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印度不是62年的印度了!中國:看這變化,難不成我們還是?

2020-12-12 中華小神兵

回顧歷史,中國經歷了無數的戰亂與紛爭。其不談近代史時期,那些看中了中國豐富資源的國家的侵略,就說說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也經歷了好幾場戰爭衝突。都將建國初期不久,我國志願軍橫跨鴨綠江所打的抗美援朝這一戰,視為立國之戰,因為當時的新中國還宛如「新生兒」,哪哪都上不了臺面。可結果就是,我們巧妙利用優勢,制定合理的戰術,加上志願軍的不怕死精神,將美軍拉到了談判桌上。至此,全世界都驚訝不已。可有一說一,驚訝歸驚訝,有些國家的不安分始終沒能意識到中國一致對外,竭盡所能保證中國領土主權的決心。所以,此後我們還是打了幾次「自衛戰」,例如珍寶島戰役、對印自衛反擊戰等。

而時過境遷之後,當下中印邊界情況必然是大家最為關注的。除了實時消息外,大家也十分關心,如今中國和1962年時的中國有何不一樣。其實對於這個話題,在雙方爆發衝突初期,印度便一直在強調,如今的印度不一樣了,不再是1962年的印度了,言下之意就是現在的印度有信心書寫不一樣的戰爭結局,不會再重蹈62年的覆轍了。可是他們似乎忘記了,如今的中國也不是當年的中國了。

1962年的這一戰,雖然中國勝利了,但當時的中國所面臨的困難也不少。當時我們不僅要和印度對戰,還得時刻警醒美蘇關係逐漸惡化可能會帶來的危險。而當時兩軍的對戰環境與我軍而言也是不容樂觀的,打仗雖說主要靠的是裝備,但後勤力量同樣容不得馬虎。遙想當年,士兵的作戰環境很是艱苦,洗不上熱水澡、熱乎飯菜都是奢望,夜宿環境更是搞糟透頂。可這絲毫不影響中國軍人一心抗敵的信心。所以,這麼多年過後,我們再來看看中國在高原上壓倒性的後勤能力變化,到底有多強,差距可謂是天翻地覆。

一、工程力量:1962年的中國,可沒有「基建狂魔」的稱號,不誇張地講,當時的中國連在山地修建陣地、快速鋪設一條通行的路都是難題。就算是步兵夜以繼日的換班工作,也是一項大工程,費時也費力,效率也不高。加上又是高原環境,人的心臟功能會受限,負重能力也會大打折扣,所以難度可想而知。再看如今,這都不叫事兒了,一部74式挖掘機的效率可以匹敵兩百來工程兵的效率,一臺82式軍用推土機的工作率,宛如400人同時工作。在科技發展的號召下,GQL110型重型機械化橋、73式輕便鋼橋、84式坦克架橋車等,都能為快速通過危險地帶而助力,就算在狹窄的山路上出現車輛裝備故障,也能應對自如,快速轉移。

二、吃飯能力:因為高原環境的關係,當年的中國軍隊在中印邊界衝突地帶,吃口熱飯很是困難,補給線路很長,路途環境多變,高原病更是無力解決,當真是苦了咱們解放軍了。好在如今不一樣了,有新型的野戰炊事車在手,無論是蒸煮煎炸炒都不在話下。三四個人能在一小時的時間裡,做好百來號人的飯菜。甚至還有升級款炊事車,裝備於裝甲、飛彈等機動部隊手中,1小時解決300人的就餐問題。在野戰環境時,我軍士兵也不用啃食乾癟癟的壓縮餅乾了,因為有袋裝單兵自熱食品,分分鐘解決問題。

