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一般估計,同性戀人群在總人口中的比重約為5%,以此推算,我國共有男女同性戀者近7000萬人,而其身後又有各自的父母、家庭和社會關係,因此,他們的生活事實上牽動著社會整體。對公眾而言,當前「同志」人群多數仍處於隱性或半隱性的狀態,然而,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和投資界,「好基友們」的巨大商業價值早已開始凸顯。
1月11日,A股網路遊戲上市公司崑崙萬維發布公告稱,擬以93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1億元)收購美國最大的同性戀社交應用New Grindr的60%的股權。收購中,Grindr估值1.55億美元。崑崙萬維數據顯示,該社交網絡2009年成立,總部在美國洛杉磯,目前在196個國家擁有1050萬註冊用戶。
與此同時,國內最大的「同志」社交軟體、擁有2200萬用戶(主要是男「同志」)的Blued基於其App端和各第三方機構數據發布了關於其產品運營的《2015 Blued大數據白皮書》——2014年底,Blued曾獲DCM領投的3000萬美元B輪融資並估值達3億美元,2015年進入國際市場,在東南亞、臺灣、歐美各地區收穫了近500萬國際用戶。
對異性戀公眾來說,中美這兩家面向同性戀用戶的網際網路公司或許會很陌生,甚至他們對「同志」群體了解得都還不夠多。那麼,「好基友」們都在哪兒?他們是如何交往、消費和生活的?
我們不妨來看看Blued的白皮書中公布了哪些有意思的數據和資料,從其中,我們或許能對當前「同志」社群的生活狀態做一番窺見。
●按5%的比例算,中國約有男女同性戀者共6900萬——每20個中國人中有1位是「同志」。
●目前在中國,最受「好基友」歡迎的移動社交App是國產的Blued。
據中國聯通、獵豹移動、QuestMobile等多家第三方機構公布數據顯示,國內「同志」移動社交App市場,擁有2200萬用戶的Blued佔據其中84.57%的市場份額 ,遙遙領先於競爭對手,堪稱行業獨角獸。
同時,其平均用戶在線時長、日開啟次數等數據也超過許多異性戀社交產品。,成為交友類App的領先產品。
平均每2位中國男「同志」中,就有1位用Blued尋找朋友或伴侶,其使用率和受歡迎程度僅次於微信。
●「好基友」們扎堆區域?——東部沿海、大中城市
在經濟越發達、人口越集中、社會包容度越高的地區,如東部沿海和北上廣深都市圈,「同志」人群也相對越集中。Blued大數據顯示,其用戶最多的省市地區正與此吻合,排名前四的分別是北京、廣東、江蘇、山東。(奇怪的是,怎麼沒有「魔都」上海?也許在後面一兩位吧。)
●「買買買」——「好基友們」最愛買啥?
都說「同志」人群的消費意願和能力比一般人要高不少,那麼「好基友」們最愛在哪些東西上花錢呢?最受Blued用戶歡迎的前三位消費品類型分別是:服裝/化妝品、汽車/3C、旅遊/健身產品。可以預見,這些領域的商家將進一步挖掘「同志」市場,「粉紅經濟」潛力不可小覷。
● 「同志」們更傾向於使用網絡工具進行社交活動
「同志」人群在現實生活中缺乏更多交友渠道的選擇,因此,他們更為依賴通過網絡社交工具來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從Blued的數據來看,「同志」們在線上的活躍程度非常高,遠超異性戀人群。
要是你受影視劇的影響,以為「求交往」的都是「小鮮肉」,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沒錯,使用Blued進行交友的「同志」有近一半分布在18—25歲,但在26—35歲、36歲及以上兩個年齡段,其比例也各佔39.6%和10.6%,而且,「大叔」們活躍度的上漲趨勢比18-25歲用戶還要快!
●「玩」什麼?——遠不只是「求交往」
既然「同志」們更為依賴通過網絡社交產品來進行交友等活動,那麼,他們都在裡頭「玩」些啥?怎麼「玩」?
從Blued公布的白皮書來看,其用戶使用頻率最高、點擊熱度最火的功能依次是「即時通訊與群組—手機定位尋友—話題社區與動態—視頻直播、群組管理和預約HIV檢測」。
看來,「好基友」們不只通過App尋求伴侶,還有比我們想像的更為豐富和多元的社交需求。類似Blued的「同志」專屬App正像微信、微博等社區平臺一樣已逐漸融入到「同志」人群的日常生活,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