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誦記數的隨身法具,在僧俗間的廣泛使用。本稱「念珠」起源於持念佛法僧三寶之名,是用以消除煩惱障和報障等。通常可分為持珠、佩珠、掛珠三種類型。
佛珠,在如今社會佛珠成為了一種流行飾品。正逐漸擴大成為一種時尚配飾的趨勢,即使非佛教徒,也廣為佩戴。無論是在名流會聚的時尚晚宴,還是在日常的飾品搭配上,如果你不在腕上、臂上纏上一串串珠那麼你就OUT了。
【佩戴佛珠意義】
佛珠日益擴大為一種佩飾的作用,也成為一種時尚飾品,展現在大眾的眼球,很多人士都隨身攜帶、出現在各種場合。佩戴佛珠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來選擇。可以是喜愛佛珠樣式、圖案、或者是著重佩戴佛珠的寓意。
1、佛珠能幫自己消災解難,消除煩惱,能使自己平安健康。
2、告誡我們對人要慈悲為懷,不要心存敵意,不勾心鬥角,不去傷害別人。
3、戴佛珠是佛學意義上功德與利益,佩戴者長壽健康,戒殺護生。
4、不同的材質製作的佛珠,對人的健康也有著許多的好處。
因此,有許多並非信仰佛教人士,皆以佩戴佛珠為榮,使佛珠儼然成為一種時尚的裝飾品。佩戴佛珠,佛家有一些特殊含義,戴上佛珠守不殺生戒,增福添壽,順利成家立業,兒孫繞膝,並長命百歲。其實愛戴佛珠的人,都是有善根的表露,戴佛珠者皆因與佛有緣。
【佛珠佩戴人群】
1、虔誠佛教徒佩戴,以及愛好佛學文化的人士,體現一種修為。
2、作為一種服飾的裝飾,任何人均可佩戴,可以是手串、掛珠、佛珠手鍊等。
3、老人佩戴以祈求健康;年輕人佩戴以保事業順利;企業家佩戴一種大愛責任的體現。
4、求吉祥平安的人。
【佛珠的材質】
佛珠的材質還是比較多樣,最以「七寶」所製成的佛珠最為殊勝尊貴。下面介紹幾種常見材質所成的佛珠:
1、菩提子類佛珠
如:星月菩提佛珠,鳳眼菩提佛珠,金線菩提佛珠,龍眼菩提佛珠,金蟾子菩提佛珠,十八子菩提佛珠,金剛菩提佛珠,蓮花菩提子佛珠等等。
2、木質類佛珠
如:沉香佛珠,紫檀佛珠,綠檀木佛珠,黃花梨佛珠,降龍木佛珠等等。
3、 寶石類佛珠
如:水晶佛珠,瑪瑙佛珠,綠松石佛珠,青金石佛珠,玉石佛珠,金沙石佛珠等等,適合女性作為服飾搭配選購,比較有品位有檔次,其設計精美不單調,樣式極多。
4、 珍寶類佛珠
如:琥珀佛珠,紅珊瑚佛珠,硨磲佛珠,等類型的佛珠比較有特色,展現個人的一種品位及風格。
5、工藝類佛珠
如:西藏天珠,琉璃佛珠,核雕佛珠,紫砂佛珠等等。這類佛珠比較普遍,適合各類人群佩戴裝飾。
6、金屬類佛珠
金佛珠,銀佛珠,銅佛珠,這類佛珠做工較為精細,都比較金貴,是有一種身份的象徵。
【佛珠的用途】
一、誦經持咒,作為計數的法器——佛珠是佛教弘法最為方便的法器。
二、制心一處,增強智慧——佛珠能夠幫助持用者起到制心一處、熄滅妄想、收攝心意、專注修行、增強智慧、淨化心靈,找回原本無染自在真心的作用。
三、警醒道念,莊嚴威儀——時時處處展現佛教慈悲喜舍的精神。
四、消災祈福,慰藉情感——凡是愛戴佛珠的人,都是有「善根」的表現。
五、結緣佳品,交友信物——將佛珠作為結緣的禮品,饋贈給親戚朋友。
六、流露品味,體顯修養——顯示自己超凡脫俗,溫文爾雅,時尚潮流,與眾不同。
七、專項收藏——在歷經歲月磨礪之後,會顯得更加的溫潤恬靜,非同尋常。
* 藏飾佛珠
藏飾佛珠配件
現在佛珠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已經不陌生了,生活中也會或多會少見過一些各式各樣的佛珠,大多都是簡單的一串108顆式樣或者18顆手鍊或者其他數字的手串。大多是有3顆簡單的隔珠,一個三通佛頭,末端會掛一個漂亮的結扣什麼的,然後下邊還有若干小珠子。這是最初印象中的佛珠,好像每位師傅所用的佛珠都差不多的款式。
漂亮的藏飾佛珠
與生活環境相對更為熟悉的可能更多的是大家俗稱的「漢傳佛教」,上述的佛珠穿配方式幾乎涵蓋了大多數「漢傳佛教」的佛珠款式,而「藏傳佛教」所用的佛珠卻和印象中的佛珠款式相差甚遠,色澤鮮明了許多,配件穿配方式也更多姿多彩,好像對於佛珠的穿配方式個人的性格化,喜好化更為強烈,幾乎很難見到一模一樣的西藏老佛珠,相信這是好多朋友被藏式佛珠所吸引的最直觀原因。那麼這多姿多彩的表現形式意味著藏式的佛珠穿配完全沒有章法可以任由搭配嗎?
