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婚嫁習俗禮儀

2021-02-17 愛音DJ

潮汕的美食也比較出名,那麼大家知道在潮汕裡結婚,涉及到底傳統習俗其實很複雜的嗎?雖然現在是21世紀,但是潮汕有些地方結婚還是比較傳統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潮汕婚嫁習俗禮儀

1.合婚 經過會面談話,互相了解,雙方認為可作伴侶,媒人取女方生辰八字送到男方,叫送庚帖。男方將庚帖放於司命君神位前,如果三天內家庭無發生不吉祥的兆頭(如碰破飯碗、鍋等)加三日好。接著就相互交換庚帖。各自請算命先生佔卦合婚,認為相生相合,即可進行下一步工作。

2.看家風 經過會面談話,互相了解,雙方認為可作伴侶,媒人取女方生辰八字送到男方,叫送庚帖。男方將庚帖放於司命君神位前,如果三天內家庭無發生不吉祥的兆頭(如碰破飯碗、鍋等)加三日好。接著就相互交換庚帖。各自請算命先生佔卦合婚,認為相生相合,即可進行下一步工作。

3.開聘、回聘 婚事初步決定後,便由女方開聘,聘單要用紅紙折成十二版書寫。聘禮包括現金、糖料、首飾、衣服等物。男方接聘單後,可酌情議減,但一般不減糖料。因糖料是女方準備送與親友用的。聘金可減,叫「減聘」。現在大體寫聘金隨送。男方在回復的聘單中也可寫明要女方什麼禮物,即在聘禮後面加回(左木右盛)二字,下面寫物品,如發包X雙,福餅X雙。媒人將聘單送回女方,直至雙方無意見出入。聘金不用X百為整數,因方言「百債」不吉利。要在百後面加上零星數字。潮汕人尾數要雙,如四、八。因四與世同音,叫世世好。客家人用九,九與久同音,叫長長久久。

4.摜定(文定) 聘儀議定後,由男方根據男女雙方日辰,擇吉確定日子,行定親禮節,叫摜定。摜定當日,男方用紅糖做成一個圓錐形球體,叫糖母。因糖與傳同音,意思是糖母傳孫。也有不用糖母,改用白砂糖。糖上面插上石榴花(意即榴開百子)。外加紅糖、現金、首飾等湊足四樣(其中現金、首飾可抵去送聘數量)。女方則回以兩個糖包,一般用酒餅糖。取其象徵酵母,發酵昌榮。女方接糖後,分發給親人及鄰居,向他們報喜。文定之後,男方擇日決定修容、開剪、迎娶日辰,送往女家,叫送日。

5.送聘、復聘 送聘當天,男方派人送聘禮到女方,包括聘金、錦茶(含念包)、首飾、三牲、鴨蛋、麵條等,而且少不了要一個酒瓶。數量要一個吉數,也可加大吉等物品。女方則回以香蕉、發包、豬心、豆球、五種籽、埔蝦草、春草一對、芋種,一個兜帕上面放十二料紅卵,酒壺中則裝進米泔水,以及念包的回禮款。男方接到禮物將豬心切成兩畔,一畔送回女方,夫妻合吃一個豬心,叫肝肺同心。將春草種在花盆裡,精心養護,香蕉、發包分給親戚。送聘距離迎娶十天左右,在發送香蕉、發包時送去請帖。女方當晚還要請本族房親。新娘的嫁妝,一般是面盆、腳桶,椅子以及房內嫁妝,如梳妝檯、長衫櫥等物。二十一世紀前半葉,有錢人家有一種叫全廳面的,嫁妝包括臥室、廳堂上所必需的一切用品。如炕床、圓桌、鼓椅、成對靠椅、皮箱、五桶(飯桶、碗桶、腳桶、腰桶、馬桶)梳妝檯、金銀首飾,直至廚房的抹桌布,個別地方甚至還有壽板(棺材)、田契等。這樣聘金當然也高得多。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後,客家聘禮叫「酒水」。什麼酒水配什麼嫁妝。酒水高低不等,最低級叫「公雞」,男方送女方只需二斤豬肉,二壺酒和幾對雞蛋。再高一級叫食「籮格」,第三種叫食「籮」。第四種叫食「些」,最高一級叫食「(左木右盛)」。按等級聘金不同,當然女方嫁妝也有簡繁差異。這已成歷史話題,現已逐漸簡化。

