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字:古帖與今帖有什麼區別?選錯字帖容易半途而廢?

2020-12-21 漢字文化傳播者

對於初學練字的朋友來說,字帖的選擇常常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情。

該選古帖還是今帖?

小編建議,應從古帖入手,因為即使你喜歡臨摹今帖,等你練字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再往上的空間就很小了。

蘭亭序

蘭亭序局部放大

小編不是什麼書法家,藝術家,但是對如何提升練字這方面的問題,有很深刻的研究。

首先從個人審美角度來說,古帖歷史悠久,是古代文人或書法大家流傳下來的瑰寶,藝術水準更高,而且在觀賞性方面也確實優於今帖。

其次從書法文化傳承上來看,有時候你會覺得某類今帖寫得格外好看,但你再深入了解一下後,會發現這類今帖不過是某類古帖的影子。

如果你覺得今帖好看,那麼請看一下那個帖子的作者是什麼人。

基本上能出版今帖的作者,都算是一定程度上的書法家了。

軟筆

硬筆

但在書法領域這塊,特別講究傳承,國內大部分書法家出版的字帖,都是在模仿古人的基礎上,加上一點自己對書法的了解,雖有自己的特色,但主要還是在傳承。

這個就像我們學現代科學,基本上也是沿襲著整個科學發展史,從最早的理論開始學習,然後進入近現代理論。

比如物理學,恐怕不可能有人跳過經典理論直接上手相對論的,這個就叫傳承有序。

而且個人特色終究是只是個人的喜好,無法廣泛普及被大多數人接受。

而古帖呢,哪一個有名的古帖不是流傳了百年上千年,早已經受住了時間的檢驗。

相比古帖,今帖屬於模仿者,所以,如果你喜歡某一個今帖,不妨直接臨摹它的先祖古帖。

而且學好古帖,更有助於臨寫今帖。

不過,在這兩方面是個例外,可以先從今帖練起。

第一個例外,有些對書法悟性不高或對練字沒什麼研究的朋友,臨寫古帖會比較難,而今帖會大大降低臨寫難度,在這種情況下,臨寫一段時間的今帖會有助於練字的快速入門,不過練一段時間後還是要回到古帖上來。

比如我覺得聖教序就特別難臨寫,這個時候我就可以先找一些當代的行書字帖來練練筆,適應一下筆畫。但最終還是要回到經典中去。

另一個例外是,你特別喜歡某一位當代書法家的風格,他獨創一體,完全沒有傳承古典的痕跡,而你又是他的忠實粉絲,非他不學。這樣,你就不用臨寫古帖了,乾脆直接拜師得了。

這種書法家包括,民間大神獨創的江湖體,以及最近比較流行的醜書大師行為藝術,例如,拖把體、倒立體、針管體、長發體等。你若真喜歡這些魔鬼書體,那小編真誠地祝願你好運,好自為之。

亂體

鼻體

不管是練書法還是練字都要表現出一種堅持的態度,切忌急燥,切勿半途而廢,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內心,祝願各位都能早日涅槃,寫出一手好字!

