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坦率,完全就是一種暴力

2020-12-23 瑞茲被

在當下的社會中,似乎格外關照那些「真實」的人,娛樂圈中的「敢說敢做」逐漸被視為娛樂圈中的清流,說一個人「真實坦率」開始成為頗高的評價。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人見多了諂媚逢迎,越發覺得心思單純的可貴。

於是,社會上掀起了保持本心,真真實實的風氣。可是,經歷了時間和生活的磨練從而通曉處事圓滑,保持坦率,確是不能輕而易舉。因而,世間萬物環環相扣,因果相接,開始有了「立人設,假裝真實」的結果。

越來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開始追求所謂的真實。他們十分坦率,喜歡什麼討厭什麼,皆無所保留,他們希望在別人口中,自己是個敢說敢想的人,他們希望那些自認為做不到的人向他們投以嚮往的目光。做到大多數人無法做到的事,總是令人十分驕傲的。

然而,真實是一方面,坦率又是另一方面。所謂坦率,完全就是一種暴力。

你以為無可指摘的小小言語,不過是做戲言,然而聽到別人心中,確是戳到了心裡不能碰觸的地方,堪堪兩人感情甚好,於是安慰自己這恰恰是兩人熟地不分彼此的表現,並未多言。然而問題積壓得不到解決,又有對方毫不在意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拿來開玩笑,最終給這份友情畫上了醜陋的句號。

所以,坦率也需有所顧忌。

越來越多人推崇真實坦率,自然也有越來越多人厭棄處事圓滑,認為他們屈服於多變複雜的世道,沒有氣節。然而在我看來,處事圓滑並非會淘汰於社會發展過程中。

處事圓滑是一種溫柔。

只因處事圓滑的另一層便是想別人所想,急別人所急,心理學上稱為「共情」,網絡上稱為「情商高」。當我們在和別人相處時,保留語言,迴避別人不願提及的事情,為對方留住顏面,說些討喜的話,緩和緩和氛圍,舒緩好友的心情。不傷對方,不傷任何人來獲得好名聲。而不是,以相熟的名義,用坦率來施行暴力。

所以,不要認為社會潮流都是正確的,在物慾橫流的時代,亟需自己的見解。當美好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扭曲,我們當看透深藏其中的本質,將慘痛教訓視作典例,警鐘長鳴。

你的坦率也許會傷好友的心,也許會毀了一個行業。當他還在成長,循著既有的步伐慢慢前進的時候,你卻坦率地把遠方的石頭強行拉到他面前,讓他思緒混亂急躁不已,打亂了他原有的計劃,將他陷於不義之地,進退維谷。殊不知,坦率的你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許,幾十年的籌謀,就這樣毀於一旦,只因一句發自內心的坦率。而你想從中獲得的,其實也沒有那麼誘人。

