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率先蹚出雙循環的實現路徑

2020-12-13 人民網

原標題:率先蹚出雙循環的實現路徑

  在中國經濟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時代,一段波瀾壯闊的新徵程將開啟。

  浙江要想持續勇立潮頭,關鍵在於能否成功打造出一批國內大循環的戰略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

  立足國內、面向全球,建設一批世界先進位造業集群,培育一批產業鏈控制能力強的「鏈主型」企業,打造一批服務於製造業要素順暢流通的線上線下平臺,已然成為浙江率先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條清晰路徑。

  關鍵詞:集群

  抓住向先進位造業集群躍遷的良機

  初冬時節,登高俯瞰岱山縣魚山島,整座離島宛若一個「超級工廠」:山丘與海岸線之間的平地上,聳立著成群的巨型石化生產設施、鱗次櫛比的龍門吊和川流不息的重卡。東海群島中,一個瞄準萬億級的石化產業集群初具雛形。

  構建新發展格局,先進位造業集群的支點和樞紐地位將更加突出。正是瞄準這一發展趨勢,今年3月召開的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浙江吹響了全力建設全球先進位造業基地的號角。經過前期詳細的調研分析,數字安防、汽車及零部件、綠色石化、現代紡織等4個浙江優勢產業,成為浙江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的「四大金剛」,被寄予厚望。

  製造業是立省之本、強省之基。世界工業發展實踐表明,集群化是製造業發展的高級形態。多年來,浙江孜孜於推動傳統塊狀產業向先進位造業集群發展,從2017年始,更是連續4年召開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相關會議,不斷發出走集群化發展之路的強音。

  而眼下,浙江建設立足國內、面向全球的先進位造業集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說迫切,是因為浙江製造業亟須一場脫胎換骨的改變,全球產業鏈的重構恰是浙江製造求變的良機;說有條件,在於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淬鍊,浙江製造已經有了豐厚的資金積累、較強的技術沉澱和較高的市場佔有率。2019年,浙江工業增加值達2.2萬億元,居全國第四,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30%的製造業集群有70多個。

  關鍵詞:鏈主

  抓住產業鏈供應鏈循環的牛鼻子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若將先進位造業集群比作火車,「車頭」便是集群中的「鏈主型」企業。

  何謂「鏈主型」企業?簡單來說,就是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發展前景廣闊、產業鏈條長且帶動作用明顯、調配資源能力強的企業。「鏈主型」企業就如同產業鏈的「擴張器」,它在國內國際市場上取得成功,也就意味著整個產業鏈暢通自如、韌勁十足。抓住了「鏈主型」企業,就抓住了產業鏈供應鏈循環的牛鼻子。

  長期發展形成的「原料銷售兩頭在外」的浙江製造,大多位於產業鏈中遊,即工業品的中間產品製造。這樣的產業格局,導致浙江各產業鏈條中單項冠軍企業多,但像吉利汽車這樣的「鏈主型」企業不夠多。浙江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超千億元的製造業集群有14個、超500億元的有23個、超75億元的有271個,但總體大而不強、抗風險能力較弱。一個關鍵原因,便是缺乏有能力整合產業鏈供應鏈資源的「鏈主型」企業。

  在今天全球迎來產業鏈供應鏈調整戰略機遇、國內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培育更多根植省內、面向省外、走向全球的「鏈主型」企業,增強浙江主導產業鏈供應鏈控制力,成為浙江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必答題。

  必答題如何答好?浙江從產業鏈下手,以疫情為契機,在對全省重點產業鏈進行系統梳理後,正式出臺《浙江省實施製造業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行動方案(2020─2025年)》,明確了十大標誌性產業鏈,作為浙江整個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的核心。在梳理十大標誌性產業鏈堵點斷點痛點的基礎上,發揮浙江單項冠軍多的優勢,精準發力補鏈強鏈延鏈,厚植產業發展的土壤,從而培育或吸引更多「鏈主型」企業。 

  關鍵詞:平臺

  讓全要素線下線上高效循環起來

  在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擁抱數位化跨境出口新模式。數據顯示,和阿里巴巴共建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一年間,義烏商戶在阿里巴巴國際站的線上交易額同比增長82%。來自義烏的最新消息顯示,未來1個半月左右,「義新歐」中歐班列均已「滿倉」。這背後,是浙江製造努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生動寫照。

