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未來的婚姻:婚姻制度真的會消失嗎?

2020-12-21 晨曦大叔

2020年過去三分之一,羅志祥群P、阿嬌閃婚閃離,明星劈腿離婚事件層出不窮,讓大眾對婚姻的意義更加撲朔迷離……

有人說過,婚姻制度在未來會消失,真的是這樣嗎?

這讓我想起了小喬花了數萬元挽回出軌婚姻又逼老公離婚的故事……

小喬是一個溫柔漂亮的女生。她儘管在結婚十年以後,追求她的男人依然層出不窮,但是她對婚姻一直忠心不二、溫柔體貼,儘管她嫁的是一個各方面都不如她、甚至還出軌的老公……

比起曾經追求過自己的男人,小喬的老公無論從長相、金錢、情商、社會資源上,都算是比較差的貨色了。當諮詢中問起她為什麼選擇這個老公的時候,她說儘管其他男人很優秀,但是追她的時候都太靦腆了,但只有他才願意勇往直前、死纏爛打地追她,這給了她不離不棄的安全感……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小喬的父親就是經常在婚內玩女人、最後還拋棄了她們母女兩……

但是,這個老公並沒有因為小喬漂亮得體、溫柔賢良而珍惜她,反而經常跟別的女人聊騷,甚至出軌。當小喬發現以後,花了數萬元找到出軌挽回專家幫助自己。

可是,當出軌挽回專家好不容易把她們的婚姻挽救回來的時候,小喬卻主動逼著老公離婚。後來諮詢師發現,原來小喬在婚姻修復後,平心靜氣地問老公可不可以承諾自己以後不再出軌,竟然遭到了老公的拒絕……

老公的原話是:「我認為男人三妻四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也做不到不去聊騷……」

後來,小喬經過心理諮詢,已經可以平等地面對雙方的觀點差異了,於是就表示尊重他的想法,但是接受不了這個想法,斷然決定離婚追求新的婚姻……

究竟是什麼讓男人們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婚姻?未來,我們的婚姻制度真的會消失嗎?我們又為了什麼而結婚?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很有必要來看一看,人類整個婚姻制度,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的發展歷程。

一、原始社會的婚姻:從群婚到對偶再到單偶的發展。

原始社會的時候,我們的祖先跟動物很相似,因此男女之事也是屬於雜亂的狀態。無論地域、年齡、輩分、血緣,都可以發生關係、建立婚姻。這樣的婚姻,被稱為群婚。

後來,群婚發展到了對偶婚。這種婚姻下,一男一女在一起生活,組成配偶,但是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夫一妻制,因為這樣的婚姻關係並不穩固,也沒有太多的約束。這就像某些少數民族,男女結婚後沒幾天,女方還是回到了娘家居住,並且在娘家期間,她的性生活是比較自由的,不受約束。這就是對偶婚。

到了封建社會的時候,就開始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單偶,也就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這種婚姻下,一個男人可以跟若干女子結婚,但只有一個可以稱為正妻,她的地位是高於其他小妾的。

二、封建和民國社會的婚姻:納妾之風盛行,男人三妻四妾是主流。

那麼,「一夫一妻制」是什麼時候被提出來的呢?

實際上,從封建社會 到民國時期,都一直盛行著「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主流思想。女性的地位受到限制。

到了中華民國,開始出現了真正的臨時約法,規定實行一夫一妻。但可惜的是,那是的軍閥、官僚家庭,並沒有遵守這一制度,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並不是一紙法律就可以取消的。

這裡面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最早站出來反對納妾的,是梁啓超。他還曾經跟譚嗣一起組織過「一夫一妻世界會」這樣的組織。可是後來,梁啓超自己也納了小妾。。。

三、農業社會的婚姻:「合作社」式,家族傳承>夫妻關係。

其實,在建國之前,我們國家依然算是「農業社會」,也就是農業一直都是我國的支柱型行業,又或者說「溫飽問題」是建國之前最痛的問題。

而農業社會下的婚姻,主要關注家庭的整體利益及發展。這個時候的男女之情,往往沒有整個家族的發展和傳宗接代重要,甚至男女之情根本就不被推崇。在這樣的「溫飽尚未解決」社會下,人們需要首先解決生計問題,因此兩個人的聯姻,更像是兩家人的合作共贏,就像合作社一樣,結合兩個家族的力量,保證生存、傳承家族、延續香火。

