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rin | 知味編輯
熱愛藝術、文學和生活中的美,酒也是心頭之愛
香檳和氣泡酒有什麼區別呢?拋開那些枯燥的釀酒知識,我們先來個爽快的簡潔回答: 所有的香檳都是氣泡酒的一種,但並不是所有的氣泡酒都是香檳。
想要被命名為香檳可不容易:首先,需要產自法國香檳區,然後要選用指定的葡萄品種,還要根據指定的傳統工藝生產流程所釀造(瓶中二次發酵),只有這樣的氣泡酒才能叫香檳,以上三者缺一不可。下面且聽慢慢道來:
把葡萄酒弄出氣泡來的方法很多,但是基本原理大同小異:就是在發酵過程中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因此,氣泡酒品質差別的關鍵點就在於製作氣泡方法的區別。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氣直接打到便宜的基酒中,這跟製作碳酸飲料的方法是一樣一樣的。這樣製作出來的氣泡酒通常開始時會有強烈並且較大的氣泡,但是很快就消失了。
還有一種方法叫做罐內二次發酵法(tank method 或者Charmat method),產出的氣泡性質優良,但由於二次發酵是在罐內進行的,幾乎無法產生葡萄酒沉澱物之間的反映,也就沒有出色氣泡酒特有的美味。
那麼出色的氣泡酒到底是用什麼方法製作的呢?下面就來揭開謎題:傳統工藝法(traditional method)或 瓶中發酵法(fermented in this bottle)。原理是將仔細挑選的基酒裝入堅固的酒瓶中,加入一些糖和酵母,然後用木塞封好。之後,酵母就會使加入的糖分在瓶中進行二次發酵,從而形成二氧化碳溶解在葡萄酒中,並且留下一些沉澱物。
而這些沉澱物和基酒之間會發生一種反應——叫做酵母自我分解(yeast autolysisi),它能夠使出色的起泡酒有特別的美味。葡萄酒和這些沉澱物接觸的時間越長,酒味就越複雜,在18個月時間以下不是不會有太多特別效果的。
即使用香檳製作法做出來的起泡酒,也不能全部成為香檳。香檳Champagne這個品牌,通過香檳區行業協會的申請明確地被商標國際註冊馬德裡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保護著,不僅法國香檳地區之外產區不能用「香檳」這個名字,就連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出了一款名為「香檳」、形為起泡酒瓶塞的香水,香檳區行業協會也將其告上法庭,掐成沸沸揚揚的一樁公案,最終以伊夫聖羅蘭敗訴改名告終,至今流傳在品牌版權的法律課堂上,餘威不減。
雖然現在在一些起泡酒產區(比如美國加州)還有一些酒廠因為已經很多年(準確的說是在2006年以前就開始)在酒標上使用香檳Champagne這個名號而被允許繼續使用,世界上的絕大部分起泡酒都在香檳產區的不懈努力下不再將香檳作為酒名的一部分。
香檳和那些最好的氣泡酒之所以區別於其他氣泡酒的還有一個關鍵點,是在於它們是由不同品種的葡萄精心調配而成。這些葡萄的生長地區通常擁有溫和的氣候,礦物質豐富的土壤,因此葡萄的味道嘗起來非常美味可口。在橫貫香檳產區數不清的葡萄品種中,只有幾種精挑細選出的葡萄,被選來製作基酒,比如下面幾種:
儘管調配的比例多種多樣,但是90%的比率是按照2/3 的紅色葡萄加上 1/3 的霞多麗混合而成;再基於結構、果味、酒體、香氣、新鮮和複雜度等多種元素將以上提到幾種品種葡萄的特點和諧進行配比。
其實,幾乎每一個國家都生產起泡酒,許多起泡酒都有它們獨特的特徵以及味道,同樣也會受到原產地命名的保護。下面列舉幾種:
德國起泡酒
塞克(Sekt):為德國起泡酒的統稱。Sekt大部分(98%)塞克都是以鋼缸釀酒法製造,剩下的2%則屬於高價酒,酒莊會特地利用成本高許多的傳統製法釀造。有種叫做Deutscher Sekt(德語譯作德國塞克氣泡酒),非常罕見,因為它所使用的釀酒葡萄是在德國本土種植的。德國起泡酒口感清脆且酸,適合那些喜歡酸度大的葡萄酒愛好者。
西班牙氣泡酒
卡瓦(Cava):卡瓦採用釀製香檳的傳統釀法,味道跟香檳很像。不過所選用的釀酒葡萄不一樣,它使用的是當地的馬卡貝奧(Macabeo)品種釀成,通常有強烈的氣泡,濃鬱的檸檬味。
義大利氣泡酒
普洛賽克起泡酒(Prosecco):這種起泡酒口感清脆,帶有沁人心脾的柑橘味,許多消費者都喜愛飲用,是一種幹型氣泡酒。
阿斯蒂起泡酒(Asti):喜愛甜味的消費者一定會喜歡阿斯蒂起泡酒,因為阿斯蒂是用麝香葡萄所釀造,一開瓶就散發出甘美的果香。
法國起泡酒
香檳區外用香檳釀造法釀出來的氣泡酒被稱為crémant或mousseux起泡酒,阿爾薩斯(Alsace)、勃艮第、盧瓦河的起泡酒皆是出了名的物美價廉,很多起泡酒廠都是用相應產區的葡萄,嚴格用和香檳產區一樣的傳統方法進行二次發酵,不乏好的產品,尤其一些阿爾薩斯和勃艮第的crémant,也是用跟香檳區一樣的黑皮諾(Pinot noir)和霞多麗(Chardonnay)葡萄釀製的,非常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