三、傷、病員的救護:只要涉及到戰爭和衝突,士兵受傷在所難免,加上地處高原環境,環境惡劣帶來的病痛也是常有的事情。以前也困於後勤補給道路難的問題,很多軍人的傷病都不能及時得到醫治,真是苦了我軍士兵了。而時至今日,我們再也不用擔心這些問題了。野戰急救車、手術車一應俱全。車內的供水、供電、供暖等都能實現。2000-3野戰急救車、2000-20/4野戰手術車等,可以以最快的時間且保證暫時救援不斷的情況,將傷員、病患送往一級救護站。

四、住宿能力:高原環境很是惡劣,在1962年時由於在對峙地區的基建不夠完善,士兵們無法在溫暖的環境中休息。不開玩笑地講,天寒地凍之下很多士兵真怕一覺醒不來。而如今不一樣了,中國軍隊早已換裝了新式帳篷。2002-2單帳篷和棉帳篷、2002-5單帳篷和棉帳篷、2003-10單帳篷等,可以根據實際環境分發到軍人手中。並且我軍還實現了車載化,例如士兵在2002-48式野營淋浴車上舒舒服服地洗熱水澡。就連上廁所,如今也有2012型環保流動洗手間,簡直不要太高大上。

所以,綜上所述,印度確實不再是1962年的印度了,可如今的中國更早已不是當年的中國。雖然不否認印度較於當年,在道路建設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可有一說一確實和我軍的成長差之甚遠。就連俄羅斯都認為,印軍的彈藥儲備大抵也就夠維持4天,畢竟印度的裝備強是駕馭在「萬國造」之上的。反觀如今的中國,也算是脫離了引進、仿造的基本環節,在很多方面都已經實現了自主研發、自主建造,這是印度軍工現階段無法比較的。而在道路建設上,我軍的優勢更是顯而易見。當然,我國從來不主動挑起事端,發動戰火,但屬於我們的我們也不會有絲毫的忍讓。所以,還是希望中印的邊境衝突問題,早日能夠解決,一起奔向更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缺吃少穿的中國軍隊,是如何戰勝印度的?
    相比較起來,那個時候我國的人均收入水平尚不及印度。經濟條件上的差距,對印自衛反擊戰中,中印雙方士兵在衣物和食物上存在明顯區別。在中印邊境線上,一邊是穿的就像「難民」的中國軍隊,一邊是看起來就像「來趕廟會」的印度軍隊。
  • 不吹水,用地圖復盤62年反擊戰,看當年是怎麼教印度認清現實的
    中印邊界問題由來已久,並在歷史上因為邊界問題而爆發戰爭,即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在這場反擊戰中,中國以1419人傷亡的較低代價,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辛格準將以下4885人,俘虜印軍第7旅旅長達爾維準將以下3968人。
  • 印度部長「警告」:阻礙通關,傷的是印度,不是中國
    據《印度時報》消息,加德卡裡還做出了這樣的表述:阻礙這些進口商品通關只會傷害印度企業家,而不是中國。「我們的重點是減少進口,為此我們可以提高進口關稅。但是給這些已經進口的商品設卡會損害我們的企業家,導致他們蒙受巨大損失。」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後,印度國內近期「反中」情緒水漲船高,掀起了一波抵制中國製造的輿論潮。
  • 我們都被印度騙了?高原印軍席夢思暖爐齊備,造假技術有一套
    但其實大家都被騙了,近日印度方面公布了一些照片,印度邊防軍的生活並不差,他們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甚至還有火爐和席夢思豪華營房,這與一般人印象中的 "冰雕 "情況完全不同。很多網友看到印度媒體的報導,都感嘆印度藏得太深,幾乎是瞞天過海。這是印軍故意製造的假象,還是外界從一開始就被印軍示敵以弱的伎倆所欺騙?
  • 印度:中國憑什麼不拿我當大國?-虎嗅網
    這場戰爭為印度留下深刻的「62情結」,自此印度精英對華戒懼心理根深蒂固,這導致中國無論對印度是重視還是輕視,是懷有善意還是敵意,印度始終視中國為重要對手,甚至視為其實現大國夢想的主要威脅。作為一個國家,中國定義主次方向和主次對手受制於外部客觀條件,但這並不應影響普通中國人重視印度這個心懷芥蒂且永遠搬不走的巨大鄰國。
  • 嫁入印度十年,還是感慨印度廚房的神秘畫風