古帖推薦,第一古帖,《靈飛經》

靈飛經

文徵明小楷書法《琴賦》

琴賦

王獻之的小楷《玉版十三行》

玉版十三行

鍾繇小楷《還示表》

相關焦點

  • 張芝《今欲歸帖》、《二月八日帖》、《終年帖》、《冠軍帖》
    來源    中國書法一、《今欲歸帖》草書,傳為張芝之作,或為唐張旭所作,選自故宮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大觀帖》。結字大小不求一律。二、張芝《二月八日帖》《二月八日帖》傳為張芝之作,或為唐張旭所作。選自《大觀帖》(故宮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 。與《冠軍帖》及《今欲歸帖》相比,此帖縈繞的筆畫較少,獨立點畫較多,特別是點法的運用較為頻繁,顯得比較清爽。此作結字十分靈活,大小、疏密、正欹、扁狹等字形均隨手拈來,毫無造作處。更為重要的是,此帖在字的取勢上絕不平正而又能互相照應,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 練字經驗整理分享
    還有一種美工筆,但不建議初學者用,它很容易出鋒,容易讓人自我膨脹。中性筆不宜太細,0.5、0.7比較常用,練字的話個人推薦0.7。,現在反而不怎麼喜歡了,所以,選字帖還是要選自己喜歡的字體。下圖分別是田英章、荊霄鵬、吳玉生三位老師的作品:如果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想要把字寫的更有韻味可以練一練古帖,吸收筆法經驗,但不推薦初學者上來就臨古帖,初學者臨古帖會顯得略為吃力,而且學不到「法」,就會受到打擊,讓人對練字失去信心。好的古帖有太多,比如《靈飛經》《宣示表》《九成宮》等等,這些古帖也都有專門的硬筆字帖賣。
  • (內附8年練字心得)
    這些都是我從未想過的,練字的開端只是因為我去了趟蘇州,逛了一次蘇州園林,喜歡上了迴廊裡掛的古體字。我從一開始寫的就是靈飛經,後來才知道這本帖是楷書中的經典,只要把裡面的每一個字寫好了,再去寫其他的作品也會很漂亮。想寫一手漂亮的好字,真的不難,只要靜心並且花時間練習就可以做到。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一點都不假。
  • 練字應從什麼字體入門?選擇練字字帖和字體的注意事項!
    練字用什麼字帖好?這是很多練字愛好者經常會問我的一個問題。
  • 學好硬筆書法,怎樣選擇字帖和臨帖
    前面給大家講了學習硬筆書法怎樣選用書寫工具,也就是筆和紙的選擇,但是對於初學書法的童靴,經常會面臨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寫出自己好的書法作品或者怎樣才能使字看上去漂亮,下面分兩個部分給大家講一下選帖和臨帖的問題。選帖如何選擇一本好的範帖?
  • 練字用什麼紙和字帖?必須先練楷書嗎?你想找的在這裡!
    練字用什麼紙?一、專門用來練字的紙。常見的有田字格的、米字格的、回宮格的、豎線格的、橫線格的、空白格的等等,各有特點,自己覺得好用就好,不用糾結。比較推薦田字格、米字格,回宮格也可以。其他格對於初學者不太好,原因放在下面說。二、筆記本、作業本。這個學生用得比較多。
  • 瘦金體字帖臨摹好還是凹槽,凹槽練字板有無效果看完不用到處問了
    瘦金體字帖臨摹好還是凹槽,凹槽練字板有無效果看完不用問我了瘦金體是確實是漂亮的字帖,在小編第一眼看上去就被吸引住了,如果你說他不夠厚重吧,但是又很有勁兒,看上去,給人一種乾乾淨淨,勁頭十足,又很有特點的字。筆畫的特點也比較突出總有一種看不完,看不厭的感覺。
  • 王珣《伯遠帖》,字帖藝術最高水平之作,47字寫盡心中苦悶!
    《伯遠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珣,給親友伯遠書寫的一通信札,因為其行筆自然流暢,俊麗秀雅,被稱為行書早期的典範之作。且是東晉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跡,一直被歷代書法家、收藏家、鑑賞家視為稀世瑰寶。與《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並稱為「「三希帖」,是代表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最高水平的書法字帖。
  • 淺談行楷書的出帖與創作(一)
    從我對他的了解來看,本源問題出在他心比較雜,很難集中精力去對一本字帖深挖。所以離入帖還差那麼一點點,更遑論出帖甚至日常書寫的習慣性提升了。要我打分的話,給70分吧。作品本身65分,合格肯定是合格的,另外5分加給他對寫字的熱愛與堅持,不論如何,都希望你一直寫下去。
  • 想學書法了,學硬筆買誰的字帖比較好
    對於初學者來說,買誰的書法字帖比較好呢?字帖是學習書法最好的老師,所以學習書法一定要選擇一本好的字帖。由於市場或書店出現各種粗製濫造的字帖太多,初學者選帖比較隨意,不知道該學誰的好。一本好的字帖對你練字是多麼的重要,影響深遠。
