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戰爭,林總下了一命令差點就讓印度消失,令全世界矚目

2021-01-11 子淵談史

印度這個國家非常的自信,簡直已經自信到了狂妄愚蠢的地步,曾經的印度因為實力弱小,被英國人全面控制,是一塊相對弱小的殖民地,經常被英國貴族剝削,這種情況持續了很多年。那時候,印度已經徹底淪為英國的附庸,如果不是後來英國因為戰爭的緣故元氣大傷,印度根本沒有機會取得獨立。

或許是因為之前一直被英國人欺負,印度的人特別的痛苦,一直想要將自己受到的痛苦,施加到別人身上,隨後印度多次對其他國家發動侵略戰爭,比如錫金這個國家就因為弱小,落到了印度的手裡,錫金的國王,被迫流亡海外無法回國,根本沒有辦法恢復主權。

除了攻打錫金外,印度還對中國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這次戰爭爆發於1962年,那時候,印度野心勃勃試圖強佔我國十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他們愚蠢地認為,中國還是一個非常弱小的國家,完全可以拿著英國人當年遺留下來的武器,狠狠的教訓一下中國,讓中國乖乖的將土地交出來,擴大他們的疆土。這樣愚蠢的行為,最終給印度招來了一個難以想像的惡果,我國迅速採取措施,對印度進行全面反擊,當時負責指揮這次戰役的人是開國元帥林總,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軍事家,曾經在戰場上,指揮過很多大型戰役,跟印度的高級將領比起來,林總的能力無疑是強了許多。

他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很快就將印度人吊打了一頓。當時林總甚至還下了一道命令,差點讓整個印度滅亡消失,這場戰爭影響極其深遠,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在世界各國的見證下,實力更加強大的中國,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得最終勝利,將印度的野心和陰謀徹底粉碎。

在這之後,印度老實了很多年,一直不敢跟中國爆發全面衝突,值得一提的是,在1987年的時候,印度還試圖對中國進行一次反擊,結果卻因為太過恐懼,在全面戰爭爆發之前,提前下達了撤銷戰鬥的命令。

