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09:48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呂 斌 傅一恆 記者 何賢君
「現在的車間標識清晰、整潔明麗,還實現了廠區分流,企業在生產管理和效率提升方面,有了明顯的改進和提升!」在金華市場監管局質量發展處的指導下,尚量標準化管理技術諮詢有限公司為永康當地龍頭企業哈爾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量身定製了6s樣板車間管理提升服務方案,並完整實施。面對這樣的改變,哈爾斯企業有關負責人滿心歡喜。
質量提升是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金華塊狀產業分布明顯,特色產業質量提升工作有堅實基礎。按照質量提升工作要求,金華確立保溫杯(壺)、無縫織造、掛鎖、木雕紅木等十個行業為首批重點特色產業質量提升項目。其中保溫杯壺入選全省十大重點特色產業質量提升項目,也是全省唯一的以地市為單位開展質量提升的項目。
通過近一年時間的質量提升行動,十個產業均呈現出企穩擴量、提質增效的良好發展態勢,能夠積極應對 「雙循環」發展格局帶來的挑戰。
市縣聯動一盤棋
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發展。為此,金華成立了10個質量提升工作專班。為強化對特色產業的專業化管理,東陽專門成立了木雕紅木局,磐安成立了中藥產業發展促進中心,永康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全力推進特色產業培育和質量提升。
全市共制定出臺質量提升行動方案(計劃)10個,制定出臺產業發展規劃7個。如針對保溫杯(壺)產業在全市各縣(市、區)都有分布的情況,金華打破「一縣一業」培育思路,實現全市一盤棋聯動培育,並確定以永康、武義為核心區域,以金東、開發區、東陽等其他縣(市、區)為輻射區域的「兩核五翼」培育模式。推出保溫杯(壺)質量提升「八個一」精準培育計劃,制訂產業發展五年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把質量、標準、品牌等目標任務跟園區平臺、重點項目建設有機融合。
全鏈條發展補短板
為了提升產業支撐能力,金華引導產業樹立全鏈條發展理念,突出平臺建設,提升產業支撐能力。目前,全市已建成特色小鎮2個(中藥材特色小鎮、新能源汽車小鎮),新建「一站式」綜合體服務平臺6個,累計為企業開展服務2888家,出據檢驗報告2695份,出具檢定報告6321份。
東陽著手建設家具研究院,「紅木家具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秘書處落戶東陽,並與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合作共建木材穩定性處理實驗室。磐安加強與中藥材天地網、淘寶中國磐安特色館等合作,搭建電子商務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同步」,打造「磐五味」銷售平臺。
針對金華企業普遍規模偏小,高層次研發人員落戶金華意願不強的問題,積極引導企業在上海、杭州等地成立研發中心,建設人才「飛地」,實現「研發在滬杭,製造在金華」的企業管理模式,現有異地技術研發中心70餘個,企業研發能力不斷增強,全市新增發明專利授權1921個。
針對金華外向型產業多、出口企業多、專業市場多的現狀,積極引導特色產業充分利用「義博會」、永康國際五金博覽會等展會拓展國內市場。
賦能產業促發展
以質量提升為主線,金華還融合質量標準品牌,賦能產業發展,擴大質量提升工作實效和影響力。
積極引導企業導入先進質量管理模式,開展質量診斷幫扶活動,通過質量現狀調研和提供點對點診斷幫扶,為參加活動的企業給出公司運營、品牌、標準、質量等方面的實質性建議。開展保溫杯(壺)質量比對活動,抽取全市保溫杯(壺)產品40批次,與國內外知名品牌同型號或相近型號產品5項主要質量指標進行比對,現已完成抽檢比對,初步形成質量比對分析報告,將於近期在媒體中公開發布比對結果。
在標準賦能上,金華推動企業實施「標準化+」戰略,搶佔標準高地,制定「品字標浙江製造」標準39項,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40項、行業標準44項。在品牌賦能上,金華健全特色產業「浙江製造」等品牌梯度培育體系,強化品牌建設,培育「品字標」企業49家、政府質量獎企業34家、註冊商標4411個、馳名商標7個。
根據金華產業特點、企業需要和資源現狀,整合對接科技、農業、行業協會、高校等政府、社會職能部門資源,完善市場監管綜合服務能力,因地制宜搭建以國家級、省級檢驗檢測機構為主幹,集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質量管理等一體的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實現技術賦能。
目前,全市已建成質量基礎「一站式」服務平臺6個,國家質檢中心2個,已申報待驗收國家質檢中心2個,省級質檢中心6個。
詳見今日浙江日報
責任編輯:朱浙萍
值班主編:杜羽豐
1608169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