坦率,其實是一種暴力。暴力有大有小,結局有好有壞。但無論怎樣,盲目追求坦率是不可取的,希望有血有肉的生活能讓你很快地認識到坦率的威力,叫你不敢輕易碰觸。

相關焦點

  • 你所謂的愛,只不過是一種刺激
    這種情形我以前經歷過幾次,我不想再捲入其中,捲入痛苦和混亂之中。可是沒有這個人,我會非常不快樂。我要如何讓自己擺脫這種狀態?克:沒有你所愛的這個人,你所感到的那種孤獨、絕望和悲慘,在你戀愛之前就存在了。你所謂的愛,只不過是一種刺激,暫時掩蓋了你的空虛。你通過某個人來逃避孤獨,利用這個人來掩蓋孤獨。你的問題並不在於這段關係,而在於你自身的空虛。
  • 所謂的安全感,大概就是一種依賴,一份偏愛
    安全和安全感,其實是兩個概念,前者是指外部環境所營造的一種氛圍,而後者是一種由內向外擴散的無形氛圍。安全感,說到底是一種情感需求。當你足夠強大,完全忽視外部環境對你的幹擾,你就可以徹底擺脫缺乏安全感的困擾。
  • 一組港風人像《弄影》大片欣賞:一種對欲望和風情的的坦率追求
    對待港風,我們更應該以一種欣賞的態度,從中學習態度,學習氣質。透著恍恍惚惚的性感。每一幀都充滿了王家衛的電影質感。喜歡港風,因為人美、因為氛圍美、更因為一種對欲望和風情的的坦率追求。現在所謂的港風,其實大多是模仿的八九十年代香港女明星的一種特殊風格。在那個還沒有整容和ps橫行的時代,香港女星,每一個都是獨一份兒的美,真正的風華絕代,美得不可方物。肆無忌憚地性感美。港風最吸引人的莫過於舒展的眉眼,自如的神態以及燕瘦環肥,美得各有特點。
  • 不假思索的言語,也是一種暴力
    這種所謂的「直率」,會傷害到身邊親密的人。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就是因為某些語言和表達方式雖致力於滿足某種願望,卻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最終導致彼此的疏遠和傷害。
  • 所謂精神出軌,我如是觀
    在這裡,我把我對所謂精神出軌的看法,坦率地說給大家吧。我想,人們所謂的精神出軌,無非是男人或女人對某位非配偶異性在內心仰慕、喜歡乃至愛戀乃至有所想像,如此而已。所以所謂精神出軌,我覺得從來就是個偽命題,其實從來不存在這樣的出軌。我有一個哥們,帥哥,人品雅正。他曾經多次揚言喜歡某中學的一位美女地理老師,我們都喜歡拿這個開他玩笑,他也從不避諱對那位美女的喜歡。這能算出軌嗎,顯然不能算。
  • 所謂怪異,就是誕生於人類的一種生物……
    《非日常怪異見聞》簡介:所謂怪異, 就是誕生於人類的一種生物, 他們通過製造傳聞而活, 當他們不在為人們所知的時候, 便會終於人類。 高中生廖澤恆在機緣巧合之下...《我真是大魔王》簡介:三次裂變之後的地球,鋼鐵叢林包裹的城市被開闢為一處處戰場!
  • 女子欲查男友手機被家暴——拒絕缺乏信任與充滿暴力的所謂愛情
    說到"家暴"這個詞,恐怕給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由馮遠徵飾演的家暴男安嘉和了吧!5月23日,浙江義烏,一女子爆料稱,自己想要查看男朋友的手機,結果遭到男朋友拒絕不說,還被男朋友按在地上暴力毆打,持續了大概10幾分鐘!這名女子稱,因為家中養貓,所以家中裝了監控,拍下了男子家暴的視頻。
  • 所謂成長,就是把「謝謝」付諸行動
    時光流逝,當轉身回顧時終將明白:這一切果真都是一種學習。奇妙的是,此時會有感激之情湧上心頭。面對生活要有「向一切學習」的態度。直面所有事,儘可能地修正自己與產生問題之間的偏差,並在短時間內平息一切。即便深陷難受、痛苦、悲慘的境遇,卻依然不放棄。咬緊牙關,默默地忍耐。「捨棄尊嚴,總之就是要忍耐。」真的非常重要。
  • 印度遊客首次來中國,上車後完全懵了,這就是所謂的高速公路?
    一名印度遊客來中國旅遊,上車時完全被搞糊塗了,他說過這就是所謂的高速公路嗎?這是怎麼呢他發現,中國的高速公路平坦寬敞,有雙向車道,即使有很多車,也沒有交通堵塞,這與我自己國家的情況完全不同,高速公路上不僅有汽車,還有很多牛,另外,修理的不是很順利,所以開車的時候會很顛簸。
  • 淺析網絡語言暴力:今天你「暴力」了嗎?
    所謂「抑鬱」的確,現代化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快捷。尤其是網絡的蓬勃發展讓普通大眾和明星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小。而明星也就成了網絡語言暴力的最直接的受害者。預防網絡暴力網民年輕化是網絡暴力問題的直接原因。年輕人往往血氣方剛,容易根據自己主觀臆想做出評判,他們無法以一種客觀理理性的態度去看待問題。他們往往是偏激的,總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評判事件,一旦網絡上有什麼動靜,他們就會迫不及待的用鍵盤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而不論自己的所謂的觀點是否客觀。同時,年輕人往往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形成跟風行為,推波助瀾,使得一些網友的「論證」大行其道。
