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網絡語言暴力:今天你「暴力」了嗎?

2020-12-21 沈叨叨

說起這個話題,相噹噹年發生的一件事情。有那麼一時間,各大網站都被同一件事刷屏,年僅28歲的青年演員在家中自殺。一時間,人們紛紛帶著懷疑和獵奇的心理,開始探討他為何自殺。我認為,抑鬱症是他走向不歸路的直接原因,但網絡上那些難聽的、惡毒的話,卻是壓倒他的最後一棵稻草。

所謂「抑鬱」

的確,現代化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快捷。尤其是網絡的蓬勃發展讓普通大眾和明星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小。曾經我們只能在電視上、報導上見到的明星,這下活生生地出現在了我們的生活裡。他們不再神秘,不再有距離感,我們可以輕易參與進他們的生活,對他們品頭論足。而這就讓一些人有了發洩的地方。而明星也就成了網絡語言暴力的最直接的受害者。

網絡暴力

就拿青年演員死亡這件事來說,許多人不為失去一個鮮活的生命而悲傷,反而去質問該演員的好友,為何沒有第一時間發微博悼念。甚至在其微博下留言,「希望她去死」。試問,假如你最好的朋友不幸去世,你會第一時間昭告天下嗎?對這種不顧他人感受,不顧事實真相就亂罵一氣的人,網絡上稱之為「噴子」。那麼,究竟是什麼使網絡語言暴力越加嚴重,使網絡上「噴子」泛濫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預防網絡暴力

網民年輕化是網絡暴力問題的直接原因。據統計,我國68.8%的網民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而這一特徵在中國網絡發展的十一年中不曾變過。年輕人往往血氣方剛,容易根據自己主觀臆想做出評判,他們無法以一種客觀理理性的態度去看待問題。他們往往是偏激的,總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評判事件,一旦網絡上有什麼動靜,他們就會迫不及待的用鍵盤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而不論自己的所謂的觀點是否客觀。同時,年輕人往往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形成跟風行為,推波助瀾,使得一些網友的「論證」大行其道。

網絡年輕化

除了網絡用戶年輕化,一些商業營銷也滋生了網絡語言暴力。現在各大網站都有自己的營銷號,這些營銷號每天向你推送大量信息,而這些信息往往都是經過編輯的,帶有主觀情感的信息,拿明星們常用的微博舉例,每次明星們有什麼動態,往往都是這些營銷號最先發布。這就對讀者造成了先入為主的影響,讀者通常就會根據這些營銷號所透露出來的信息,對明星進行揣測,甚至攻擊。

商業營銷

除了以上兩點,網民非實名制制度也使得網絡語言暴力愈演愈烈。在這樣一個提倡言論自由的時代,人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想對自己的言論負責。於是,不需要實名制的網絡環境就成了人們任意宣洩的最佳場所。在這裡,不論你說什麼都不會波及到現實生活中的你。現實生活中的所有不滿,憤怒,都可以在這裡表達出來。而這些情緒,就會附著在語言上,像一把淬了毒的利劍,傷害每個人。

網絡實名制

同時,在網絡上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企圖成為明星,被人關注,但卻沒有一技之長。於是,這些人就拼命地發表過火言論來吸引他人注意。一旦有一個成功的例子,就會引起爭相模仿。比如前段時間的某明星離婚事件,就讓許多人有了借題發揮的機會,一時間各路「妖魔鬼怪」都站出來發聲,甚至有些人的言論完全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違背了道德。

我們要清掃這種不正之風

網絡語言暴力正藉助網際網路大肆滋長,不僅汙染了網絡環境,還對每個使用網絡的人造成了傷害。要想遏制這種風氣,就必須加大對網絡環境的監管力度,儘早實行網絡實名制,從源頭上扼殺不負責任的言論的產生。願以後網絡再無「噴子」,也好慰藉那些曾因此受傷的靈魂。

