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化吸入究竟用嘴吸好還是用鼻吸好?關於霧化的這些事你需要掌握

2020-12-23 呼吸內科宋安全醫生

霧化吸入是應用霧化裝置將藥物分散成細小的霧滴,以氣霧狀噴岀,使其懸浮在氣體中,經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治療方法。

霧化吸入的優點

無疼痛、無刨傷、無痛苦,相較全身用藥所需劑量較小,能使藥物直接到達氣道或肺臟,較口服藥物起效快,化痰更有力,副作用更低。

霧化吸入用嘴吸好還是用鼻吸好?

鼻腔口徑比口腔小,鼻甲彎曲,霧化藥物經過時更容易沉降,會浪費更多的藥量,到達病灶的藥量就更少了,因此,霧化吸入用嘴吸比鼻吸療效更好而且建議7歲以上的孩子使用口咬器吸入,7歲以下的孩子使用面罩吸入。

霧化吸入的體位

可以採取坐位、半坐位或側臥位小嬰兒家長抱著取頭高足低位,平躺會出現藥液流出浪費或誤吸嗆入氣管等意外。

霧化治療前後護理

霧化前不能塗抹油性面霜;霧化後立即清洗臉部,減少經皮膚吸收的藥量;霧化後要馬上漱口或喝水;霧化後痰多且咳痰困難的患兒需拍背。

霧化的時間

吸入間隔時間過長會使痰液粘稠及排痰困難等;吸入過量,超過了氣管、肺水分的清除能力導致痰量生成過多,甚至出現肺水腫等。

霧化器清洗

居家:每次做完霧化之後把管道衝洗乾淨,用40℃溫水清洗晾千後備用,不可煮沸,霧化器外部只需擦拭即可。醫院:用含氯製劑泡的消毒液,消毒液的比例是1:50,也就是1ml的藥液加50ml的水浸泡30分鐘後撈出來衝洗乾淨,晾乾就可以了。

由於嬰幼兒的心理和生理髮育上不健全,認知能力較差,零化治療的刺可能會導致患兒呼吸困難、憋氣,藥物的氣味難以被患兒接受,不易配合,所以在患兒的霧化治療時可播放音樂、配備玩具等方式分散患兒的注意力,並加強表揚、鼓勵,減少患兒對臨床治療的恐懼,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關焦點

