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流傳三百年的民間故事集,揭露最真實的人性,越早讀懂越受益

2020-12-23 朗讀者

說到禁書,從先秦的「挾書律」到清代的文字獄,中國禁書史走過了一條漫長的道路。這其中,以在民間瘋傳於街頭巷尾、具有神秘色彩的明代禁書最為突出。

這些書之所以被禁,無非是觸犯了統治者的政治利益,或是碰到了封建倫理道德的高壓線。但放到今天來看,卻往往包含了最真實的人性。從另一個角度看,起到了補充傳統經典文學市井作品之遺憾的作用。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部奇書——「三言二拍」,來講講大家喜聞樂見的故事,來聽聽古代老百姓、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準確的說,三言二拍不是一本書,而是五本書。「三言」是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作者是明代的馮夢龍。「二拍」指的是《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作者是和馮夢龍同時代的凌濛初。

按照學術一點的說法,三言二拍是古代短篇白話小說集,它是中國小說史的一座豐碑,歷來被研究通俗文學的人所推崇,是中國古代短篇小說的集大成者。

02

奇書出世

三言二拍中首先寫出來的是馮夢龍的三言。說寫還不恰當,準確的說,是馮夢龍收集、整理並加以修改創作的三言。我們先說說馮夢龍,他是蘇州人,明代著名的小說家,是中國通俗文學領域的代表人物。

他有多厲害呢,這麼說吧,在通俗文學領域,他的地位就相當於李白、杜甫之於唐詩,相當於蘇軾、辛棄疾之於宋詞,是中國通俗文學史上繞不開的人。他呢,這一輩子就是個秀才,臨老才被授了個小縣縣令,在仕途上基本上沒啥作為。

但他創作、整理了近千萬字的通俗文學作品,領域涉及戲曲、小說、民歌、時事等等等等。我們現在熟知的崑曲《牡丹亭》,就是採用的馮夢龍的定本。總之,這就是個很牛的人。

明代手工業、商業發達,隨之而起的是城市經濟的發達,城市規模不斷的擴大,據史料記載,明代南京、北京的人口都超過了百萬。這樣,人口一多,市民階級不斷擴大,市民們的娛樂需求也就不斷的增多。而看戲、聽評書、看小說就成了最受推崇的娛樂方式。這就是為什么元代以來,中國戲曲、小說迅速發展的原因。

雖然對小說的需求量逐漸增多,但當時的小說,尤其是短篇小說,質量都非常差。要麼是太假了,「荒誕不足信」;要麼是內容太色情,「穢褻不忍聞」。正是基於這樣的情況,馮夢龍廣泛的收集宋代以來的話本,也就是說書人的講稿,以及民間故事、傳說,野史雜文,並加以修改潤色。高興的時候,自己再動手創作兩篇,於是就形成了《喻世明言》這本書。

這本書一共四十卷,每一卷講一個故事。結果這本書一出來,馬上就成了暢銷書,一時間洛陽紙貴,出版商人們賺得是盆滿缽滿。因為第一本書《喻世明言》廣受好評,所以馮夢龍又陸續推出了《警世通言》和《喻世明言》兩本書。與第一本書一樣,都是每本書四十卷,每一卷講一個故事。所以三本書加起來一共一百二十個故事,合稱「三言」。

03

商人們的勝利

因為「三言」的大賣,激起了其他出版商人的野心。他們聯繫了另一個在通俗文學領域非常著名的人物,凌濛初。這個凌濛初呢,遭遇跟馮夢龍倒是很像,一輩子也就考了個秀才,在仕途上也是個沒啥作為的哥兒們。

但他對馮夢龍很推崇,在《初刻拍案驚奇》的序裡邊,他尊敬地稱馮夢龍為「龍子」。我們知道,古代可不是什麼人都能稱子的。孔子、老子、莊子、韓非子,那可都是開山立派,影響千年的大能。凌濛初稱他為「龍子」,足可見對馮夢龍的崇拜。

事實上,凌濛初在寫《拍案驚奇》的時候就發現,馮夢龍確實是太牛了,因為他基本上把各種可用的小說、故事、野史全部用完了,搞得他基本上沒啥可以再用的材料。於是不得已,凌濛初只好自己進行獨立的故事創作。所以「三言」跟「二拍」還不太一樣,「三言」主要是收集彙編,而「二拍」大多數是凌濛初自己的原創故事。

