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滲透小吃行業,如何打造年輕人喜歡的爆款?

2020-12-13 騰訊網

在新消費、地攤經濟、夜經濟等浪潮推動下,流動的街頭小吃攤,正變身連鎖、加盟式門店進駐商場「掘金」。臭豆腐、鍋盔、烤冷麵、螺螄粉、鴨脖被包裝成一個又一個網紅小吃,文和友、阿甘鍋盔作為網紅小吃品牌已在全國開出千餘家門店,曾經的小吃代表——黃燜雞、沙縣小吃、蘭州拉麵、麻辣燙,也開始走向連鎖品牌化。

賦予市場潛力的正是新一批消費主力群體不會消失的餐飲消費欲望與更高更新的消費期許。《2019-2020年中國小吃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小吃消費群體日益年輕化,26-30歲年齡段的訂單量佔比達到38.1%,「90後」、「95後」是小吃的重要消費群體。

而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95後、00後年輕人的飲食習慣已經零食化,從行業角度看,小吃可分為果腹類小吃和零食類小吃,用果腹類小吃代替正餐,或非餐時段吃零食類小吃吃到不想吃正餐,都是當下年輕人生活常態。在第九期《餐飲人圓桌匯》視頻訪談欄目中,美團餐飲系統產品市場負責人王東烽就曾提及這一觀點。

小吃與正餐的界限模糊,也給小吃市場帶來更大機遇。機遇大背景下,吸引來大批參與者,上述《報告》同樣指出,目前小吃是餐飲業最大的品類賽道,全國約有500萬小吃商戶。想要在競爭激烈的賽道脫穎而出,真正「掘金」,就要「抓住年輕人的胃」。

選取大眾食材

相信市場「教育」

美團數據顯示,2019年小吃產業訂單量佔比超過1%的細分品類共有17個,麻辣燙、麵條、米粉、粥、包子、黃燜雞、炸雞炸串、米線、餃子等排名靠前。其中,炸雞炸串在2019年訂單量同比增長146.9%。

(數據來源:美團研究院)

而從2019年小吃品類店鋪數量、新增商戶增長最快品牌、訂單量三類排名來看,正新雞排、華萊士、肯德基都在前五之中,這些品牌提供的小吃產品也都與炸雞相關。

為什麼年輕人對炸雞情有獨鍾?

首先炸雞這類油炸肉製品就滿足了年輕人的這種零食化飲食習慣,另一方面,油炸食品在口感等方面天然有誘人特質,對年輕人也更具有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從食材本身來看,雞肉食材在中國擁有廣泛的消費者,具有普適性,同時,基於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巨頭也已經給予市場一段時間的教育,炸雞等產品擁有了相對成熟的市場,雞肉食材的供應鏈也更成熟穩定,容易加工和標準化。因而雞肉也成為了年輕人喜愛和信任的食材。

食材對於小吃選品十分重要,夸父炸串創始人袁澤陸在第九期《餐飲人圓桌匯》節目中就曾提及,食材是消費者選擇的第一驅動力。他表示,夸父炸串在選品時曾從美團上參考了兩大類小吃食品的榜單排名、外賣銷量等數據,一類是串串香,一類是燒烤,他相信市場長期被這兩類「教育」下的結果。

數據顯示,無論是從店鋪數量還是交易情況,串串香所屬的川菜、火鍋、燒烤都是美團上排名前列的品類,生產標準化、消費場景化等特點都令這幾大品類深受年輕客群歡迎,其中採用的食材如牛肉、雞肉、內臟等也已有較高普適性。

事實證明這樣的選擇沒有錯,目前夸父炸串在全國擁有超過130多家店,袁澤陸表示,夸父炸串如今月銷量的前10名,基本跟當時按照數據排名來定的食材產品一致。

不難看出,年輕人的偏好都已記錄在數據當中。而打通了美團、大眾點評、美團外賣幾個平臺的美團餐飲系統,基於平臺上630萬活躍商戶積累的4.6億海量交易用戶數據,融合了豐富的餐飲數據標籤,可以提供涵蓋堂食、外賣和團購業務的線上線下全渠道餐飲生態數據,能夠助力商家選擇大眾化適應度更高的食材、滿足年輕人零食化飲食習慣,真正「抓住年輕人的胃」。

商圈、時段、人群、場景

多維度分析選址

除食材外,很多小吃品類背後還有一些附加屬性左右著年輕人的消費選擇。

從前,很多小吃是「地域名片」,如臭豆腐於長沙、串串香於成都、螺螄粉於廣西,它們背後往往蘊涵著地域、時代的記憶與情節。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消費升級、交通便利、人員流通,品牌連鎖化加強等因素,如今很多地域性小吃去地域化趨勢日益顯著,許多商圈在餐飲業態的引進上也已經開始向地方特色小吃傾斜,更方便了年輕人選購這些地域性小吃。