6.出嫁、迎娶 迎娶當天,男方派人到女方迎娶,以前用花轎,繼而用單車,現在用汽車。男方迎娶時,要寫一個請新娘上轎的十二版帖,叫「上轎帖」,並寫幾個拜帖,如親家拜親家,女婿拜嶽父等,視雙方親屬具體情況,連同上轎帖湊足四個,起碼也得有兩個。上轎帖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女方認為有了請上轎之帖,往後不管婆媳、夫妻口角,可作鬥氣本錢,她可說:「是十二版帖請我來的。」事實上確有一些沒有送上轎帖,女方不肯上車,只好回家補寫。此外還要送上轎粿,肚痛肉(豬肉二塊),入門茶(糖料包)二個及兄弟分酒錢。這些物品也有在迎娶前一天先送到的。女方出嫁前要請一位子孫滿堂的老年嬸母挽面修容。出嫁前夕邀請同寅姐妹食七樣菜,其中必須有厚合。過門之後便會合人。當晚在灶前墊上稻草,上披草蓆,在草蓆上睡覺。傳說古時候有個繼母虐待前氏女兒,安排這種睡法,前氏女兒出家後竟發達興旺。後人仿效這種做法而成此俗。客家人女兒出嫁前夕則與母親同睡。女兒出嫁,由父親牽上轎,將一碗水潑上轎,並做四句。因俗話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意思是女兒嫁出去就像潑出去的水,難以復收。雖然人的觀念已不是這一套,但舊例仍延續至今。女兒出嫁時還要由媒人挑兩個紅布袋,裡面放大吉(生柑)、谷種、錢幣、衣服一套等物。記得有一句童謠:「水雞擔布袋,田蟹來相賀」,就是說這事的。以前伴新娘同行的是「青娘婆」,青娘婆好多是專職的,一般是長相過得去的中年婦女,她必須口齒伶俐,聰慧過人。因為從食出嫁桌,男方開箱,拜司命君等,她都能說會道,出口成詩,吉語不絕於口。又有一個中年婦女伴行叫伴房。有的地方,新娘上轎,還要哭嫁,以表示長安雖樂,不如古居。出嫁當天早晨與家裡人同寅姐妹共進早餐,叫食「姐妹飯」,飯後分姐妹錢。就是把銅錢撒在米篩上,然後兄弟姐妹從大到小一次摸取。男方迎娶的前一天,要在紅紙上用硃砂寫「麒麟到此」四個字。眠床、房門、整個院子各間,直至新娘經過的寨門,都要貼上。男方迎娶新娘上車,途中不能下車,要一直載到夫家,路上如與另一出嫁娘相遇,兩人應互相交換手帕或面巾。新娘將到家門時,要先有人報訊,新娘剛進門,全家老少都要迴避,待新娘進廳後才出來。以免與新娘相衝撞。新娘將進家門時,要跨越火煙。即用稻草捆成團點上火,新娘跨過,並由好命人做四句。新娘進門後要與新郎雙雙拜司命君(有的地方是拜天地),再拜祖宗。中午宴請親朋,編位時,母舅要坐首位。新郎父母也要入席,按每桌四個主位,四個伴位,起碼要坐主位。此日新娘也要坐大位。可在新娘房專設一席,讓新娘坐東一位。開席時,坐首位的母舅要支持全場,致祝酒詞,做四句,要掌握全場進餐情況。大家吃足了,就向大家道謝祝頌,請大家飲工夫茶,主桌未有離席,從桌不能離席。主桌離席,從桌也應離席,不能逗留。午餐過後,由新娘向親戚及家族來賓從長輩到晚輩逐一敬茶。敬茶時對長輩要跪敬。被敬者馬上將新娘扶起(現在只作下跪姿勢)。飲茶二杯。贈新娘紅包或金銀首飾。叫「食新娘茶」。晚上左鄰右舍男女老少都來看新娘,食喜糖,有的地方還分送炒熟花生果。鬧洞房時,既歡樂又熱鬧,伴房既可增加新娘場膽,又可為新郎新娘解圍。特別是以前青娘婆,如果說以前的若干四句有書可讀,但在鬧洞房時,有時是專取鬧逗趣,採用對歌的形式,青娘婆一人對付眾人,隨機應變,確是奇才。現舉一例,看客說:新娘目瞄瞄,擔水撞著牆,煮飯三結義,炊粿著火燒,這時青娘婆隨口反擊:杜伯(昆蟲)跟人來鬥水、田螺跟人來跳罾,麻雀飛來嘰喳叫,田赤(一種飛鳥)飛來鬧新房。看客即時回對:杜伯個個會挖洞,田螺含水能過冬。麻雀飛來能唱歌,田赤飛來勝狀元。這時又有觀眾唱:會作青娘(上不下會)做詩,會做母豬(上不下會)橇籬,帶個布袋來裝米,帶個肚兜來裝錢。青娘婆即時回擊:飼著母豬好到奇,一肚都是好男兒,一胎生你這一隻,飼大上市好賣錢。還有奇巧的四句,如客人先念:新娘生來面紅紅,在家最會交摻人。青娘婆以為是嫌新娘有不正當行為,正準備回擊,忽然聽到接唱:所摻同寅共姐妹,學文學武學工針……第二天新娘還要攪渀(米泔水)缸,及打井水。