《拍案驚奇》寫好以後,凌濛初是有點小忐忑的,怕得不到認可。於是他先找到自己的幾個朋友,把寫好的書先讓他們看看。結果朋友看了拍著桌子說道,這真是一本奇書啊!凌濛初這才放下心來,把寫好的書交給出版商,並把這本書取名叫做《拍案驚奇》。

果不其然,《拍案驚奇》問世以後,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市場上一片叫好!書商們見此情景,再跟凌濛初商議,讓他再寫一本類似的書。於是凌濛初再次揮筆,寫出了《二刻拍案驚奇》。這就是「二拍」的由來。

平心而論,馮夢龍的確是一個天才,他想像豐富,文筆細膩詼諧,又深諳世態人心,所以能夠在文學史上留下不朽的聲名。「三言」的故事雖然大部分來自宋元的話本和民間的傳說,但他的潤色和修改才是使得「三言」流傳的最主要的原因。

而凌濛初的作品大都是他獨立創作,難能可貴,但一個人的思想終究比不上大眾的智慧,所以「二拍」的廣度和深度都比「三言」略微遜色。所以總體上來說,「三言」的藝術成就是要高過「二拍」的。

04

古代的故事會

好了,說了這麼多,我們再來看看「三言二拍」的具體內容。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姑且稱作一本吧),它講了些什麼東西,又有些什麼價值呢?

正如我們剛剛提到的,它是一部短篇小說集,小說集嘛,就是由一篇一篇短篇小說組成的。簡單來說,它就像是古代版的《故事會》。在當時,這樣的短篇小說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追捧。按我們現在的話說,是市民階層所「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

看「三言二拍」的人,遠遠超過讀四書五經的人。這也很能理解,畢竟正常人都會覺得世事人情、紅花綠柳遠比啥之乎者也、宗廟祭祀來得可愛親切。但這也是中國文化一個很奇怪的地方,明明佔了絕大部分讀者群的小說,卻一直被稱作是「非主流」,哪怕它的數量已經很多,藝術成就也很突出。

而讀者群較少、少有人愛讀、佶屈聱牙的四書五經,卻一直被稱作「主流」。所以,實際上中國的古代的「主流」和「非主流」與真實的歷史,從來都是割裂的。這不僅反映在文學領域,歷史領域、思想領域也都是一樣的。

我們接著說「三言二拍」裡的故事。這些故事包含了家庭、財富、愛情、友情、背叛、鬼神、命運、哲理等等等等。翻開三言二拍,就像是走進了一個五光十色的世界,它向你展示了古代世界的方方面面。

你仿佛走進了一幅市井生活的長卷,叫賣聲,聒噪聲,不斷傳來;這邊挑擔子的賣貨郎找你推銷,旁邊乞丐衣衫襤褸的伸出髒手,前面麵攤還冒著熱騰騰的蒸汽,又或者哪個姑娘推開窗,一不小心掉下個支窗棒,砸到你身上,於是敷衍出一段離奇的故事……

在這裡,人心的參差多態,高尚和卑鄙,理智與激情,甚至連穢褻與不堪都活生生的擺在你面前,讓你瞠目結舌,既而又感慨良多。讀三言二拍,或者說讀小說,就是把自己代入的一個過程。

席慕蓉文藝的說法叫做「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又或者說如前兩天比較流行的段子,叫「去過過兒過過的生活」,讀故事,就是去體驗人生,豐富人生。

05

光怪陸離的世界

這裡的故事曲折離奇而又合情合理。世界上居然有像磨盤一樣大的烏龜殼,關鍵是這個烏龜殼一來二去,最後居然賣了五萬兩白銀,折合成人民幣就是兩千萬!這到底怎麼回事?

明明去偷狗被主人捉住,主人反而低聲下氣,奉上金銀,這其中又有什麼緣故?漁家女去茶樓喝茶,明明清香可口的茶,她卻高聲說茶水有毒?