  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一步步成長為「世界工廠」。如今,一個潛力巨大的「世界市場」正在形成。就在上個月舉行的第三屆進博會上,累計意向成交金額高過去年。逾4萬人組成的浙江交易團,意向採購額更是同比增長23.16%,成交規模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在「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的雙向循環中,連接供需兩端的製造樞紐必不可少。其中,除了有完整的製造鏈條,還應包括為製造業配套、服務的多重要素,如暢通國內外的產品交易平臺、技術交易平臺等。只有這些有利於製造業發展的要素全方位高效率循環起來,整個製造業才會運轉自如,一個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的製造樞紐才算真正形成。

  從這個角度來看,浙江優勢明顯。製造業發達的浙江,既有以義烏小商品城、柯橋輕紡城為代表的全球性線下交易平臺,也有以阿里巴巴、網易為代表的全球性線上交易平臺,為浙江製造順暢「買全球」「賣全球」提供了便利。「接下來,我們將緊緊圍繞製造業,協同多部門,打造一批數字貿易、技術交易、數據交易、科技開源開放、國際性展會等更全面的線上線下平臺,推動浙江製造形成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級高效率的雙循環。」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製造業基礎是產業鏈供應鏈的底層設施,是產業長期積累、不斷沉澱的結果,也始終是產業鏈供應鏈完備性的定盤星。「首先要在理念上確立工業強基的思路,實施製造業、服務業雙輪驅動戰略,在推進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中不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省委黨校副校長徐明華說。

(責編:王蕭蕭、戴謙)

