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域旅遊新業態 新疆伊犁州推動優勢資源融入休閒農業

2020-12-26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6月23日訊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消息,隨著新疆伊犁州將旅遊業定為戰略性支柱產業,自然資源越來越多地融入當地產業發展,被精細規劃、細心打造。休閒農業這一根植於自然資源、發力於旅遊業的產業也得以快速發展。截至目前,伊犁州有823家休閒農業經營主體,且數量每年都在增加。旺盛的發展動力源於這一產業的潛力、政府的推動和看得見的收入。

 龍頭企業引領帶動新產業

創建於2009年的伊犁州霍城縣清水河鎮「解憂公主」薰衣草園,如今已經發展成為融合一二三產,集觀光、體驗、購物為一體的休閒農業綜合體。每年4月至10月,園區接待遊客約50萬人次,銷售旅遊產品超過2000萬元。

如今在霍城縣幾乎家家戶戶門口都種薰衣草。霍城縣成了「中國薰衣草之鄉」。縣域內現在薰衣草種植面積發展到了5萬多畝,已經變成薰衣草原料的集散地。除了賣薰衣草乾花,每年六七月,農戶們也會趁著旅遊熱度掙第二份收入,不僅向遊客開放花田,還在家裡開起銷售薰衣草精油、香皂等產品的商店。解憂公主薰衣草園產業鏈已較為成熟,伊犁州的休閒農業產業還大有可為,這也讓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參與進來。

2016年,伊犁天山花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在伊犁州伊寧縣喀什鎮和喀拉亞尕奇鄉整合流轉4萬多畝土地,打造「天山花海國家農業公園」,這是一個目標更為明確的休閒農業載體。除了花海,園內還種植了西梅、車釐子等特色果品,正在打造的民宿和酒店集群、配套的餐飲和文化娛樂演藝區等,將在未來讓休閒農業概念大放異彩。

精心打造全域旅遊新業態

伊犁州各地精心規劃全域旅遊,讓休閒農業成為鄉村旅遊中一個亮眼版塊,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如新源縣那拉提鎮喀拉蘇村打造了國家4A級休閒觀光園區花海那拉提,當地很多村民依託園區開起了牧家樂。昭蘇縣的喀拉蘇鎮阿克奇村種植了上萬畝的野生鬱金香,主打「民俗文化旅遊村」品牌。為此,該村加入了昭蘇縣精品旅遊線路中,喀拉蘇鎮投資95萬元在村裡建成了旅遊服務站、民俗體驗區、騎乘區、自助燒烤區、氈房區、民宿區、野外露營區、自然風光攝影區「一站七區」。村裡的貧困戶阿合特列克·艾塞提建造了6個民俗家訪點,2019年接待遊客6000多人次,旅遊收入達到12萬元。

