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價值在於所謂的轉調調理,即把艾草直接放在皮膚上燃燒,使皮膚輕微燒傷,從而使人體產生特殊異種蛋白體組織黴素( Histotoxin),它的化學刺激作用於人體各組織,調整或者恢復人體的各種機能。
為了解開「艾灸為何會有效果」的疑問,很多醫學家和臨床家們已進行了大量的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但至今尚沒有確切的結論。根據目前的臨床研究結果,煥眾生物把艾灸的效能概括整理如下:
第一,用艾灸弄出燒傷傷疤,產生生理反應。雖說是燒傷傷疤,但根據其強度量、時間等的不同,會有多種效果,且判定其效果也是非常難的問題。而且人體有過敏帶(義大利的頭帶氏發現),目前研究已經確定,刺激過敏帶會帶來更大的效果內臟活動也會變得順暢,激素也會有所變化。
第二,艾灸可給予皮膚輕微的燒傷,從而使細胞分泌出的特殊蛋白體被血液所吸收而循環於全身,更加強烈地作用於有病的部位,加快各種疾病的恢復。
第三,艾灸利用從艾草製取出的纖維給予皮膚輕微的燒傷。胃潰瘍、心臟病、高血壓、神經痛等疾病,多因疲勞和壓力引發,這是陰陽平衡被破壞所致。根據最近的研究結果發現,艾灸對於這種因疲勞和壓力所致的疾病非常有效。
以上概括了艾灸的效能,下面煥眾生物把艾灸的功效分十二個方面具體說明。
一、活躍細胞運動
組成人體最小的單位是細胞。細胞雖小,但各自都具有生命、會運動。組成我們身體各部分的皮膚、肌肉、骨骼、神經、血管等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人體疲勞或者有了疾病時,這些細胞的活動就會變得遲鈍。例如,外傷、腦出血、胃潰瘍、癌等疾病說明細胞發生了變化,即細胞被破壞或者發生了變形。
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艾灸,施艾灸部位的組織細胞會被破壞,但停止艾灸後會恢復原狀。而且施艾灸部位的燒傷處產生的蛋白體會被人體吸收以活躍生理活動,不僅能夠預防疾病,對於治療疾病也很有幫助。
二、促進血液循環
血液以心臟為中心而循環全身,將通過肺吸進來的氧氣和胃腸吸收的營養輸送到全身各組織,提供身體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把不需要的物質和二氧化碳運送到排洩器官。所以,如果血液循環不順暢,身體的某些部位就會產生故障,艾灸對這樣的血液循環有確切的影響。艾灸的部位會充血,血液會聚集。對於某些血液過多的部位,可以把艾灸的部位定在遠處,誘導血液循環。
對於心臟的跳動,艾灸也有促進作用。艾灸可提高心肌(構成心臟的肌肉)的收縮力,使血液更加有力地泵出心臟,還能起到擴張末梢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從而可以緩解由於血液循環不好而致的手腳冰涼、不能安然入睡、頭部發蒙、心情不好、腦缺血而致的頭昏眼花、長時間站立工作而致的下肢浮腫等不適。根據症狀選擇適當的部位進行艾灸,血液循環則會變得順暢,可加快症狀的消失。
此外,艾灸還能促進淋巴的流動。頸部、腋下、腹股溝處的淋巴結能防禦身體的有害物質並有解毒作用,在此部位進行艾灸,有毒物質能夠更好地到達淋巴結,可加快排毒。
如上所述,艾灸可加強心臟的動力,改善血液與淋巴流動,調節全身循環,因此對於循環障礙所致的各種疾病有良好的療效。
三、對血液成分的影響
血液是流動在血管裡的液體,但顯微鏡觀察發現,稱為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血球會浮在稱為血漿的液體上面。血漿裡含有各種營養素、激素、免疫物質。
