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後,辦公室沒人,淼哥坐在辦公桌前看錢乘旦寫的《英國通史》。
娟妹一陣風似的跑過來坐下:「淼哥、淼哥,剛才我去巡視病房,看到65床孕婦在那裡哭的稀裡譁啦的,她老公也垂頭喪氣的坐在床腳,這是咋的啦?」
淼哥頭也不抬、繼續看書:「唉,我也很同情她們,昨天已經和孕婦及家屬交代了三次病情。
該說的話已經說完,道理她們都已明白,現在是她們做決定的時候了。
65床現在懷孕21周多,昨天凌晨躺在床上睡覺,忽然羊水破了。
120救護車送到我們醫院,急診醫生告訴她們這屬於難免流產,應該是保不住了。
孕婦和家屬當時就懵了,說什麼都要保胎。心情我們可以理解,兩個人結婚數年,好不容易有了一個愛的結晶。
熬過早孕反應的噁心晨吐,度過唐氏篩查的提心弔膽,有了寶寶在肚子裡翻騰的快樂,該做的產科檢查一次沒少,該注意的孕期禁忌儘量避免。
怎麼好好的,就說胎兒保不住了呢?雖然羊水破了,可明明寶寶還在肚子裡動呀。
醫生不能只懂醫術,更要學會換位思考。突然告訴孕婦這個結果,她們一家人肯定接受不了,所以我們一開始還是給她保胎了。
昨天早上處理完所有的病人,我請孕婦老公來辦公室坐下,舉著個飲料瓶給他解釋病情:
請看這個瓶子,想像裡面有一條魚,現在瓶子破了個洞,水在噗噗的往外流。
因為重力的原因,這個液態的水是會不停的往外流,直到水位低於瓶口。
水少了,魚在裡面會不舒服,魚一撲騰就會撞到瓶壁上。目前沒有把洞補上的辦法,要麼把瓶子豎起來,要麼把魚趕緊拿出來。
還有一種辦法,先讓魚在這個瓶子裡再養養,注意魚的動靜,萬一發現它奄奄一息,趕緊把魚拿出來。
好了,現在我們把這個瓶子想像成您太太的子宮,把魚想像成子宮裡的寶寶。
羊水破了,目前醫學還沒有進步到可以把這個洞補上。讓您太太倒豎著,明顯不可能;現在把寶寶拿出來,沒辦法存活。
那麼還有一種辦法,就是讓您太太頭低腳高位,儘量讓宮頸口高一點兒,讓水流出來的少一點兒,我們期待這個寶寶能再長長。
當然,晚期羊水大部分就是寶寶的尿,這是會不斷生成的,一邊生成一邊外流,就像堵著長江水的三峽大壩。
有壩,但水是流動的,水位的高低,要看入的多還是出的多。
這個飲料瓶是沒有彈性的,魚再怎麼撲騰它不會變形;子宮不一樣,子宮會收縮。
寶寶周圍的羊水少了,一動就會刺激到子宮,子宮就會收縮,羊水就進一步的流,寶寶就更加不舒服,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最麻煩的事情,不是水流幹了,而是水變臭了。
這個飲料瓶如果是密閉的,裡面的飲料12個月不會變質。但如果瓶子破了,過不了多久飲料就會變質,因為細菌。
同樣的道理,羊水破了,洞洞裡的PH值和微環境會變化,正常的菌群被破壞,有些致病菌會滋生。
完整的瓶子是天然的保護屏障,破了的口就是敵人攻進來的漏洞。
致病菌會往上侵犯,媽媽就有可能出現體溫升高、脈搏增快、宮底壓痛、洞洞異味等,這個叫絨毛膜羊膜炎。
寶寶也不例外,會出現胎兒感染及新生兒感染。我們臨床有個比喻:寧可摘下一個青蘋果,也不願意摘下一個爛蘋果,感染的寶寶,預後很差。
以目前的醫療水平,孕周小於24周,我們稱為無生機的胎膜早破,孕周24-31周+6,我們稱為遠離足月的胎膜早破,孕32-36周+6,我們稱為近足月兒的胎膜早破。
孕周越大,希望越大,目前一流新生兒科的搶救水平,孕24周以上的寶寶,存活的機率超過60%。
羊水破了,有五個目標孕周:孕24周、孕27周+6、孕31周+6、孕33周+6、孕36周+6。
您太太現在孕21周多,到第一個目標孕周還有近20天。這20天,您太太要儘量保持臀高頭低的姿勢,因為要減少羊水往外流的速度。
長期臥床的問題、洗漱吃飯的問題、大小便的問題.她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我們需要監測您太太的體溫、脈搏,定期抽血化驗有沒有感染,要觀察羊水有沒有變色,子宮有沒有壓痛,胎心有沒有變化。
宮縮來了抑制宮縮,感染來了控制感染,但醫療技術不是萬能的,在期待寶寶靠近這些目標的過程中,情況隨時會發生變化。
萬一宮縮抑制不了,寶寶就會出來;萬一感染控制不了,媽媽可能會有危險。
到了孕24周,再談下一個目標孕27周+6;到了孕27周+6,再談下一個目標孕31周+6……
我們希望寶寶孕周越大越好,寶寶越大,花錢越少,預後越好,這個道理您明白吧。
好了,該交代的病情交代完畢,飲料瓶我送給您,您去給老婆講講。」
娟妹讚嘆道:「淼哥,我不服老奶奶就服你!飲料瓶、魚、三峽大壩,你講的這麼通俗易懂,他肯定理解了。」
淼哥放下書揉揉肩膀:「我直接給孕婦交代病情,怕她受刺激,有牴觸情緒。我把飲料瓶給老公,讓他自己去給太太講。
老夫老妻的,他懂得分寸,知道對方什麼話能聽,什麼話不能聽,溝通起來更順利。
等到下午的時候,我親自去給65床孕婦講了一遍羊水破了的道理,看的出,她對繼續保胎沒那麼堅決了。
等到下班的時候,我又去交代了一遍。這種特殊病情需要反覆交代,加強印象,減少糾紛。
我告訴她們:道理說明白,風險講清楚,即使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在安全的前提下,在不違反醫療原則的前提下,我們儘量滿足她們。
醫務人員和親戚朋友,很多情況下只能給出建議,沒辦法拿主意。
最終能做出決定的,只能是他們夫妻兩人,醫生只能告知,家屬只能協助,因為所有的後果都是他們面對。」
娟妹嘆了口氣:「看樣子,他們是決定放棄了!」
淼哥45度望著天花板:「遇到選擇困難的時候,如果沒有危險,最好讓患者充分考慮,給他們時間,千萬不要催。
大家都是很理智的,有些事情需要全盤考慮。只要不是違反公序良循,沒有違反醫療原則,我尊重患者的決定,畢竟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對於她們,我個人覺得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分析分析原因,下次懷孕時提防,儘快從陰影裡走出來,以後日子還長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