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暴力和語言暴力

2022-01-18 麗亞的小島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聊聊言語暴力和肢體暴力。

朋友A的前男友是個一發脾氣就會亂摔東西的人,伴隨著男性天然優勢的嗓門和力氣,一邊叫喊著一邊摔掉手邊一切可以摔得東西。電腦、玻璃缸甚至被子。

A說腦海中經常回想的都是那些撲閃著上下起伏的東西,和一個歇斯底裡、失去理智的成年男子。


我覺得是病。

男性在力氣和嗓門上的天然優勢,如果拿來做這件事,就跟最近上映的《奇幻森林》裡老虎對著狼王阿克力嘶吼,然後把對方甩下懸崖那種感覺一樣,倚強凌弱,絲毫不費力氣。


當然這個「施暴」的角色可能是父親,也可能是母親,或者是曾經在你生命某一個階段出現過的人。持續的暴力情緒,和對潛在可能發生的下一次暴力的恐懼,容易讓你自卑和怯懦,變得更內向而抗拒,甚至把你也變成這樣的人。

這種暴力的形式可能不僅限於摔打、吼叫,任何利用性別、體重、年齡差異優勢對你造成傷害的行為都是畜生。

還有,絕不要自作聰明的用變態心理學的知識去分析應對,「別動不動殺人了就是精神病」。

決定去講這件事的時候,考慮到會引來非議,所以索性跟大家一起聊聊言語暴力。



《羞辱文化》

前幾天我很喜歡的一個作家(微博名:神聖午睡)寫了這篇文章,讀到下面這段的時候我特別觸動,

「你敏感幹,你就會介意別人對你的羞辱,所以你玻璃心。因為『你為什麼那麼介意?你想那麼多幹嘛?』 」

「你膽小,你就不會爭不會搶,所以你活該得不到資源。因為『你為什麼不變得大膽一點?』 」

「你好動,你就不能一動不動地坐滿45分鐘,老師就有權羞辱你,因為『別人怎麼就能坐著?』 」

大家可能覺得無可厚非,這就是一個「好小孩兒」的形象,而這個好小孩兒的核心內容就是:可以愉快的接受各種有可能的侮辱。大人希望你怎樣就怎樣,不需要大人體貼,因為別人都行你怎麼就不行,你為什麼不能做好一點,你想那麼多幹嘛...

羞辱文化在成人世界裡更是開了大花:互相嘲笑。舉個慄子,店裡經常遇到鼻孔長在頭頂,二郎腿敲到天上的人:

你水流不好

你溫度不對

你咖啡有鹹味兒

你拉不出哆啦A夢

你勺子一攪合就把粉和水隔離開了...

你讓水壓在粉上面,氣壓過高了就...

水的PH值不對啊...

你買probat就是炫富,就是崇洋媚外...

你不開門就是沒禮貌...

這種應該就是江湖上流傳以久的,把你拉到同一智力水平,然後用豐富經驗打敗你的作戰方式吧。

對啊,我也羞辱他們啊,傻逼唄。(我就說髒話你來打我呀~)


我想說的是,每個人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個性,每個店也可以有自己的個性,但絕不應該因為他的個性,它的特點而被羞辱。

「敏感的孩子有藝術氣質,有極為豐富美麗的內心世界,總是非常在意他人的感受,富有同情心;膽小的孩子懂得判別危險,邏輯性往往很強;好動的孩子體力充沛活力無限,行動力和勇氣往往都很強。」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喜歡自己。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無論有多少財富,都很難獲得幸福的感覺。


同樣一杯咖啡同樣的方式衝,華夏衝的入嘴就滿是風味,非常熱烈,後段十足;而我衝的總是柔和的,慢慢的品body感才出的來。

變量因素太多了,每個人的口味也差太多了。我就特討厭抱著懷疑的態度,還硬要印證自己是對的人,你們都是家教良好的爺。(潛臺詞就是你長大了,你媽媽不管你了是不是?)

兩點:第一好喝;第二開心。如果大家到店裡,我們所做的能同時滿足兩點,或者前後存在因果關係,我都非常開心,但是如果只能滿足一點,我會繼續努力。

從2016年2月15日入行到今天4月19日,兩個月零四天,手衝經常缺少後段,body不夠圓潤,風味太平,奶泡不細,拉花太醜...

最熟練的還是要數洗杯子了...


