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社會能否沒有婚姻制度?

2021-02-18 新京報書評周刊

微信ID:ibookreview

『每個早晨,與570000人一起閱讀』

● 結婚了嗎?傻眼了吧?

● 據說春天到了,父母的逼婚之心更躁動了。

● 在今天的中國,結婚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什麼上世紀70年代的女人可以不穿胸罩不結婚不生小孩,而2016年的中國,27歲的女孩仍然會因不堪父母逼婚而跳樓?

今天書評君跟大家分享臺灣作家蘇友貞的文章,她在文中闡述她的觀點認為,婚姻是一種反人性的為穩定社會而存在的制度,一夫一妻制是一種權力制衡的機制。她反對婚姻,是為了維護愛情。而當代社會完全可以擁有除了一夫一妻婚姻制之外的多種親密關係形式。文章不代表書評君的立場(😄),不過,作家提出的問題值得我們一起思考,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婚姻制度。

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婚姻制度是否反人性?是否反愛情?可以留言給書評君,跟大家交流你對這個問題的想法。

鄰居的女兒蘇珊和她的男友比爾,從高中起就要好,兩人住在一起快五十年了,還是如膠似漆,但他們就是不肯結婚。原因無他,只因為蘇珊對婚姻制度有著本質上的仇視,她認為婚姻與愛情根本無關,只是為維持社會規範而設立的一種制度。所以她常聳人聽聞地說,婚姻只能貶低她和比爾之間的愛情,好像彼此不能確定對方的感情,還需要用州政府開的證明,像契約一樣地把彼此綁在一起。蘇珊和比爾在沒有婚姻約束的情況下,愛則聚不愛則散,竟如此廝守了半個世紀,大概也證明了他們之間自發與真實的愛情(兩人並不是必須在一起,而是想要在一起)。在蘇珊的價值觀裡,愛情只能是這樣的,其他的形式都只能算是妥協。

比較開明的朋友聽了蘇珊的故事,都暗自佩服她的勇氣,雖然同意她的想法,多數人卻無法將這樣的理念付諸實踐。保守的朋友聽了蘇珊的故事,極端地不以為然:「啊!典型六十年代嬉皮的想法。」蘇珊和比爾的確成長於六十年代,當然受了那個年代在兩性關係上叛逆思潮的影響。但是不管給蘇珊戴什麼樣的大帽子,在對婚姻追根究底地質詰後,我們似乎也不得不同意她部分的立場。只要願意暫時放下傳統的框架,而對婚姻制度稍作思索,多數人都不難看出婚姻與愛情之間的巔顫關係,如蘇珊所說的,婚姻與愛情之間,其實並無必然的關係存在。


《Against Love: A Polemic》

作者: Laura Kipnis 

版本: Vintage 2003年9月

我最近讀到的一本書,就用了二百多頁的篇幅論證蘇珊的立場。這本書出版於2003年,書名是《反愛情:一則辯證論法》(Against Love: A Polemic,Pantheon,2003)。作者克普尼斯(Laura Kipnis)任教於西北大學的社會學系。她循序六十年代桑塔格(Susan Sontag)所寫《反詮釋》(Against Interpretation)的脈絡,用了比桑塔格更為銳利與機智的方式,對傳統婚姻制度提出各種控訴(就如桑塔格對堅持「意在言外」的閱讀姿態所做出的撻伐)。不過這書名初看之下,卻有誤導的嫌疑,作者要反的是婚姻,而不是愛情。而要反婚姻的最大理由,是為了維護愛情,因為依照作者的說法,婚姻乃是摧毀愛情的最快速與最有效率的殺手。但「反婚姻」(Against Marriage)卻不能成為一個好的書名,不僅因為在音韻上不中聽,且在意義上引發了女性主義抗暴宣言的聯想,太過平俗。「反愛情」的震撼效果就大多了。所以,書名中的「反愛情」比桑塔格的「反詮釋」有著更為曲折的意義。此中的「反」並不是作者的態度,而是她對婚姻的控訴,也就是說婚姻最大的罪行,就在於它是與愛情背道而馳的。

和蘇珊一樣,克普尼斯也認為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與愛情毫不相關,純然只有維護社會安穩與秩序的功能,所以只是一種權力制衡的機制。願意安分遵循婚姻規則的男女,可以用他們結婚的行為換取到社會的籌碼:包括社會地位、稅務的福利、與子女生活的穩定等等,所以婚姻在實質上是一種權力的授受,是權力階級以收買的方式,鼓勵有利社會安定的行為。因為只是一種社會機制,所以必隨社會的演變而有更移,婚姻制度因而沒有恆常的意義。從前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結婚時要發誓服從丈夫,七十年代以前,不同族裔甚至不能合法地在美國結婚等等。也因為這因時因地制衡的權宜性,婚姻失去了必然與絕對的道德內容,而不能作為道德的準則。規範(或是習俗)不等於道德。所以把不結婚只同居斥為不道德的指控,並沒有真正的道德意義,那只是一項違背「習俗」的行為而已。