在這樣的婚姻特點下,很典型的是,父子關係才是所有家庭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而夫妻關係則是夾在父和子中間的。如果沒有孩子的出生,這對夫妻的關係甚至會名存實亡。

四、改革開放前的婚姻:政治地位為首,忽略個人魅力。

從建國時期到改革開放之前大概有30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婚姻表現為政治化,主要有以下特點:

1、擇偶標準以政治地位為主。例如說一個男人是地主家的子嗣,那他再優秀也沒有人看得起。

2、性別被逐漸弱化,男女地位逐漸平等。

3、愛情和性是一個禁區。

4、社會把離婚看成不好的事,人們對婚姻仍然看重從一而終。

有一部電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時期的男女之情,就是1980年拍攝的《廬山戀》。當時這部電影有一個鏡頭,就是女主角在男主角臉上要蜻蜓點水似的一吻,但是卻成為那個年代年輕男女的求愛聖經。女主角張瑜後來回憶說:就為了這一秒的「吻戲」,足足拍了一個小時。因為演員太難為情了。

五、改革開放後的婚姻:個人魅力成為主流,更注重吸引與愛情。

改革開放以後,男女的婚姻就步入自由戀愛的時期,這時候,中國人對婚姻關係、婚姻的理念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第一個特點是,這個時候男女之間的婚前性行為在逐步增加,人們對性的觀念也開放了許多。

第二個特點是,男女在擇偶的時候,越來越注重個人魅力,比如我們常說的顏值、身材、財富、上進心、情商、氣質、談吐、職業等。而到了90後,人們的內心情感表達就更加開放、自如、大膽、及個性化。

第三個特點是,我們曾經在非誠勿擾上看到的:我寧願坐在寶馬上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車上笑。這樣經典臺詞的出現,表明了人們擇偶越來越注重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的傾向。

在這一年代下,夫妻關係已經代替了父子關係,成為家庭關係中的核心關係。

六、未來的婚姻:更注重愛情與對婚姻的體驗。

當前,有研究統計,包括90後在內的離婚率實際已達到了51%……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排在前五位的導致離婚的因素分別為:對方出軌、家庭暴力、性格不合、婆媳關係不和、以及對方有不良嗜好。

再看一看歐洲社會,已經有一半的情侶選擇只同居、不結婚。這時候,情侶們發現,其實同居就具有了婚姻的大多數功能。那麼,我們未來,對婚姻的定義、標準,是否會發生質的變化呢?

其實,我們離婚率的飆升,恰恰反映了人們對於婚姻質量的追求。現代人對婚姻的未來,將會更加注重對婚姻的個人體驗。在這種情況下,一段婚姻的維繫,更多的要靠雙方的情緒價值提供能力,來使得婚姻能夠保持較高質量的情感濃度。

來一起看一看美國對於親密關係的一個調查:為什麼現代的美國人要走進婚姻?

調查的結果是:

94%的人是因為愛情走進婚姻的;

88%的人是因為渴望終生的承諾;

82%的人是渴望有人陪伴;

59%的人因為繁育後代;

只有39%的人是為了經濟保障而走入婚姻……

可以發現,人們對於親密關係的需求,空前劇烈;而情感、愛情在親密關係中的重要性,也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值得說明的是,當人們開始用愛情、情感來衡量婚姻時,它將是一把雙刃劍。就像那句古話說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終,一笑而泯。愛情固然美好,但它也是世界上最難以琢磨的東西。如何在繁重、庸碌的日常生活中保持激情、保鮮愛情,將會成為所有人共同面對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婚姻家庭諮詢師、情感心理師這一職業不但不會走下坡路,反而會愈加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需要。。。

來加入我們,成為一個道與術結合的情感心理大師,一起研究愛情、解碼愛情吧!