「農業+」成為增收新模式

伊犁州特克斯縣在呼吉爾特蒙古民族鄉種植1600畝櫻桃,經過10年發展,目前基地有27個優質櫻桃品種,櫻桃林成為當地一處農業景觀。農忙時節基地一天最少可以帶動300人增收,未來旅遊產業發展起來將會為更多村民帶去一份額外收入。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是全疆最大的水稻種植基地,休閒農業概念為這一傳統種植業賦予了新發展動能。該縣通過打造稻田畫景點,在水稻田「繪畫」,使村民每個月可掙5000元。2019年,新疆洲盈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如意稻田畫景區建設了100米玻璃棧道、熱氣球觀光等項目,帶動300多名附近村民增收。伊寧市種植了1180畝草莓,種植面積仍在逐年增加。5月以來,伊寧市大田草莓陸續上市,每畝能為種植戶增收5000元。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天山南北看亮點】伊犁推動優勢資源融入休閒農業
    新疆日報訊(記者加孜拉 · 泥斯拜克報導)5月21日,位於伊寧縣喀什鎮的伊犁天山花海國家農業公園裡,上千畝粉白相間的芍藥花在湛藍天空映襯下顯得格外漂亮。  隨著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將旅遊業定為戰略性支柱產業,自然資源越來越多地融入當地產業發展,被精細規劃,細心打造。
  • 「小饢餅」大舞臺 伊犁州集中優勢打造饢產業園帶動就業促增收
    伊犁州工信局黨組書記、副局長、饢產業園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建林說,加快饢產業園建設既是伊犁州黨委、政府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深入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的重要舉措,也是回應疫情之下各族群眾所憂所急所盼、全力幫助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管用措施,更是促進脫貧攻堅、推動產業興旺、拓寬貧困群眾增收的重要抓手。
  • 宜興創成無錫首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打造全域旅遊新樣板
    描繪宜興美好新圖景,宜興找到了新抓手,即全域旅遊。「全域旅遊是引領產業轉型、提升城市品質、增進民生福祉的戰略選擇,是用新發展理念推動宜興生態、經濟、社會、文化全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在這樣的理念貫穿下,宜興充分發揮自然稟賦優勢,整合轄區內豐富旅遊資源、人文資源等,打造「城市即生活,生活即旅遊」新空間。歷時四年創建,宜興成功躋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行列。
  • 臨沂:發展全域旅遊 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休閒旅遊後花園
    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重點針對長三角城市遊客的喜好和出遊習慣,推出了一批生態觀光、紅色教育、民俗體驗、溫泉康養、賞雪玩雪等特色項目,並於9月底開始,將「親情沂蒙·紅色臨沂」長三角中心城市文化旅遊推介會陸續開到了上海、寧波、蘇州、杭州、無錫、南京……走出去、引進來,臨沂紮實推進全域旅遊建設,邁出了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休閒旅遊後花園」的堅實步伐。
  • 全景打造 全業培育 全民共享 ——新疆阿瓦提開啟刀郎文化全域旅遊...
    近年來,阿瓦提縣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1+3+3+改革開放」工作部署和「旅遊興疆」戰略,堅持把旅遊產業作為一項調結構、促脫貧、穩就業、惠民生、保穩定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抓。依託地域特色、緊扣文化底蘊,建立文化旅遊產業扶持長效機制,不斷培育壯大文化旅遊特色產業集群,努力打造業態豐富、品牌集聚、環境舒適、特色鮮明的魅力小城,形成了全景打造、全業培育、全民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模式。
  • 推動生態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四川省政協「推動...
    「川西北黃河流域作為黃河上遊生態屏障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區域,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對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傳承保護具有重要作用。」近日,四川省政協召開「推動川西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對口協商會,第一個搶到話筒的省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沈光明開門見山。
  • 山東萊蕪:充分挖掘文旅資源 全域旅遊蓬勃發展
    自2015年3月萊蕪被山東省政府列為「山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城」後,在全域旅遊發展理念的引導下,利用自身豐富的自然生態和歷史人文資源,積極探索全域旅遊,力推旅遊產業的發展。尤其是近年來以農業觀光、生態休閒、紅色教育為特色的主題旅遊蓬勃發展,成為推動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強大動力,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引擎。
  • 鹽田成功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攜手騰訊建設智慧文旅系統,為遊客提供「全景式、全業態、全程化」智慧化服務。推動「花漾街區」「趣城計劃」「國際光影藝術季」落地,打造主客共享「大花園」;引進洲際、凱悅、凱貝麗等國際一線品牌酒店,打造中英街、壹海城、奧特萊斯等特色商圈,推出一批「鹽之有理」精品旅遊線路,完善遊客服務中心(點),形成要素齊全、結構協調、供給彈性足的良好局面。
  • 【資訊】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打造全域旅遊新亮點