未來一定是美好的

相關焦點

  • 簡陽市婦聯家庭教育網絡直播課程(八)——《解讀語言暴力》
    簡陽市婦聯家庭教育網絡直播課程(八)——《解讀語言暴力》 2020-12-04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何家庭暴力的施暴者中,母親給予的語言暴力的佔比最高?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何為家庭語言暴力。家庭語言暴力是指家庭成員訴諸於口頭或書面語言的暴力行為,即使用辱罵、詆毀、蔑視、諷刺、挖苦、嘲弄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使受害者在心理方面遭到侵犯,屬於精神傷害的範疇。
  • 《西蒙的爸爸》:如何跳出「語言暴力」傷害下的情緒怪圈?
    從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出,語言暴力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以至於使西蒙想要以結束自己的生命來擺脫欺凌。而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語言暴力的情況也在屢屢發生。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談一談語言暴力這個話題。現在網絡發達,網絡上的語言暴力更是層出不窮,許多人躲在幕後,隨手打打字,就能讓公眾人物被口誅筆伐,飽受網絡語言暴力的困擾。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在2016年的時候,朋友喜歡的男星喬任梁,因為長期遭受網絡上的語言暴力,患上抑鬱症,選擇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哭了一個晚上,自此痛恨上了網絡語言暴力。
  • 語言暴力:一把不見血的刀,你還在用嗎
    近來在網絡上看到一項植物被罵30天後死後的實驗,實驗發生在阿聯。人們在商場裡挑選了兩株同樣茂盛的植物放置在同樣的環境中。然後實驗人員找來學生們錄製正面的讚美和負面的指責,然後將這些錄音分別循環播放給植物。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遭受指責的植物枯萎了,而遭受讚美的植物卻生長的很茂盛。
  • 網絡暴力是什麼?如何看待網絡暴力?請停止這種行為
    網絡時代,言論自由,任何人都可以表達各種不同的看法。本來是很民主的一面,合理合法。個人微小的情緒,在現實生活中不敢說的,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裡盡情的吐訴。往往在網絡世界裡被無限放大,因為沒有人知道你是誰?「鍵盤俠」更像是人們對於生活的一種特殊宣洩方式,並沒有去考慮後果。縱然熱點轉瞬即逝,但是對於當事人來說,那些不該承受的傷口卻難以癒合。
  • 語言暴力:一把不見血的刀,家長你還在用這把「刀」嗎?
    這也引得人們對語言暴力的影響展開深入的思考。也許有些家長覺得語言暴力離孩子很遠,但是事實上,孩子們卻是語言暴力的最常見的忍受者。「你怎麼這麼笨啊!」「你這麼挑食,你個小饞貓!」類似這樣的負面言論父母們一定很熟悉,也許這在一些家長看來是很常見的表達,但是對孩子來說這就是語言暴力。司空見慣並不代表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語言暴力有多攻心?遠遠比父母想像的要嚴重許多。
  • 肢體暴力和語言暴力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聊聊言語暴力和肢體暴力。
  • 宋茜微博呼籲停止網絡暴力,表示無論自己別人都不想被網絡暴力
    1月1號凌晨兩點宋茜發布微博:「2018第一天能說句吉利話嗎?不會我教你:「新年快樂!大吉大利!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紅紅火火!節節高升!」暗示遭受網絡暴力。隨後上午宋茜發表了頭條文章:《元旦快樂》呼籲粉絲停止網絡暴力,表示:不想被網絡暴力,也粉絲去別人。
  • 學會非暴力溝通,拒絕語言暴力
    溝通是相互的,好的溝通拉近雙方的關係,不好的溝通是一種暴力語言是窗戶,或者是牆,他們審判我們,或者讓我們自由。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想過和"暴力 "扯上關係。語言暴力的危害不比肉體暴力的危害小,人們常常不自覺自己的說話是暴力的,但常常給別人心理上帶來痛苦,肉體上的傷害是暫時的,但心理上的傷害,就像是附骨之疽,切膚之痛,難以消除。我是一個不善表達的人,我們常常因為不恰當的表達,與人產生誤會或矛盾。
  • 「神女」的夢魘,網絡暴力比肢體暴力更可怕