潮汕傳統婚禮習俗禮節的介紹

1.提親,亦稱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親,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紹女方情況,男方認可再到女方提親。

合婚。這裡有兩個環節,雙方提親認可後,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貫、祖宗三代寫成庚貼送交男方。三天內若男方家裡沒有發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鍋等,這叫做「三日好」。有這個好兆頭,男方才答應互換庚帖。換了庚帖再各自請人佔卜合婚,確認男女雙方是相生還是相剋。

2.合婚之後,就進入了定親階段,即由男方備禮物到女方定下親事。禮物通常是一對金耳環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項鍊的,還有白糖、麵條,這是表示訂婚的信物。女方在定親禮時,要給親朋鄰裡分送糖果餅食,告知親事已定,定親後便行聘禮。

3.行聘,亦稱送聘。過去的聘禮,富有人家是金銀、彩緞、豬羊酒果;貧者則是檳榔、雞酒而已。潮州人把檳榔當作吉祥如意的象徵,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禮物。現代的聘禮包括實物和現金。實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麵條、大吉(潮州柑)、金銀首飾、布料、餅食等,但不能為奇數,務必偶數。現金也稱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數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禮,即把聘禮中的餅食部分退還,並回贈「鴛鴦蕉」、桔、豬心等。鴛鴦蕉即兩個並生的香蕉,象徵百年偕老;桔諧音「吉」,象徵大吉;豬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徵同心。雙方這時還要用對方禮物中的餅食鄭重其事地分贈給親朋鄰裡,報告結婚喜期。親朋鄰裡也要回贈禮物表示祝賀。請期,行聘禮後,就要選擇結婚的日期,並轉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麼時候剪裁結婚禮服,什麼時候「挽面」,什麼時辰沐浴,什麼時辰迎娶等。請期所請的時辰大多在黑夜裡,潮俗保持黑夜迎親的婚俗,實是遠古的遺風。

4.迎親,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儀式,也是婚禮中最主要的程序。迎親有兩種:一種是新郎迎親,另一種是男方請「好命人」代迎。這時,新娘往往放聲大哭,這叫「哭嫁」。一方面是為遠別父母親而哭,另一方面據說只有流淚,才能使娘家富裕。

5.彩轎來到夫家門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腳踢轎,卷轎簾,拔下新娘頭上的如意,往新娘額上作勢欲扎。踢轎、扎如意,意在給新娘下馬威:今後一切須如夫意。這是夫權的暗示。接著新娘在伴娘攙扶下跨過門檻底下一堆燃著的「火煙」。新娘進門之後,要在婆家請來的「青娘母」陪伴下,與新郎吃「合房圓」,進洞房,上廳堂給長輩、平輩端茶行禮等。這時,青娘母應在旁誦祝頌歌辭。娘家在新娘迎娶當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湯贈與男方,願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給新娘送木耳豬心湯,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親人。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幾天,好好傾吐思念父母之情。