相關焦點

  • 祁縣:蹚出玻璃產業綠色發展新路徑
    構建產業雙循環,蹚出發展新路徑。10月11日至12日,第三屆中國(祁縣)玻璃器皿博覽會暨「一帶一路」中小企業特色產業產品交易會在中國玻璃器皿之都——祁縣舉行。大會期間,就玻璃產業綠色發展新路徑、經濟雙循環、進一步促進玻璃產業的繁榮與發展等議題,邀請國內外知名企業家、行業領軍人物開展的大講壇也將通過網上直播的形式講授。玻璃器皿是祁縣獨具特色的優勢產業,也是縣域經濟的第一大支柱產業。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祁縣玻璃器皿已經形成產品種類齊全,技術水平領先,產業鏈條完整,出口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的產業集群。
  • 如何解讀雙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解讀
    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詳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內涵及其實施路徑。
  • 新華每日電訊丨雙循環支撐穩發展——在「國際紡織之都」感受中國...
    率先組織的線下行業盛會人氣爆棚,參展商、採購商熱情超出預期,新面料、新款式集中面市,面料供需市場在疫情後首次直接碰撞……  「紡織業在外貿行業中率先復甦。」浙江東進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運動型功能面料生產,董事長陳明賢說,企業訂單3月份中斷、4月份重啟,9月份則超預期回暖,全年銷量和利潤預計實現增長。
  • 浙江雲和堆出近百億木玩產業 冀結合幼教發力「雙循環」
    浙江素有「一縣一品」縣域經濟底子。地處浙西南的雲和,是該省最早發力木製玩具(下稱木玩)產業的地區,木玩產業規模目前已近百億元人民幣。眼下,雲和正結合幼教市場,參與中國「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雲和本地幼兒園學生參與益智類木玩遊戲。
  • 努力蹚出服務保障轉型發展新路|大檢察官訪談
    日前,剛從山西省呂梁市龐泉溝自然保護區現場勘查回來的山西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楊景海接受《檢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新時代肩負新使命,山西檢察人要把「一切為了轉型、一切服務轉型」作為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努力蹚出服務保障轉型發展新路,推動新時代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發展的殷殷囑託。
  • 金華新絲路高效暢通「雙循環」
    目前,這趟至杜爾日的金華中歐班列已實現常態化開行。過去金華平臺主要面向浙中地區組織中亞方向貨源,貨源地和目的地市場覆蓋有限。如今以建設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契機,打造浙中多式聯運樞紐港,藉助全省資源統籌做大做強中歐班列,立足浙江,面向長三角組織貨源,發展平臺站得更高了,市場蛋糕也做大了。
  •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陳甬軍:戰略樞紐是「8」字雙循環的交匯點
    2020-12-15 15:55 |浙江新聞客戶端
  • 北京「十四五」規劃建議出爐: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北京市「十四五」規劃建議出爐: 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中共北京市委近日印發《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
  • 浙江將在公共機構尤其是黨政機關中實現部分會議(培訓)碳中和
    浙江將在公共機構尤其是黨政機關中實現部分會議(培訓)碳中和 2020-12-21 06:05:55 浙江在線 記者 鄭亞麗 通訊員 朱智翔 董浩 共享聯盟遂昌站 廖浩平
  • 奮楫勇逐浪 探路「雙循環」
    從基礎設施到公共服務,從產業集聚到創新協同,從深化改革到擴大開放——2020年長三角區域正在奮楫逐浪,以國家戰略為指引,在「一體化」中謀劃「更高質量」發展,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探路,邁向「奮楫逐浪天地寬」的新格局。
  • 遼寧沿海各市政協主席建言:推動沿海經濟帶融入『雙循環』新格局
    推動海洋經濟轉型升級  2019年,遼寧沿海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萬億元,佔全省的49.21%。海洋經濟正在成為遼寧貫徹落實「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排頭兵」。  在葫蘆島市,現已擁有1200多家泳裝生產企業,集群模式初步形成。
  • 火幣開啟內外雙循環
    ,此後「雙循環」便成為國內外關注和熱議的焦點。相比之下,火幣目前已經率先給出明確的戰略方向,即:開啟內外雙循環策略,該策略不僅較好地契合了當前市場形勢,還能將強化後的內部運營力量轉化為參與外部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 提升產業鏈 融入雙循環
    推介會以「提升產業鏈融入雙循環」為主題,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相關指示精神,全面推進「民企入桂」活動,加快發展廣西現代產業體系,主動融入雙循環新格局,更好對接東協大市場,提升廣西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 應對能源高質量發展需求,浙江率先建設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
    國家電網公司將國網浙江電力作為「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企業的示範窗口」,在浙江率先建設國際領先的區域能源網際網路,全面支撐「重要窗口」建設。建設能源網際網路形態下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讓不可能成為可能,看浙江的省域領先實踐從浙江發展大環境看,浙江的經濟條件、行政效率、社會治理、市場化程度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水平都居國內領先,率先構建國際領先的區域能源網際網路具有現實基礎。(圖為京杭大運河湖州段服務區的船主使用岸電。)
  • 河北赤城蹚出特色脫貧路_全國農產品商務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近年來,赤城縣委、縣政府圍繞特色農業做文章,以消費扶貧為抓手,蹚出一條脫貧攻堅新路子。  直播帶來新機遇  「買買買!」  「縣長給力!」  「小時候的味道!」  「下單了!」消費扶貧便是實現這一發展規劃的重要抓手。  「赤城縣是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非常高。目前赤城縣已引進很多高新技術企業,沒有汙染較大的企業。」尚紅偉說。  山谷縱橫,嚴控汙染,決定了赤城縣要走生態有機的特色農業發展路徑。
  • 新品牌計劃助力中國經濟雙循環
    □本報評論員趙志疆    今年5月,為應對國內外複雜嚴峻的發展形勢,中國首次提出了「雙循環戰略」。為助力製造業加快形成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10月22日,拼多多宣布全面升級2018年底啟動的「新品牌計劃」。
  • 浙江日報︱金華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賦能促發展 助力「雙循環」
    「現在的車間標識清晰、整潔明麗,還實現了廠區分流,企業在生產管理和效率提升方面,有了明顯的改進和提升!」通過近一年時間的質量提升行動,十個產業均呈現出企穩擴量、提質增效的良好發展態勢,能夠積極應對 「雙循環」發展格局帶來的挑戰。市縣聯動一盤棋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發展。為此,金華成立了10個質量提升工作專班。
  • 浙江日報整版
    金華開發區將積極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聚焦「三大產業」發展,狠抓「五大平臺」提升,以創建省「高能級戰略平臺」為目標,努力在打造「重要窗口」中彰顯金開作為,爭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穩企賦能爭先創優高端裝備製造、數字經濟、大健康是金華開發區的三大主導產業。
  • 暢通雙循環:根本要靠改革創新
    雙循環,無疑是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最熱的關鍵詞。5月1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了「雙循環」,即強調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新提法受到國內外各界的廣泛關注,引發了密集討論。
  • 盤點「不平凡」的2020 |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針織企業如何...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主戰場中,企業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尋求綠色發展著力方向和實現途徑,練好內功重啟增長機遇?以下這份依託行業觀察的年終盤點,希望為即將到來的2021年做好鋪墊。  1  疫情之下針織企業加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