  • 霧化天天做,到底用嘴吸還是鼻吸? - 護士網
    {1}病例導入王叔叔,男,45歲,因上頜骨囊腫入院,在全身麻醉下行上頜骨囊腫切除術,術後遵醫囑給予抗感染,補液對症治療,0.9%氯化鈉注射液+布地奈德混懸液2ml氧氣霧化吸入,患者在吸入霧化過程中出現嗆咳不止,如何正確指導患者氧氣霧化吸入呢?到底用是用嘴吸還是用鼻吸?
  • 做霧化治療時,用鼻吸好還是嘴吸好?要注意什麼?醫生詳細告訴你
    霧化是一種在呼吸科比較常見的治療方式,不過這種治療看上去比較的簡單,好像只需要將醫療裝備將自己的鼻子或者是嘴巴上一方就可以了,其實不然,要是操作不正確,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的。所以並不是簡單的將藥物加入霧化器就可以了的,還有諸多的注意事項,比如很多人就不太清除到底是應該在進行霧化的時候,是用鼻子還是嘴巴來吸,這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要是選擇錯誤不僅會造成藥物的浪費,也會使得治療效果不佳。別急醫生來給你詳細解答。鼻吸與嘴吸應該如何選擇?
  • 霧化雖好,也不能濫用!
    所以,我們應該都選擇霧化代替口服藥和輸液?NO!NO!NO!霧化的方式雖好,但是能用的藥是很有限的,就中國國內來說,很多藥並沒有霧化劑型。比如說妥布黴素,利巴韋林,氨溴索。這些藥不管是抗生素,抗病毒還是祛痰藥,國內都不生產吸入用的劑型。
  • 霧化吸入藥物使用,90% 的醫生都用錯了
    氨溴索注射液 《成人慢性氣道疾病霧化吸入治療專家共識(2012 版)》指出:氨溴索說明書未推薦霧化吸入使用,但我國臨床多用靜脈製劑進行霧化治療[1-3]。目前國外已有氨溴索霧化吸入劑型。鑑於超聲霧化可使霧化液體加熱至蛋白酶變性,因此不推薦用超聲霧化給藥方式[4]。
  • 地塞米松、氨溴索、慶大黴素霧化吸入效果好?超說明書用藥需謹慎
    在上述「相關結果」中,除個別條目是介紹相關藥物在霧化吸入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和極個別條目對相關藥物用於霧化吸入提出質疑外,其餘均是介紹相關藥物用於臨床霧化吸入取得治療效果、經驗。  筆者不否定相關藥物霧化吸入治療某些呼吸疾病取得一定療效的真實性,但是這些藥物用於霧化吸入所用的劑型均不是專用的霧化吸入製劑,而是注射製劑。
  • 霧化有毒危害大?關於霧化的 3 個真相,家長一定要知道
    原創 梁世佳 丁香媽媽 一到冬天,咳嗽喘息的孩子就明顯增多,有的醫院會推薦用霧化的方式來給孩子治療。關於霧化的謠言,也日漸猛烈:霧化都是激素藥,不能用!孩子用多了會有依賴性的!
  • 霧化吸入藥物應用的注意事項
    原創 朝陽藥師 北京朝陽醫院藥事部霧化吸入療法是治療呼吸道疾病比較常見的治療方式,與口服、注射和靜脈給藥等方式相比,霧化吸入因藥物直接作用於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療效可靠、全身不良反應較少和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等優勢
  • 糜蛋白酶能不能霧化吸入?一場「說明書」和「專家共識」的辯論賽...
    你支持哪一方?關於糜蛋白酶能否用於霧化至今仍有爭議。首先說說霧化,霧化臨床應用廣泛,是呼吸道疾病或咽喉科疾病治療的常用給藥方式。再聊聊糜蛋白酶的藥理作用,糜蛋白酶可使痰液中纖維蛋白和黏蛋白等水解為多肽或胺基酸,使黏稠痰液液化便於咳出,對膿性或非膿性痰均有效。那麼,是否藥理作用符合就可以用於霧化呢?
  • 針對新型肺炎患者,霧化吸入治療建議來了!
    目前臨床常用的普通氧療裝置包括鼻導管、普通面罩、儲氧面罩(儲氧面罩又分為非重複呼吸和部分重複呼吸兩種)、文丘裡面罩及高流量氧療等。 由於這些呼吸支持方式皆屬於非密閉系統,因此在實施霧化吸入治療時容易造成操作者及旁觀者的氣溶膠二次暴露,增加感染的風險。
  • 霧化比輸液可怕?孩子一咳嗽就做霧化?關於霧化的幾個誤區,媽媽們別...
    雖然霧化的效果好,不良反應少,但不代表所有和呼吸道有關的疾病都能做霧化。 >>>不需要做霧化情況 普通感冒,是不需要霧化治療的。
  • 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再不能搞錯了