相關焦點

  • 1962年中印戰爭,林總下達死命令:把他從地球上給我抹掉
    1962年的中印戰爭,是一場自衛反擊戰,同時也是一次雪洗百年國恥的戰爭。中國西線反擊部隊,在異常惡劣的環境氣候狀況下,連續作戰,從喀喇崑崙山到岡底斯山,轉戰上千裡,一共拔掉了侵華印軍37個據點,勝利完成了配合東線主力部隊作戰的任務。
  • 1962年一場持續32天的中印戰爭,因為一人,讓印度做了50年的噩夢
    在他從軍校畢業後將近6年的時間裡,儘管國家正深陷戰爭的硝煙中,考爾卻自始至終都沒有參加過任何的作戰,一直到1941年,考爾才開始參加部隊的作戰。像是1943年考爾帶領部隊在義大利的一場作戰,這場戰爭考爾帶著連隊在山區大展身手,對德軍造成了巨大傷害,使得德軍被迫退兵撤出羅馬,考爾也因為這場戰爭被英國媒體吹捧為"印度戰神"。
  • 1962年中印將領對決:「印度戰神」梅農,遇到「現代孫武」劉伯承
    另外,建國初期的抗美援朝戰爭,一直延續到1956年。蔣氏在東南沿海的動作一直沒有停息。五十年代末期,中蘇關係逐步變冷,似乎無暇顧及中印邊境。 但印度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進行戰爭動員,並公開向美、英等國乞求援助,準備再次較量。 1962年11月12日,北京下達再殲滅印軍3至4個旅的任務。 第二階段反擊,主戰地點在達旺至西山口、邦迪拉方向。
  • 1962中印戰爭:號稱世界第三的印度得到了此國的大力支持,卻依然慘敗
    之後,美印披露的史料表明,這一錯誤判斷,某種程度上間接地鼓動了尼赫魯政府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軍事冒險政策。在「聯手對付中國」的幌子下,美印關係迅速回暖。1962年3月,美國副國務卿鮑爾斯訪問印度期間,與鼓吹「前進政策」的印軍陸軍參謀局長考爾中將會談。考爾問鮑爾斯,在中國「公開入進」的情況下,美國是否會向印度提供軍事援助?鮑爾斯回答說,他個人認為會這樣做。
  • 解密:1962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始末(下)
    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開始的快,走的也快。本文章緊接上篇文章,講述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戰爭經過、印度反應和戰爭影響。四、戰爭的經過我們先列一下戰爭雙方的大致情況:發生時間:1962年6月至11月戰鬥地點:阿克賽欽、藏南地區參戰方:中國、印度指揮官:中國張國華
  •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因「阿克賽欽」而起
    印度軍官在拉達克邊境上一處堡壘視察「阿克賽欽」源於古突厥語Aksai Chin,意為「中國的白石灘」,aksai指「白石灘」,突厥語稱中國為秦Chin。1956年4月,新藏公路開始修建,公路經過「阿克賽欽」地區,於1957年10月5日建成通車。消息一出,印度立刻向中國表示抗議,並開始向阿克賽欽地區及中印邊界的中段、東段派駐軍隊。中方一再呼籲雙方坐下來,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問題,但印度要求中國全面撤出「阿克賽欽」才能夠與中方談判。
  • 中印戰爭的歷史推演:為什麼我們不能對印度下狠手?
    中國和印度在1962年曾爆發了一場激烈的邊界戰爭。我們的軍隊佔領了藏南這個原屬中國的爭議地區,甚至抵達新德裡的郊縣,氣勢如虹。印度人燒了自己的很行,把硬帀投進河裡,摧毀了通向新德裡的道路,整個印度亂作一團。但這個時候中國軍隊卻停止進攻。不僅把佔領的藏南又讓給印度,還後撤20裡。
  • 中印戰爭印度輸得很慘,但他們卻這樣告訴世界——解放軍輸了
    1964年,也就是在中印自衛反擊戰的一年之後,印度就拍攝了一部「抗中戰爭」的電影,該片的中文譯名為《嚴峻的現實》。在《嚴峻的現實》之中,印度導演從印度國內請來了一些群眾演員,來扮演那些「英勇無畏的印度官兵」。然後這位著名的導演,又從當時反對中國的南越請來了一些群眾演員,來扮演那些「窮兇極惡的中國解放軍」,而在《嚴峻的現實》之中,所有的臺詞對白都為印度語和越南語。
  • 繼日本之後,印度也在修改教材:1962年印度戰勝中國?
    繼日本之後,印度也在修改教材:1962年印度戰勝中國? 說道篡改歷史教科書,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了日本。日本在傳該教科書上真是騷操作不斷。具體來說有這些謊言:南京大屠殺並不存在,釣魚島主權問題等等。 日本篡改教科書,其實是有現實訴求的。
  • 62年中印戰爭,美國慫恿老蔣反攻,老蔣的回應讓世界敬佩
    看見此情此景美國動了小心思,1962年中印衝突爆發之後,美國暗地裡給印度支持,並且還派人聯繫老蔣,告訴他這是反攻的最好時機,一直在旁慫恿他挑起戰爭,但令人沒想到的是蔣介石竟然拒絕了,並且說了一句讓世界震驚的話。
  • 1962年中印戰爭的縮影——看我軍4人如何擊垮印軍一個炮兵營