相關焦點

  • 李銀河:婚姻制度終將消亡,是真的嗎?
    我們探討婚姻制度本身出現的問題,於是給了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覺,讓人覺得「婚姻制度將來都要不存在了,還催我結婚、生孩子幹什麼呢?」。「婚姻制度即將消亡」這麼說其實並不準確,應該是:婚姻制度開始式微,開始走向下坡路了。婚姻制度式微的趨勢,最早是在北歐國家開始的,越來越多的人不進入婚姻了,當然也有同居、獨居的情況,只是很多人不結婚了。
  • 一夫一妻制在未來會消失嗎?社會學家:有可能,開放式婚姻會出現
    單身人數越來越多,結婚越來越晚,離婚的越來越多…… 為什麼婚姻在走下坡路,難道婚姻制度本身有問題嗎? 未來的某天,婚姻制度會消亡嗎? 誘惑多了,對現任的不滿肯定會暴露出來,比如會厭倦、產生審美疲勞,等等。 所以會有更多人,對現在這種要求從一而終的制度,會產生排斥。
  • 李銀河:婚姻式微——婚姻制度最終會走向消亡
    給了大家耳目一新的視角,「婚姻制度將來都要不存在了,還催我結婚、生孩子幹什麼呢?」。 「婚姻制度即將消亡」這麼說其實並不準確,應該是:婚姻制度開始式微,開始走向下坡路了。
  • 可怕,婚姻制度可能即將消失了...
    2. 「婚姻」是一個社會制度,是個社會學範疇的概念。我們在此談論的也是制度本身,請不要誤解。討論是普遍意義上的,並非針對個體。3. 我沒有說反對婚姻,而只是談論現有的婚姻制度為什麼不符合這個時代語境,為什麼不合理。
  • 婚姻制度必將消亡嗎?性學專家李銀河告訴你來龍去脈!
    · 大家好,我是李銀河,今天我們來談一下婚姻制度的問題。 在奇葩大會上,我談了關於婚姻制度終將消亡的一個話題。 這個話題在當時挺刷屏挺嚇人的,現實中也有很多人,確實都面臨著被逼婚、催婚的情況。 我們探討婚姻制度本身出現的問題,於是給了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覺,讓人覺得「婚姻制度將來都要不存在了,還催我結婚、生孩子幹什麼呢?」。
  • 婚姻制度
    在現在合法的婚姻制度下,人們沒有辦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婚姻模式,比如一輩子單身,或者開放的婚姻。
  • 人類婚姻制度,到頭了?
    人類是需要婚姻制度的,否則就太原子、太可悲了,玩到最後連家都玩沒了。伴隨著媒體的報導,一種鮮少聽聞的婚姻模式被曝光在世人面前,這就是所謂的「兩頭婚」。兩頭婚的意思是,小兩口跟原先的家庭均保持極大黏性,男方不娶,女方不嫁。他們或許會雙方共同買個房子作為共有資產,但大多數時候還是住在原來的家裡,他們的關係限於彼此之間生育後代,並且做出約定,生兩個一家一個,各隨其姓,分別繼承兩邊的家產。
  • 一夫一妻制或會消失?開放式婚姻和合同婚姻,你更支持哪一個?
    要討論一夫一妻制是否會消失,首先要討論的是這個制度是如何發展而來的。「一夫一妻制」實現了交Pei權的平等,解決了制約社會發展的各種矛盾,降低了犯罪率,鼓勵男性去工作而不是打架。這樣一來,此類社會擁有了更強的生產力,更少的破壞性,更容易擴張。
  • 一個社會能否沒有婚姻制度?
    為什麼上世紀70年代的女人可以不穿胸罩不結婚不生小孩,而2016年的中國,27歲的女孩仍然會因不堪父母逼婚而跳樓?今天書評君跟大家分享臺灣作家蘇友貞的文章,她在文中闡述她的觀點認為,婚姻是一種反人性的為穩定社會而存在的制度,一夫一妻制是一種權力制衡的機制。她反對婚姻,是為了維護愛情。
  • 中國傳統婚姻制度
    一夫一妻制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求。雖然古代男子可以有妾有婢,但法定的妻子只能有一個。
  • 世界各地,人們對婚姻制度的反思
    隨著獨居人數的增加,人們對婚姻制度的反思也越來越多,甚至有學者稱,婚姻制度終將消亡。在父姓社會建立之初,出於維護自己血統的純正的目的,婚姻制度初具雛形。當時的話語權、經濟命脈都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成為婚姻的附屬品。而婚姻制度本身,也是統治者的維穩手段之一。
