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端擋箭牌!科技部部長回應關切:沒有鐵帽子,犯了什麼就處理什麼

2020-12-15 瀟湘晨報

12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張博與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聊起了自己目睹的幾個學術怪現象。

其一,在張博擔任主編的《世界漢語教學》期刊,有的投稿人是名家,但投來的論文,「複製比」超過50%甚至更高。期刊退稿後,作者轉頭就將問題論文投到別家期刊發表。

其二,張博某次在網上搜索自家刊物,得到的搜索結果前6項都是「釣魚」式代發論文網站。這種網站還頗有市場,騙子假冒《世界漢語教學》名義行騙,北京語言大學一位教師就被騙走了4萬元。

其三,一位投稿的高校教師,在編輯部追問下承認,論文是從網上買來的,「花了600元」。

「有些知識分子對學術不端沒有任何羞恥之心。」12月3日,在參加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走訪科技部的活動時,張博委員感慨。她在一份政協提案中建議健全學術不端監督懲戒機制。

她主張,處理學術不端要將行政處罰和法律懲治結合起來。僅靠學界或輿論譴責學術不端行為,代價太小,起不到足夠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這件事非常重要,是生命線,是基石。」王志剛說,科研的本質在人,對科學家在人品上的要求應該更高。

他介紹了科技部近年處置科研誠信問題的新舉措,並舉了一起引人關注的學術造假處置案例。2017年,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一次性撤銷了107篇中國學者論文,引起國內外學術界譁然。科技部等多部門聯合調查發現,被撤稿的107篇論文涉及作者521人,其中486人不同程度存在過錯。

「科技部當時毫不放鬆,一篇一篇查,不搞『抽樣』,查完以後進行處理。」王志剛介紹,當事人受到了所在部門的處理。其中,兩位院士候選人被「拿下」,有少將降級成了大校,還有幾位教授降為副教授。有的還面臨刑罰。

王志剛說,科研領域違法犯罪者中,近年來陸續有院士、校長、教授被判刑。「院士、教授不是擋箭牌,不是鐵帽子,犯了什麼就處理什麼」。

他向張博委員介紹,科技部已與公安、網信部門溝通,取締了一些非法代發論文的網站。自己也上網查過,此類網站仍然存在,「最近我們還會處理」。

對於學術不端,王志剛表示,近幾年情況有所好轉,各單位仍要高度重視,下大力氣,擔起責任。一方面要加大打擊力度,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另一方面要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良好的學風和科研環境。

張博委員在提案中的一些建議,有的已經「落地」。2020年9月1日,科技部《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開始施行。這項規定界定了64項科技違規行為以及相應的處理措施,填補了對部分科技違規活動處理的制度空白和工作短板。

科技部秘書長苗少波介紹,這些舉措與政協委員們的建議有關。委員們圍繞科研誠信、嚴肅查處科研項目公關等方面多次提出過提案。

在匯報提案辦理情況時,苗少波說,科技創新工作受到政協委員高度關注,科技部承辦的提案數量,2018年為290件,2019年為441件,2020年為497件,「呈快速增長態勢」。提案數量增加的同時,質量也在提升。委員們積極圍繞科技創新中的痛點、難點、熱點,提交了高質量、建設性的提案,對解決相關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幫助。

他舉例指出,在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方面,委員們圍繞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完善科技評價體系、優化科研項目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議。科技部會同財政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等推出相應改革舉措。如實施了減少信息填報和材料報送的「減表行動」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原有的57張表格壓縮到了11張。

苗少波還表示,在提案辦理過程中,科技部注重提案落實,使委員們的關切轉化為實際政策措施。而經過溝通,委員們也對科技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形成了更為廣泛的共識,讓科技創新工作有了更加深厚的基礎。