艾灸對血液成分的影響的相關實驗研究是艾灸研究中最多的。現從家兔、豚鼠或者人體艾灸前後血液成分變化的研究中,整理出以下內容。
1.增加紅細胞
研究發現,連續做幾個月的艾灸後,紅細胞明顯增多。紅細胞是紅色的圓形細胞,其中含有搬運氧和二氧化碳的血紅蛋白(血液中帶有紅色的物質)。成年男性的紅細胞數量是500萬個左右,成年女性為400萬個左右。
紅細胞的增加,說明其搬運氧到各組織的能力有所增加。搬運的氧越多,其組織的活動能力越強,越能增進健康,抵禦疾病的能力也會增強。由於艾灸可以增加紅細胞數量,所以對於貧血或者血少的人來說,艾灸是很好的調理。
2.增加白細胞
白細胞與紅細胞一樣,都是血液中的一種細胞,其模樣和性質具有多樣性。多項實驗證明,艾灸能增加白細胞數量。
白細胞具有吞噬作用,其與侵入我們身體的細菌抗爭並將它們殺死。尤其是身體發生炎症的部位,首先聚集的就是白細胞,此時白細胞的總數會增加。
因為艾灸具有增加白細胞的作用,所以對炎症的治療有幫助。艾灸對膿瘡有療效,對扁桃體炎、結膜炎、其他輕微炎症也有治療效果。
原田博士以家兔為實驗對象,觀察了艾灸前後白細胞的變化情況,結果發現,艾灸15分鐘後白細胞數量有所增加,艾灸1~2小時後白細胞數增到了平時的2倍,艾灸4小時後白細胞數反而減少,艾灸8~12小時後白細胞數再次增加,到達平時的25倍,白細胞的這種增加現象持續了4~5日。對人體的試驗也出現了大致相同的結果。
3.止血作用
血液遇到空氣就會變硬,這種現象叫凝血。從艾灸能加快血液凝固速度的實驗來看,說明艾灸有止血作用。
4.免疫作用
所謂免疫是指人類預防患某種疾病的生理功能。人類出生之前,可從母體接收有免疫物質的血液,但還是不夠,所以需要後天接受預防接種。現在發現,艾灸可增加免疫性物質的數量,從而對預防疾病和增強抵抗力也有作用。
5.防治血液酸性化
血液若不是中性或者弱鹼性,便不能正常發揮功能。如果血液酸性化,會危及大腦,神經系統和骨組織均會受到惡劣的影響,甚至危及生命。血液酸性化一般傾向於肉食者,艾灸對這種血液酸性化具有防治作用,進而有助於改善體質。
四、調節激素的分泌
煥眾艾灸為您導讀,激素產生於內分泌器官,是調節身體功能的重要分泌物。位於大腦下部的垂體分泌的激素,不但與人體生長有關,且促進分泌乳汁、調節血壓、調節小便、收縮子宮。甲狀腺分泌促進新陳代謝的激素,甲狀旁腺上皮小體分泌促進鈣代謝的激素,胰腺的胰島分泌調節糖代謝的激素,腎上腺分泌參與水分、鹽分、糖代謝而增強身體抵抗力的激素,睪丸和卵巢各自分泌男性和女性特有的激素。
激素的分泌量正常對身體沒有影響,能夠正常發揮功能,但分泌量一旦增多或者減少,就會發生很多疾病。近年來發病率越來越高的糖尿病就是因為胰腺的胰島分泌的胰島素減少所致。對於這種激素的分泌,艾灸可起到什麼作用呢?動物實驗證明,其影響非常顯著。
艾灸對腎上腺激素分泌的影響尤其顯著。在兔子或豚鼠的腎上腺附近施艾灸,結果發現其抵抗力有所增強。有些醫學家對人體進行施艾灸,觀察到尿中的腎上腺素量有所增加。臨床專家還發現,對糖尿病患者的腰部進行施艾灸,有顯著的療效。
艾灸對激素分泌有調節作用,故對促進健康和增強抵抗力有效。
五、調節神經功能
上述的激素分泌與神經有密切的聯繫,而神經在另一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神經具有的反射作用,令人體發生與意識無關的運動,收縮或擴張血管,調節內臟功能。例如,人被燙到了會瞬間把手拿開,受到強光的刺激瞳孔會縮小,到了暗處瞳孔會散大,這些都是反射作用的體現。
神經還會牽動肌肉進行身體運動,而艾灸對神經系統也能帶來很大的影響。
