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街道放牛村農房風貌
南岸區銀湖村攝/石春懷
南岸區放牛村攝/石春懷
銀湖村寬暢村路攝/石春懷
銅鑼花谷攝/徐斌
遠處,草木蔥蘢如畫;近處,白牆灰瓦如黛……初冬時節的南岸區廣福村鄉間公路,層林盡染,風景讓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南岸區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工作部署,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先導工程,持續打好「整治牌」「管護牌」「發展牌」,全方位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努力實現讓村容村貌靚起來,生態環境美起來、產業發展旺起來。
打好「整治牌」——點線面結合扮靚美麗鄉村風景線
藍天白雲下,迎龍鎮清油洞村槽房院落美若油畫。白牆灰瓦的民房掩映在綠水青山之間錯落有致,寬闊的柏油路、整潔的農家院壩、書香四溢的農家書屋……眼前一幕,讓人很難將髒亂差和槽房院落聯繫起來,但事實是槽房院落過去不僅環境一團糟,還是「髒亂差」的典型。
「垃圾隨處扔、柴草農具亂放……」村黨支部書記江文書說,雖然離南岸城區近,但槽房院落不僅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落後,農戶家裡的環境衛生更糟糕,有時村幹部上門走訪,都下不了腳。
今年6月,為改善村裡的人居環境,鎮村兩級按照「點上抓特色、線上抓整治、面上抓提升」的工作思路,整合涉農資金,以槽房院落為示範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並結合「村莊清潔行動」和「村莊綠化行動」以及危舊房改造、改廚改廁等基礎設施建設等。
如今,槽房院落不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避免了資金撒胡椒麵貪大求全的情況。「按照點上抓示範的經驗,接下來,我們還將整合300萬元涉農資金,對其他院落進行村容村貌的改造。」江文書說。
「清油洞村通過點上抓示範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只是一個縮影。」南岸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個系統工程,他們結合南岸都市與農村並存的實際和南山生態屏障保護的特點,探索出點上抓特色、線上抓整治、面上抓提升的環境整治策略。
點上抓特色,即投入市區專項資金9500萬元重點抓好1個市級示範村和4個區級示範村建設;線上抓整治,即是重點對大南山景區兩大主幹線——廣黔路、黃金公路沿線進行環境專項治理,實現沿線公路、綠化的提檔升級以及沿線房屋外立面的整治,從而打造南山鄉村公路景觀線;面上抓提升,即是按照市級各檔次村整治標準,以「百村引領」建設為指引,以1個市級示範村,4個區級示範村為重點,分南山、迎龍湖、峽口「樂和谷」、廣陽銀湖、長生廣福5個重點片區,從「一處美」邁向「處處美」。
此外,該區以南山、廣陽島為引領,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項目7個,規劃建設南山城市山地公園,打造「看見重慶、自在南山」的城市最美觀景臺;推進迎龍湖周邊農旅融合示範建設,同時加快推進廣陽島·長江生態文明創新實驗區建設,推進「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打造。
截至目前,全區48個行政村全部建立「戶集、村收、鎮轉運、區域處置」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有效比例達到100%;改建無害化衛生廁所4528戶,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農藥利用率、農膜回收率分別達到93%、40%、39%、72%;創建農村人居環境示範片1個、綠色示範村莊15個、美麗宜居示範村莊9個,打造美麗庭院600戶。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點線面結合的這套科學整治方法,南岸區因「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還受到國務院督查獎勵。
融合「管護牌」——物管進村「釘釘」積分確保常治常新
40多歲的謝淑蓉是放牛村的副主任,但最近,她除了忙活村裡的日常工作外,又多了一個新身份——物金物業的經理,負責物管公司的日常管理。
一直以來,人居環境整治後期的環境管護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為建立健全生態環保長效管理機制,去年底,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村民院壩會,大家一致認為,借用城裡小區物業管理的模式和辦法,通過村集體股份聯合社入股的方式聯合成立物管公司,負責村裡的垃圾清理、村容村貌的日常維護等。
「物管公司不僅解決了環境管護的難題,還調動了村民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謝淑蓉說,物金物業村集體佔股51%,村民佔股49%,根據不同的主體收取相應的物管費,物管公司獲得的收入扣除開支和運營費用外,剩下的收益按全村人口進行分紅。這套辦法僅運行一年來,村集體不僅增收36萬元,村民人均分紅300元,更重要的是保障了農村人居環境、公共服務設施水平進一步得到提升。