  • 所謂的成長,就是提升理所當然之事的精確度
    管理學中有所謂的PDCA,指的是反覆進行「計劃、執行、檢查、改善」等步驟,這些當然也能套用在自我成長規劃上,而最重要的步驟,就是檢查與改善。我會將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想做的事、想學習的事、想注意的事,寫在一張紙上。把自己察覺到的小發現逐條記下,再當作禮物送給想要開始嘗試一些新事物的自己。沒錯,這麼做是為求改善。
  • 家庭暴力背後 隱藏著一種病
    2000年的結果顯示,全國3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 2010年調查顯示,婚姻生活中,24.7%的女性遭受過各種形式的家暴,有5.5%涉及明確的肢體暴力。家暴根植於親密關係中,帶來的危害不比其他暴力輕。
  • 暴力美學:用藝術釋放人類本性中的暴力.
    北野武《座頭市》暴力美學起源於美國。暴力的「藝術化」 暴力美學,就是使暴力充滿美感,也就是使暴力藝術化。吳宇森談到自己的電影時曾說過:「所謂動作、所謂暴力,對於我來說是舞蹈,是動態的美感。」舞蹈式的動態美感就是吳宇森暴力美學的重要表現形式。
  • 警惕精神暴力
    在尤蘭達曾經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她寫過這麼一段話: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我們務必要對那些侮辱性的字眼保持警惕,比如當對方用「蠢」來形容我們的時候;我們也一定要對那些輕蔑的話語保持警惕,比如當對方說出「你知道什麼」或者「你根本什麼都不是」這樣帶有鄙夷的句子時,因為這些都屬於言語上的暴力行為,是一種變相的精神暴力,而在親密關係中一旦出現了精神暴力,那離開始身體虐待也就不遠了。
  • 「坦率的」用英文如何表達?
    問我任何事情,我是個極其坦率的人。Adam says he's an open book, but I've seen him sneaking out of his house late at night.亞當說他自己非常坦率,但是我看見他昨晚偷溜出去了。
  • 有一種情感暴力,叫做「我都是為你好」
    他們往往讓孩子覺得,離開父母是一種不孝讓他們因此懷有負罪感。為什麼要這樣束縛自己的孩子呢?大概是出於父母對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只要你幸福,我怎樣都可以。」有些父母會這樣對孩子說。這句話看起來是對孩子的理解,是對孩子的愛,但其實隱藏著深深的束縛。這樣的人釋放出來的氣場,實際上是冷漠的,對社會、族群完全沒有歸屬感。
  • 精神暴力
    精神暴力的英文是moral harassment,也就是指,對被害人的精神施加暴力,而使被害人的身心造成傷害的行為。肉體暴力之外的另一種暴力,學名精神暴力,小名"軟暴力"。這種暴力作為武器,代替不寬容的心將憤怒投射到我們身上,它不能夠把我們打得鼻青臉腫,但足以讓我們的心靈受傷。具體的行為有,言語的威脅,汙辱,誹謗中傷,無視,傷害自尊心等。
  • 研究表明:孩子很小就有暴力傾向,環境是造成暴力傾向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先注意他人的行為,然後這種行為將被孩子的大腦記住,然後在心理對這種行為進行排演,最後在由動機的作用下產生行為。因此孩子為何從小就有暴力傾向,因為父母總是當著小孩的面爭吵,在爭吵時,只想著宣洩自己的情緒。
  • 想用暴力解決問題的人,最終都會被暴力解決
    這裡插一句,其實,美國這個國家在地球上出現完全是個多重的意外,那種認為德州人牛逼,你也能牛逼的傻逼就別做夢了,不要說其他國家,就是美國的政治正確州都不一定能照搬,原因以後我會陸續講到。很顯然,我把這兩個發生在不同國度,不同結局的事件放在一起,是想說明一個對中國人更加實際的真問題。
  • 一碗即食燕窩帶來的網絡暴力
    字幕配的是「辛巴團隊時大漂亮直播間買的燕窩全是糖水,能給個解釋嗎」哪怕她發布了澄清視頻,哪怕後來打假人王海也確實檢測這些燕窩誇大宣傳,哪怕涉事產品公司都已經改了名稱,變成了燕窩風味飲品,這場網絡暴力也沒有停止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