    有人說印度是神秘的,像蒙上面紗的女生,這個我也認同,因為即使有十年的印度生活經驗,我理解不了很多的畫面。 我的婆婆出生於巴基斯坦,算是親生經歷過印巴分隔,之後隨家族親人放棄了原來的家園,選擇居留在了印度。如果說中國女人有過「三從四德」一說,那印度婦女更是以丈夫為天,以兒子為所有生活的焦點和牽掛,所以自打我結婚後,印度婆婆一直是家裡的一把手。
  • 時隔近30年,印度再次進入安理會,印代表:五常印度應該佔一席
    據印媒1月4日報導稱,隨著2021年的正式開啟,聯合國安理會成員迎來了一波新的職位交接,印度順利以非常任理事國的身份進入到了安理會中。  而這一次是印度自1992年之後,時隔近30年再次獲得這一重要席位,背後的意義對於印度來說不言而喻。要知道,印度的野心可不小,世界各地有什麼事都想插一腳,其最近就和越南在南海舉行了一場演習,安理會成員國的身份有助於印度更「合理」地介入國際熱點事件。
  • 印度「加勒萬河谷大捷」電影開拍!我們不拍,真相就被敵人拍了
    ▲印度抵制中國手機APP令人欣慰的是,無論是我們的邊防戰士還是我們的科技人員,都十二萬分的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在前線我們沒有後退一步,在科技領域,我們繼續對印度保持領先並不斷追趕世界先進水平。▲5592高地,解放軍戰士枕戈待旦不過,印度在一個領域,倒是始終走在了我們的前面,這一領域就是影視宣傳領域。
  • 印海軍一直在尋找第三艘航母?尼泊爾學者:印度跳不出中國的手掌心!
    雖然印度有著13億人口,其綜合實力在整個世界的國力排名中也名列前茅,但由於宗教文化,社會模式等原因,使印度的發展極不平衡,其中,就比方說軍工產業。作為南亞地區的大國,以及戰後亞洲最早裝備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其戰鬥力無疑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如何自主建造航空母艦無疑不是一件老大難的問題。
  • 印專家放話:中國至少30年才能追趕上印度
    印度今年的行事作風可謂是非常囂張,接連在邊境挑起與兩位鄰國的領土爭端,其軍隊高官還放話稱「同時打贏雙線戰爭不是問題」。一系列事件都在證實印度對於自身的實力與地位沒有清晰的認識,印方一直夢想成為大國,然而卻總抱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就在近日,一位印學者專家放話稱:印度需要努力了,不然中國30年內就可以趕上。
  • 1962年中印將領對決:「印度戰神」梅農,遇到「現代孫武」劉伯承
    ,但軍力最鼎盛的時期——從人的角度看,似乎很有道理,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洗禮的人民軍隊,無論是數量規模還是作戰經驗看,都可以傲視任何對手。 尼赫魯出生於安拉阿巴德市,1905年就讀於英國哈羅公學,兩年後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三年後獲自然科學榮譽學位;1912年獲律師資格,1920年參加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928年與鮑斯共同建立全印獨立同盟;1929年當選為國大黨主席,1946年9月任印度副總理。 1947年8月15日任印度總理,開始了毀譽參半的生涯。
  • 印度山地師規模世界第一!對印自衛反擊戰,我軍打殘印軍王牌部隊
    明《英烈傳》有云: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這句諺語的意思就是將領在於智謀不在於勇敢,士兵在於精幹不在於人多。諸多世界軍事強國都特別重視中國這句充滿軍事哲理的諺語,重點加強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而不再是追求軍隊龐大的數量,依靠人數優勢的戰爭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 印吹:「印度有免費醫療,為什麼中國不行?」