「只有建章立制,不斷地探索創新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衛生後期管護的老大難問題。」該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按照城鄉融合發展的思路,他們不僅探索出物管進鄉村的辦法,還利用智能化手段,與阿里釘釘合作,在全市率先運用「釘釘」軟體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管理工作,圍繞垃圾治理、農村廁所革命、村容村貌、鄉風文明等內容進行獎勵積分,村民則根據相應積分兌換不同的生活用品。「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調動了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該負責人表示。
目前,「釘釘」積分制已覆蓋所有的行政村。下一步,他們還將結合城鄉融合發展思路,推進包括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城鄉供水管網改造併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運營在內的城鄉融合發展探索。
此外,為培養村民良好的衛生習慣。該區將垃圾不落地、庭院美化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常態開展「六講六做」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三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攻堅提升」專項行動、農村中小學校掀起「小手牽大手,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美麗家園」的宣傳等,並利用「傳、幫、帶、管」四字訣,構築起農村人居環境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用好「發展牌」——環境蝶變吹皺鄉村發展「一池春水」
人居環境的嬗變不僅讓鄉村環境變美,同時也激蕩起鄉村發展的一池春水。
放牛村位於南山叢林西面,民房院落零星分布在村莊裡。走進放牛村,仿佛來到一個園林式公園,單門獨院、園林樓閣、水塘連廊,山林間還不時傳來陣陣鳥鳴。
過去,由於這裡交通不便,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民房院落一度破舊衰敗。放牛村鄉村振興負責人唐紅東介紹,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區裡對放牛村大竹林村民小組農房,全部按照巴渝新居風貌進行了外立面改造,清運115戶農戶房前屋後廢舊雜物、磚瓦、柴木堆、雜草、垃圾等數千立方米,在每戶周邊菜園、花園、院壩設置柵欄,對每戶院壩路面進行局部硬化,並對外牆進行修補美化和景牆繪畫等。如今,放牛村已成為我市20個鄉村振興示範村之一,也是南岸區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示範村。
看到環境一天天靚起來,慕名來放牛村的遊客也多了起來。去年初,50歲的村民周吉龍利用自家的院壩開起農家樂,既當老闆又當廚師,忙得不亦樂乎,「只要是周末或節假日,我這裡幾乎都是滿滿當當的,一天能接待十幾、二十桌客人。」
在放牛村,和周吉龍一樣依託環境的嬗變開辦農家樂、民宿的居民,如今已有50餘家。近年來,南岸區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促進農村增收致富相結合,緊緊圍繞林果、花卉、盆景三大特色效益農業,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全區現有耕地80%以上種植了花木、水果等生態經濟作物,引導產業化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家庭農場、小農戶開展生產經營合作,培育農業龍頭企業17家、家庭農場17家、專業種植大戶67戶。
得益於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近年來南岸更通過做精桃花園、石斛園、杜鵑園、銅鑼花谷等園區,建成了一批集休閒觀光、鄉村民宿、健康養生、農業研學於一體的鄉村旅遊業。僅去年該區鄉村旅遊接待遊客865.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5.5億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059元。
數說環境整治成果》》
●新建「四好農村公路」84公裡、入戶道路40公裡
●安裝公共照明2100盞
●完成村莊公共場所綠化365畝
●創建美麗庭院600戶
●整治農房及院落近200戶
●全區48個行政村建立起「戶集、村收、鎮轉運、區域處理」工作模式,建成27個農村汙水集中處理設施,配套新建農村汙水管網20餘公裡,農村汙水農戶治理覆蓋率達到89%,生活垃圾治理有效比例達100%,建成垃圾分類示範村10個,累計改建無害化衛生廁所4528戶,新改建農村公廁15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5%,回收廢棄農膜45.83噸,建成綠色示範村15個,獲評第一批市級美麗宜居村莊3個,培育農村建築工匠44名。
●全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
●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98%
●7個涉農鎮街48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100%覆蓋,並已全部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