撿到人家的錢包歸還,滿以為人家會大加感謝,誰知道失主竟然倒打一耙,說少了東西,要撿到錢包的人加倍賠償。結果經過縣官的巧妙判定,失主為何最終分文未得?你以為故事已經結束,沒想到又峰迴路轉。你以為如你猜想,沒想到卻出人意料。

除了這些,這本書也講高山流水的友情,講商人的堅守誠信,講堅貞不渝的愛情,講血濃於水的親情。大俗之人看得,大雅之人也看得,這本書就是本雅俗共賞的書。

更鄭重一點地說,事實上,這本書所形成的文化心理,文化內涵,已經深刻的影響了中國的市民社會。比如出自書中的話「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等等,都已經深入到平民社會的血脈裡。

香港旗幟上的紫荊花,代表著兄弟和諧的觀念,就是出自《拍案驚奇》中紫荊樹的故事。

06

三言二拍的意義

對於層次更高的人來說,更為重要的是,你會在裡面發現一個廣闊的世界,發現直到今天還值得探討的話題。故事只是表面,所有的情節背後,展現的不過是你對生命的看法。

寫這本書的時候,馮夢龍自序到「雖小誦《孝經》、《論語》,其感人未必如此之捷且深也」。意思是說,哪怕你會背《孝經》,會背《論語》,但這並不代表你會盡孝,你會行仁。在某種意義上,這些經典反而不如這些故事來得動人。這些經典的作用,所引發的思考,未必就比這些故事來得深沉。

「三言二拍」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豐富的土壤,給了我們太多經典的故事。它足夠廣闊,廣闊到生命的方方面面,廣闊到能引起我們各種的思考。其實,哪怕到了今天,我們又何嘗不是一幕又一幕的在上演著這些故事。

我們所思考的這些事情,茶米油鹽、喜怒哀樂、權力財富、甚至激情淫慾,哪一樣不是他們思考和經歷過的?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故事,看看不一樣的時代,和同樣的人心。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三言二拍》的版本,選用尚友堂刊本的影印本為底本,進行了精心專業的整理,全文無任何刪減。原作為半文言讀物,讀起來韻味十足。