與此同時,城市商圈數據對於商戶選品選址的參考價值體現了出來。但到現在,依然有很多商家認為門店選址就是要選擇人流量大的商圈,但往往經營一段時間就會發現這樣的地帶競爭也大,真正入店、實現復購的顧客不多,自己還要承擔高昂的店租等成本。

事實上,並非選擇人流量大的商圈就會給商戶帶來高回報,適應當下年輕人的工作生活節奏,不同消費人群在不同時間、區域、場景下對小吃也有不同喜好表現。這就要求商家通過有效數據了解這些表現,從而輔助做選品選址以及後續經營的決策。美團新上線的「大數據選址」功能就能提供這樣的助力。

美團的商圈選址產品可以提供所選商圈範圍內餐飲品類的流水、訂單量、客單價和客流量等核心餐飲經營指標水平,覆蓋堂食、外賣、團購維度。在客戶人群數據上,美團突出商圈範圍內整體餐飲門店及同類競品的顧客消費時段與實付價分布,而並非人群基礎畫像的簡單數據。

同時,美團餐飲系統在操作上也並不複雜,商家可以使用美團餐飲系統查詢全國80個城市商圈數據,同一搜索位置的3公裡範圍內,支持不限查詢品類和次數,同時還可以一鍵下載選址報告,省去繁複開發、多個app查詢對比、計算的過程。

在多維、客觀的數據基礎上生成的選址分析報告,參考價值才更高、才能輔助商家制定不同營銷策略,進行分時段、分層次、分人群的精細化運營,真正「抓住年輕人的胃」。

數據化時代

把決策交給市場

事實上,大概自2015年,從網際網路平臺推動外賣與到店行業的發展開始,數位化的腳步已從用戶線上找餐廳、評價交易、外賣配送等消費側數位化,發展至商家提供線上點餐預定、收銀統計、供應鏈管理等服務的供給側數位化階段。

作為餐飲市場中佔據近半壁江山的小吃領域,同樣也進入供給側數位化變革階段。在這樣的變革中,了解市場需求、藉助有效沉澱數據決策與運營已成為剛需。

藉助美團餐飲系統的大數據分析能力,不少品牌成為了小吃界的「網紅」。火遍西安大街小巷的海鮮先生爆肚面就依靠美團餐飲系統的後臺大數據分析來輔助經營。創始人樊迪舉例,在裝修門店、制定營銷活動時,海鮮先生爆肚面就參考了系統中的用戶畫像數據,「注重的並不是老闆喜歡什麼而是顧客喜歡什麼。」今年自復工以來,海鮮先生九頑爆肚面的營業額增長了40%。

還有在三年時間裡開了300多家連鎖店的廟東排骨。在創立初,創始人李先生為選定主打產品親自走訪了全國30多個城市,嘗遍一百多種小吃。隨著門店越開越多,面臨的門店選址、消費人群各不相同,為了高效管理加盟店,廟東排骨決定採用了美團餐飲系統,而依託系統後臺顯示的各門店哪款產品銷量最好,哪個口味最受歡迎,不同時間段的顧客性別、年齡畫像等數據,廟東排骨就可以進行針對性的營銷策略調整,滿足顧客需求,也更高效地提升了營業額。

不僅新玩家在迎合這一變革,一些老字號商家也已經適應市場變化,開始通過數據了解並滿足市場需求。如夜經濟浪潮下,夜宵市場萌發生機,慶豐包子除了上線美團外賣,通過SaaS系統管理點餐和收銀,提升店鋪運營效率外,還靠數據導向順應市場,研發烤串滿足夏季夜宵市場。

