能免費查找兩個詞語,如果需要查找更多,並使用其主要功能,需要付費98元,貴過同款紙質書,引起網友熱議。  針對《現代漢語詞典》APP版本收費98元,比同款紙質書貴一事,網友的爭議主要分為三派:支持收費、反對收費、支持收費但便宜點。
  • 新版《新華字典》收錄網絡潮詞 網絡語言為漢語增添活力
    近日首發的第12版《新華字典》增添了包括「點讚」在內等100多個新詞,並採用「紙書+二維碼」的媒體融合形式,引發網友熱議。專家認為,新版字典從內容和形式上緊跟社會發展,貼近網絡生活,更加適合新時代讀者需要。
  • 《現代漢語詞典》出APP了收費98元,你會買單嗎?
    像《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這一類APP應不應該收費?網際網路時代,辭書等傳統工具書的數位化面臨哪些問題?又會帶來怎樣的變化?  《現代漢語詞典》也有了APP  日前,由商務印書館推出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APP正式發布。
  • 風物|現代漢語詞典 被遺忘的語義叢林
    每送走一屆畢業生,她都會把學生遺棄在教室的書搬回家,以前通常是金庸、古龍、瓊瑤和三毛,以及很多本《現代漢語詞典》。所以我有一大箱子字典。書房放一本,臥室放一本,學校宿舍放一本,教室座位上放一本。前幾天重看電影《編舟記》,突然問我娘:「現在的學生還用字典嗎?」我娘給我發了一張照片:「勸他們買,可他們連塑料都懶得撕開。」
  • 90歲牛津詞典在線更新 新詞「存活」5年才收錄
    「低效」的紙質《牛津英語詞典》出版物該不該叫停?它應當如何適應數字時代並生存下去?  對於使用者來說,詞典是一份人們使用或曾經使用過的單詞清單,可以說明這些單詞曾經或者現在的意義。對於編纂者來說,沒有比詞典更複雜的了,誰使用了這些單詞?何時何地?你是如何得知的?哪些詞語被收錄過,依據是什麼?你又如何將這一含義區別於另一個含義?
  • 熱乾麵英文名出爐,還記得那些曾被收錄進牛津詞典的「中式英文」嗎
    考慮到芝麻醬雖是半流質但比番茄醬、辣椒醬等蔬菜類調味汁明顯要稠一些同時要體現武漢熱乾麵正宗口感最終按意譯改為「Wuhan hot-dry noodles with sesame paste」中文逐字解釋就是「武漢芝麻醬熱乾麵」翻譯中心的工作人員之一王辭表示這要求非常嚴謹、繁瑣部分不太好把握的菜單譯名
  • 「add oil(加油)」納入牛津詞典 已被收錄的還有很多……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21日報導,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詞典總編輯劉浩賢向新華社記者介紹,牛津詞典有幾種途徑用於追蹤和提取新詞。比如,有個專為語言學研究設計的電子語料庫,裡面匯集了不同類型的書面語和口語。根據這些語言的使用情況,語料庫會「推薦」備選詞。
  • 漢語詞典
    漢語詞典 學習辦公 大小: 4.67M 版本: 2.2.3
  • 從表情包裡誕生的這些網絡流行詞 已經被正式納入英文詞典
    就像「山寨」、「雷人」、「潛規則」這些現代詞彙曾在幾年前被《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一樣,英語也在不斷收納新造詞彙來完善自身系統。 據界面新聞10日報導,最近,英語詞典裡的最權威的Merriam-Webster(在中國常被稱作韋氏詞典)宣布,他們在詞典裡新增了1000多個常用詞彙。
  • 美國在線俚語詞典收錄「不作死就不會死」
    美國在線俚語詞典收錄「不作死就不會死」  躋身2013年微博十大網絡流行語之一的「nozuonodie(不作死就不會死)」,近日被發現已成功被錄入美國在線俚語詞典UrbanDictionary(城市詞典),引發網民組團前往圍觀「作」到國外的盛況。
  • 牛津在線辭典收錄新詞(上)
    一如往常,OxfordDictionaries.com(牛津在線詞典)定期更新詞庫,收錄來自不同領域和語境的最新單詞或詞義。近期更新既有涉及社會討論性別、政治等議題的詞彙,也有一些當代俚語,如 CBA(can’t be arsed / 非常懶得做)和 douche canoe(指一個討厭的或可鄙的人)。下面我們列出部分新增詞彙,並簡要說明。
  • 《牛津英語詞典》收錄了一批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用語,你都會嗎?
    新冠肺炎就是這樣一個詞,並因此被收錄進了《牛津英語詞典》。在字典裡,它的定義是「一種由冠狀病毒引起的急性人類呼吸道疾病,能夠引起重症甚至死亡,對於老年人和基礎病患者尤其如此」。」《牛津英語詞典》在一份分析報告中寫道:「1月的高頻詞彙主要與病毒的命名和描述相關,如冠狀病毒、非典、病毒、人傳人、呼吸系統、流感樣。到了3月,這些關鍵詞反映出該病毒的社會影響,以及與醫療應對相關的問題:社交隔離、自我隔離、封城、非必要的(出現在「非必要的旅行」一詞中)、推遲、個人防護裝備以及呼吸機的使用尤為頻繁。」
  • 牛津詞典收錄「流性人」等新詞條
    如果你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可以求助9月最新修訂版本的《牛津英語詞典》。12日發布的這本新版詞典收錄了1200多個新詞條,其中包括「瑜伽拉提斯」(yogalates)和「男乳」(moobs)。前者指一種結合了瑜伽和普拉提的健身方式,後者則指異常突出的男性胸部。已經有150年歷史的《牛津詞典》收錄有60多萬個詞條,每3個月修訂更新一次。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一冊出版,網絡版今年上線
    漢語大詞典書影陪伴無數人學習成長的漢語語文工具書《漢語大詞典》再次修訂出版。3月27日,《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一冊出版座談會在上海召開。會議主要回顧了自1975年以來《漢語大詞典》的編纂出版歷程,介紹了目前《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的編纂出版情況,並討論了此次修訂過程中出現的亮點與難點。座談會現場。《漢語大詞典》是我國第一部「古今兼收,源流並重」的特大型漢語語文詞典,從整體上歷史地反映了漢語詞彙發展演變的面貌。第一版的編纂啟動於1975年,有近千人參與資料收集和編纂工作。
  • 《現代漢語詞典》APP上線 李瑞英錄製標準普通話音頻
    《現代漢語詞典》APP在全貌呈現《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內容的基礎上,依據《新華同義詞詞典》《新華寫字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等辭書內容開發了同義詞反義詞(10000多組)、同義詞辨析(3000多組)、漢字動態標準筆順(3500字)、字級等增值服務,邀請中央電視臺著名新聞主播李瑞英製作了全詞典69000個字詞的標準普通話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