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花木清新,蘇州迎來它美滿又好吃的季節了。
正上市的蠶豆、桑葚、櫻桃,馬上就要上市的枇杷,時令的三蝦麵、炒肉糰子、楓鎮大肉麵,還有酸酸甜甜的楊梅……你的胃準備好了嗎?
蠶豆
蘇州的地產蠶豆此時正值上市時節,兩個品種比較有名,一種叫「吳江青」,一種叫「牛踏扁」。本地蠶豆豆殼薄,品質軟嫩,水分充足,入口軟糯細膩,口感特別腴美。
新鮮蠶豆只要一撮鹽和一把蔥花就能品嘗最極致的春味,或以醃薺菜炒之,鮮得可使人「忘肉味」。
蠶豆漸老的時候,蘇州人還將蠶豆剝去半殼,剪開豆瓣,下油鍋炒松,做成蘭花樣,稱為蘭花豆,是極好的一道下酒菜。
枇杷
五月中下旬,蘇州的地產枇杷紛紛上市,東山的白玉、西山的青種,吃到挪不開步子!
外地枇杷雖然有的個大,但吃起來水水的。蘇州的枇杷,個頭嬌小,進嘴就能感覺到濃鬱又凜冽的清甜和一絲絲酸, 「枇杷味」霸道十足。
東、西山的枇杷,每年上市的季節很短,也就十來天的工夫,價格矜貴,但一到枇杷季,去往東西山的路上都排滿長長的車隊,蘇州人對枇杷的愛可見一斑。
三蝦麵
初夏最讓人期待的,除了枇杷,還有一碗三蝦麵。
飄著白蘭花香的季節,太湖裡的雌蝦,身體裡都孕育出了飽滿的蝦籽,頭部長出了晶瑩剔透的蝦腦。這時候,蘇州人就開始吃一年一季的三蝦麵了。
裕興記的三蝦麵最為出名,所謂三蝦,即蝦籽、蝦仁和蝦黃(蝦腦)。三蝦麵之所以貴,貴就貴在人工,河蝦要現剝現拆。呈上來的蝦仁粉白如玉,蝦籽如繁星密布,蝦黃呈如瑪瑙般的金黃色。
面是單獨的面,在碗裡盛上一勺熬的高湯,擺上麵條,連著三蝦、青菜、薑絲和湯一起端上來,吃的時候再把三蝦倒在面上,拌一拌,鮮掉眉毛。
青梅
5月蘇州的青梅熟了。香雪海、西山等地會湧入大量的遊客前去採摘青梅,一個個飽滿而翠綠,打下來就可以做醃製梅和脆梅,更可以釀酒。
古人就在這春末用青梅入酒,取其新酸醒胃,以迎初夏。青梅酒微甜、微酸,柔和卻又有印記,淡淡的果香酒氣沁人心脾,抿上一口,齒頰留香,不禁讓人想起「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佳句。
楊梅
5月的枇杷季一過,就是6月的楊梅季了。夏初的楊梅,還沒吃到嘴裡,光聽到這個名字,都會不自覺分泌出大量口水,那種酸甜的滋味真是深刻入骨。
蘇州東西山的楊梅也是特產,《姑蘇志》誇自家的烏梅為「吳中佳品,味不減閩之蒸枝」, 「蒸枝」即荔枝。紫黑晶亮的楊梅掛在枝頭煞是可愛,吃起來清甜中騰起的蓬勃酸味,讓人瞬間清醒,最適合初夏烈日下昏沉沉的午後,來一顆提神醒腦。
楊梅還能泡酒,以前江南人家中常備楊梅酒,楊梅泡在裡面非但歷久不壞,還能治腹瀉。
炒肉糰子
立夏過後,蘇州的老字號會在店門外掛個小板,用粉筆寫上「炒餡糰子已開售」,蘇州人便意識到,夏天來了。
炒肉糰子,用蒸熟的糯米粉做成皮子,裡面包上炒肉餡,滿滿的肉末、筍丁、木耳丁等等,最上面還放了一顆蝦仁,顏值又高又清新爽口。一碗蓋澆面,配上一個兩個炒餡糰子,老蘇州人就這麼開始了桂樹下乘涼的悠哉一日。
鹹鴨蛋
蘇州人在立夏有吃鹹鴨蛋的習俗。說是到了立夏,氣溫逐漸升高,容易使人食欲不振,在這一天吃上一顆噴香流油的鹹鴨蛋,整個夏天胃口都不會壞了。
醃得好的鴨蛋殼是青裡透亮的,筷子扎進去必定要冒出橙黃澄亮的油來。挑一筷子到嘴裡,蛋白鹹,彈性十足,蛋黃鮮,酥軟滋潤,混雜在一起,恰到好處。
楓鎮大肉麵
上過《舌尖》,號稱蘇州夏季第一網紅面的楓鎮大肉麵也悄悄上市啦!
楓鎮大肉麵起源於蘇州寒山寺所在的楓橋鎮,備受食客讚賞,成為蘇州夏日最受期待的一碗麵。
楓鎮大肉麵的麵湯用肉骨、黃鱔骨、蝦腦、螺螄肉等鮮物吊成,味道鮮美;燜肉細嫩、入口即化;湯汁澄清透亮,顏色猶如琥珀,鮮而不膩。
蘇州人對四季的敏感表現在他們的飯桌上。梨花壓枝低,薔薇碾作泥,桂子落素衣,疏影暗香裡,不同時節,蘇州人對食物的選擇都不一樣。
昨日東風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甌茶。金餅拍成和雨露,玉塵煎出照煙霞。——李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