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從第九行星降為矮行星,這是一個非常有爭議性的話題,因為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冥王星應該被列為第九行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冥王星達不到行星的要求,但是滿足矮行星的要求。冥王星到底應該屬於行星還是矮行星,並不是一個人說了算,最後在2006年8月24日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天文學家們進行了投票,冥王星被除去第九行星的頭銜了,看來大多數天文學家還是認為冥王星達不到行星的要求。矮行星、行星這2個概念到底有什麼差別,為什麼冥王星會從第九行星降為矮行星呢?
行星
行星和恆星不同,恆星自身可以發光,如我們的太陽就是一個發光體,而行星本身是不會發光的,如我們常說的火星、地球這些天體都是行星。雖然我們夜空中可以看到「閃閃發光」的火星,但我們看到的只是火星反射的太陽光而已,並不是火星自己在發光。這些行星都有很多共同的特點,除了自身不發光以外,還環繞恆星運行(當然,也有一些特殊的情況,如一些流浪行星)。而且這些行星的質量要足夠大,才能讓外形接近圓球狀。這是比較傳統的定義。從這一點來看,其實冥王星還是比較符合傳統意義的行星要求的,因此一開始將冥王星大約為行星,這也沒錯。
矮行星
矮行星和行星也一樣也是不會本身發光的天體,也環繞主恆星運行,質量也足夠大,所以能夠形成接近圓球狀的外形。從定義來看,和傳統意義上的「行星」是沒有太大的差異的,矮行星也被稱為「侏儒行星」。所以很難區分一個天體到底是行星還是矮行星。因此,重新界定行星、矮行星的定義就很重要,不然可能就亂套了。
於是,在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天文學家們重新定義了行星的要求,行星除了必須是環繞主恆星運載的天體、質量足夠大來保持接近圓球狀的外形以外,還必須能夠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按照新的定義,冥王星只符合最前面2個要求,最後的一個條件,冥王星並不滿足。所以冥王星被踢出了行星之列。
將冥王星踢出第九行星,其實也算是好事,因為在柯伊伯帶還存在很多類似冥王星的天體,如果冥王星能夠成為第九行星,那後續發現的其他大型天體也應該被列為第十行星、第十一行星。如果後續發現的大型天體不被列為行星吧,這些大天體又會很「冤」。所以,將冥王星踢出行星之列,一點都不冤,誰叫它達不到全部要求呢?
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網上有人說,冥王星很可怕,其實,冥王星也只是一顆天然的天體,與其說冥王星可怕,或許說冥王星「反常」可能會更合適一些。
軌道十分反常
雖然冥王星和太陽系八大行星一樣也環繞太陽太運轉,不過冥王星的軌道卻很反常。其他八大行星環繞太陽的軌道都比較接近圓形,如地球的近日點大約為1.47億公裡、遠日點大約為1.52億公裡;木星的近日點大約為7.4億公裡、遠日點大約為8.16億公裡;海王星的近日點大約為44.5億公裡,遠日點大約為45.5億公裡。而冥王星的軌道就不同了,遠日點大約為73億公裡,近日點則只有44億公裡,也就是說,當冥王星在近日點附近時,甚至進入到了海王星的軌道內側。
軌道傾角十分反常
這些天體環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都有一個傾角,每一個天體的軌道傾角都是不同的,在八大行星中軌道傾角最大的行星是水星,大約為7度,其它七大行星的傾角就小得多了,這些天體基本上都可以看似在一個平面上轉動。而冥王星的軌道傾角居然達到17度。
寒冷的冥王星居然藏有一片巨大海洋
從軌道來看,冥王星比八大行星更遙遠(有時候冥王星在近日點時,海王星更遠一些),所以冥王星受到太陽輻射會更少,因此冥王星本身就是一個冰冷世界,表面溫度低至-223℃。誰曾想,這樣的冰冷世界居然有一個「炙熱」的冰下世界。研究人員發現冥王星的冰層下有一個巨大的海洋,這個海洋存在的時間已經長達45億年,甚至比地球的海洋還長5億年。對於這一個發現,有科學家猜測在這個「熱乎乎」的冰下世界內可能滿足支持外星生命所需的條件。
冥王星有海洋,難道真的會存在生命嗎?此前新視野號探測器曾經發現冥王星表面有一個看起來像「蝸牛」的物體在爬行,難道這個真的是生命?NASA的科學家給出的解釋是,這個所謂的「蝸牛」並不是生命,只是一塊冰水泥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