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09:01 |義烏商報
資料圖
「剛接到俄羅斯客戶兩個貨櫃的保暖鞋墊訂單,正月出貨。」不久前,義烏國際商貿城商戶盛亞芳確認訂單後,馬上通知工廠生產。在外貿形勢回暖和年底內銷返單雙重刺激下,近期,義烏機電產品、紡織品、服裝鞋帽、文體用品等多個行業增幅明顯。相比年初,很多像盛亞芳這樣的「坐商」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2020年以來,商城集團作為市場運營管理方,一手抓疫情防控,義烏市場「搶」先復市,成為全國最先復市的市場之一。一手抓市場發展,「搶」回採購商20餘萬名,上線Chinagoods平臺,累計布局海外倉48個,開展設計、標準、直播、大學生「進市場」四大行動促進市場繁榮。
「以前我們80%是外貿。疫情暴發之初,外商進不來、貨物出不去,工廠這麼多工人要養,天天急得上火。現在老客慢慢恢復走量,新拓展的國內客源也多起來,尤其是電商,反而擔心訂單來不及做。」原本等著老外上門的盛亞芳,看到市場裡「大家都在做直播、拓內銷」,她也「坐」不住了,首次跟著商城集團「市場萬裡行」,先後去臨沂、西安等地「搶」客源,積極參加上海百貨展、深圳禮品展等展會,還嘗試與四區市場帽子、圍巾等行業商戶合作「拼播」,相互帶貨,抱團共贏。
市場興則百業興,促進市場繁榮商城集團責無旁貸。疫情發生以來,商城集團根據國內市場分布情況,先後組織20個團隊赴全國27個省市招引國內採購商20餘萬名;推進「直播進市場」,培訓經營戶主播4000餘名,累計直播近10萬場;創新展貿模式,組織市場相關行業協會線上線下結合舉辦新品發布會32場,發布新品3.5萬款,吸引專業採購商66.6萬人次;舉辦市場萬裡行、「義烏好貨」萬裡行等貿易對接活動20場,吸引採購商13.1萬人次……
國外市場依賴義烏出口,國內市場需要義烏進口和義烏平臺,在「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義烏已佔據了得天獨厚的先發優勢。
依託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政策紅利,去年10月,義烏市場官方平臺Chinagoods正式上線,SKU突破200萬個,註冊採購商達到63萬人。「Chinagoods平臺相當於把義烏市場的貿易生態全面線上化、數位化。」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大數據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凌青介紹,這個平臺集線上展示交易、智慧倉儲物流、便利化通關、全球化供應鏈服務、信用數據採集應用、金融賦能等功能於一體。
義烏國際商貿城總營業面積470餘萬平方米、商位7.5萬個,人員流動複雜,如何做好這個全球最大小商品批發市場的疫情防控工作?去年市場復市以來,義烏市場構建起「金字塔式」三級作戰單元防控體系,將龐大的市場劃分為六大獨立「戰區」,由1762名商戶組成的網格員織起多級防控網,共同把守全球採購「安全門」。
「義烏防控做的非常好,申請進入市場的手續很便捷,人人測量體溫、佩戴口罩讓我覺得很有安全感。」阿富汗外商齊亞馬爾告訴記者,這次自己主要採購玩具、日用百貨和辦公用品,金額接近200萬元。在國際商城二區,他看中了一款LED燈,並與店主李華展開了洽談。半小時後,齊亞馬爾與李華籤訂了採購50萬元LED燈的協議,一票外貿出口訂單就此產生。
商城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辦好一流企業的要求,對標世界500強企業,圍繞打造國際貿易綜合服務商目標,商城集團創新打造線上貿易綜合服務平臺,加快向數位化轉型;全面布局自貿區、綜保區、第六代市場、eWTP數字貿易樞紐等全球新型商貿基礎設施;全面落實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十大行動,率先推進在貿易、投資、資金、運輸、人員進出自由便利五大改革領域先行先試;培育壯大進口、倉儲、義烏好貨、國際四大板塊;持續完善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在參與構築「雙循環」中發揮小商品市場更大的作用。
(原標題《起舞「雙循環」 織好「防控網」 義烏市場「搶」先機韌勁十足》,原作者吳峰宇。編輯童曉)
16098949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