    中印邊界沒有被正式劃定過,但自古以來,存在著一條根據雙方行政管轄範圍劃分的「傳統習慣線」——沿著喜馬拉雅山南麓鄰接印度阿薩姆平原。這條線直到喜馬拉雅山脊,一直屬於中國管轄,近代之前很少起過爭端。1962年9月20日,印方軍隊更是越過「麥克馬洪線」,向中國邊防部隊發起進攻。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爆發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也引出了毛主席的那句名言:「我想了十天十夜,想不通印度為什麼搞我們。」
  • 中印戰爭是誰指揮的?貧窮的中國仍然打贏了有蘇聯和美國支持的印度
    中印戰爭打到哪裡 中印戰爭打到哪裡?有人說中國軍隊打過了喜馬拉雅山脈,離印度首都只有幾百公裡,嚇得印度居民逃離,各國大使館也紛紛撤離。1962年十月,印度發起了中印戰爭。那個時候中國國內的困難期剛剛結束,臺灣一直都想趁機反攻大陸,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和蘇聯都站在了印度這邊,中國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 中印戰爭印軍陣亡最高級別軍官,被白刃戰嚇跑路上斃命
    對此,大抵曾經發生的那一場中印戰爭無疑是最好的前車之鑑。中印戰爭印軍陣亡最高級別軍官,被白刃戰嚇跑路上斃命。一、霍希爾·辛格之死中印戰爭也被稱為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在整個戰爭過程當中中國軍隊陣亡722人,負傷697人、印度軍隊陣亡4383人,負傷1047人,而印度方面陣亡最高級別軍官是一名準將,他的名字叫做霍希爾·辛格。
  • 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為什麼要阿克賽欽,而放棄藏南?
    自古以來為新疆至印度次大陸以及從塔裡木盆地經克什米爾至中東各國的捷徑。南疆各地去沙烏地阿拉伯朝聖的穆斯林,過去多取此道。新中國成立後,建成新藏公路,通阿盆地的線路約400公裡,至喀啦崑崙山口、空喀山口等邊防點也有公路。 2、盆地礦產資源豐富。北部已作初步查勘,從康西瓦至大紅柳灘間為偉晶巖密集區,已發現電氣性能良好的工業雲母,伴生鋰、鈹、鈮、 鉭、銣等稀有金屬。
  • 1962年中印開戰,我軍獲勝後主動後撤40裡,蔣介石不理解
    1962年10月18日,印軍總參謀部下令全面攻擊! 印軍數百門火炮打出的數萬發炮彈飛向中國的土地——邊防哨所。印方悍然挑起了大規模侵蝕我國領土的戰爭。
  • 1962年中印戰爭:軍委指示「打死了還要踩他兩腳」
    新中國成立後,鑑於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發起國之一,考慮國際影響,我國政府對邊界問題採取了忍讓態度,多次向尼赫魯提出和談建議,並主動實行隔離政策,但均遭拒絕。我軍為實行隔離讓出的地盤也被印軍佔領。不結盟運動最基本宗旨是反對霸權,但當時的印度政府對霸權主義卻情有獨鍾。
  • 印將紀念中印戰爭戰死印軍 被批好戰將毀滅印
    資料圖:62年中印邊境衝突中的印度軍隊。【環球時報 記者 葛元芬】印度最大在野黨人民黨10日宣布,該黨將從本月18日起沿中印邊界舉行「朝聖」活動,向1962年「抵抗中國入侵」的印度烈士們致敬,但稱這並不旨在激怒中國。
  • 中印開戰,美國將軍勸老蔣趁機反攻,老蔣的話卻讓他坐立不安
    1962年10月18日,印度軍方參謀部下發出命令:要求各部直接向中國邊境方向開火。霎時間數萬枚炮彈直接飛向我國領土。開戰了,一直在我國邊境地區胡作非為的印度軍方,悍然挑起了這場蓄謀已久的戰爭。這場戰爭的起因是關於兩國之間的領土問題,當時的中國堅決不承認麥克馬洪線,但是也默許了印度方面佔領著藏南。但是中國一再強調過,要以實際控制線為準,然而印度方面卻不這麼想,他們還想繼續侵佔本來由中國控制的阿克賽欽。為了這個事,周總理還去了印度,提出了雙方各退一步,各拿一塊的解決辦法,但是印度人不同意,他們都想要。
  • 中印邊境打「群架」?衝突的原因並不簡單!
    首先是中印戰爭的影響。儘管戰爭已過去了近半個世紀,但印度人一直對此耿耿於懷,至今還無法接受慘敗的結果,認為這是印度的奇恥大辱。印度一位將軍2008年曾說:「印度對中國的感情可能正如中國不能忘卻日本帝國主義20世紀在東亞的歷史一樣……印度決不可能忘記1962年的恥辱。」那麼1962年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印度人如此痛恨我們。
  • 印:印度不是62年的印度了!中國:看這變化,難不成我們還是?
    其不談近代史時期,那些看中了中國豐富資源的國家的侵略,就說說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也經歷了好幾場戰爭衝突。都將建國初期不久,我國志願軍橫跨鴨綠江所打的抗美援朝這一戰,視為立國之戰,因為當時的新中國還宛如「新生兒」,哪哪都上不了臺面。可結果就是,我們巧妙利用優勢,制定合理的戰術,加上志願軍的不怕死精神,將美軍拉到了談判桌上。至此,全世界都驚訝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