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本的飲食文化
「梅幹」象徵著日本國。為什麼呢?
因為把紅顏色的梅幹放在最簡單的攜帶食品—盒飯的白米飯的中心,就成為日本國旗了。「梅幹」,也就是「鹽漬黃梅」是日本傳統的鹹菜食品。
梅子本來有「解除三毒」的作用。「三毒」是食毒、血毒、水毒。就是說梅幹有抗菌、殺菌、解毒、調整胃腸的作用,除此以外還有因檸檬酸與疋克酸的效力而活代謝、活血脈,加強肝臟與腎臟的機能,將體內的乳酸等排出到體外,消除疲勞。
暈車時也可用。只要把梅幹放入嘴裡就可以。
喝醉後到第二天還感不適與感冒時喝梅幹茶也有效。將一個梅幹放入杯子,把它用筷子搗碎後,往那杯子裡倒熱茶攪拌,然後喝梅幹茶。療效顯著。
梅幹的生產程序
1.挑選優質的成熟黃梅,去蒂,在水裡泡一個晚上,以便除掉澀味。使用的容器一定要消毒。
2.將梅子放進淺筐,瀝乾水分後用鹽淹漬,用175g/kg的鹽。把鹽撒滿均勻,把原料放進容器內。
3.把壓石放在上面。壓石的重量是原料的2、3倍,放置幾天。
4.取紫蘇葉洗淨,瀝乾水分,用半量的鹽,搓紫蘇榨出澀味,再重複一次。用剩下的一半的鹽,搓紫蘇、榨出澀味兩次,擰乾。400g的紫蘇,用80g的鹽。
5.把黃梅滲出來的果汁倒在擰乾的紫蘇上,讓它的顏色變成鮮紫紅。
6.將紫蘇放在黃梅上。
7.等到夏季最熱的大晴天,把黃梅從容器裡撈出,曬3天。曬一天後,把黃梅放在黃梅滲出來的果汁裡浸一浸,再曬,同時也曬梅汁。
8.曬完後,把梅幹放進容器裡保存起來。10天後即可食用,半年後,味道會變得更醇和。
環境特色
吃日本料理,一半是吃環境,吃氛圍,吃情調。標準的日本料理應該是在日式榻榻米上直身跪坐或盤腿端坐,對於從小訓練有素的日本人來說,當然是不在話下,而對於一直習慣於坐的中國人而言,實在是有些勉為其難。所以有些日本料理店的和座在榻榻米中央桌子下挖了一個大洞,可以使客人將腿放下,坐得比較舒服。這種中庸的變通,既能使食客舒適地進食,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日本和式風味。
日本料理的外觀
日本料理是用眼睛品嘗的料理,更準確應該是用五感來品嘗的料理。即:眼-視覺的品嘗;鼻-嗅覺的品嘗;耳-聽覺的品嘗;觸-觸覺的品嘗;自然還有舌-味覺的品嘗。然後說到能嘗到什麼味道,首先是五味。五味可能同中國料理相同,甜酸苦辣鹹。並且料理還需具備五色,黑白赤黃青。五色齊全之後,還需考慮營養均衡。日本料理由五種基本的調理法構成即:切、煮、烤、蒸、炸。和中國料理相比,日本料理的烹飪法比較單純。日本料理是把季節感濃鬱的素材以五味(實為六味,第六種味道-淡。淡則是要求把原材料的原味充分的牽引出來。)、五色、五法為基礎,用五感來品嘗的料理。
自古以來,日本料理就被稱為「五味五色五法之菜」。
「五味」是指甜、酸、辣、苦、鹹;
「五色」是指白、黃、紅、青、黑;
「五法」則是指生、煮、烤、炸、蒸的烹調法。
日本菜獨特風味的形成,同其特有的地理環境及東方傳統文化是分不開的。其基本特點是:季節性強;味道鮮美,保持原味清淡不膩,很多菜都是生吃;選料以海味和蔬菜為主;加工精細,色彩鮮豔。
日本菜的首要特點是季節性強,不同季節要有不同的菜點。
可以這樣來比喻,四季好比經度,節日好比緯度,互相交織在一起,形成每個時期的菜,每個季節的菜。
日本菜的原料
菜的原料要保證新鮮度,什麼季節要有什麼季節的蔬菜和魚。其中蔬菜以各種芋頭、小茄子、蘿蔔、豆角等為主。
魚類的季節性也很強。人們可以在不同的季節吃到不同種類的鮮魚,例如:春季吃鯛魚,初夏吃松魚,盛夏吃鰻魚,初秋吃鯖花魚,秋吃刀魚,深秋吃鮭魚,冬天吃鰣魚和海豚。
肉類以牛肉為主,其次是雞肉和豬肉,但豬肉是較少用的。另外,使用蘑菇的品種比較多。
日本菜的烹製
