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由美國70年代著名名搖滾歌手
Don Meclaen創造以此來紀念梵谷
我是一個看不懂藝術的門外漢,一個嚮往藝術的追逐者,「梵谷」這個名字就像是生活常識一樣,也在我的腦海裡儲存著,我並不是梵谷畫派的狂熱粉,(只因不懂吧~)
起初的我只是因為想在「畫裡話外」這個欄目裡寫點什麼!寫些跟雙兒繪畫有關的事情,寫些能讓我們雅俗共賞的東西。翻看歷史畫卷,國內外那麼多知名的藝術大家,也不知道要從何下筆。
在一次偶然翻閱繪本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了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小幸運兒和大藝術家》系列叢書。
英國《衛報》中寫道——「美麗迷人的藝術啟蒙讀物」,也啟蒙著我的心靈。
英國《經濟觀察報》也這樣寫過——「通往藝術殿堂的優秀嚮導」。開啟了我「畫裡話外」的風向標。
聽過《梵谷和向日葵》的故事,再來看一看世人眼中一個空前絕後,在毀滅之後閃耀出無比輝煌的——文森特·威廉·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
先讓我們從2017年熱播的《至愛梵谷》開始吧
《至愛梵谷》電影海報
自國外上映以來
已有好一段時間,
我也是才知道,
是否有朋友去觀看了呢?
即便沒去看過,看下圖的動畫,
是不是也會像雙媽一樣,
紅著眼眶,偷偷的抹起了眼淚。
「梵谷的回眸瞬間,
我已經淚流滿面。」
為紀念梵谷125年誕辰
由導演多洛塔.科別拉(Dorota.Kobiela)
和曾執導《彼得與狼》的導演
休.韋爾什曼(Hugh Welchmang)
共同創作。
世界首部全手繪油畫電影,
以梵谷畫作解讀梵谷本人的一生。
預告片一出,
就驚豔全球,
在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
榮獲了觀眾選擇獎,
斬獲上海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動畫片。
這位不善言辭,
卻渴望傾訴的畫家,
一生中有800多封信件,
寫滿了他創作的情感,
而絕大多數信件都寄給了當時在巴黎的親弟弟提奧。
他的最後一封心裡,
有這樣一句話:
「只有畫畫才能表達我心中之所念。
梵谷在他37年的一生中
一共創作了1000多幅作品。
29歲的梵谷才開始拿起畫筆,
在短短8年內,
創作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藝術品
梵谷傳奇不朽的一生多次被搬上電影
銀幕
1956年美國版《梵谷傳》
中文名:《梵谷傳》,
也有翻譯為《慾海浮生》
或者《生活的欲望》
導演: 喬治·丘克(George Cukor)
文森特·明奈利(Vincente Minnelli)
主演: 安東尼·奎因(Anthony Quinn)
1987年,澳大利亞拍攝的
《凡高的生與死》
1990年荷蘭 / 英國 / 法國和拍的《凡高與提奧》
1991年莫裡斯.皮亞拉
(Maurice Pialat)執導的《梵谷》
《夢》是1990年由本多豬四郎、黑澤明執導的日本電影
電影是一部十分特殊的短篇集。
由八段夢境所組成
第五個夢:烏鴉。
喜愛繪畫的"我"在博物館中欣賞梵谷的油畫,
卻走進了畫中世界,
遇見了梵谷
推薦兩本書籍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別名「梵谷」或"梵谷",荷蘭後印象派畫家。
出生於新教牧師家庭,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
梵谷生前坎坷潦倒,窮困至極,鍾情畫作卻無人欣賞,1987年7月份隨著麥田裡的一聲槍響結束了他悲苦的一生。
當時他患有精神病,焦躁,多疑,幻聽.讓他出現吃顏料,喝煤油燈怪異行為。最後因割掉自己的耳朵而住進了法國南部額精神病醫院。
在那個時候,梵谷的畫是超前的,是獨特的,是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的,是不被人們所接受的,因此也是悲劇的,是毀滅性的。
在毀滅的同時梵谷創造出了奇蹟,如今我們以各種形式來紀念這位拼死為人間換來藝術崇高與輝煌的偉人。
最直白的文字,最溫柔的歌聲,最唯美的影視動畫,最迷人的啟蒙讀物。在《至愛梵谷》上映之時,我僅以我個人的理解和方式來追溯這位讓人肅然起敬的藝術家。
聲明:文中圖片及部分文字均來自網絡搜索,雙媽整理成文,如有出處請聯繫:Together一起玩
點擊「閱讀原文」是「墨染詩水」對
《至愛梵谷》的視頻剪輯
一起玩兒計劃
聽故事\玩兒手工\愛生活\愛美食
畫裡話外
帶你一起去看詩和遠方
育兒親子
我們永遠在一起
歡迎關注「Together一起玩」
歡迎掃碼關注雙媽微信號,入住:「Together一起玩」部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