《反愛情》一書的作者不僅認為婚姻在本質上無關愛情,而只是穩定社會的一種制度,她甚至認為婚姻是違反人性的,因為婚姻的要求,完全與人類對愛情的憧憬背道而馳。對於異性,人天生有著強烈的對新鮮感的欲望,因而永遠有著探索其他可能的饑渴,要求一對愛侶(不論他們在某一時刻裡多麼相愛)終生心無旁騖地廝守一處,就等於對他們宣布情感終生監禁的判決。為要履行傳統婚姻的制約,人們必須在情感上做某種程度的自我麻痺,而也正因為情感上的麻痺對社會的穩定是有好處的,所以婚姻制度才能達到它穩定社會的功能。但在情感生活的實現上,婚姻卻是最不合理的牢獄,使人必須在情感上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況。

那麼我們敢不敢想像一個沒有婚姻制度的社會是什麼樣子呢?它是否真是保守人士所深恐的天下大亂?如果每個人都像蘇珊和比爾那樣,合則聚不合則散,這個社會是否終將破散流離?但破散流離是否就一定比情感的僵死要糟糕呢?事實上,自從離婚不再是一種禁忌之後,我們在短時間內看到了離婚率的激增。這是否也是婚姻制度本身不合理的旁證?雖然保守人士認為離婚率的高漲所揭示的是道德的普遍淪落,故企圖藉由不同途徑將之強化,《反愛情》一書的作者卻相信,多數人不能白頭偕老的理由,無關道德,而是由於婚姻制度先天的不合理,所以她一再強調,愛情的精髓是它的自發性,需要「努力」才能維護的,就早已不是真正的愛情了。

其實,蘇珊與克普尼斯教授的意見,並不見得是離經叛道的極少數,最近一則熱門的新聞,印證著她們的論點已逐漸普及。2005年美國人口普查結果報告中的一項統計數字,成為最近幾個星期中最被談論的新聞,也是《紐約時報》網站上最被傳播的故事:在2005年,有婚姻存在的家庭首次降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下。也就是說,美國半數以上的家庭,都無傳統婚姻的核心。雖然在四十歲到六十歲的人口中,婚姻人口仍佔多數,但在YZ新世代群裡,同居而不結婚卻已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也許在眾多社會禁忌終於解嚴後,新生代才能開放地思考婚姻制度真正的意義,結論使他們普遍對傳統婚姻提出了質疑,於是他們不願像他們的父母那樣乖乖地服從就範。

除了哲學與思維上的叛逆外,現今社會的新結構,也促使著婚姻之外的兩性關係成為可能。女性就業人口激增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因素。由於經濟獨立,婚姻不再是女性安身立命的唯一出路,而有了另尋較為合理安排的動力。在男女有同樣經濟能力的現代,婚姻已失去了它的經濟意義。唯一僅存的禁忌,只剩下未婚對子女可能造成的傷害。所以考慮下一代的福祉,成為多數年輕人選擇結婚的唯一理由。但是,在離婚率高漲的今日,多數子女最終仍要面臨父母離異的狀態,這唯一約束的消失,亦是指日可待了。

也許有越來越多的男女,像蘇珊及比爾一樣,追求著情感的實質滿足,而不僅是婚姻生活的安穩。為了真實與自發的愛情,他們情願不要婚姻所能給予的安全與保障。老一輩的人,可能要因結婚率的低迷與離婚率的高漲,而悲嘆人心不古,或以為現代的年輕人不如他們快樂。事實上,結婚率或離婚率都不是可靠的快樂指數,或情感生活的標杆。一個保守的社會可以極力標榜它極低的離婚率,但我們都深知,那並不代表快樂:陷在不快樂的婚姻中而不能離去的人,在情感上並不見得都是快樂的;有著累累離婚記錄的人,在情感上也並不見得就是比較不快樂的。


《當王子愛上女巫》

作者: 蘇友貞 
版本: 河南大學出版社 2013年5月

本文節選自《當王子愛上女巫》,原載於「上河卓遠」公眾號(id:shbooks),經授權轉載,作者:蘇友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點擊以下 關鍵詞 查看精彩內容