所以謝謝那些從當初到今天接受我、支持我、包容我、鼓勵我的咖友們,依舊歡迎大家指正問題,或者一起學習、討論,可以共同成長和進步。

希望某一天我們能一起見證中國咖啡文化的大繁榮~


相關焦點

  • 家庭暴力不止肢體暴力那麼簡單
    家庭暴力是在親密關係的背景下發生的。例如,當前的親密伴侶或以前的親密伴侶關係,家庭關係,或者非正式護理關係。可能是女性被男性虐待,或者是男性被女性虐待。家庭暴力不僅是異性戀關係的一部分,還可能發生在同性伴侶和LGBTIQ+團體中存在的其他親密關係中。
  • 面對學生的不良行為,教師要控制情緒,拒絕語言暴力和肢體衝突
    教師善於控制情緒,首先要拒絕語言暴力。有的學生上課搗亂,屢教不改;有的學生做事拖拉,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專愛與教師對抗,不服管教。面對油鹽不進的學生,老師有時真的很頭疼。說一遍不聽,說兩遍還那樣,說三遍與老師對著幹。怎麼辦?
  • 肢體暴力是一種傷害,情緒暴力則是另一種傷害
    耐心只有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才會展現出來,而由此你才能感受到它。然而,當你在你的伴侶臉上看到一種表情寫著:「我對你很有耐心。」這可能是一個警示,暗示你正處在一段暴力關係中。 肢體暴力是一種傷害,情緒暴力則是另一種傷害。這些攻擊也傳達了含義。
  • 別讓「愛的語言」變成「語言暴力」,父母要學會好好說話
    而語言暴力雖然沒有通過肢體的傷害讓人造成傷害,但是卻會導致被語言暴力的人精神和心理上嚴重創傷,情況嚴重的話還會導致他們出現難以治癒的心理疾病。 比如說抑鬱症、躁鬱症和焦慮症這類疾病,很多都是因為施害者的語言暴力導致受害者蒙受在壓抑的環境當中,久而久之就讓受害者的心理出現問題。
  • 簡陽市婦聯家庭教育網絡直播課程(八)——《解讀語言暴力》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好的暗示會促進孩子更加自信,不斷追求進步,而壞的暗示則會變成一種「語言暴力」,使孩子產生挫敗感,變得自卑、消極甚至抑鬱。>對孩子來說,父母習慣性差評、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包括說話時鄙夷的神態和不耐煩的姿勢,都可歸為語言暴力。
  • 淺析網絡語言暴力:今天你「暴力」了嗎?
    一時間,人們紛紛帶著懷疑和獵奇的心理,開始探討他為何自殺。我認為,抑鬱症是他走向不歸路的直接原因,但網絡上那些難聽的、惡毒的話,卻是壓倒他的最後一棵稻草。尤其是網絡的蓬勃發展讓普通大眾和明星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小。曾經我們只能在電視上、報導上見到的明星,這下活生生地出現在了我們的生活裡。他們不再神秘,不再有距離感,我們可以輕易參與進他們的生活,對他們品頭論足。而這就讓一些人有了發洩的地方。而明星也就成了網絡語言暴力的最直接的受害者。
  • 為何家庭暴力的施暴者中,母親給予的語言暴力的佔比最高?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何為家庭語言暴力。家庭語言暴力是指家庭成員訴諸於口頭或書面語言的暴力行為,即使用辱罵、詆毀、蔑視、諷刺、挖苦、嘲弄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使受害者在心理方面遭到侵犯,屬於精神傷害的範疇。
  • 學會非暴力溝通,拒絕語言暴力
    溝通是相互的,好的溝通拉近雙方的關係,不好的溝通是一種暴力語言是窗戶,或者是牆,他們審判我們,或者讓我們自由。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想過和"暴力 "扯上關係。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上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者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 暴力不僅是對肉體上的傷害,還包括語言傷害
    在你的意識裡,暴力是什麼?戰爭,迫害,鬥毆,打人……沒錯,這些都屬於赤裸裸的暴力範疇。可暴力的範疇遠不止於此,還有可能被很多人忽略的部分:語言。語言也是施暴的手段之一,並且更隱蔽,不容易被鑑定,專業術語叫「語言暴力」。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個詞可能會頻繁聽到:家庭暴力,就是大家口中的家暴。2019年鬧得眾人皆知的恐怕非「宇芽家暴事件「莫屬了,最終以相關部門介入收場。
  • 「神女」的夢魘,網絡暴力比肢體暴力更可怕
    然而校友並不買帳,甚至開始多了一些不友好的評論,並引來外校學生的圍觀,「齙牙」「你長得像羅玉鳳」「長相和家境不符」「小學就整過容」「男朋友多到數不清」「炫富女」「……」。一個杯子三百萬,年收入幾億,男朋友不間斷,小學就整過容的神奇女子,簡稱「神女」,就此被你一言我一語創造出來。女孩越是在貼吧反駁,就招來越多的誹謗。
  • 為人謙和的中學教師因長期受妻子語言暴力,持刀殺害妻子後跳樓!
    家庭語言暴力越來越多,語言暴力對感情的殺傷力絲毫不弱於肢體暴力。小編認為,二人相識是緣、喜結連理是份。夫妻二人相處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相濡以沫,學會包容和諒解。此案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由於語言暴力引發的慘案。希望夫妻之間緊守住各自的底線,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 家庭暴力有哪些表現形式?