    很多人都有疑問,印度人口和中國差不太多,卻實現了免費醫療,為什麼中國不行?好!那我們就來看看印度免費醫療神話到底是個啥。印度獨立後,在第一部憲法中就規定,所有的國民都可享受免費的醫療。2012年,印度醫療衛生投入佔其GDP還不到1%,在2017年提升到了1.16%,在印度政府口中,這是「巨大」的投入。相比較而言,中國2012年的醫療衛生投入佔 GDP比例超過 5%,2017 年,官方公布的這一數字為 6.2%。其次從數量上來說,中國的各級公立和私立的醫院,加起來有3.4萬所。
  • 印度再禁43款APP,聲稱主要應對中國「威脅」,中印關係難平靜
    據印度政府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仍然是印度的最大貿易夥伴,在2020年6月至9月期間,中國在印度進口總額中的所佔份額,已從上一財年的13.7%上升至18.3%。看來,莫迪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對印度都看不起?印度就這麼不值一提?
    我所認知的印度還是有很多地方超過我們,第一寶萊烏那些惹火身才的美女及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第二就是我們的火車載客量永遠達不到印度的火車,第三就是中國的牛沒有印度多,過去我們這裡的地主比富就是看誰家的牛多,第四就是中國軍人堆羅漢技術沒印度軍人高。
  • 印度戒不掉中國製造
    眾所周知,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死對頭。然而,就連印度媒體都不得不承認,抵制中國商品/服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公司對印度進行了大量投資,僅2018年就超過了50億美元。它們涉及無數行業,包括電子產品、金融科技、物流、零售。現在,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控制了印度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 禁止中國洋蔥?在抵制中國貨這條路上,印度明顯已經走進了死胡同
    這個操作就讓人摸不著頭腦了,有消息人士透露,如今,洋蔥價格上漲一些時,禁令又出來了,這似乎非常不利於印度農民的利益。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但是也可以從側面可以看出印度對打壓中國貨的決心。那麼,為何此次印度對打壓「中國製造」如此執著,有輿論說是因為中印邊境衝突事件,印度在極力的進行報復。
  • 印度最喜歡和中國對比,為何我們不願意提起印度?
    說印度在中國的存在感非常低,定然會受到很多人的嘲笑。印度如此出風頭,竟然說印度的存在感低,說印度不被國人關注,這不就是胡扯嗎?中國人之所以關注印度,有四個重要的方面:1、印度人口何時會超過中國。得益於中國人口數量世界第一的頭銜,我們往往會對中國人口的增長和發展十分關注,進而又會將這種關注度移到印度身上,要看一下這個國家的人口何時會超過中國。這個關注點,其實說起來,實在是不值一提。
  • 印媒:從綠茶到內褲,離開中國怎麼生活?印度已有人開始受不了了
    一名同事曾告訴我,(在中資企業)工作一兩年的(印度)員工每月能掙到七八萬盧比(約合六七千元人民幣),即使有10年工作經驗的(印度)記者也掙不了那麼多。在此類企業工作的印度人也應一走了之?印度進口許多中國商品。其對外貿易機構3月份發布的報告顯示,來自中國的3大進口門類是電子零部件、通信設備和計算機硬體及外圍設備,基本就是印度人使用的大部分電子產品。
  • 印媒:印度擔心中國將跨境河流「武器化」
    對此,印度《經濟時報》報導稱,作為國防參謀長拉瓦特將軍計劃中的一部分,印度陸海空三軍特種部隊已經全部被部署到班公湖。中印兩國實力差距懸殊,印度顯然知道依靠常規手段,無法在與中國的軍事對峙中佔得任何便宜。所以,在武器裝備性能不如中國軍隊的情況下,印度試圖利用特種作戰這種非對稱手段,來抵消中國軍隊的裝備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