數位化時代下,在品類豐富、競爭者眾多的行業現狀中,商家需要導流需要降本增效,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把決策交給市場,讓真正有效的數據助力商家真正「掘金」。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繫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如何挖掘潛力單品,打造極致爆款小吃?
    近年來,餐飲「小吃」品類頻繁出現「黑馬」,隨著中國餐飲市場連鎖產業化,餐飲業向快捷方便的小吃品類靠攏,連鎖化的小吃正在大步發展。從路邊攤到街邊店或購物中心店,小吃在環境、體驗、產品等方面升級趨勢明顯,門店小而精緻,營造全新消費體驗,打造品類新形象和消費認知。粥可以作為主食,也可以作為輔食,是一種非常靈活的品類。
  • 對話|行業數位化轉型如何破局
    如何在變局中破局,他們在對話中多層次多角度探討。如,變局之中,企業數位化轉型出現了什麼樣的新需求,如何藉助生態多元化的融合能力來發掘ICT產業更多價值空間?再比如,作為數位化道路上的同路人,生態夥伴之間的協同空間在哪,如何創造出更高價值?以及,面對空間巨大但差異化也巨大的未來市場,挖掘重點和角度是什麼。
  • 如何打造單店月均收200萬的小吃連鎖品牌?
    如何打造單店月營收200萬的小吃連鎖品牌?文/石章強何為小吃?小吃又與我們的正餐有何區別?小吃與我們平常吃的正餐有很大的區別。小吃多指正餐以外的熟食、點心。紅料理如何成為街巷小吃坪效之王?紅料理一開始叫紅麻辣,第一家門店的誕生也是源於創始人自己喜歡吃麻辣的串串並且和朋友能夠有一個既可以吃到串又可以擼串到很晚的地方。因為有這樣的愛好,那麼這家店就漸漸擔負起了搜集更美味的擼串食材,尋找更好的擼串方法,以一根小小的竹籤作為暗線,撐起一家門店的經營使命。
  • 時裝行業加快數位化轉型
    該商會主席卡洛·卡帕薩表示,「數位化讓時裝行業煥發了新的生命力。新冠肺炎疫情預計將導致今年義大利時裝業銷售額減少20%至30%,我們希望借米蘭時裝周向行業傳遞積極信號和能量。」除了線上走秀、品牌展示,米蘭數字時裝周還設有訪談、後臺探訪、線上「主題室」等節目。菲拉格慕、古馳等品牌都首次通過互動直播與觀眾交流。
  • 數位化全方位滲透,「圈內人」思辨金融品牌數位化轉型之路
    隨著數位化的滲透,品牌轉型迫在眉睫,金融領域也不例外。如何利用數位化的技術和渠道實現品牌轉型成為當下必須要思考的問題。12月20日,在由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根元諮詢集團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品牌價值管理論壇上,平安銀行品牌公關總監許瓊華、興證資管營銷策劃負責人石千裡等業內人士就「品牌的數位化轉型」話題進行了探討。
  • 品牌數位化營銷如何轉型?
    在數字經濟的發展中,數位化轉型正在改變許多行業的運行規律,許多傳統品牌也在積極探索數位化轉型。隨著數位化的滲透,品牌營銷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利用數位化技術和渠道為自身品牌創造營銷效果的轉變是當前必須考慮的問題。
  • 小吃一條街都搬到線上了,如何抓住這波餐飲新趨勢?
    小吃小喝門店如何更有力地撬動城市夜經濟?總第 2462 期餐飲老闆內參 戴麗芬 | 文小店撐起夜經濟半邊天入夏以來,全國各地夜經濟持續火爆。天津的鼓樓夜市啤酒節、嘉裡匯「海河夜巷」、友誼路新業廣場夜市等夜市全新開街。
  • 打造行業領先的數位化經營體系 助力上海數位化轉型 中國太保與...
    原標題:打造行業領先的數位化經營體系 助力上海數位化轉型 中國太保與阿里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 深度|萬寶龍如何在數位化時代堅持品牌的價值觀?
    2020年是萬寶龍數位化戰略升級的重要裡程碑作者 | Drizzie數位化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了現階段奢侈品行業的共識。數位化當然不是解決問題的萬能良藥,反而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如數位化時代如何保證奢侈品的體驗,如何在鼓勵同質化的社交媒體上保持奢侈品牌的精神獨立等。
  • 企聯贏首度解密:如何打造爆款產品?
    多企業都想將自己的產品打造成爆款,但企聯贏告訴企業,要打造出爆款,那產品品質絕對是企業口碑的優先保證,有了品質但是不會藉助外界工具,那品質再高的產品,也永遠不會被用戶發現和購買。
  • 深度| 萬寶龍如何在數位化時代堅持品牌的價值觀?
    > 數位化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了現階段奢侈品行業的共識。  數位化當然不是解決問題的萬能良藥,反而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如數位化時代如何保證奢侈品的體驗,如何在鼓勵同質化的社交媒體上保持奢侈品牌的精神獨立等。  以高端珠寶和腕錶為代表硬奢品牌,一方面,它們不再能夠繞過數位化,另一方面,硬奢品牌作為奢侈品類的基石需要更加謹慎地平衡網際網路的大眾性和奢侈品的稀缺性,並在新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騰訊高級顧問、青騰教務長楊國安:數位化將滲透到各行各業
