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好太極功夫,就要明白《道德經》。
有人也許會說,不就學個拳嘛,搞那麼複雜幹什麼。
講一個故事。有三個人給一個教堂砌牆,這時候走過來一個人,問他們在幹什麼。
第一個人說:「煩死了,走開,沒看見我在幹活嗎,掙點兒錢養家餬口。」
第二個人說:「哦,我在造一座美麗的教堂。」
第三個人說:「哦,我在拯救人們的靈魂。」
同樣的動作,不同的感悟,就會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態度,從而也會有不同的效果。
所以我們學習太極功夫,需要深刻地去領會和感悟。
01無我則無患
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中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無身,就是無我。老子熟讀史書,悟出了,人一旦達到「無我」的境界,就沒有什麼憂患了。
就是說,單位的領導,一旦滌除了一己私慾,一心為員工的福利服務,為了員工們越過越好,人心都是肉長的,員工們就會努力為單位工作,這樣的單位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
反之,如果領導貪汙腐敗,員工們就會逃離他,單位就會憂患不斷。
02常無,欲以觀其妙
要想達到無我的境界,並非易事。所以要不斷修煉。如何修煉呢?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中說,「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這句話抽象去想,不容易理解,比較費勁。
我們看看玩耍的小孩子們,他們經常無憂無慮,小孩子的煩惱都不是真煩惱。
原因就是他們沒有私慾(無我)。
人一旦生病,躺在醫院的病房裡的時候,常常感悟,平日裡的爭鬥毫無意義。生命無常,無我很珍貴。
參加過一次葬禮,人便多一重感悟。有人說:″死過一次的人,活得更明白″。鳳凰涅槃必是重生,人死一次方正三觀。死過一次的人,把生死都能看得很淡,更能覺悟世事。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走過的山水都是風景;嘗過的歡愉都是幸福。掬一抹禪意入墨,以風的灑脫笑看滄桑;以雲的飄逸輕盈過往;用淡泊寫意人生;用安然蔥蘢時光,透過指尖的光陰,淡看流年煙火,細品歲月靜好!
所以說,常無,欲以觀其妙。
習練太極拳,正確的順序,就是從站無極樁開始。站無極樁時,要無我無他無分拏,如此才能體驗「道」的奧妙,站過的人都明白竅奧。沒有站過無極樁的人,說了他也不明白。
宋朝的張伯端說:「人之所以憔悴枯槁者,誰使之然?心也。百事集之,一念未已,一念續之,盡日之中,全無頃暇。」
03莊周夢蝶
我們常常把夢看成虛幻,是不真實的。所以我們達不到莊子的境界。
李白《古風》云:「莊周夢蝴蝶,蝴蝶為莊周,一體更變易,萬事良悠悠。」
莊周已經和蝴蝶為一體了,看不到自己,而是二者合二為一了。這就是「無我」。
我們壓縮時間的尺度,比如以年來度量,「我」就變幻不定了,就飛速變化了。這就是莊周的「物化」。莊周也罷,蝴蝶也罷,都只是道的物化,這叫「齊物」。
也就是說,當我們明白「我」僅僅是道的物化而已,我們還有何患?!
莊周夢蝶,就是對老子「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的繼承和發展。
04不再煩惱
經常習練太極功夫的人,會堅持站無極樁,在站樁時,忘掉自我,不僅忘掉四肢五體,也要忘掉精神,如此才會使靈魂逍遙自在。
倘若不能一直做到如此,起碼我們練功夫時可以擁有逍遙自在的時光,隨著功夫深厚,延長逍遙的時光。
實際上,太極拳是活步樁,忘掉傷害他人的拳術,回歸無極的逍遙,這才是太極拳真正的靈魂。
「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在老子看來,人間的生死壽夭、苦樂悲歡、是非榮辱、高低貴賤沒有什麼區別,虛幻不實,是夢,人們應該把它看淡,身處其中而心出其外,順其自然。否則就是,自尋煩惱。
煩惱的根源就是考慮自己太多,心有所求,患得患失間煩惱叢生。
老子直指人心,無我無畏,無私無憂,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活著,為社會,為大眾,為眾生服務,何懼煩惱?
修太極之道,厚太極之德,傳承好中國傳統文化。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兩手都留。善去善必歸,此為道。
祝願善良的人都能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