  • 婚姻:不聽父母勸告的婚姻,真的會幸福嗎?
    父母經常掛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要多,做父母的能害你,不聽我的,以後吃苦了,不要哭著回來,那麼不聽父母勸告的婚姻,真的會幸福嗎?
  • 婚姻制度:一個正在消亡的腐朽舊制度!
    的確,如果你生活在一線城市你就會發現身邊既優秀又單身的人越來越多她們獨立、上進,又不乏情趣但是她們不輕言婚姻的確,按照人類文明的進程。未來堅持這種狀態的人會越來越多因為這是一個「個體崛起」的時代大量優秀的個體逐漸從家庭裡解脫出來成為「自由人」也有大量的個體從企業裡解脫出來成為「自由職業者」其本質是因為:未來社會不再以「家庭」和「企業為基本組成單位而是以「個人」為基本組成單位每一個人
  • 女人不想結婚,男人娶不到老婆,婚姻制度可能會消亡
    當你看到婚姻制度會消亡,是不是感到一驚,然後覺得現在的人為了博眼球,真的是什麼都敢寫,還真不是這樣的,其實這個觀點是社會學家李銀河女士提出的。她列舉了西方社會,近幾十年的社會現象,在美國、法國,獨居人群比例佔到人口的30%,在很多西方國家獨居人群數據,都呈現象化上升。
  • 《婚姻的真相》:婚姻根本不是制度,只是陪伴,冷靜期意義不大!
    1:婚姻不是制度,而是陪伴 但是很多人提出,如果兩個人對婚姻都無限失望,即便這個冷靜期再長,恐怕婚姻也難以挽救。婚姻冷靜期是也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婚姻問題的,挽救離婚率也就待定。 所以很多人悲觀的質疑,婚姻制度會不會因此消亡? 其實不用擔心這一點,因為婚姻需要理解和理性。
  • 趙名輝塔羅牌測試:未來婚姻會幸福嗎?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段幸福的婚姻,但是有時候事情常常事與願違,所以你想知道自己未來的婚姻會幸福嗎?那麼本次就來測試一下吧。A:聖杯九聖杯九這張牌表明你的未來的婚姻還是很幸福的,因為你們雙方對這段感情都非常的滿意,彼此也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你們相處得非常的和諧愉快,彼此也很珍惜這段感情。B:教皇教皇這張牌表明你未來的婚姻是能夠幸福的,不過也不一定。
  • 乾貨 | 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則
    我國古代婚姻制度制度的基本原則主要形成於西周時期,西周的婚姻制度受禮的影響體現了宗法禮教對家庭的影響,維護了男尊女卑的等級觀念。西周時期婚姻家庭制度已經較為完備,而在西周時期形成的婚姻基本原則對之後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各朝代的婚姻制度都有深刻的影響。後經漢唐宋明清演變形成了受儒家思想影響特有的婚姻制度。
  • 90%觀念上接受一夜情,僅50%滿意婚姻制度,30%接受開放式婚姻|95後研究報告
    這一期我們先來說一說25歲以下的新女性調查。為什麼稱之為新女性呢,因為這一批女生是剛剛進入社會或者即將進入社會的女性,她們的思想價值以及需求,將在未來的時間內很快代表主流思維模式;並且這一部分女生大多是沒有進入婚姻,對感情有著單純的理解與幻想,同時也很容易因為觀念與經驗不匹配在情感中受挫。
  • 《紫陽花日記》:妻子的日記,看清現代婚姻制度的腐朽與最終幻想
    最終,志麻子也出軌了,兩人似乎在這裡找到了婚姻內感情的平衡,兩人做為假面夫妻繼續安靜的生活下去。很多人討論造成中年婚姻危機的原因,大多都是在邊上打轉轉,沒有找到核心。實際上,作者是想告訴我們,束縛我們的是現代婚姻制度,這才是現代一切婚姻不幸的根源。
  • 婚姻制度:一個正在走向消亡的制度
    前兩天,寫了篇《不能談業務,我們能談風月嗎?》,隱晦地抱怨了下企鵝的制度,然後聊了聊關於中產們性生活頻率的風月話題。後臺有粉絲和論壇君討論,並轉來這篇圖解文章,看完竟覺得頗有幾分道理,無法反駁。傳統意義上被視為人生必須的婚姻制度,在失去了主導和所有權的前提下,確實變成了你情我願的契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