6.這裡的姑娘出嫁時還有分贈「姐妹錢」的習俗。「姐妹錢」是由前來迎娶的新郎分贈給送新娘上路的弟妹們,一般是4元4角8分。分贈姐妹錢一對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離)」之意。新郎在布置新房時,要舉行莊嚴的「安床」儀式。安床之時宴請算命先生擇日,床頭朝向也有個講究。在安床時,要做「四句」以圖吉利。當新娘豔妝濃抹、將上花轎的時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轎潑灑,邊潑邊念:「缽水潑上轎,新娘變新樣。」寄寓對出嫁新娘的祝願。不過,現在潑灑的當然不再是花轎,而是自行車或是摩託車、小轎車了。新娘的嫁妝中,過去還必須備有兩雙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趨」之意。新娘過門後,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廚,親自做一碗甜米飯,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後,請他們各嘗一點。據說,這碗甜飯,糖要從娘家帶來,做飯時還必須將一口自己的唾液摻進米湯中。當然,唾液摻米湯得悄悄進行,吃的人也不必多問。這一習俗意味著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飯,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處,生活和睦。

7.新婚三夭內,新娘子與公婆應避免相見。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將一小撮紅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帶來的泥土投入井中。這是為使新娘此後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鄰裡和諧相處。鬧洞房:近年來興起的一項民俗活動,就是在子夜時分拜財神。無論是哪一個地區,婚禮的最高潮是「鬧洞房」。潮汕也如此。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閨房裡刺繡的,人們要從這些刺繡工藝品的手藝高低、數量多寡來品評新娘的靈巧與笨拙、勤勞與懶惰。

8.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須說出吉祥如意的「四句」,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也有一些生性詼諧的鬧客,運用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的手法,把個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 特殊婚俗 過去,潮汕地區還存在許多特殊的婚姻習俗,隨著社會的進步,這形形式式的婚姻習俗,有的已被淘汰,有的雖然尚存其名,但形式已經完全改觀。

指婚(也稱娃娃親):舊交或要好親友,由雙方父母作主,指定懷胎的二家嬰孩出世後若是一男一女即作未來夫妻,稱指腹婚。男女雙方長大後不管中意與否,由雙方父母擇日完婚,謂之『轉屋」。 推薦閱讀:中國古代婚嫁習俗

潮汕地區結婚有什麼禮節

1.潮汕媳婦的禮法嫁娶時傳授家規:女子出嫁時,除父母長輩教以當媳婦的一般道理和知識外,有個儀式是要女兒坐在水缸上,然後才上花轎。此俗寓示女兒要像水缸一樣要「大器量」,心胸豁達,勿斤斤計較。

2.認米缸:聽翁姑介紹米缸位置、家中大小人口煮飯燒粥數量等。

3.採水缸:聽翁姑告知到什麼地方打水,水桶、桶擔鉤掛在什麼地方以及飲水如何保持衛生等。

4.攪米泔缸:用木棒攪拌,讓媳婦看看裡面沒有生米熟飯,示意不能浪費。

5.生火:教媳婦生火煮飯。習俗新娘進門要頂替翁姑或妯娌做飯。即使富戶人家有女傭煮飯,也要十二天,或一月或四個月參加做飯。

6.站著吃飯:新娘初到要尊老惜幼,開始站著吃飯,且要為長輩添飯。待四天,十二天,父母勸兒媳坐著吃或不必為長輩添飯時才免此禮。還有,如不可站門檻,不可坐正堂;捧茶要按賓主排輩。

7.洗衣服:須先洗男服後洗女服,先洗長輩衣服,後洗小輩衣服,先洗深色衣服,後洗淺色衣服等。

8.送聘與回禮西縣潮語區送聘禮俗,大體與潮屬各地相同。送聘也叫聘傳時,即在男女雙方協商嫁娶日期之後,由男方託媒送去聘金禮物。送古禮者具寫迎娶貼式和婚書門符,一般人家僅是送聘金禮物。聘金禮物和女方的嫁妝多少都是事先商定的。聘金是送給女言父母的;禮物如金銀首飾、服裝、布疋、則是送給兒媳的;錦糖、餅食、發粿是送給女方贈送親鄰的。如女方有祖父母健在者,須專敬送豬腿;父母健在者,則敬送豬肉(俗稱洗屎肉),表示報謝父母養育之恩。女方回禮從簡,僅以糖餅回贈,讓男方贈送親鄰,告知迎娶日期。男方有送貼式、婚書者,則回帖,並交換婚書。今送聘則除紙幣金銀首飾服裝布匹外,尚有電器、縫衣車、鐘錶等物,皆據男方經濟力量不同而定,女方回禮也同。

9.提親,亦稱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親,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紹女方情況,男方認可再到女方提親。