「辦理好提案,是對我國民主政治制度的尊重,是對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尊重,是對廣大政協委員的尊重。」苗少波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 】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請回答2020:學術不端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當年CRISPR-Cas9不也是好多人搶嘛,學術界難道沒有統一的標準嗎?學術道德規範的課也沒少上,但我還是判斷不了誰對誰錯,我們到底應該遵循什麼標準?答:的確現在有很多標準是已經在學術界形成共識的,但這些標準也是隨著科學的發展逐漸形成並且不斷變化的,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一條線,而是存在相當寬的灰色地帶。
  • 科技部部長:2021年要重點做好11方面工作
    科技部 供圖   中國科技部部長:2021年要重點做好11方面工作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5日提出,2021年要重點做好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發布「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等11個方面工作。
  • 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為科技自立自強「劃重點」
    原標題: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為科技自立自強「劃重點」天問「奔火」、嫦娥「攬月」、「奮鬥者」號萬米深潛,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增至2.21萬億元……回首2020年,我國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實現量質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目標基本實現。「十四五」即將開局,如何提升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戰略科技力量在哪裡?基礎研究怎麼強起來?
  • 回應社會關切需要微博速度
    首席評論□劉義昆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提出要抓好重大突發事件和群眾關注熱點問題的公開,客觀公布事件進展、政府舉措、公眾防範措施和調查處理結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 科技部召開全國政協走訪調研座談會
    ◎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12月3日,記者從科技部召開的全國政協走訪調研座談會了解到,近年來科技部承辦的提案數量和質量逐年遞增,承辦提案的辦理質量不斷提高,按期辦結率、委員滿意率均為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主持座談會,全國政協副主席鄭建邦講話,科技部秘書長苗少波匯報科技部辦理全國政協提案有關情況。
  • 貴州通APP回應市民關切
    對此,負責開發貴州通APP的貴陽移動金融發展有限公司進行了回應。  對於貴州通APP界面廣告多的問題,該公司回應稱,正在對廣告內容、廣告體驗、廣告數量、呈現方式、投放策略等做整改和優化,儘量不影響用戶體驗。  對於貴州通APP充值收取「技術服務費」的問題,該公司回應稱,以前,市民充值公交卡,需要到指定網點充值,現在,通過手機端即可充值乘車,還能享受9折和換乘優惠。
  • 清太祖嫡子代善:清朝鐵帽子王之首,八大鐵帽子王他家佔三個
    一般情況下,恩封的爵位屬於世襲遞降,降到輔國將軍為止,而功封的爵位則屬於世襲罔替,意思就是不會逐層往下降級,而且從字面上我們也能看出其中功封的爵位是最有實權、最有地位的,因此這個爵位的王爵也被稱為「鐵帽子王」,但這個「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又有哪些人獲得呢?
  • 清朝最高榮譽的鐵帽子王、三眼花翎究竟是什麼?誰擁有這個榮譽?
