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如果你是家資億萬,睡在好幾千平的大別墅中,身邊鶯鶯燕燕,衣服從來都不穿第二遍的霸道總裁,或者富家小姐請您移駕。現在這個時代,信息資訊的發達讓我們非常簡單的就能看到世界的風光。看著看著我們就會越來越心動,越來越想去體驗一下詩和遠方的生活,像視頻裡的小哥哥,小姐姐一樣,住在豪華的帶有落地窗房間裡推開窗就是大海和群山。吃的是各地的民族美食,還必須是正宗的!哪怕其實你吃的是變質的還得說服自己,正宗的就是這個味。
旅遊首先要考量的是什麼?金錢~金錢~金錢~(如果你告訴我你有錢沒時間,其實是你還不足夠有錢)標題很俗嗎?其實不俗!還有一句話更俗: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引申到旅遊這件事情上來說就是:物質基礎決定你的詩和遠方有多遠。合理地認清自己的經濟實力,並做好完整的規劃,挑選最適合自己的旅行方式是旅行最首要的問題,也是避免掉入陷阱的第一因素。
其實在旅行中很多人掉進陷阱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在價錢的糾結上。比如說你有2000元的旅行預算,根據自己旅行的目的地的物價水平,旅行的時間長短,自己進行計算也能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當你準備報團的時候,你忽然發現有一個699或者799的團期和你的行程正好合適,而且入住的酒店、用的餐也遠遠的超出了你的心理期待,所以這個時候很難有人不動心。於是你決定了你要報這個團。在那些花花綠綠的宣傳冊的迷惑下,你交了錢,踏上了期待已久的旅行,去追尋自己的詩和遠方。
2、旅行的本質是什麼?花取一定的金錢換來等價的服務!
首先,我們先計算一下旅行的花費構成的幾項:交通+住宿+餐+門票+部分紀念品購置。這是在常規狀態下的情況,但是如果是報團呢?那就需要這樣計算了:交通+住宿+餐+門票+加部分紀念品購置費用+導遊工資+旅行社利潤。所以如果這麼算來的話,正常報團的費用應該是高於自己計算的費用的。那旅行社是如何做到價格低廉呢?
第一、旅行社在組團時是在短時間內給酒店、交通、餐廳、景區提供了大量的可靠的客源,並且由於旅行社的盈利追求,這種行為是必須長時間維持的。所以旅行社是可以拿到批發價格,這就相當於旅行社在某種意義上成為這些旅遊組成部門的分銷商,也就是零售和批發的區別。所以旅行社的價格是比較低廉的,在正常情況下旅行社賺取其中的差價和一定的佣金是可以維持運轉的。
第二、在正常情況下,遊客成團的出行一般都有一定的購物需求。在行程中正常的不強制的安排一定的購物店並不會引起遊客的反感(參看國內的新馬泰)。由於能長期的給購物店帶來客源,導遊和旅行社可以賺取一定的佣金。這只要保證所供給的商品保質保量,價格雖然高一些但是對於遊客還是有一定的容忍空間。
3、旅遊的平衡是如何被打破的?精明貪婪的旅行社+看似精明更貪婪的遊客!
首先,說一下旅行行業是一個入門門檻極低的行業,但是如果想做好卻又需要用工和極強的能力。前面說到入行的門檻低,就導致從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無法比拼優質的服務和堅實的路線設計能力,那就只能比拼對於遊客來說最敏感的價格,於是那條虛弱的平衡線就這樣被打破了。
第一、剛開始的低廉價格吸引了大量的遊客,旅行社有了更多的資本爭取供給側的低廉價格,這樣即使利潤微薄但是還能生存下去。但是當越來越多的旅行社開始陷入此道,那整個行業就進入癲狂。1999降到1699再降1299再降999……你面前的699出現了。
第二、699遠遠不能滿足一個客人的成本時,旅行社作為一個盈利機構要怎麼做呢?那首先就是入住的酒店從承諾的四星降到老舊的四星,用餐從50的標準降到30的標準,導遊的工資、保險旅行社不再承擔,更有甚者旅行大巴車的費用也不再承擔。就這樣精明的旅行社還是賺錢的。
第三、遊客在挑選時過於關注價格,面對眾多的價格時總認為還有更便宜的。還有一種僥倖心理在,總認為以自己的精明不會掉入陷阱,即使掉進陷阱自己也能跳出來,正是這種狂妄自大讓自己義無反顧地掉進陷阱。
第四、貪婪,當一個預算在2000價格的旅遊擺在你面前是699時,正常人的反應是一定有陷阱,但是貪婪會蒙蔽人的心智。這麼大的便宜不佔白不佔,不佔就是王八蛋。
總結知識點:當你想用10元買價值15元的東西時,要麼趕上清倉大甩賣(但是旅遊不存在)不然就是陷阱。旅遊是一分錢一分貨的東西,你吃的是錢,你睡的是錢,你玩的是錢。所以旅行要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財務能力。詩和遠方的距離=人民幣的厚度!
如果你讀到了這裡,想噴我和我聊窮遊,等我有空好好的和你聊窮遊!~
如果你讀到了這裡,想噴我和我聊你沒上當的經歷,那只能說獵人不夠精明,但不是每個獵人都那麼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