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常見的文玩珠串
市面上常見的文玩念珠分別是漢傳佛教的念珠、藏傳佛教的念珠和道教的流珠。
從年限上來看,2000年前漢傳佛教從印度傳入內地,1400年前藏傳佛教從印度傳入藏區。雖說同屬一個源頭,然而單佛珠法器而言相差還是挺大的。
——漢傳佛教的念珠
· 漢傳佛珠風格較樸素,形制簡約,配飾少;
· 珠子的選擇上講究色調統一,一般為108顆圓珠;
· 大多佛珠只有3顆隔珠(每27顆加一顆)或者沒有;
· 材質多用木質或者菩提子。
這種類型的文玩款式戴在手上給人以內斂、清淨,而藏傳佛珠就顯得隆重,重視儀軌,佛珠花樣很多。
——藏傳佛教的念珠
· 藏族佛珠形制多樣,給人以粗獷豪放感,配飾多而且比較名貴;
· 佛珠數量很多是110顆,而民間很多是100-108粒不等,珠子形狀橢圓,扁狀等都有;
· 佛珠的隔珠可以是3、9、11等多顆隔珠;
· 材質多用鳳眼,寶石,蜜蠟等,民間最多的是老椰殼和老紫檀,而藏地獨有骨質佛珠,比如用高僧的眉間骨做成念珠,穿佛珠的線藏地可以用皮繩等。
——道教的流珠
大家都知道佛家有珠子,不知道道教也有,《太玄金鎖流珠引》有雲「:晝夜鬥轉,周天無窮,如水流之不絕,星圓如珠,故曰流珠也。」
(其實念珠並不只屬於某一個派別,在很久之前的中西文明宗教中就已經出現過了,如天主教用59顆玫瑰念珠來念誦《聖母玫瑰經》。)
道教流珠蘊含了道教的宇宙觀念,如12顆代表十二雷門,24顆代表二十四氣,28顆代表二十八星宿,32顆代表三十二天度人上帝,36顆代表天罡生煞之數,81顆代表老君八十一化,也代表九九純陽之氣。
流珠與佛珠很大不同的一點是,道教流珠的首珠「諸星之首的北鬥」是不可跨過的,撥動到它時要掉頭,不像佛珠念經時朝別外一個方向輪迴轉動。
朝珠
· 清朝的皇家篤信佛,因此出現了朝珠,作為高貴的禮儀配飾,通常在朝堂使用個,或是重大的儀式上。
· 朝珠一般是108顆,每27顆穿入一粒大珠,共4顆,據說代表四季;
· 朝珠的大小質量也表示了官位的高低。向皇帝跪拜時,只要朝珠碰地,即表額頭觸地,因此珠串越長,俯首叩頭的幅度就越小,算是皇家對高官的恩賜。
· 其上有小掛珠3串,一邊一串,另一邊兩串;男女佩戴有別,兩串在左一串在右為男,反之為女;中間的長墜垂於背部,這一點更佛珠完全不一樣。
· 朝珠的樣式多而纖巧,是所有珠子裡最美麗的,靜靜的來欣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