10.合婚:這裡有兩個環節,雙方提親認可後,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貫、祖宗三代寫成庚貼送交男方。三天內若男方家裡沒有發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鍋等,這叫做「三日好」。有這個好兆頭,男方才答應互換庚帖.換了庚帖再各自請人佔卜合婚,確認男女雙方是相生還是相剋。

11.定親: 合婚之後,就進入了定親階段,即由男方備禮物到女方定下親事.禮物通常是一對金耳環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項鍊的,還有白糖、麵條,這是表示訂婚的信物。女方在定親禮時,要給親朋鄰裡分送糖果餅食,告知親事已定,定親後便行聘禮。

12.行聘,亦稱送聘。過去的聘禮,富有人家是金銀、彩緞、豬羊酒果;貧者則是檳榔、雞酒而已。潮州人把檳榔當作吉祥如意的象徵,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禮物。 現代的聘禮包括實物和現金。 實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麵條、大吉(潮州柑)、金銀首飾、布料、餅食等,但不能為奇數,務必偶數。 現金也稱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數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禮,即把聘禮中的餅食部分退還,並回贈「鴛鴦蕉」、桔、豬心等。鴛鴦蕉即兩個並生的香蕉,象徵百年偕老;桔諧音「吉」,象徵大吉;豬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徵同心。雙方這時還要用對方禮物中的餅食鄭重其事地分贈給親朋鄰裡,報告結婚喜期。 親朋鄰裡也要回贈禮物表示祝賀。請期,行聘禮後,就要選擇結婚的日期,並轉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麼時候剪裁結婚禮服,什麼時候「挽面」,什麼時辰沐浴,什麼時辰迎娶等。 請期所請的時辰大多在黑夜裡,潮俗保持黑夜迎親的婚俗,實是遠古的遺風。

13.迎親,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儀式,也是婚禮中最主要的程序。 迎親有兩種:一種是新郎迎親,另一種是男方請「好命人」代迎。 這時,新娘往往放聲大哭,這叫「哭嫁」。 一方面是為遠別父母親而哭,另一方面據說只有流淚,才能使娘家富裕。彩轎來到夫家門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 新郎用腳踢轎,卷轎簾,拔下新娘頭上的如意,往新娘額上作勢欲扎。 踢轎、扎如意,意在給新娘下馬威:今後一切須如夫意。 這是夫權的暗示。 接著新娘在伴娘攙扶下跨過門檻底下一堆燃著的「火煙」。 新娘進門之後,要在婆家請來的「青娘母」陪伴下,與新郎吃「合房圓」,進洞房,上廳堂給長輩、平輩端茶行禮等。 這時,青娘母應在旁誦祝頌歌辭。娘家在新娘迎娶當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湯贈與男方,願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給新娘送木耳豬心湯,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親人。 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幾天,好好傾吐思念父母之情。 這裡的姑娘出嫁時還有分贈「姐妹錢」的習俗。「姐妹錢」是由前來迎娶的新郎分贈給送新娘上路的弟妹們,一般是4元4角8分。 分贈姐妹錢一對男女代送,含意「好」。 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離)」之意。新郎在布置新房時,要舉行莊嚴的「安床」儀式。 安床之時宴請算命先生擇日,床頭朝向也有個講究。 在安床時,要做「四句」以圖吉利。當新娘豔妝濃抹、將上花轎的時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轎潑灑,邊潑邊念:「缽水潑上轎,新娘變新樣。 寄寓對出嫁新娘的祝願。不過,現在潑灑的當然不再是花轎,而是自行車或是摩託車、小轎車了。 新娘的嫁妝中,過去還必須備有兩雙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趨」之意。

14.新娘過門後,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廚,親自做一碗甜米飯,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後,請他們各嘗一點。 據說,這碗甜飯,糖要從娘家帶來,做飯時還必須將一口自己的唾液摻進米湯中。當然,唾液摻米湯得悄悄進行,吃的人也不必多問。 這一習俗意味著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飯,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處,生活和睦。新婚三夭內,新娘子與公婆應避免相見。 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 汲水前先將一小撮紅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帶來的泥土投入井中。這是為使新娘此後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鄰裡和諧相處。