    #別怕有我#你遭受過網暴嗎,又或者你在網絡上有意或無意的傷害過他人嗎?「可能每個人都沒在這堆火裡添太多的柴,但我的房子卻燒掉了。」一位曾經遭受過長達30年網絡暴力的女孩說到。女孩在200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重點高中,那時她16歲,不過高中的群體生活似乎沒那麼純粹了。那是網絡遠沒現在這麼發達,貼吧也才剛剛興起。
  • 家庭生活中有哪些語言暴力,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家庭教育中有一本書值得一讀《非暴力語言》,其作者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道:「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這種情況在與我們最親近的人相處時,時常發生。
  • 獨立遊戲製作人因網絡暴力自殺,網絡暴力還要害死多少人
    原創:遊稽隊長 大頭醬今天我們先說一款遊戲,《Homesick》,是恐怖解密類遊戲。遊戲講述了一個女生在黑暗的房間裡,靠著手電筒唯一的光亮,尋找朋友尋找希望的故事,她的親人曾在這所房子裡遭受殺害。在國外,存在一個叫 Kiwi Farms(打碼)的網絡霸凌組織,被稱為 「全網最大的騷擾者群體」,它們「專門騷擾存在精神疾病或是異常性取向的人群」。很不幸,Sagal就是他們欺凌的對象之一。Sagal本就身體上有殘障,並且受精神疾病折磨多年。《Homesick》就是Sagal心境的映射。在13年時,Sagal發起過一次眾籌,本是用於治療自己的金屬中毒症狀。
  • 情侶之間如何解決感情中的語言暴力
    首先我覺得看對方心思已經不在你身上了,冷暴力完全出於主觀的,刻意讓你難過,讓你主動提出分手,從而使對方減輕對分手這一後果的責任。這種情況,對方晾著你,你也晾著對方,及早整理好心情,及時止損不要一味討好對方了。
  • 把網絡暴力描述得淋漓盡致的一個視頻
    今天說一部諷刺網絡暴力的視頻:《正義使者》。表面是正義使者,背後卻是諷刺假裝正義的鍵盤俠。(視頻來源好看視頻)吃瓜群眾、鍵盤俠的網絡暴力多可怕?那些不明真相時的情緒宣洩,雖然只是動一動手指,打一打字體,卻足以毀掉一個人。
  • 別讓「愛的語言」變成「語言暴力」,父母要學會好好說話
    對莉莉這樣的做法,我們共同認識的幼兒老師就嚴肅地表示:別讓"愛的語言"變成"語言暴力",父母要學會好好說話。 什麼是"語言暴力"? 暴力的定義,是通過攻擊別人的身體對別人造成傷害。
  • 一碗即食燕窩帶來的網絡暴力
    有一名顧客在自己的抖音帳號上發布一條吐槽視頻,起因是這名顧客在辛有志直播間購買的即食燕窩都是糖水,「這是燕窩嗎?這都不是水嗎?」字幕配的是「辛巴團隊時大漂亮直播間買的燕窩全是糖水,能給個解釋嗎」哪怕她發布了澄清視頻,哪怕後來打假人王海也確實檢測這些燕窩誇大宣傳,哪怕涉事產品公司都已經改了名稱,變成了燕窩風味飲品,這場網絡暴力也沒有停止的跡象。
  • 暴力不僅是對肉體上的傷害,還包括語言傷害
    在你的意識裡,暴力是什麼?戰爭,迫害,鬥毆,打人……沒錯,這些都屬於赤裸裸的暴力範疇。可暴力的範疇遠不止於此,還有可能被很多人忽略的部分:語言。語言也是施暴的手段之一,並且更隱蔽,不容易被鑑定,專業術語叫「語言暴力」。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個詞可能會頻繁聽到:家庭暴力,就是大家口中的家暴。2019年鬧得眾人皆知的恐怕非「宇芽家暴事件「莫屬了,最終以相關部門介入收場。
  • 語言暴力猶如毒刺,防不勝防,為什麼我們總不能「好好說話」?
    雖然妻子也知道丈夫其實是愛她的,但是丈夫屢屢說出的那些傷人的話,卻終於壓垮了她,她再也承受不了這種語言暴力,才下決心離開丈夫。不會好好說話的人,真的會失去很多。一般而言,暴力溝通會有以下幾種元素:01評判無論在網絡還是現實,我們常常見到這種情況:一個人在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的前提下,
  • 悲劇再現,又一女星因被長期網絡暴力自殺離世
    而最在最近該日本真人秀節目《雙層公寓》成員木村花疑似因為不堪網絡暴力,在5月23日自殺離世,享年22歲,《雙層公寓》也宣布無限期停播。木村花在去年10月份加入錄製《雙層公寓》節目,原本的職業是一位職業摔角手,由於其一頭吸引眼球的粉色頭髮配上其黝黑的皮膚,外表極具反差和個性。
  • 語言暴力有多可怕?女兒哭著求我轉學,最後我決定這樣做
    因為,比起簡單粗暴的肢體暴力,在很多時候,我個人會覺得語言暴力更加恐怖。如今,人們能在各種社交平臺上,針對各種事件去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讓人氣憤的是,「鍵盤俠」這類人也應運而生。引導網絡輿論混淆真相,給當事人潑髒水,諸如此類的新聞早已屢見不鮮,當事人往往被傷害的身心俱疲。「鍵盤俠」們卻依然以鍵盤為刀,就連袁隆平,鍾南山這樣肩負卓越功勳的人都不放過...在講究言論自由的今天,我想做一下力所能及的呼籲:道德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