    「企業的全面數位化轉型,目前才剛剛開始。未來,數位化對各行各業的滲透程度會越來越大,速度將越來越快。」20日上午,在2020中國企業數位化高峰論壇上,騰訊公司高級管理顧問楊國安在主旨演講中表示,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進程,越來越多的企業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擁抱,未來一定是數位化的世界。
  • 康師傅和騰訊強強聯合 打造快消行業數位化標杆
    12月15日,康師傅控股與騰訊智慧零售在上海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騰訊智慧零售將調動各部門協同康師傅共同構建快消行業的「全鏈路數位化」。康師傅控股CEO韋俊賢和騰訊智慧零售副總裁陳菲代表雙方籤署合作協議,康師傅控股研髮長陳應讓、執行長室副總裁王世琦及各事業總裁與騰訊智慧零售商務副總裁範奕瑾等出席。
  • 華為發布行業數位化運營支撐服務白皮書,持續提升行業數位化運行效能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華為最新資訊 > 正文 華為發布行業數位化運營支撐服務白皮書,持續提升行業數位化運行效能
  • 後疫情時代美妝行業如何異軍突起?數位化推動顏值經濟轉型升級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如何捕獲線上線下的流量並將其整合,是美妝品牌實現業務增長目標中不可獲缺的一環。02 疫情帶來的「數位化」考驗- 完美日記的「戰疫」心機從全面布局社交媒體網站平臺「微信-微博-小紅書-B站-抖音」,全面佔領線上流量,打造私域流量池,再從線上電商逐步滲透到線下門店,2020年是完美日記的豐收年,最新一輪融資估值高達
  • 打造行業領先的數位化經營體系,助力上海數位化轉型,中國太保與...
    12月14日,中國太保與阿里巴巴集團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在前期雲計算、安全、專屬釘釘等合作基礎上,雙方將圍繞深度參與2035年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設及城市數位化轉型進程,進一步開展包括集團級數據中臺建設、核心資料庫建設等在內的多層次、多領域深度合作。
  • 新零售時代,如新以數位化賦能行業新生態
    譬如,當很多傳統同行還在猶疑不定的時候,深耕美麗健康產業30餘年的如新集團早在3年前即果斷擁抱網際網路,持續深入推進數位化戰略,並以科技賦能者的角色,挺立於2019年行業生態變革的最前線。追求產品科技化,以前瞻視野布局未來在當下的新經濟時代,一群打著「SoLoMoPe」(社交化、本地化、移動化、個性化)標籤的消費者呈現崛起之勢,而這一力量也在倒逼著整個消費行業向著更高階的方向進化。這些新消費群體喜歡嘗試酷炫的新事物,喜歡黑科技帶來的安全感和極致的使用體驗——產品的科技力對他們而言,意味著時尚、超前和身份感。
  • 引領服裝行業數位化未來,打造成都首家智能生產基地
    MES落地成都,成都服裝產業開啟數位化時代。▲廣東立冠科技有限公司袁曉明總經理數位化、智能化發展日新月異,很多企業在數位化工廠建設系統性規劃方面,免不了走些彎路。家康服飾要結合自身的製造特點與優勢,在立冠科技的幫助下,充分地把企業數位化、智能化需求理解透,利用並整合MES系統及智能製造專家的優勢資源,通過深度合作的方式,主導實現數位化工廠的整體規劃,前期要大量借鑑跨行業標杆企業數位化建設的實踐經驗,有利於解決在規劃及建設中的實際問題。
  • 姚宗場:打造7-11式數位化洗衣店 要做Z世代喜歡的洗護品牌
    姚宗場經常像個普通的客人跟店裡的年輕人聊天,你們為什麼一天到晚把所有衣服都放在我們這洗,你們家裡沒有洗衣機嗎?談及對天天洗衣的收購,姚宗場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在數位化改造之前,原工廠的產量只有單日10萬件不到,但經過升級後,工廠日產量能做到20~30萬件。他強調,其產能的提升並不在於加設備,而是自動化、數位化以及無人化改造,帶來的效率提升。目前,泰笛已具備用很低的成本,在3個月就能建設一家日清洗量達15萬件以上的數位化洗衣工廠的能力。
  • 論汽車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必要性
    就目前而言,我國製造業領域在數位化方面尚處於起步階段,如何引領產業更加長遠發展仍需不斷努力。一、傳統行業從思維轉型開始終端消費者全新的體驗背後是企業傳統思維模式的自我突破。對於汽車行業來講,過去更多是想通過產品快速搶佔市場,然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汽車行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