15.鬧洞房:近年來興起的一項民俗活動,就是在子夜時分拜財神。 無論是哪一個地區,婚禮的最高潮是「鬧洞房」。 潮汕也如此。 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閨房裡刺繡的,人們要從這些刺繡工藝品的手藝高低、數量多寡來品評新娘的靈巧與笨拙、勤勞與懶惰。 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須說出吉祥如意的「四句」,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 也有一些生性詼諧的鬧客,運用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的手法,把個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 特殊婚俗 過去,潮汕地區還存在許多特殊的婚姻習俗,隨著社會的進步,這形形式式的婚姻習俗,有的已被淘汰,有的雖然尚存其名,但形式已經完全改觀。指婚(也稱娃娃親):舊交或要好親友,由雙方父母作主,指定懷胎的二家嬰孩出世後若是一男一女即作未來夫妻,稱指腹婚。 男女雙方長大後不管中意與否,由雙方父母擇日完婚,謂之『轉屋」。

壽康寶鑑

相關焦點

  • 潮汕人婚嫁習俗文化,繁雜卻幸福的儀式!
    當然在遵循大原則的前提下,各地的婚禮習俗也各相同,潮汕地區經過歷代相沿積久而成的風俗習慣,一個人完婚要經過一系列的程序 提親 以前農村家庭有婚嫁適齡青年的話,往往都會有媒人來穿針引線,
  • 婚嫁「六禮」,潮汕人特殊的儀式感
    潮汕婚嫁有
  • 原來潮汕婚嫁習俗是這樣的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潮汕的婚嫁習俗習慣是怎樣的吧!在潮汕,婚嫁的流程分為提親、合八字、定親、送聘、擇日、迎親幾大部分。首先是提親。即由媒人到男方提親,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紹女方情況,男方認可再到女方提親。這也可看出潮汕人些許「重男輕女」的痕跡,首先有了男方的認可才可進行下一步。
  • 家鄉的婚嫁習俗
    在我國古代婚嫁有"六禮"之說,即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實際上民間的婚禮習俗並不完全限制於這「六禮"。我的家鄉在大西北的定西農村,婚嫁有"說親"、"訂親"、取親、安床鬧洞房和婚後"回門"等等習俗。從形式到內容,形成了一整套傳統婚嫁文化,反映出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古老淳樸的民俗風情。
  • 「紅色炸彈」來襲,結婚進入旺季,潮汕人必知的傳統婚禮習俗趕緊收藏!
    作為一個新一代的潮汕人,關於潮汕傳統的婚嫁習俗的了解是越來越少今天小編給大家聊聊關於潮汕人婚嫁的那些事!潮州結婚習俗是有一定講究的,舊時較注重"明媒正聘"。提親,亦稱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親,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紹女方情況,男方認可再到女方提親。
  • 傳統婚嫁習俗中的「過禮」是什麼意思
    隨著社會的變遷,結婚的習俗越來越簡化,結婚「過禮」是什麼很少有人知道。那什麼是「過禮」呢?過禮的流程是什麼呢?過禮有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一、過禮過禮又稱大聘,是漢族的傳統婚嫁禮儀之一。就是在迎親之前還要送一次禮,具體送什麼還需兩方的父母商量好。
  • 不得不學習的婚嫁習俗以及婚嫁禁忌
    洞房花燭夜為人生三大幸事之一,結婚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當今社會,我們在追求標新立異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婚禮的一些習俗。
  • 【準備結婚的人必看】容易被忽略的婚嫁習俗與禁忌
    婚禮是一個人一生中重要的裡程碑,屬於生命禮儀的一種。
  • 婚嫁禮儀
