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吃螃蟹。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煮熟了,打開殼直接吃。
然而,從千年起,我們的祖先吃螃蟹就開始作了。
據記載,周代人在祭祀時,就會以青州的「蟹胥」作為進獻的食物。
「蟹胥」,主要用螃蟹中的蟹黃和其他調料做成的醬。這種殘暴高膽固醇的美味一直延傳到現在,就是蟹粉,或者是更高純度的禿黃油。
想到當初在蘇州,吃一盆油高脂膩的炒蟹粉,明知高膽固醇卻依舊停不下口。我最喜歡的吃法,是盛一小碗「太湖二鮮」(太湖銀魚炒蛋白,蓴菜),上澆一大勺炒蟹粉,圓滿。
炒蟹粉
蟹粉已經如此,那麼禿黃油呢?
禿黃油,蟹之精華
在吳儂軟語中「禿」代表僅有,「黃油」代表黃色的油醬,吳越之地專指蟹膏蟹黃。一碗地道的禿黃油,是絕無意思蟹肉摻雜進去的。
相比蟹肉、蟹黃、蟹膏混合而成的蟹粉,禿黃油只取了螃蟹的蟹膏、蟹黃,更加純粹和費工。
螃蟹的精華凝為一口,入口是道不盡的鮮美逼人,滑膩溫潤。
如果用禿黃油拌飯,只在飯尖上堆上一勺,就可以下掉一碗,碗底留下的黃燦燦的蟹油,都想舔乾淨。
禿黃油起源
至於禿黃油的起源,一說是來自於青樓菜,姑娘為了留住恩客的心思,獨創出來的菜式。
殷商時代起源的青樓,是一個高級的文化交流場所,對於姑娘才色有著很高的要求,相貌、口才、歌舞自不必說。青樓裡的姑娘家和恩客認識之後,要經過常規的「約會過程」,恩客差人請姑娘出來,看看戲吃吃飯。熟識之後,姑娘要留住恩客,回請恩客吃飯,稱為「桌上」,也是頗要花點心思的,為此弄出了不少菜式。
「禿黃油」也是理所當然了只用蟹膏和蟹黃,以費工和貴价聊表心思。
撇去奢侈的單吃,搭配同樣水裡地上的鮮物美妙自不必說,即使搭配平凡到不行的清淡食材,也是滿嘴留鮮,拌飯、撈麵、炒䰾肺、煮豆腐、扒蔬菜...
製作過程
如果你有興趣在家試一試自己做一份貨真價實的禿黃油:
拆蟹,只取蟹膏、蟹黃,用豬油低溫翻炒,加入薑末和紫蘇末,最後再加入糖、鹽和雞湯收汁而成。
夜也深了,如果這時候有一瓶禿黃油,才叫今夜無憾。
一千零一夜,美好的物品能治癒!
每晚一個好物治癒的故事!
手機淘寶首頁下拉,進入淘寶二樓觀影!
複製這條信息,打開👉手機淘寶 👈即可看到【我正在#淘寶一千零一夜#觀看《螃蟹姑娘》,快來一起圍觀吧》】¥AALGeZQS¥http://e22a.com/h.0PZTzy?cv=AALGeZQS&sm=f4db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