身體最外側皮膚下面的肌肉有很多對神經作用敏感的部位,這樣的部位叫反射帶或者反射點,找到這種反射點進行艾灸,能夠更好地調節內臟、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尤其是自律神經系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失去平衡的情況,稱為自律神經失調症,艾灸對此症有療效。
常聽說胃或腸道發生疾病時,艾灸背部、腰部或手腳後病情會有好轉,這是因為通過神經在背部、腰部或手腳出現了反應點,艾艾灸這些反應點可將內臟的功能恢復到原狀態。
現代醫學把這種反射恢復解釋為皮膚、肌肉、脊椎、內臟相結合的神經連接,而針灸學稱其為「經絡」。例如,艾灸對神經痛、神經麻痺也有療效,故神經痛時選好經穴施艾灸效果良好,因神經麻痺而致運動困難的時候,施艾灸也能見到很好的療效。
六、消除肌肉疲勞
煥眾艾灸為您導讀,肌肉如果沒有了營養和氧氣的供給,就不能順暢地運動,隨之出現工作效率低下,這正是因為肌肉疲勞了。為了防止肌肉疲勞,首先要注意休息,而為了更好地促進血液循環,去除肌肉內的疲勞物質是非常必要的。
正如前面所說,艾灸具有讓血液循環旺盛的作用,所以艾灸不但可以預防肌肉疲勞,對於消除疲勞效果也很顯著。疲勞物質是乳酸分解的糖原質,實驗證明,艾灸對產生這種疲勞物質的乳酸有吸收作用。
以前人們出遠門前會艾灸足三裡穴,由此看來古人也知道艾灸的抗疲勞效果,這種習慣與現代理論也是吻合的。艾灸不僅對消除肌肉疲勞有效,還能緩解肌肉緊張和消除肌肉疼痛。
七、調整內臟功能
如前面所說,內臟功能低下時通過神經會出現反應,如內臟有炎症、潰瘍或者痙攣時,背、腰或手腳的肌肉會出現緊張,甚至出現牙痛的反應。此時施艾灸,根據轉調作用可產生恢復之力。此外,艾灸對支氣管哮喘、慢性胃炎、神經性胃痛、便秘、洩瀉、食欲不振、慢性肝炎、生殖器疾病等也有療效。
八、鎮痛作用
煥眾艾灸為您導讀,針灸顯著的作用之一是具有獨特的鎮痛作用。根據疼痛的輕重、性質、原因的不同,針灸鎮痛的效果也不同。針灸鎮痛也有無效的,即使有效也會有很快失效的情況出現。但是,對於那些用藥物或者其他方法都不能止痛的症狀,很多情況下選用針灸治療都比較有效,而且對鈍痛、壓痛、不舒服感也有效果顯著的時候。
日本著名的針灸師代添文志研究「十年間實際患者的種類」並發表了論文,對16147名患者進行分類的結果是:坐骨神經痛9%、腰痛8%、頸背痛6%、肩胛關節痛5%、上腕神經痛4%、風溼疾病13%、胃腸疾病13%。研究發現,伴隨類似神經痛、風溼的疾病佔全部疾病的一半,針灸對這些疾病導致的疼痛有效,這一事實在日本廣為人知。
身體疼痛部位的自律神經比其他部位更易緊張,針灸的鎮痛效果可以通過緩解這些部位的緊張來實現。針灸可以放鬆局部肌肉和血管的緊張,促進血液循環,除去疲勞物質或者誘發疼痛的物質。此外,還可以把敏銳或遲鈍的感覺恢復到正常,保持其離子的分布或電阻的均衡。
身體的活動主要依據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或者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來自動實現均衡。部分或全部神經系統的不均衡可導致疾病的發生。針灸治療疾病的原理是:從外部刺激身體,使身體的自動調節作用順暢。
疾病有器質性變化和功能性變化兩種情況,其中,功能性變化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影響,這就是針灸刺激調理的治療原理。
九、轉調作用
煥眾艾灸為您導讀,很多經常堅持做艾灸的人都說,身體狀態全面好轉了,變年輕了,或者不容易感冒了,大便排洩變好了,或者性慾增強了。