此外,因原本中的「眉批」與「行批」全部收入,真正做到零障礙閱讀,讀起來像讀小說版般流暢,讓人回味無窮。封面設計賞心悅目,置於家中收藏學習,亦可饋贈好友。

讀之,可規避彎路,可警戒自省,學會用多種思維的角度來解決問題

有人說在《三言二拍》中看到了欲望;有人說,這部書裡的煙火氣息與物慾愛情,太讓人陶醉;還有人說,這實在是一出在道德與心理上,幾乎完全協調的人間戲劇。

我不知道你看了這部書後會怎樣說,也許你能看到風俗人情與時代變遷,也許你能看到真情實意與披荊斬棘,也許你能看到市井生活與人間不易。

無論看到什麼都好,何不先看了再說。

現在下單,粉絲優惠價128元,點擊下方橫條進入購買

相關焦點

  • 餘華《活著》:人一生要明白的三個道理,越早知道越受益
    因為這本書裡,藏著三個深刻的人生哲理。越早知道越受益活著,要學會珍惜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出生在富裕的地主家庭,從小衣食無憂,就連上學都要人背著去。活著,本身就是希望福貴敗光家產後沒幾日,他的父親就被氣的走了,不久之後,嶽父也將女兒給接走了,面對著這一切的變故,福貴開始反思,慢慢的讓他找到了一點人性,決定要掙錢養家。低頭下氣的求龍二租了幾畝田地給自己,從此之後,福貴就變成了一名農民,心想著要重新振興家業。
  • 拆案帶有民國色彩的懸疑探案劇,每集都有亮點:揭露最真實的人性
    每四集講述一個案件,都很有特點。深層次的去解剖人性,無論好壞都能看到。民國劇因為封建迷信思想的殘留,所以會有很多神秘色彩!比如第一集的西洋鬼吃人案,表面是瘦高鬼,在西方是可以變換自己身體高低的鬼,專門吃小孩子。但是在白府的死人案裡卻是一件讓人惋惜不已的悲劇。
  • 陳丹青都說讀不懂《百年孤獨》,30歲的人怎麼讀懂?
    這書我也讀過,半懂不懂、似懂非懂,懂了仿佛又沒懂,沒懂感覺又懂了一點。我也不知道自己是讀懂了還是沒讀懂。至於你懂不懂,讀完這本書,就知道結果了。01《百年孤獨》,魔幻現實主義的經典著作如果你讀書的多了,就能發現,拉美文學、歐美文學、亞洲文學有很大不同(非洲作家的書我沒讀過)。歐美文學,以經典著作代表,傾向於「基於現實寫故事」,有很多事,其實在現實中都有發生,但歐美作家喜歡在事實基礎上,添加點主觀描述,批判和揭露一下。
  • 三狼奇案:一部非常殘忍又恐怖的電影,無情揭露了人性的陰暗面
    理由非常簡單,香港電影的優點與缺點,都集中在這類電影中。因其創作環境不受限、題材寬泛深廣,總是會揭露一些避而不談的真實世間百態、直戳人心的痛點;也正因如此,很多跟風、媚俗、浮誇的粗製濫造之作,招搖過市。《三狼奇案》作為奇案題材的翹楚,因其根據真實案例改編——香港「十大奇案」之「三狼案」,本身是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的。
  • 泰劇驚悚犯罪片《禁忌女孩》,揭露人性黑暗的一面
    (圖片源自網絡)《禁忌女孩》又名《來路不明的轉校生》,該劇講述了來自未名地方的新生Nanno揭露人性黑暗的故事。該劇一共十三集,講述了十個獨立的故事,Nanno作為女主,貫穿於每一個故事裡面,最吸引人的是Nanno她既不是人也不是鬼,她有影子,並且她不會永遠地死掉。她總是以高中生的身份出現在每一所高中裡面,去放大了人們的欲望,揭示了人性的黑暗。
  • 一箱海參,揭露了婚姻裡最真實的人性
    一箱海參,揭露了婚姻裡最真實的人性文 | 晚情選自晚情新書《越自律 越自由》我也無法和她解釋這其中的門道和人性。我想起一位朋友的故事,叫她F吧!當年F和老公一見鍾情,兩人的感情非常好,羨煞一眾旁人。雖然兩人是異地的,最終還是克服種種困難,攜手走入婚姻的殿堂。那時候兩人都卯足了勁兒對對方好,F努力學習老公的家鄉菜,為老公做出一桌子豐盛美味的飯菜,看見老公吃得心滿意足,就是她最滿足的時候。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揭露人性,但是鮮為人知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揭露人性,鮮為人知俗語文化已經在中國經歷了兩千年的歷史。只要有人們聚集說話的場合,就會有俗語的產生和傳播。俗語是勞動人民通過不斷觀察事物、了解現象,並結合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種文化。
  • 蘇芩很刺耳的語錄,揭露了「人性本賤」的原因,讓人讀完感到現實
    喜新厭舊就是人類的犯賤心理,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蘇芩很刺耳的語錄,揭露了「人性本賤」的原因,讓人讀完感到現實!文字如下:你可以善良,但別太大方!否則會讓身邊的人覺得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人性本賤,當你開始遷就別人,他們反而會變本加厲的為難你。所以,守住自己的原則、做一個不那麼好說話的人,反而能幫你贏得更多尊重!
  • 天道:越有本事的男人,越懂得向這3種人「低頭」,讀懂受益一生
    這不是所謂的「慫了」,做到對某些人示弱,其實是一種智慧,畢竟「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要懂得內斂的智慧,才能收穫更多,人生自然越爬越高。古往今來的事實證明,越有本事的男人,越懂得向這3種人「低頭」,想要事業有所提升的男人,都應該看看,讀懂受益一生。
