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訊 進入3月,昆明的市民生產生活逐漸恢復,公交、地鐵恢復運營,街頭小店也慢慢開門迎客。但疫情期間,不容放鬆,他們又是如何營業的?銷量如何?近日,記者走訪了昆明街頭不少店鋪,發現最近市民排隊買買買的現象不少。
久違的滋味,排隊買買買。
恢復營業
烤鴨店16時就有人排隊
昆明白雲路上的北京烤鴨店恢復營業沒幾天,可謂是生意火爆,6日16時剛過,就有市民前來購買,「他家最近幾天生意都很好,要是來晚了要排好久的隊,我提前點來,錯開時間要快一點。」蔡奶奶年紀大了,走得慢,「來晚了就要排隊,我年紀大了,走得慢,又站不住,提前來買完就能走。」記者看到,18時左右,烤鴨店前面已經有十餘人在排隊,不遠處的樹下,還有幾位市民在等待,「他們家味道好,價格實惠,平常也都吃他家的,但以前差不多也就4至5人排隊,這段時間生意太好了。」「很多餐廳都沒開門,要麼就是打包帶走或者點外賣,實在是沒什麼吃的。」排隊的小李告訴記者,「我平時就喜歡吃烤鴨,基本一個星期吃一次,但最近幾次來買都要排隊。」
除了北京烤鴨,對面的蘭鴨子人也不少,外賣部外面排隊等候的也有十餘人,不過市民卻表示,「蘭鴨子產品類型豐富,本身就很受歡迎,幾乎都要排隊,最近不能堂食,排隊的人更多了。」記者在外賣取餐處看到商家貼出一張公告,表示其自1月29日起就暫停了堂食服務,只能打包或者外賣。旁邊,外賣小哥正在等待商家打包,「自己過來買的人挺多,不過我最近每天的單子也很多,基本上只有等餐的時候能休息一下。」
火鍋店19時就賣完了所有食材
近日,很多餐廳要麼還不營業,要麼不開堂食,吃貨們可謂是憋了許久,「好想吃火鍋,特別想約朋友吃,但又吃不到。」平時喜歡吃辣、吃火鍋的市民小何,以前經常約上好朋友聚餐,突然很久沒吃,十分懷念,「前幾天我發現小區附近一家酸菜豬腳火鍋開門了,可以底料和配菜一起打包,特別高興,決定當天晚上就去買。」晚上7點去到火鍋店時,老闆卻告知她火鍋都賣完了,連配菜都沒有。據老闆介紹,往常晚上7點左右正是生意最好的時候,但因為疫情,大多數人都提前來打包帶走,好幾次都賣完了還有人來問。
在豐登農貿市場裡,一家銷售火鍋底料的商家稱,「昨天還有的底料,今天就賣完了,因為不能在餐廳裡吃,好多人都在家自己做。」市民張先生表示,自己平時不愛吃辣,但很久都吃一樣的菜,也想換換口味。
記者走訪過程中,還發現志暉園、靖晨園、建新園等餐館,都在門口放一張桌子,市民在此點餐、打包,還有不少餐廳會貼出「排隊取餐時,請自覺間隔一米」等提醒。
排隊取餐時防疫不能忘
市民用餐
早餐提前備好在家吃完才出門
6日早上7點50分,小張出門了,在小區對面吃早點是他一直以來的習慣,「吃完早點,到公司時間剛剛好。」往日裡,他的早餐應該是米線或者麵條,「最近我只能買包子、餃子之類的放在家裡備著,早上起來熱一下,吃完再出門。」小張表示,如果出門買早點,就必須拿到公司才能吃,「帶到公司去,又怕氣味影響到同事,只好在家裡吃完。」
金星小區外面那家老面破酥包平時生意就很好,最近幾天有顧客一次買十幾個,「現在大家都戴著口罩,確實不方便,就有人一次買很多放家裡備著。」老闆都習以為常了。
在昆明老街上,趙老倌店外有不少市民在等待取餐,店員不時對客人說道:「吃的時候再把湯倒進去」「豆花米線儘快吃,涼了就不好吃了。」該店員告訴記者,「平時大部分人都是來店裡吃,我們都會為客人準備好,但是現在只能打包帶走,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吃法,如果不注意的話,口感就會受影響,所以都會解釋一下。」
走訪過程中,記者看到大多數店鋪都會貼出「只供應外賣打包」等提醒,不少市民還表示,不知不覺就養成了打包回家的習慣。
餐館老闆
顧客日漸增多 只提供外送
儘管現在多數餐館都恢復營業了,並且可以外賣打包,但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不小。
鄉羊香園烤全羊就是其中一家。「我們3月1日才恢復營業的,現在只外送,不能到店裡吃,而且大部分員工也還沒有上班。」老闆劉軍介紹,「外賣平臺的外送工具送不了我們這個,都是自己去送,所以我們外送成本也比較高。」記者了解到,鄉羊香園以前平均一天能銷售10至15隻烤全羊,「疫情發生以前銷量還是不錯的,現在恢復營業以後,截至4號,一共才賣出去7.5隻羊,而且我們的房租、人力成本也比較高,所以對我們來說影響還是很大的。」劉軍說道,自從恢復營業以後,幾乎每天都有人來問可不可以來店裡吃,「這個適合朋友們一起吃,店裡地方大,氛圍好,但是疫情還沒結束,不能放鬆,因此,我們都會和客人解釋只能夠外送。」(春城晚報記者 孫江葒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