    而清朝時期最高榮譽的「鐵帽子王」和「三眼花翎」相信大家也經常在評書或者是電視劇電影中聽說過,那麼這兩個代表清朝最高榮譽的爵位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誰能夠獲得這種榮譽呢?張居正鐵帽子王話說回來,今天我們只講清朝的「鐵帽子王」和「三眼花翎」這兩個爵位,「鐵帽子王」是清朝世襲的王爵,而「三眼花翎」其實並不是一個爵位
  • 清朝最後一位鐵帽子王——亦劻的人生
    一般的王爵其實也不是最尊貴的,爵位中最牛的當屬鐵帽子王。清朝王爵承襲,幾乎都是降爵襲封。比如說父親是親王,兒子繼承爵位的時候就比親王低。為何說鐵帽子王最尊貴,是因為鐵帽子王的親王爵位是世襲罔替的。 清朝一共有十二個鐵帽子王,大家熟悉的十三阿哥胤祥的怡親王爵位便是鐵帽子王之一。
  • 又一教育名人「跌下神壇」,學術不端行為不能被原諒
    ……跟其他作假行為相比,學術不端的危害往往得不到充分認識。有些人覺得,無非是發了幾篇假論文,獲得「注水」的學位或榮譽,浪費了一些科研資金,不值得「大動幹戈」。但是事實是,某些科研領域的學術不端很可能危及生命。
  • 清朝「鐵帽子王」到底鐵不鐵?說相聲的于謙是世襲什麼帽子王?
    導讀影視作品中,我們常看到所謂的「鐵帽子王」手握重兵,位高權重!但你清楚清代」鐵帽子王」的歷史意義嗎?」鐵帽子」到底是鐵不鐵?正文「鐵帽子王」其實是一種俗稱,是清代專指可以世襲罔替、永不降級的親王、郡王宗室爵位。
  • 所謂的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是什麼呢?
    所謂的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是什麼呢?有些學校為了防止大家直接去抄襲他人的論文,因此。中國知網的學術不端其實就是知網的一個可以檢測論文重複率的工具,是國內專業人士都覺得最為豐富和專業的論文工具。在知網官網可以閱讀到很多其他人寫的優秀論文,涉及到的論文方向也是多種多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絕大多數人對於論文的要求。
  • 雍正封胤祥為鐵帽子王,子孫世襲罔替的權力,為何被慈禧給廢了
    至於嶽託和勒克德渾就比較特別了,嶽託是代善的兒子,勒克德渾是代善的孫子,這麼一來,代善這一大家子,就出了3個鐵帽子王。以上8位,就是清朝初年,在他們創業的時候,通過戰功獲得爵位的8個鐵帽子王,除了沒有後代的,一直都擁有世襲罔替的資格。
  • 蔡英文:謝長廷表達了日方「關切」
    據臺媒報導 臺當局「駐日代表」謝長廷日前返臺公開表示,確實是要回來討論福島食品議題;蔡英文今受訪終於承認說,謝長廷「有來見我」,謝也藉這機會表達日方對福島食品的關切;但她回復,「我們聽到日方關切,我們在這階段並沒有開始實質討論」。
  • 媒體:問涉事檢票員什麼來頭,既是關切也是監督,實不為過
    媒體:問涉事檢票員什麼來頭,既是關切也是監督,實不為過 「光明網」微信公號 2019-05-19 19:24
  • 專家回應六大關切!
    專家回應六大關切!專家回應六大關切!》
  • 家長委員會是什麼?怎樣能讓家委會成為學校不規範行為的擋箭牌
    當地政府回復稱,此過程中學校班主任、老師均沒有任何參與行為,也沒有從中謀利,是家長委員會聯繫的圖書商,本著學生自願的原則訂購了部分輔導資料。也就是說,讓學生購買教輔資料是實事。作為一名老師其實特別理解,在當前開展線上教學之時,出於安全的考慮,教材和統一徵訂的教輔沒有發到學生手中,單一的收看老師上課的視頻沒有什麼學習效果,讓學生購買少量教輔資料也是為學生學習考慮。但是為什麼要統一購買呢?不知道現在統一讓學生購買資料是一件很敏感的事嗎?老師統一一下書名,讓學生自行在網上購買不就能解決問題?
  • 北大副校長20年間25篇論文涉嫌造假被質疑學術不端?本人回應
    ,他表示,自己和合作者 對於在 PubPeer 上出現的評論高度重視,正在仔細核實相關內容和實驗結果,目前沒有發現數據造假和學術不端。詹啟敏還在這份說明中表示,少數論文確實存在標記錯誤的現象,但不涉及學術不端、不影響科學結論,目前正在與相關雜誌社溝通勘誤;團隊將進一步全面核實並回答 PubPeer 上出現的相關質疑。
  • 不能因遇到困難挑戰就放鬆環保要求——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回應...
    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題:不能因遇到困難挑戰就放鬆環保要求——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回應環保關切新華社記者高敬、姜琳「十三五」規劃設定的生態環境目標能否完成?如何擁有更多藍天白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怎麼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