  • 《易經》不可破的10條「天規」,越早知道越受益
    《易經》不可破的10條「天規」,越早知道越受益《易經》作為中國文化中傳承最久遠,意義最神秘的一門學問,我們聽過太多它的傳奇。譬如兩儀四象八卦、再譬如陰陽五行、河圖洛書、太極圖等等等等。它們神秘晦澀,卻又引人遐思。似乎好像只要得到了《易經》真傳,就能預測未來,避禍就福。
  • 胡雪巖的3句話:告訴你的人性的弱點,讀懂了人生路會越走越寬廣
    胡雪巖的3句話:告訴你的人性的弱點,讀懂了人生路會越走越寬廣說起「紅頂商人」,由於他的特殊性,可以一手官印,一手算盤,也就是可以同時擁有二個身份:官員與商人,一邊朝廷上做官,一邊市場上經商,二不誤。能獲得如此特殊待遇的之人,在歷史上是屈指可數的,畢竟對人被封之人來說,本事本領絕非一般之人可比的。
  • 俗語:「貪酒不顧人」,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早就看透了人性!
    貪財不顧親這便是它們的下一句,這句話可以說,充分的揭露了人性以及現實。總的來說,這句」貪酒不顧人,貪色不顧身,貪財不顧親「,給我們起到了很好的借鑑作用,值得我們後人學習,然而在那些年代,先人們就能用簡短的三句話,把人性提煉的如此精準,更值得我們後人敬重。
  • 300年前的明代禁書,曾瘋傳街頭巷尾,揭露真實人性
    之所以講編著,是因為三言許多篇目並非馮夢龍原創,而是收集了唐宋元以來許多流傳已久的傳奇、小說、話本,進行再創作、再加工。就像《警世通言》中收錄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起源於唐,演繹於宋,在元末明初已經是非常成熟的話本小說故事,馮夢龍對原有故事進行了細節化、書面化改編,才形成了今人熟悉的白娘子故事。
  • 這本被禁30年的情愛小說,用「性」揭露人性……
    谷主麥家曾說:「一部作品要走向世界,首先要作家走入人心,以最誠懇的姿態去挖掘人性的深度。」九十多年前,一部以「性」寫「人性」的小說,因為描寫過於露骨,一度被禁。經過時間的錘鍊,它的文學價值終於被正視。今天,阿谷君就要和你分享這本關於人性的經典之作。來源:Kindle雜誌公社(ID:Mag10000)「你不恨我吧?」
  • 中國古代神仙鬼怪、神話傳說、民間精怪故事珍藏版古籍105本
    本來如果單是這樣,雖然亂是亂些,但分清體系之後還是可以理順關係的,問題就在於,神話的主要傳播發展方式並不是宗教典籍,而是民間的口耳相傳,而普通民眾在講述這些神話故事的時候可不會分什麼宗教,體系,只要是神,那就屬於民間神話,而且民間神話並不止於傳播,還有創造,這就使得中國傳統神話體系越傳越亂。舉個例子,大家耳熟能詳的《封神演義》。
  • 俗話「兔子不吃窩邊草」,卻不知下句才是精華,揭露了人性險惡!
    今天我們所說的這一句,我們大家肯定都聽說過,它就是「兔子不吃窩邊草」,這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句話,表面意思就是兔子是不吃自己窩邊的草,因為這些草是保護自己的,也來告誡壞人不要在家門口做壞事。這句俗語其實還有下一句,但是很少有人熟知,因為它揭露了人性的險惡。在清朝後期,政府腐敗,沒有作為,於是西方列強用火器打開中國的大門,於是爆發了戰爭。
  • 魯迅對於人性的2句名言,我們讀懂了,也就成熟了
    文章作者:琢磨君(助力個人成長,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年少時候,我們缺乏閱歷,不懂社會和人心,因此很難讀懂魯迅先生的作品。真是「年少不懂魯迅,讀懂時已不是少年」,我們越去品讀魯迅作品,越能領悟人生。魯迅先生經常是一句話一針見血,點破了人性,讓人醍醐灌頂、讓人不寒而慄。比如說,魯迅先生對於人性的這2句名言,我們讀懂了,也就成熟了。要想讀懂人性,記住魯迅的這兩句話,就可以了。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兒童必讀:一本家喻戶曉的民間傳統繪本故事《十二生肖的故事》
    白鬍子神仙叮囑動物們,「來的越早,排的越靠前,要是來晚了就排不上了。」在那個時候,貓和老鼠還是住在一起的好朋友。貓很想當第一,但是他整天迷迷瞪瞪的就喜歡睡覺,於是毛對老鼠說:「我馱你到天宮去吧,你可記得叫我啊。」老鼠同意了。
  • 心理測試越複雜 越能揭露真實的自我?
    你一定點開過「從你最喜歡的動物判斷你的性格」這種連結,或者填過「看看你是外向型還是內向型人格」的性格評估表。人們總喜歡通過這些個性小測驗來進一步了解自身,認為內心深處一定隱藏著一個「真實」的自己。因此這些聲稱能揭露內心世界的小測驗自然會對人們產生吸引。但心理學家注意到,這些聲稱能揭露「真實人格類型」的小測驗其實有很多明顯的紕漏。
  • 東鄉語民間故事《 嬌嬌女》
    《姣姣女》的故事在甘、寧、青地區各民族中流傳很廣,有深厚的群眾基礎,這個故事變異較多,在東鄉族中流行有唱有說的本子,比較完整,且有濃鬱的東鄉族特色。這部長詩用韻散相間的說唱體,通過公婆虐待媳婦的婚姻家庭悲劇,控訴了封建社會的階級壓迫,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這首長歌深厚細膩,哀惋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