    廣東將專門制定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工作方案,提出一批市場化程度高、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舉措,加快培育「文旅+」新業態、新模式,聯合將港珠澳大橋打造成為世界級地標景區景點,創建新一批5A和4A級景區,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 南寧市:「美麗南方」已初步形成現代農業新業態
    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24日訊(記者 胡瑞陽 實習生 蔡禎)23日,記者從南寧市西鄉塘區召開2020年「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獲悉,自「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建設以來,西鄉塘區深入實施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美麗南方」已初步形成集觀光農業、休閒農業、體驗農業、文化農業等多元素一體的現代農業新業態
  • 恩施:打造全域旅遊「燙金名片」
    全媒體記者 汪書宇恩施,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出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近年來,恩施州藉助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重大機遇,積極開創旅遊新格局。如今,全域旅遊已成「燙金名片」。州委、州政府圍繞這張「燙金名片」不斷做文章、繪藍圖,旅遊業在全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愈發凸顯。
  • 麗江市古城區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近年來,古城區藉助良好的生態和厚重的歷史文化遺存,緊盯「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這一目標,按照「全域打造、全業融合、全民共建」的發展思路,緊抓全民旅遊和消費升級戰略機遇,深入推動旅遊產品服務升級,打造出一個全域旅遊的古城樣本。
  • 新興被認定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新興縣自2017年5月被確定為第二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以來,緊緊圍繞建設禪意生態名城的目標,充分發揮禪宗文化和優良生態的優勢,採取切實措施打造禪宗文化遊、溫泉養生遊、生態休閒遊、美麗鄉村遊四大特色旅遊品牌。
  • 從傳統景區模式向全域旅遊轉變 華僑城助力雲南打造「詩與遠方」
    華僑城雲南集團總經理葛寶榮說,雲南省提出推進旅遊文化建設從傳統景區模式向全域旅遊發展方式轉變。華僑城沿著滇東南、滇西等經典旅遊線路,實現文化和旅遊產業要素聯動,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助滇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在「極邊第一城」騰衝,雲南文投集團規劃建設健康養生和休閒旅遊文旅綜合小鎮,打造夢幻騰衝演藝綜合體、兒童主題公園、文化演藝主題街區、林間溫泉酒店以及康養小區等多元化的業態。
  • 銅仁思南:擁抱全域旅遊唱響山水戀歌
    多彩的自然旅遊資源和多元的人文沉澱,是思南發展全域旅遊的堅實物質基礎和深厚精神內涵。抓住全域旅遊發展機遇,思南制定了「一廊打通、兩極拉動、三足鼎立、四面開花」的發展思路,圍繞「黔中首郡?烏江明珠」的城市形象定位,將全域旅遊規劃置於「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這一主題中,並結合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得天獨厚的烏江水資源優勢特點,提出了「千年古郡邑?百裡水天堂」的旅遊形象定位。
  • 全域旅遊規劃裡的「旅遊+」
    從融合目標看:第一產業是延伸第一產業附加值,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開拓貧困村民脫貧新路,實現土地物產的多次增值和創意旅遊項目。第二產業是推動傳統工業的生態轉型,實現工業企業創新經營,吸引投資商目光,促進「旅遊+工業」新業態的誕生。第三產業是通過「旅遊+」催生新業態,改變或改善旅遊產品體驗方式,創新產品。
  • 峨邊「綠色崛起 全域旅遊」 奮力打造大小涼山鄉村振興新典範
    盤活全域大資源 打造旅遊「第三極」峨邊旅遊資源豐富,黑竹溝擁有北緯30°神秘風光,正憑其生態、文旅產業、市場價值,吸引越來越多的關注。8月18日,峨邊縣政府與四川旅投旅遊創新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川旅投」)合資成立子公司,要聯手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國家級滑雪旅遊目的地,打響中國睡谷、世界迷蹤品牌IP。
  • 溫州力爭2022年創成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市
    翁卿侖 攝溫州日報記者 冉夢蝶 通訊員 黃晨希日前,記者在全市「千村百鎮十城景區化」工程培訓班暨「僑家樂」推廣發展會議上獲悉,我市力爭2022年創成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市,全市70%以上的縣(市、區)達到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標準,100%的縣(市、區)的城區創成省級景區城,80%的鎮(鄉、街道)成為景區鎮(鄉、街道)(130個以上
  • 濟南平陰:挖掘玫瑰阿膠等特色資源旅遊價值 著力打造特色休閒康養...
    濟南平陰素以「世界阿膠之源、中國玫瑰之都、齊魯泉水之鄉」聞名,今年,平陰縣舉辦了「花開泉湧 『玫』好生活」玫瑰文化節,實現了特色資源和文旅康養產業的有機結合,成效明顯。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平陰縣加快推動文旅產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構建全域打造、全業融合、全景建設、全民參與、全要素提升的全域文旅發展大格局,著力打造特色休閒康養旅遊目的地。
  • 新疆·喀什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一行蒞臨潤泰絲路考察,共建「新旅遊+...
    2020年8月21日上午,新疆喀什市人民政府、喀什市常委副市長陳洪林一行蒞臨潤泰絲路考察調研,對進一步推動新疆喀什市的旅遊產業,積極轉變傳統旅遊業的發展,調整旅遊產業結構,推動新疆地區人文地茂和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