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第264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辦。發布會上,國家開發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周清玉,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潘衛東,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裁王廷科,對新形勢下,金融機構如何發力服務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進行了介紹。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再平衡過程中的重要戰略應對,將對中國經濟從全局到區域、從宏觀到中微觀的各個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這既為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指明了方向,也對銀行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提出了更高要求。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構建數位化服務新模式
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國家戰略指引下,金融領域也迎來了發展新格局,服務實體經濟、提升普惠小微金融服務是金融領域的基石,提升金融科技實力、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將成為金融領域發展的新方向。
潘衛東表示,浦發銀行高度重視並大力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雄安新區和海南自貿港建設等國家戰略,推動完善「雙循環」的空間布局。以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為例,通過強化總行層面體制機制創新,聯動各分行和子公司,創新推出長三角一體化金融產品,統籌運用各類資源進行對接。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該行在長三角貸款餘額1.3萬億元,居股份制銀行首位。
在提升普惠小微金融服務能級、更好助力穩企業保就業促消費方面,浦發銀行持續加大對受疫情影響企業、普惠小微的支持力度,推出無還本續貸、延期還本付息等舉措;三季度末普惠兩增口徑貸款增長高於全行貸款的平均增長水平,計劃完成率228%;強化數位技術應用,推廣線上化、無接觸服務,全力支持復工復產;拓展產業金融新模式,對接海爾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等場景,提升供應鏈長尾企業服務效率;依託浦惠到家數位化平臺,助力民生保障和消費復甦。
對於未來發展,潘衛東表示浦發銀行將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更好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做到堅持以上海自貿區和臨港新片區為試驗田,持續打造自貿、離岸、海外分行、境外投行四位一體的國際化服務平臺。抓住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對擴大多邊貿易和投資帶來的機遇,加快推動本外幣一體化跨境資金池等各類創新業務,提升跨境金融綜合服務能力,全方位滿足境內外客戶的各類跨境金融需求,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助力「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
金融服務新模式 構建專業化科技金融經營體系
科創板的運行已有1年有餘,越來越多的硬科技公司通過科創板獲得了資本支持,引領中國資本市場和經濟轉型。科創板在一年時間內,創造性地打破各種限制,讓越來越多的硬科技企業得到了資本支持,創造了多個第一。
據潘衛東介紹,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浦發銀行服務科技型企業超3.8萬戶,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超2300億元,較年初增長27.6%。;在科創板上市企業中,超過70%是浦發服務的客戶。
他表示,浦發銀行一直致力於探索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充分發揮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主場」優勢,以及集團化經營的整體優勢,助力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優質科技型企業,推動國內產業發展高端化。
浦發銀行在探索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方面,具體包括構建專業化科技金融經營體系。浦發銀行已確定了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天津、西安、杭州、蘇州、南京、武漢、長沙、青島、長春等13家科技金融重點經營分行,這些地區都是科技型企業較為活躍的地區,還建立了9家科技支行和38家科技特色支行,形成了全行科技金融服務專業化網絡。
在助力科技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方面,浦發銀行推出《浦發銀行科創企業資本市場服務方案》、《科技金融服務方案2.0》、《企業科創板上市投行服務方案》,為科創企業提供從初創到成熟,從上市前到上市後,從產業發展到併購成長的全周期、全流程、全市場、智能化的全面解決方案,打造「商行+投行」、「境內+境外」、「融資+融智+融技+投資」、「貸、債、股、資」四位一體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搭建生態化科技金融服務平臺。2017年11月在業內推出首個科技金融服務平臺,並通過實踐,不斷深化以「批量獲客、投貸聯動、以大帶小」為核心的科技金融生態圈服務模式。通過打造線上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建設線下科技金融專家庫、開展項目評薦會、推進浦發矽谷銀行投貸聯動等,不斷提高科創領域投融資對接成功率。目前,該平臺已儲備超過3.8萬戶科技型企業,企業可在線一鍵發布融資需求,平臺利用大數據算法智能化地進行企業融資需求與投資人的匹配,幫助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項目對接,提高對接的效率和精準度。