    你哪兒聽來的?」 「藥房的專家說的」 布地奈德不能跟其他霧化液混在一起使用,也不能用鹽水稀釋?這真的是頭一回聽說,我腦袋裡立即升起兩個疑問:1. 這是真的嗎?2. 為什麼?用Bing搜尋引擎加上相關技術手段(不告訴你!)可以下載到原文,順帶看到一篇標題也不錯的:3. Inhalation solutions — Which ones may bemixed?
  • 寶寶做霧化吸入治療,這些注意事項不能忽視,不然等於白治療了
    不過,對於霧化吸入治療,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會讓治療效果明顯,而如果方法不恰當,嚴重會讓寶寶發生不良反應。1、霧化時的姿勢這種治療主要是藉助儀器裝置把藥液分解為細小霧化氣體,之後經過口鼻把霧化氣體吸入到呼吸道或者肺部,以稀釋痰液,減輕支氣管痙攣的情況。
  • 霧化全給孩子用激素藥?副作用大於吃藥?你怕是有什麼誤解
    到19世紀中葉,法國人發明了霧化器,隨著醫學的逐漸進步,就有了現代霧化吸入裝置。 霧化吸入,目前在國內應用非常廣泛。它通過特殊的霧化裝置,將藥物溶液、乾粉或混懸液霧化分散成細小的霧滴或微粒,懸浮於氣體中,並吸入鼻咽、喉、呼吸道及肺泡等部分。使藥物沉積在病灶區以治療疾病。
  • 寶寶霧化用藥終於有了國家臨床共識,能用的只有這4種!
    媽媽們有關於寶寶疾病方面的問題,可以在科學家庭育兒公眾號對話框回復相關疾病關鍵詞,科大大為大家準備好了相關乾貨知識。前幾天科大大給大家推送了關於輸液的乾貨知識,有的媽媽諮詢關於寶寶霧化的問題,那今天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霧化的知識。
  • 霧化吸入常用五類藥物、三大誤區
    吸入後5分鐘即可起效,15分鐘可達高峰,藥效可維持4~6小時。其主要用於重症支氣管哮喘發作以及COPD有明顯支氣管痙攣的病人。由於此類藥物對心臟和骨骼肌的β受體也有部分激動作用,所以部分病人吸入後會出現心悸和骨骼肌震顫。有器質性心臟病、高血壓、甲亢的病人應慎用此類藥物。
  • 霧化吸入治療哮喘...
    當然,霧化吸入具有直接吸入肺部,局部濃度高、起效快、用藥量小、安全性高、全身反應少等諸多優點,廣泛用於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其他有痰淤塞的慢性支氣管/肺部疾病的治療。但藥娃也要提醒大家,霧化吸入並非絕對安全,如果吸入不當,會引起多種併發症哦!下面藥娃就針對常見的5種併發症,為您支招。
  • 盤點霧化吸入的 10 大常見誤區,這些坑不要再踩了了!
    霧化吸入療法是呼吸系統相關疾病的重要治療手段。與口服、肌肉注射和靜脈給藥等方式相比,霧化吸入療法因藥物直接作用於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療效佳、全身不良反應少、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等優勢,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但霧化吸入療法的不規範使用不僅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更可能帶來安全隱患。
  • 杯測的基本知識---啜吸
    肩膀放鬆,啜吸時不得聳肩,要利用肚子丹田的吸力杯測勺放入少量咖啡,自然放置於兩唇間,嘴唇與杯測勺之間呈一細縫後由慢而快自然吸入,由淺入深往上顎與鼻腔交接處啜吸霧化液體,對霧化後的液體,用整個舌面去感受各種項目
  • 霧化盛行在家就能做?這5個坑千萬別踩
    好!應廣大媽媽要求,科大大今天來好好說一說:那些年,你對霧化的誤會到底有多大......1霧化副作用大霧化表示:冤枉啊!都是給藥方式,憑啥說霧化副作用大?➱ 有研究表明:✔ 骨密度的降低與長期【高劑量】吸入激素有關,但與【中低劑量】相關性不大。✔【長期低劑量】霧化吸入布地奈德對兒童生長發育和骨骼代謝【沒有顯著影響】。✔ 如果寶寶確實需要長期大劑量吸入,那麼每3-6個月需要監測一次身高,每年監測一次骨密度。
  • 小兒支氣管炎做霧化有用嗎
    小兒支氣管炎做霧化吸入治療是非常有用的,在臨床工作中已經被廣泛應用。除了治療支氣管炎也可以治療支氣管肺炎,小兒急性喉炎以及小兒支氣管哮喘等疾病。霧化吸入治療支氣管炎的作用:霧化吸入治療支氣管炎,主要起到止咳化痰以及擴張氣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