封閉小區 | 民科 | 2016期待之書 | 2015遺珠之書 | 知更鳥 | 引力波 |《美人魚》| 孔飛力 | 2015年度好書 | 奇葩翻譯 | 剩女 | 豐子愷 | 偷書 | 在島嶼寫作 | 同性戀群像 | 弟子規 | 康夏 | 權力的遊戲 | 小王子 | 孤獨圖書館 | 黃家駒 | 腋毛禁忌 | 二十四節氣 | 伍迪·艾倫 | 夏日翻書 | 禁菸令 | 瑪麗蓮·夢露


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 

去書評君的小店逛逛~

相關焦點

  • 婚姻制度:一個正在消亡的腐朽舊制度!
    的確,如果你生活在一線城市你就會發現身邊既優秀又單身的人越來越多她們獨立、上進,又不乏情趣但是她們不輕言婚姻的確,按照人類文明的進程。未來堅持這種狀態的人會越來越多因為這是一個「個體崛起」的時代大量優秀的個體逐漸從家庭裡解脫出來成為「自由人」也有大量的個體從企業裡解脫出來成為「自由職業者」其本質是因為:未來社會不再以「家庭」和「企業為基本組成單位而是以「個人」為基本組成單位每一個人
  • 從印度童婚制度看印度社會
    確定和查明童婚習俗的原因或根源是很困難的,風俗也可以是解釋社會現象的主要原因,但是在特定時期的特定製度上,宗教、習俗和文化總是會如期出現,這時不僅僅是一個社會現象問題,也許是升華成為部落,村落的「規矩」等級。但是,這些可以肯定地歸因於一個社會的父權結構,父權制度盛行,不僅在印度,在發展中國家也很普遍。一個廣泛的區域,文化和宗教的變化對父權制的具體影響也是隨之而變的。
  • 可怕,婚姻制度可能即將消失了...
    本文作者沒有反社會人格。2. 「婚姻」是一個社會制度,是個社會學範疇的概念。我們在此談論的也是制度本身,請不要誤解。討論是普遍意義上的,並非針對個體。3. 我沒有說反對婚姻,而只是談論現有的婚姻制度為什麼不符合這個時代語境,為什麼不合理。
  • 李銀河:婚姻制度終將消亡,是真的嗎?
    我感覺特別有意思的是,這位匈牙利社會學家為什麼會有疑問,就是說他如果問一個匈牙利男生「你打算結婚嗎」,他要是說「打算結婚」,他就可能說了假話,因為匈牙利只有12%人會結婚。從中你可以看到婚姻制度出現了多麼大的問題,人們慢慢的就不再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了。我再想到婚姻制度式微,還有一個大家非常注意不到的原因是——人類預期壽命的延長。
  • 李銀河:婚姻式微——婚姻制度最終會走向消亡
    給了大家耳目一新的視角,「婚姻制度將來都要不存在了,還催我結婚、生孩子幹什麼呢?」。 「婚姻制度即將消亡」這麼說其實並不準確,應該是:婚姻制度開始式微,開始走向下坡路了。
  • 乾貨 | 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則
    我國古代婚姻制度制度的基本原則主要形成於西周時期,西周的婚姻制度受禮的影響體現了宗法禮教對家庭的影響,維護了男尊女卑的等級觀念。西周時期婚姻家庭制度已經較為完備,而在西周時期形成的婚姻基本原則對之後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各朝代的婚姻制度都有深刻的影響。後經漢唐宋明清演變形成了受儒家思想影響特有的婚姻制度。
  • 婚姻制度:一個正在走向消亡的制度
    ,隱晦地抱怨了下企鵝的制度,然後聊了聊關於中產們性生活頻率的風月話題。後臺有粉絲和論壇君討論,並轉來這篇圖解文章,看完竟覺得頗有幾分道理,無法反駁。傳統意義上被視為人生必須的婚姻制度,在失去了主導和所有權的前提下,確實變成了你情我願的契約關係。
  • 我們未來的婚姻:婚姻制度真的會消失嗎?
    她儘管在結婚十年以後,追求她的男人依然層出不窮,但是她對婚姻一直忠心不二、溫柔體貼,儘管她嫁的是一個各方面都不如她、甚至還出軌的老公……比起曾經追求過自己的男人,小喬的老公無論從長相、金錢、情商、社會資源上,都算是比較差的貨色了。
  • 史晉川:「一夫一妻」與「多夫多妻」——婚姻制度的經濟學分析
    貝克爾在運用經濟學方法分析「一夫一妻是典型的婚姻形式」時,解釋說:「幾個男性同娶一個女性會造成辨認生身父親的困難,所以,僅僅自有子女的重要性便足以說明一妻多夫或多夫多妻的婚姻形式為什麼不會普遍存在。」可是,在一夫妻的婚姻制度中,「沒有辨認生身父親的困難,而生身母親永遠是確定的」。(參見貝克爾著《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上海三聯書店1995年版,第251頁。)
  • 淺談彝族傳統的婚姻制度與娃娃親