有的女性患子宮炎症數年,一天需要換幾次內褲,長時間站立時小腹有下墜感用藥物治療後可維持幾天,但很快復發,甚至需要做病理組織檢查,這些人當中常有人說,堅持做艾灸後腰部變暖了,上述症狀完全消失,家庭生活變得愉快。
世上有治病的藥,但卻沒有改變體質的藥物,而艾灸通過轉調作用(改變身體狀態)的作用,對重建體質有顯著的效果。
現代醫學以病因調理、外科調理、化學調理、抗生物質的病原體治療(消滅體內細菌的治療)為主,認為針灸調理是落後於時代發展的(韓國尤甚),但實際上,患者通過針灸治療後療效顯著,針灸愛好者人數日益增加,這是絕對不能忽視的現象。
針灸的轉調作用對人體的影響如下:
1.增減體重
長時間堅持做艾灸,經常能看到胖人變瘦、瘦人變胖的現象。
2.情感調節
因為抑鬱症、神經錯亂等備受折磨的人,長期做艾灸可使性格變得文靜,逐漸恢復正常;因為平時話少而被當做傻瓜的人,長期做艾灸可令人變得活潑,這些例子也不少見。
3.改善睡眠習慣
在頭部的特殊位置扎針可令人睡得很香,即使只施艾灸也能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通過艾灸治癒失眠的情況也很多。
4.改善虛弱體質
感冒、腹瀉、風疹、皮膚病、哮喘等的發病原因,通常是體質問題,而艾灸能改善容易患上這種疾病的體質。
5.改善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月經困難、月經過多或過少,可以通過做艾灸而使身體恢復正常。有用針刺實現人工流產或避孕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患不孕症的婦女經艾灸後受孕的例子。有報告稱,針灸治療對男性早洩、性冷淡、性無能有療效。
十一、去除繭、雞眼
繭、雞眼因皮膚角質發生變化,組織石化變硬所致。艾灸對此也有效果,其操作方法是:每次把雞眼大小的艾草團成硬艾炷點燃,此艾炷燒盡之前換下一個艾炷。剛開始時艾灸至感到燙為止,之後艾灸到沒有熱感。大概艾灸3壯,多的時候艾灸5~7壯,這樣很快就會結痂,結痂掉了之後,繭、雞眼就會完全消失。過一個月後,如果根部沒有消失,則再按原方法操作一次。
十二、煥眾艾灸的功效與作用
煥眾艾灸為中醫藥的傳統調理之一,具有通絡止痛、溫經散寒、益氣升陷、回陽救逆、平衡陰陽、調整臟腑、扶正祛邪、防病保健的功效與作用。
關於煥眾艾灸的功效與作用,目前尚沒有一種學說能完全闡釋,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①局部刺激作用:通過艾火的刺激,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②調節免疫功能:通過調節免疫功能,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從而激活和加強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
③經絡調節作用:煥眾溫和灸的溫熱刺激作用於經絡腧穴,以刺激自控調節系統,產生局部與整體的調節作用。
④應激反應作用:煥眾溫和灸的刺激可令人體產生一種衝動,從而激發機體產生種反饋性的急性調節。
⑤艾葉的藥理作用:艾葉在燃燒時產生芳香氣味,通過呼吸系統作用於機體,可以調節陰陽與臟腑的功能。
⑥綜合作用:煥眾溫和灸通過多系統、多途徑發揮作用,各種作用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共同發揮防病治病的作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艾匠】公眾號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