日本菜在烹製上主要保持菜的新鮮度和菜的本身味道,其中很多菜以生吃為主。在做法上也多以煮、烤、蒸為主,帶油的菜是極少。在加味的方法上大都以先放糖、味淋酒,後放醬油、鹽,因糖和酒不但起調節口味的作用,而且還能維護素菜裡的各種營養成分。味精也儘量少放。
日本菜的配料
在做菜上大都以木魚花湯為主,極少使用水。因此,日菜的烹調木魚花湯是很重要的,就如同中餐的雞湯,西餐的牛肉湯一樣重要。所以高級菜都是用木魚花湯和清酒為主,而且清酒的使用量也是很大的。
日菜使用的醬油有三種,即淡口、濃口、重口。淡口即色淺一點,濃口即一般醬油,重口顏色深而口味上甜一點。
在菜的口味上,小酒菜以甜、鹹、酸為主,湯菜以清淡為主,菜量少而精。
配菜的裝飾物隨季節而變化,有花椒葉、蘇子葉、竹子葉、柿子葉、菊花葉等等。
日本用四季不同的花和葉來點綴菜點,這就更能表現出懷石料理的內容了。
日菜使用的大醬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早餐用信州大醬或白大醬作醬湯,午晚用赤大醬作醬湯。
十一、日本菜與中國菜的差異
調料運用上與中國菜的不同
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如果未牽引出[淡味],味道就會顯得遜色,要使料理有[淡味],出汁是十分重要的,水、醬油、味等調味料也是至關重要的。日本料理的出汁,是從鰹魚乾及曬乾的海帶中提取製作而成的。鰹魚乾是將鰹魚用一種十分特殊的方法乾燥而成的。中國沒有這種製法。在日本,成品鰹魚乾有專門的公司會製作提供。並且,據鰹魚乾的部位不同,做出的出汁味道不同,用途也不同,也有用青花魚做的。海藻也是曬乾的,用中文稱為海帶製作而成。在中國對於海帶好像沒有很細的區分,而製作日本料理出汁所用的海帶必須嚴格區分海帶的品種,並且,是否是兩年藻,是否在夏天收割,是否當天收割曬乾而成,曬乾後的加工方法又有嚴格的規定等,決非一件容易之事。鰹魚乾與海帶的組合,關係到制出怎樣的出汁,而出汁的味道又關係到料理的味道。另外還有用沙丁魚、飛魚、乾貝、蝦、魚骨等製成的出汁。不管怎麼說,出汁雖然微淡,但它必需充分體現原材料的精華,色澤透明。
調味料中與中國料理最大的區別就是味的使用。味不僅賦予料理以自然的甜味,還在使其產生光澤,對原材料的精華美味進行凝縮保持方面具有其它調味料所不具備的烹飪功效,味還能有效地防止菜餚散架,並保持原型。日本料理中,在借鑑西洋料理時,味也功不可沒,如明爐燒烤及烤鰻等皆缺味而不可。現在,在中國也可以時常看到中國人用餐時喝日本清酒的景象。其中製造松竹梅清酒的寶酒造公司,現在在中國製造十分高質量的味。
味噌有多得數不清的品種,據原料不同,分米味噌、麥味噌、豆味噌等等。據說是從中國傳到日本,但在如今比中餐更多的使用,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料。醋也是日常的調味料,據說原先也是從中國傳來,但現在卻同中國醋的味道完全不同。做壽司時不能用中國醋,但日本醋也不能用於小籠包。作為最基本的調味料,自然有糖和鹽。
以上是調味料的大致說明,同樣是發酵而成調味料,中國和日本的用法已經不同。如前所述,日本料理中調味料的使用是為了把材料原味的淡味更充分的牽引出來,而中國料理是為了增加美味而使用調味料。
奧食卡會員服務部
全國免費諮詢電話:4000 517375
客服部13316982789 曹小姐
會員部0755-32920186 鄧先生
採編部0755-32910502 汪先生
秘書處0755-29001223 明先生
官網:www.oscrcate.org
奧食卡吃福網:www.51chifu.com
公眾微信: 奧食卡名廚藝館餐飲學院 微信號:ASK-oscrcate
地址:(總部)北京 (海外總辦)香港 國內總辦(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