    啊珍 摘要:婚姻自由似乎在現在看來已經不是什麼社會問題了,可是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偏遠山區,依然存在傳統的包辦婚姻制度
  • ——迷死他趙談談婚姻制度
    民間有句俗語:洞房洞房,一個入洞,一個入房。這句話聽起來讓人很不舒服。然而話糙理不糙,它無意間道出了農耕文明社會,人類婚姻制度的本質。農耕文明,生產勞作靠體力,物質資源主要被男性佔領和創造,女性天然依附於男性。私有制出現後,更是徹底打破了母系氏族存在的基石,婚姻制度隨之產生。
  • 世界各地,人們對婚姻制度的反思
    隨著獨居人數的增加,人們對婚姻制度的反思也越來越多,甚至有學者稱,婚姻制度終將消亡。在父姓社會建立之初,出於維護自己血統的純正的目的,婚姻制度初具雛形。當時的話語權、經濟命脈都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成為婚姻的附屬品。而婚姻制度本身,也是統治者的維穩手段之一。
  • 婚姻制度
    在現在合法的婚姻制度下,人們沒有辦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婚姻模式,比如一輩子單身,或者開放的婚姻。
  • 婚姻制度必將消亡嗎?性學專家李銀河告訴你來龍去脈!
    在奇葩大會上,我談了關於婚姻制度終將消亡的一個話題。 這個話題在當時挺刷屏挺嚇人的,現實中也有很多人,確實都面臨著被逼婚、催婚的情況。 我們探討婚姻制度本身出現的問題,於是給了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覺,讓人覺得「婚姻制度將來都要不存在了,還催我結婚、生孩子幹什麼呢?」。
  • 人類婚姻制度,到頭了?
    人類是需要婚姻制度的,否則就太原子、太可悲了,玩到最後連家都玩沒了。伴隨著媒體的報導,一種鮮少聽聞的婚姻模式被曝光在世人面前,這就是所謂的「兩頭婚」。兩頭婚的意思是,小兩口跟原先的家庭均保持極大黏性,男方不娶,女方不嫁。他們或許會雙方共同買個房子作為共有資產,但大多數時候還是住在原來的家裡,他們的關係限於彼此之間生育後代,並且做出約定,生兩個一家一個,各隨其姓,分別繼承兩邊的家產。
  • 中國傳統婚姻制度
    一夫一妻制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求。雖然古代男子可以有妾有婢,但法定的妻子只能有一個。
  • 古代封建婚姻制度都有哪些奇葩規定?適齡不結婚就是「犯罪」?
    在西周時期對婚姻極為重視,"承襲"了夏王朝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無論是婚姻的成立或者是解除都需要嚴格的按照禮的規範來做,各個方面規定的相當的詳細,延伸到家庭問題也做了嚴格等級的法律規範,當時認為家庭就是一個縮小版的國家,在家庭中,只有嚴格的遵從長幼尊卑等級觀念,家庭才能夠穩定,乃至社會也會安定,的規則便不會受到破壞。
  • 90%觀念上接受一夜情,僅50%滿意婚姻制度,30%接受開放式婚姻|95後研究報告
    為什麼稱之為新女性呢,因為這一批女生是剛剛進入社會或者即將進入社會的女性,她們的思想價值以及需求,將在未來的時間內很快代表主流思維模式;並且這一部分女生大多是沒有進入婚姻,對感情有著單純的理解與幻想,同時也很容易因為觀念與經驗不匹配在情感中受挫。
  • 《紫陽花日記》:妻子的日記,看清現代婚姻制度的腐朽與最終幻想
    而編織這個囚籠的是社會風俗,婚姻制度,婚姻道德以及家庭責任,包括志麻子本人和她的丈夫以及家人。這是個溫情的陷井,你一不小心便深陷其中,並毫無意識。當你某一天覺醒時,才發現被囚禁,卻已經無能為力。志麻子自從踏入婚姻,她和丈夫並不是真愛,也沒有強烈愛的感覺。他們只是一對覺得彼此合適而家長也認同的結婚對象罷了。
  • 淺析民法典婚姻家庭篇:刪除計劃生育和鼓勵晚婚晚育制度
    國家喊你生孩子北京市蘭臺律師事務所 侯雪峰 王麗律師導言:前些天被一則新聞所震驚,廣西一對90後夫妻在深山中生了9個孩子,肚子裡還有一個,堪稱「中國最牛九零後」。面對人口老齡化加速,以及生育率不斷降低的社會發展壓力,《民法典》此次在婚姻家庭編中刪除了「計劃生育和鼓勵晚婚晚育」制度,以期能解決日益嚴峻的人口問題。法條援引:1.《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一條 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