在下面將常見的一些款式一一列出,供同好們參考借鑑。
常見藏式佛珠的總體框架、款式
一、節珠(隔珠)的位置怎麼放,隔珠的數目多少顆?佛頭隔珠的選材,常見的穿配方式及常用配件,佛珠配件的意義及其部分配件與佛珠的使用方法。計數器、卡子、繩卡、掛環及其他實用器;佛珠如何計數,如何使用?
藏式佛珠,一般由佛珠本身、節珠大家更常稱作隔珠、佛頭、雲珠/背雲、計數器,卡子,掛環等幾大類構成,在這些大類配件存在的同時還伴隨著各種各樣有意義的小配件的存在。這些東西的匯集,就組成了一串漂亮的藏式佛珠。各類美珠配件色彩交互輝映,民族風情極其濃鬱,既是一串可以持咒的計數工具,也是一件充滿了宗教意義的念珠藝術品,可以傳代的信物護身符,更是一件充滿私人情感的隨身愛物。有的時候甚至會出現一些實用器在佛珠上面,比如家門的鑰匙,拔鬍子的小鑷子,挖耳勺,牙籤等等。對於他們而言,生活和宗教的關係是那麼的緊密。緊密到已經融為一體。所以這些日常實用器具出現在藏式的佛珠上,也就不足為怪了。
下面,儘可能通過這一個個細小的點來解析藏式佛珠的藝術特點,或許當對她更為熟悉的時候才更能發現藏式佛珠她的魅力所在。
常見藏式佛珠的總體框架、款式。
隔珠的位置;隔珠的數目;佛頭隔珠的選材;常見的穿配方式常用配件
在民間,藏式佛珠用素念珠的相對很少,除了格魯派的學僧一般選用素的六道木做佛珠,不加任何裝飾之外,一般民間使用者都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以及上師的指導等選取一些藏文化中有顯著特徵的禮佛比較好的寶物來裝飾自己的佛珠。一來使心愛的佛珠變得很漂亮,二來也象徵著無上的供養禮佛之心。108的佛珠的節珠一般放置在對稱的27子,54子,佛頭兩側的位置用於分節段計數因此叫節珠也稱為隔珠,100的圓滿佛珠一般放置在對稱的25子,50子。佛頭兩側處。
隔珠所用的數量,疑似很少看到明確的儀軌記載,而隔珠的位置卻是有儀軌的,不可根據個人喜好隨意更改位置。佛珠是用來禮佛的法器,禮器。不是花枝招展的項鍊!不是簡單的裝飾品。所以不可無章法胡亂串制。
隔珠所用的數量和方式,依據多數藏密佛弟子的使用習慣,或者說依據來源是藏民的民族習慣的歸納總結。
一般情況下,常見的隔珠的數量有1個,2個,3個,4個,5個,7個,9個,11個等等。然不論總的隔珠是多少,一般有幾個小特點,如下: 108的佛珠一般放置隔珠在佛頭兩側或者兩側27子和54子處,講究對稱,佛珠這樣顯得更為莊重,也符合咱們中華民族的「中和」傳統文化的審美觀。
1,每一個隔珠放置處一般最多放置3個或者3個以內隔珠,隔珠尺寸一般稍大於弟子珠本身,小於佛頭尺寸,形狀與弟子珠本身接近或者一樣。隔珠中與佛頭正對面的我們習慣稱為「頂珠」他的大小在隔珠中最大,一般略小於佛頭的尺寸。一來美觀莊重;二來佛頭代表本師釋迦牟尼佛,隔珠尺寸如若逾越佛頭尺寸這樣不好:一是宗教表法意義不好,二是不協調,不美觀。如果一截是三個隔珠,那麼處於這三個隔珠中間位置的這枚珠子相對的尺寸大於兩側的珠子。
2、 一般處於兩側位置即四分之一處的隔珠【如108的佛珠,佛頭兩側27子處】選用相同尺寸,相同材質,外觀一致的珠子;也可三處【54子處】配置皆用一樣的配置,典型的中國式審美,沉穩大氣,布局協調。
裝飾用的隔珠計數不算在內,持咒時遇隔珠可越過,但是如果裝飾與補缺功能同時存在的隔珠,計數算在內,很多朋友總在關注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誦經持咒時隔珠是否算在內,其實對於表法的儀軌而言,隔珠是不算在內的,而你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如果持咒時將隔珠算在了內部,也並不會產生障礙,藏密持念珠持咒一圈計數以100為單位,也就是說無論加不加隔珠,108的佛珠念一遍之後計數都只算100遍,多餘的8遍用來補缺,以防止在持咒的過程中有疏漏而多計數,導致計數錯誤。而你加了隔珠多念的的那幾遍也可以用來補缺,對於弟子們所發願的持咒總數量,可以多念,但是別有欠缺,那樣不好,這在很多大德關於念珠使用的開示中皆有提到。