  • 明代馬愈行書《暑氣帖》骨力矯健
    字抑之,號華發仙人,人號馬清痴,嘉定(今屬上海市)人。其父馬軾曾以星佔服務於軍中,又是著名的院體畫家。馬愈於明英宗天順八年(1464年)中甲申科進士,後來官至刑部主事。 他能詩,善書,工山水,登逸品。以詩文書畫與江南士有廣泛交遊,著有《馬氏日抄》一卷。 此帖為馬愈的書法作品《暑氣帖》,行書,縱23.27釐米,橫38釐米。
  • 鋼筆書法練字入門之古貼臨摹的兩大問題
    鋼筆書法練字入門之常見問題及應對之道其中有一點,就是建議大家在練字的時候,選擇臨摹的對象儘量選擇古貼,選擇古代大書法家的字帖來學習。這裡並不是說現代的一些書法家的作品就一無是處,不能拿來學習,畢竟有言道「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
  • 硬筆書法字帖分享:我練過的最精華字帖,超值珍藏版(下集)
    學習硬筆書法時,我們如何高效練字?根據個人多年經驗,我們必須是先從楷書基本筆畫學起,即點、橫、豎、撇、捺、提、鉤、折八種,因為學會楷書才是一起的基礎所在。例如:這個大師說秘訣兩百集,那個大師又寫了什麼絕技一點通100集,更有甚者,有些老師故意把簡單事情複雜化,買弄玄虛,可能是為了創收益吧,這且不要緊,主要是浪費了我們寶貴的業餘學習時間,以致我們的想學書者無所適從,無法選擇, 因此我感覺有必要將我學書過程中練習過的字帖分享出來。
  • 王羲之真跡《快雪時晴帖》,短短28字,乾隆為何蓋170多個章?
    不過有個人和咱們的看法不同,在得到這幅帖後,瘋狂在上面題字蓋章。在離去之前,一共朝這寶貝上題了六十三處字,蓋了170多處印章。這在別人看來實在是不愛惜,但人家為了保存這幅帖又專門修建了一座廟堂,難搞,實在難搞…… 這個人也正是諸位所熟知的乾隆皇帝,為了方便自己在這幅帖上繼續「作業」,又給這帖子加出4開的前副頁,9開後副頁。乾隆兄,有沒有搞錯,人家這帖子才28個字,你這乾脆把他名字改了算了,叫《乾隆題字蓋章帖》,不好嗎?
  • 清拓《欽定重刻淳化閣帖》完整本高清賞析
    乾隆《欽定重刻淳化閣帖》石版,原貯於長春園淳化軒。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該摹帖版已湮沒百餘年。所幸的是,1993年夏季,圓明園管理處在清挖長春園水系時,從該遺址西側河道掘得摹帖版7頁(4整3殘),今均陳列於園史展覽館。 淳化法帖,原是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奉宋太宗趙光義旨意,摹刻於秘閣之中的叢帖,世稱《淳化閣帖》。
  • 練字乾貨,你想知道的20個問題都在這裡!
    如果想降低難度,也就從現代名家字帖開始也可以,總之,寫書法一定要從臨摹字帖開始。看帖,臨帖,練習,練習。至於手寫體,簡單說如果你喜歡一個博主的字,自己也想寫成那樣兒。手寫體也是離不開模仿的,找準自己的要求,然後擠出一丁點時間,剩下的就是練習了。
  • 王羲之《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合為喪亂三帖「超清字帖」
    #書法##書法愛好者##書法欣賞##行書愛好者#《喪亂帖》創作於東晉永和年間,為唐摹王羲之尺牘,行草書。收藏於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喪亂帖》是硬黃響拓,雙鉤廓填,白麻紙墨跡。筆法精妙,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灑之致,是王羲之所創造的最新體勢的典型作品。 《喪亂帖》8行62字,與《二謝帖》和《得示帖》連成一紙,縱28.7釐米,橫58.4釐米。在聖武天皇時期傳入日本。《喪亂帖》《二謝帖》用筆爽利,遒勁之力盡顯。風格與之相若的法帖有《頻有哀禍帖》。
  • 1400個陸柬之行楷書法集字欣賞:古雅遒逸、學習行楷的上好字帖
    而不少的書法愛好者往往在選擇字帖的時候容易選描紅的版本,這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對任何事物的學習了解都需要一個過程。倘若有人指導,或許更多的還是選擇讀帖臨寫。正如宋代的姜夔所說:「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而這兩種情況,都是在「形」的方面上去說明「神」的,因為離開形而談神,對於一般書家來講,是比較難實現的。
  • 一次說清楚 碑和帖
    還有書法作者的歷史,也應該分析研究,區別對待。今天講碑帖,是專從書法藝術的角度講的。碑與帖是兩種東西。今天社會上看到的黑紙白字都叫「帖」,一切習字範本都叫「字帖」。這樣叫慣了,也可以。實際上,其中有些是碑,不完全是帖。什麼叫碑?現在先談碑。碑,最初在廟裡是扎犧牲的石頭,在墓上是安卸棺材的石頭,都沒有文字。後來才有刻字的。最後凡是刻字的石頭都叫做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