    眾所周知,家庭暴力對受害者的傷害是巨大的。然而,家庭暴力的表現形式遠不止肢體暴力一種,施暴者可能會在精神、性、經濟等多個方面施壓,以實現自己的支配慾。遇到家暴,你該怎麼辦呢?陸曉仁律師解答:一般人理解中的「家暴」就是電視劇裡安嘉和對梅湘南用腳踩臉、拳打腳踢的行為,其實家庭暴力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大致分為:身體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經濟制約等幾個類型。
  • 《西蒙的爸爸》:如何跳出「語言暴力」傷害下的情緒怪圈?
    從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出,語言暴力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以至於使西蒙想要以結束自己的生命來擺脫欺凌。而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語言暴力的情況也在屢屢發生。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談一談語言暴力這個話題。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抄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範疇。而低齡的語言暴力,就是襲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很多情況下,語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關係,受害者通常缺乏自衛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語言暴力就屬於這一類。
  • 語言暴力有多可怕?女兒哭著求我轉學,最後我決定這樣做
    因為,比起簡單粗暴的肢體暴力,在很多時候,我個人會覺得語言暴力更加恐怖。如今,人們能在各種社交平臺上,針對各種事件去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讓人氣憤的是,「鍵盤俠」這類人也應運而生。
  • 遠離語言暴力,別讓惡語傷了孩子的心
    說到對孩子的傷害事件,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搶劫、敲詐勒索、綁架、性侵等惡性事件,以及校園暴力、體罰等肉體上的傷害。當然,這些傷害對孩子造成的惡果不言而喻,作為家長,是有責任保護孩子遠離這些傷害的。但是,我們在這裡想強調的是,除了這些「硬性」的傷害外,還有一種常見並且往往被人們所忽略的「軟性」傷害,必須引起大家的重視,那就是語言暴力。
  • 親密關係遇到肢體暴力、情緒無常或言語攻擊等情況,需儘快解決
    親密關係中,對方一旦出現肢體暴力,尤其不止一次,比如2、3次的情況,必須要儘快停止交往。不能讓被傷害次數再增加。 或者和你說話時,總是貶損忽視,甚至不搭理你。並且試圖控制你的財產等,對你的家人也不尊重。 當這樣的情況出現數條時,就會埋藏肢體暴力的隱患。這時需要雙方溝通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 「媽媽,求求你不要再罵我了」:語言暴力正一步步毀掉孩子
    我們都反對肢體上的家庭暴力,卻常常忽視了語言暴力的殺傷力。 伴侶的一句話,可能讓你如鯁在喉,難以釋懷,而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話,也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記得有一部紀錄短片,叫《語言暴力的傷害》,講述了6名看守所少年犯的故事。
  • 情侶之間如何解決感情中的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是種病態,每次他開口罵人,我就不作聲,不理他,我在想,是不是應該對罵!啥也不管了,愛咋地咋地,每次他罵人,我總考慮周邊環境,比如說有一次他開車的時候。本來一路走高架可以直接回家,但是我突然想起來一件事,要半路拐到一個朋友家把一件重要的東西給她,我問老公,我們可以去一趟嗎?他很溫柔的說可以。
  • 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會遭到身體暴力和精神暴力
    這些在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會遭到身體暴力和精神暴力等多重傷害,伴隨暴力而來的心理創傷就像一個烙印打在每一個被害人身上。家庭暴力法律最新規定根據婚姻法及反家庭暴力法的相關規定,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給其他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後果的侵害行為。
  • 語言暴力:一把不見血的刀,你還在用嗎
    然後實驗人員找來學生們錄製正面的讚美和負面的指責,然後將這些錄音分別循環播放給植物。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遭受指責的植物枯萎了,而遭受讚美的植物卻生長的很茂盛。近日,日本桌球女神福原愛被拍到與男性朋友同框,有媒體表示福原愛出軌,後臺媒爆料福原愛與丈夫江宏傑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