    婚嫁是女性生命歷程中最為重大的時刻之一。瓦鄉人的婚嫁儀式自成一體,獨具一格。   按照習俗,瓦鄉人婚嫁至少需要三天前就開始準備,選定的日期不能是屬龍的日子。新娘的父母拜託一位長者擔任理事,負責統籌安排婚禮的各項工作。新娘的叔叔、伯伯忙著做招待客人的準備工作,將借來桌椅擺放整齊,考慮來客吃住的各項準備。   瓦鄉人有哭嫁的習俗。
  • 《出嫁女兒心》-閩南婚嫁習俗
    閩南的婚嫁習俗,長輩們特別的重視,他們不怕繁瑣,每一項都很虔誠而認真的對待。從探家風,到相親,下定,定日子,到最後的成親,往往一個親事,要一家人忙活大半年,但是,主要籌備的都是男方,商討或最後的決定權,也是男方主導,偏重於男方的原因,應該跟閩南地方重男輕女的觀念有關係。所以,婚嫁過程裡,女方總顯得有點傷感和落寞。
  • 貴州傳統的婚嫁習俗有哪些 貴州結婚有什麼習俗
    人們的結婚的方式開始變得多樣了,但是無論是哪一種結婚方式,都要對一些婚嫁的習俗有一些了解,那麼婚禮婚嫁習俗有哪些呢?不同的地方有不同地方的婚嫁習俗,所以今天,接親網小編就為大家推薦貴州的婚嫁習俗。一、貴州傳統的婚嫁習俗有哪些 貴州侗族婚俗 踩腳後跟試情意和火把迎親「踩腳後跟」是貴州東南一帶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種活動。
  • 覽城•鑑悟 | 古代傳統婚嫁禮儀: 三書六禮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國,古時的婚姻禮儀多講究「三書六禮」、「三媒六證」,現代的婚禮雖然沒有過去繁複,但美好的願望得以繼承。這古代的結婚過程,與現代的意義有點不同。現代的結婚過程一般指結婚當日所舉行的禮儀,三書六禮的結婚過程則包括了從談婚、訂婚到結婚等過程的文書和禮儀。
  • 傳統婚嫁習俗:逐漸消失的「龍鳳花燭」
    在中國傳統習俗中,點「花燭」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花燭」通常由龍、鳳和花等圖案組成,代表著龍鳳呈祥百年好合的美好祝願,龍鳳花燭是歷史悠久的漢族民俗工藝品,這種專門為漢族婚禮使用的「花燭」也被稱為「龍鳳花燭」。
  • 農村婚嫁習俗行禮
    ——行禮「行禮」是婚嫁習俗裡最重要的環節。在我們這兒有「行禮不出月」的說法。「送好兒」之後,已知道了結婚的日期,「行禮」這個環節是必須放在結婚前的一個月內進行的,這可是結婚前的一次大忽閃(俗語:花的錢財最多,環節最繁瑣)。
  • 潮汕人有些什麼習俗?
    ■潮汕人外出習俗:穿著——城鄉人們外出辦事、做客,都注意穿戴齊整。若做新客或參加節日盛會,要穿上最漂亮最適時質地最好的衣服,農村人叫「做皮衫褲」。60年代以前,農民上圩市做買賣,多赤足。80年代以後穿鞋著襪上圩市做買賣的日多。青年男女兒童,出門走親戚則多有穿新衣習俗。
  • 甘肅民間傳統的婚嫁習俗(珍藏版)
    甘肅農村的婚嫁習俗           曾經盛行於甘肅農村的漢族婚嫁習俗,從形式到內容,形成了一整套傳統婚嫁文化,反映出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古老淳樸的民俗風情。我國古代有「六禮」之說,即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 婚嫁習俗,結婚女方陪嫁品注意事項及嫁妝禁忌
    結婚陪嫁品是女方父母為女兒準備的,也是自古以來的婚嫁習俗,那麼,父母準備嫁妝除了金銀首飾,日常用品外,陪嫁品有哪些禁忌注意事項呢?對於嫁妝習俗,雖然很多地方都從簡了,但部分的婚嫁習俗咱還是能注意的就注意一下,畢竟結婚圖的是吉利,有需要的朋友也可以收藏起來哦~
  • 【星空科普】潮汕人飲食習俗與「物配」
    潮汕地處沿海,又屬平原丘陵地帶,有山有海又有平原和城市,可以說是魚米水鄉之地,因而飲食習俗很有特色,一般都是以大米為主食,並採用早
  • 關於廣東的婚嫁習俗,你真的知道嗎?
    但其實廣東人的結婚習俗在廣東的傳統習俗中 回娘家啦~廣東結婚的習俗還一直持續到婚後這些傳統繁瑣的一套婚禮流程下來 都表示了對新人結婚的祝福和重視 婚嫁涉及的百餘種吉祥物品雖然廣東的婚嫁習俗相差不會太多所以【今日話題】你的家鄉有什麼特別的婚嫁習俗嗎?
  • 生肖習俗(11):婚嫁必備之三書六禮
    擇取吉日後,一對準新人的家庭皆不宜在婚嫁的相同月份再舉辦其他大型喜事,也最好避免參加別人的喜宴等,以免運氣較弱一方會受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