助力科技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推出《新經濟企業綜合跨境服務方案》,為處於紅籌架構搭建、境外獲資、跨境資本運作、境內外IPO上市等不同需求的企業,提供開戶結算、資金管理、跨境投融資、市場避險、跨境政策諮詢等一攬子綜合跨境金融服務。目前,浦發銀行已為騰訊、京東、拼多多、字節跳動、滴滴、科大訊飛等200餘家新經濟企業提供跨境業務支持,其中上市科技企業逾40家、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近20家。
此外,浦發銀行還充分發揮自貿金融服務優勢,為科創企業提供「通、融、兌」一體化服務。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浦發銀行已為韋爾半導體、藥明康德、上藥信誼、聚力傳媒等640多家科技企業提供了自貿FT帳戶服務,累計向45家科技企業提供FT帳戶融資;為近130家科技型跨國集團提供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服務,提高了跨國企業資金使用效率。
加大金融科技投入,與科技企業協作共贏。2018年起,浦發銀行在原有的以融資和諮詢為主的服務模式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新的探索,相繼打造了四大平臺:一是建設創新實驗室,已與頭部技術公司成立12個聯合創新實驗室,孵化推出數字人、自動化營銷機器人、智能客服、微型網點「浦惠座艙」等多個創新產品,賦能業務創新和客戶服務;二是建立科技合作共同體,已與30家優秀IT公司成為合作夥伴;三是舉辦金融科技創新大賽,挖掘和培養更多創新力量;四是打造孵化平臺,支持中小型科技企業創新,截至目前,集團子公司上海信託已與9家公司達成了投資意向,其中5家完成實際注資,目前還將進一步擴大投資範圍,助力科技企業將創新轉換為實際生產力。
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 創新服務紛紛落地
自2013年自貿區工作啟動以來,我國自貿實驗區建設布局逐步完善,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中國首個自貿區——上海自貿區迎來掛牌七周年,作為最早推出上海自貿區以及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金融服務方案的銀行,長期以來,浦發銀行一直是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堅定的踐行者。
潘衛東表示,7年來,浦發銀行在服務上海自貿區建設方面積極實踐,也積累了豐富經驗。作為最早推出上海自貿區以及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金融服務方案的銀行。
2013年上海自貿區成立之初,浦發銀行率先發布《自貿區金融服務方案》,至今方案已更新至7.0版本,每年更新一版,該版本的服務包含了五大跨境核心服務、七大行業特色服務以及五大片區專屬服務,滿足了自貿區企業跨境經營的全維度業務需求。臨港新片區金融服務方案也已更新至2.0版本,進一步突出了數字科技驅動便利化、多元化融資助力產城發展、三位一體打造離在岸樞紐的服務特點。
在積極落實自貿區金改過程中,浦發銀行在拓展FT帳戶功能、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創新外匯管理體制、推進利率市場化、建設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大宗商品交易、聯動科創中心建設等方面實現創新。在人民幣資本項目兌換、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等領域,浦發銀行積極開展先行先試,參與並推動了超過50項上海自貿區創新業務以及14項臨港新片區創新業務落地。主要包括首批啟動FT境外融資、首批啟動FT外幣服務、首家為上海清算所開立中央對手清算FTE帳戶、首張大宗商品FT跨境電票、首單FT跨境理財產品、首批區外科創企業FTE帳戶服務、首批FTF海外引進人才服務、首單FT跨境飛機融資租賃等。
創新服務紛紛落地,讓跨國企業感受到「浦東速度」。據潘衛東介紹,為提高跨國公司的資金管理效率,浦發銀行為密爾克衛集團搭建了上海自貿新片區首個本外幣一體化的全功能型跨境資金池,幫助企業實現了集團內、境內外資金的高效歸集,解決了企業全球化布局中境外資金安全管理、跨境資金靈活調撥、財務成本有效控制等一系列問題,也讓此類跨國企業切實體會到了與國際緊密接軌的金融服務。
再如,對於落戶臨港新片區的上海外資最大項目——特斯拉「超級工廠」,浦發銀行作為聯合牽頭行和聯合結算行,與上海特斯拉籤署了總額約112.5億元的超級工廠項目銀團貸款合同,並在短短十幾天內完成了貸款審批、銀團談判、合同籤約以及提款發放的全流程, 讓企業充分感受到了「浦東速度」。
推廣上海自貿區服務經驗,輻射全國。自2018年4月中央宣布將海南島打造成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港後,浦發銀行迅速響應,基於多年深耕上海自貿區建設所形成的豐富經驗和資源,推出《海南自由貿易港金融服務方案》,為跨境貿易、跨境投融資、跨境資金管理、跨境資金避險保值管理、跨境集團供應鏈等提供專屬金融服務。
今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下發《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浦發銀行結合《總體方案》中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以及相關產業發展支持政策,推出2.0版本方案。目前,已與洋浦經濟開發區、三亞中央商務區、海口江東新區、海口綜合保稅區等海南主要園區達成合作協議。此外,浦發銀行還為廣東、江蘇、雲南、福建、天津、山東、黑龍江等多個自貿區提供金融服務。
截至三季度末,浦發銀行已為超過4000家客戶提供了高效的本外幣一體化自貿帳戶服務,搭建跨境雙向資金池260多個,為近200家客戶提供跨境便利化服務,客戶涵蓋了新興網際網路、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國家重點支持產業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