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春分」的由來你知道嗎?

2020-12-13 川北在線網

二十四節氣「春分」的由來你知道嗎?

時間:2020-03-20 09:5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十四節氣春分的由來你知道嗎? 今年春分的時間是公曆 2020年 3 月 20 日星期五11點48分35秒,農曆庚子年二月(大)二十七號。 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此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北移,故春分也稱升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每年公曆大約為3月2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春分」的由來你知道嗎?

 

  今年「春分」的時間是公曆 2020年 3 月 20 日星期五11點48分35秒,農曆庚子年二月(大)二十七號。

 

  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此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北移,故春分也稱「升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每年公曆大約為3月20日左右,太陽位於黃經0°是為春分(Vernal Equinox)。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新年,有著3000年的歷史。

 

  一、春分的由來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四個節氣。「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一個「分」字道出了晝夜、寒暑的界限。這時太陽黃經為0度,太陽的位置在赤道上方。曆書中記載「鬥指壬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為春分。」春分通常特指太陽視黃經位於0°的時刻,在每年農曆二月十五前後(公曆約為3月19日——22日期間)。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也是節日和祭祀慶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周禮天子日壇祭日。

 

  《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二、天文氣象

 

  每年公曆3月20日左右,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為春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春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即一天中白晝長於黑夜;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中白晝短於黑夜。故春分也稱升分。

 

    值得注意的是:北半球各地從冬至開始白晝越來越長,但是從春分開始白晝才比黑夜長;從夏至那天開始白晝越來越短,但是從秋分開始白晝才比黑夜短。

    三、春耕大忙

「二月驚蟄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樹造林的極好時機,古詩就有「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之句。在火熱的農忙季節,要繼續用我們的雙手去綠化祖國山河,美化我們的環境。

俗話講:「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

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後忙耕田。春季大忙季節就要開始了,春管、春耕、春種即將進入繁忙階段。春分過後,越冬作物進入生長階段,要加強田間管理。由於氣溫回升快,需水量相對較大,農民朋友要加強蓄水保墒。「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四、民間民俗

民間活動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開始。

  (一)放風箏,婦女小孩放風箏。並在風箏上寫上祝福 希望天上的神看到。

 

  (二)簪花喝酒:無論男女老少都簪花。

 

  (三)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雜書十首》:寫字彈琴無意緒 踏青挑菜沒心情。飲食方面,則有春菜,春湯,春酒等。

 

  (四)豎蛋: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遊戲」,尚難考證。

  (五)吃春菜:嶺南風俗,昔日四邑(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

 

  五、詩詞

 

  《春分》長卿

 

  日月陽陰兩均天,玄鳥不辭桃花寒。

 

  從來今日豎雞子,川上良人放紙鳶。

 

  《七絕·甦醒》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

 

  時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綠腰肥。

 

  《偷聲木蘭花·春分遇雨》

 

  天將小雨交春半,誰見枝頭花歷亂。

 

  縱目天涯,淺黛春山處處紗。

 

  焦人不過輕寒惱,問卜怕聽情未了。

 

  許是今生,誤把前生草踏青。

 

  《春分日》徐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雲。

 

  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

 

  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

 

  《癸丑春分後雪》宋 蘇軾

 

  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

 

  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

 

  不分東君專節物,故將新巧發陰機。

 

  從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御臘衣。 [5]

 

  《南鄉子春分》(相城寒雨客)

 

  風雨半春長,龍抬頭日日麗光。

 

  鄰塘睡蓮預驚萍,漣漪。

 

  踏春不見臥盼蘺。

 

  春分豔陽天,齒兒戲發發更藏。

 

  宜蘭伴窗翠正好,笑揚。

 

  牽纖菜花青徑香。

 

  《蝶戀花》葛勝仲

 

  已過春分春欲去。

 

  千炬花間,作意留春住。

 

  一曲清歌無誤顧。

 

  繞梁餘韻歸何處。

 

  盡日勸春春不語。

 

  紅氣蒸霞,且看桃千樹。

 

  才子霏談更五鼓。

 

  剩看走筆揮風雨。

 

  《畫堂春》仲並

 

  溪邊風物已春分。畫堂煙雨黃昏。

 

  水沈一縷嫋爐薰。盡醉芳尊。

 

  舞袖飄搖回雪,歌喉宛轉留雲。

 

  人間能得幾回聞。丞相休嗔。

 

  《踏莎行》歐陽修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

 

  千花百卉爭明媚。

 

  畫梁新燕一雙雙,玉籠鸚鵡愁孤睡。

 

  薜荔依牆,莓苔滿地。

 

  青樓幾處歌聲麗。

 