3、四顆隔珠串配法,一般這樣串配的佛珠款式相對較少。從佛頭處向兩側每隔18子串配一個隔珠,正中間的位置隔36顆,剛好是兩個18子。
此處再來講講108的佛珠與100顆佛珠的區別,佛珠108的意義,各處都能查到,此處不累述,上面講到108的佛珠持咒一圈之後依然是計數做100遍,8遍用來補缺。而我們在藏區的實際情況中可以看見很多人用100粒或者100—110之間數字的佛珠持咒念佛。最初這可能和他們特殊的生活環境有關聯,由於地處偏僻,資源匱乏,佛珠有時產生破損,又不方便去補齊,就先這樣用,只要佛珠沒有少於100顆,念一圈之後仍做100計數。當個別情況越來越多,最後就變成了一種普遍現象,當佛珠不足108時,索性就串成100顆,也是一個圓滿吉祥的數字。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藏區會有100顆的佛珠的一個重要原因【特殊法門不歸此類】。
100粒與108粒表法的意義是一樣的,在具體的數字上可能並不是那麼執著。可是這就難免會在持咒時產生疏漏,萬一數珠的時候多數一顆這樣就會導致計數錯誤,所以通常100粒的佛珠如果發願持咒10萬的話會實際念11萬遍,用多出的1萬遍用來補缺,以此類推。所以在藏區某些地方就有佛珠夠100顆就足數的說法。
藏傳文化,浩瀚而又多姿多彩,古往今來各色美珠穿插於他們的生活之中,是代代財富的積累,也是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愉悅心靈最好的方式之一。佛珠時時刻刻陪護在他們身邊,無論是對於他們的生活還是對於信仰都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所以我們會看見那麼多漂亮的佛珠中穿插著珍貴的紅珊瑚,蜜蠟,綠松石,南紅,琉璃,硨磲,藥師等等各類珍貴的珠寶用來做佛珠的隔珠,裝飾著佛珠的莊嚴。使得那些佛珠散發著別樣的一份美麗祥和,端莊而典雅。
而關於隔珠的材質,會因具體的個人能力,個人喜好而有所不同,藏族崇尚豔麗的色彩,他們認為這些顏色分別在自然界具有神奇的代表意義,藍色象徵藍天,白色象徵白雲;紅色象徵火焰;綠色象徵綠水;黃色象徵黃土或者大地。五種顏色的排列形式與大自然物質存在的立體排列形式息息相關,連接緊密並富含深意!
紅黃藍綠白等這些豔麗的色澤是最多出現在佛珠中的,舊時,佛珠的品質也直接關乎於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經濟實力較好,社會地位較高,或者比較注重這方面的人會選擇一些比較珍貴的材質來做隔珠或者做佛珠。如紅珊瑚,蜜蠟,綠松石,優質瑪瑙,珍貴木材或其他一些珍稀材質等,而相對經濟實力較弱或者不追求這些的人呢就可能會選擇一些同色澤的替代品,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老佛珠上會有一些很完美,很珍貴的配珠,而有的老佛珠卻多是那些顏色各異的老塑料和那種價值不高的瑪瑙做隔珠。這種現象並不絕對,但是可以代表當時一個大體的社會現象。在此要註明的一點就是,藏民族追求我們所謂高端,珍貴的佛珠並不是為了顯富,或者奢侈。對於他們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宗教在他們生活中的重要性而言,我想這是一種表達自己忠於內心信仰的一種很直觀的方式;這也是特殊生活環境下一種財富的積累方式。 所以有時候根據東西的品質再結合藏區曾經的歷史文化背景,我們可以大致的推斷出部分物品前主人的社會地位與身份。
惠聯象山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