  驀然舊事心上來,無言斂皺眉山翠。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春分
    二十四節氣的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一起學習紀錄片中出現的實用英語表達、感受全國各地多樣的民俗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春分是重要的節氣,是太陽直照點從南半球回到北半球的分界點。
  • 二十四節氣背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在學習奇門的過程中,作為參考資料,二十四節氣不可或缺,它對奇門到底有什麼作用呢?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是確定農曆的重要依據。二十四節氣依次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12星座早已不是12星座,而二十四節氣仍是那個二十四節氣
    我發現年輕人大都知道十二星座,甚至有的對星座聊得頭頭是道,有時候一聊天,如果發現星座相同或是相合,就自然拉近距離!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12星座早已變成了13星座,同時也很少有年輕人能完整記得二十四節氣和二十八星宿!其實它們最初的誕生原因都跟時間和空間有關!
  • 二十四節氣的正確叫法很多人都不知道
    大暑一詞,聽來就與潮溼悶熱、清涼的冰飲、樹蔭蟬鳴相關,但鮮少有人意識到,大暑還與農曆六月有關,在過去,二十四節氣除了可以幫助人民區分物候變化外,也可以作為曆法使用。二十四氣的由來首先要說明的是,二十四節氣是現代人的叫法,古代稱之為二十四氣。
  • 中國古代曆法之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民間傳統節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辦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節氣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24節氣由來來。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別在十二個月裡面。
  • 十二星座與二十四節氣
    之前很多朋友詢問自己的生日是哪個星座,總是分不清楚陰曆和陽曆,今天教給大家一個方法,對照你出生時間與節氣之間的關係,看看自己在哪個「中氣」點出生的。大家可以看到節氣每年的日期會有兩天差別,所以你要看看自己出生那年具體是那天進入那個節氣。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近日,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在安徽壽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有關專家學者匯聚這座千年古城,共同探討如何傳承保護好二十四節氣文化,如何讓農耕時代的二十四節氣講出新時代的精彩故事。
  • 20日迎春分節氣春分是啥意思 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道理嗎
    20日迎春分節氣春分是啥意思 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道理嗎時間:2020-03-20 11:42   來源:文/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日迎春分節氣春分是啥意思 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道理嗎 馬上就要進入3月份下旬了,而在3月20日就要迎來春分節氣了。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同學,你知道二十四節氣的含義嗎?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了,二十四節氣就是中國農耕文明智慧的結晶,是華夏民族在長期自然環境中不斷總結、推演、歸納出來的。二十四節氣對人們的生活、農耕都有著極為科學的指導意義。即使是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依舊是如此。春季立春:鬥指寅;太陽黃經為315度。
  • 詭秘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實際內涵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參照兩個場景:場景一:沙漠特點:白天和夜晚的溫差非常大。所以春分和秋分代表陰陽平分,而夏至和冬至代表陽極和陰極。形成了二分二至,陰陽四象就有了初步的劃分。從冬至開始,陽氣漸升,春分之前陰氣盛,春分之後陽氣盛。從夏至開始,陽氣漸降,秋分之前陽氣盛,秋分之後陰氣盛。
  •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劃分的?
    為了彌補這一點,古人又根據回歸年的長度設計了二十四節氣,加入到曆法中。圖2 地球公轉軌道與二十四節氣。繪製:張一潔。在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偕其門人編撰的《淮南子·天文訓》(公元前140年左右)中,就有對二十四節氣的完整記載,其名稱和順序都同現今通行的基本一致。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置所反映的寒暑變化並結合相應的氣象條件和自然現象(即物候)來命名的。
  • 二十四節氣劃分與計算
    平氣在古代,通常將冬至到冬至之間的時間段(約365.25日)也就是歲實(回歸年),分割為24段(每段約15日2時5刻),每段起始於一個節氣,依次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 春分至,春意濃|如何用英語來表達春分節氣?
    春分時節,惠風和煦。對於這一節氣,語文老師可能會這樣說:春分有「風雨送暖季中春,桃柳著妝日煥新,赤道金陽直射面,白天黑夜兩均分。」這樣的優美詩句。地理老師可能會這樣說: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春分日這一天全球晝夜等長,白天和黑夜各為12小時,春分過後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那麼英語老師會如何說呢?來和小天一起了解一下吧。
  • 鄭州公交上線二十四節氣之冬至主題車廂
    大家一起來登上鄭州這輛「二十四節氣之冬至節」的主題公交看看吧。12月21日,冬至當天,B38路車長黃菲早班下班後沒有回家,而是簡單吃了幾口飯又回到了公交場站,因為她下午要化身講解員,登上自己提前打造好的冬至節主題公交車,為乘客們講解關於冬至和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和傳說故事。
  • 二十四節氣歌 藏著哪些看點
    蘊含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內涵的二十四節氣是如何產生的?還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完整的「節氣歌」是怎樣的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由於農耕生產與大自然規律息息相關,上古先民為了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總結了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形成了這一體系。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 二十四節氣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春分後十五日,北鬥星柄指向乙位,則清明風至」,「清明」節氣由此得名」。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 二十四節氣之溯源(圖)
    在這些文化遺產當中,「二十四節氣」堪稱一朵「奇葩」。在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周年之際,新報請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曾獲天津市科技傳播終身成就獎、天文科普教育家趙之珩和大家解析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起源、曆法的關係以及劃分。新報記者 梁爽  — 二十四節氣起源和三種曆法 —  二十四節氣的起源,還要從當今世界通用的三種曆法說起:分別為陽曆、陰曆、陰陽合曆。
  • 反映氣象、民俗、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中國人應用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和各種民俗活動,許多民眾都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各地都編出一些詩歌,或者是「順口溜」,幫助記憶、理解二十四節氣,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歌就是這樣的產物。前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順序和名稱。每個節氣只用一個字代表,每句話是一個季節,三個月共六個節氣,每兩個節氣為一個月。前四句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後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所在的時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 二十四節氣·春分(上)
    豎蛋春分「豎蛋」何以成為「世界遊戲」,尚難考證。哥倫布當年回擊嘲笑他發現新大陸是偶然的人時,就將雞蛋磕平一頭,用以說明「簡單但不是人人都能」的道理。春分地軸66.5度傾斜,與黃道平面處於力的相對平衡,有利於豎蛋。其次天氣清朗,人思捷手穩,易於豎蛋。
  • 二十四節氣蘊藏古人大智慧,你真的了解它嗎?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勞動人民掌握農事季節的經驗總結對於節氣的變化,影響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農業發展,應季的養生都是和節氣息息相關。二十四節氣是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而創立的。自然界氣象、物候的變化在二十四節氣中直接反映出來,為農事活動提供了科學依據。二十四節氣通過指導農事,大大地提高了古中國的糧食產量,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一大功臣。2016年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胡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正式被列為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