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禁書,從先秦的「挾書律」到清代的文字獄,中國禁書史走過了一條漫長的道路。這其中,以在民間瘋傳於街頭巷尾、具有神秘色彩的明代禁書最為突出。
這些書之所以被禁,無非是觸犯了統治者的政治利益,或是碰到了封建倫理道德的高壓線。但放到今天來看,卻往往包含了最真實的人性。從另一個角度看,起到了補充傳統經典文學市井作品之遺憾的作用。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部奇書——「三言二拍」,來講講大家喜聞樂見的故事,來聽聽古代老百姓、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準確的說,三言二拍不是一本書,而是五本書。「三言」是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作者是明代的馮夢龍。「二拍」指的是《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作者是和馮夢龍同時代的凌濛初。
按照學術一點的說法,三言二拍是古代短篇白話小說集,它是中國小說史的一座豐碑,歷來被研究通俗文學的人所推崇,是中國古代短篇小說的集大成者。
02
奇書出世
三言二拍中首先寫出來的是馮夢龍的三言。說寫還不恰當,準確的說,是馮夢龍收集、整理並加以修改創作的三言。我們先說說馮夢龍,他是蘇州人,明代著名的小說家,是中國通俗文學領域的代表人物。
他有多厲害呢,這麼說吧,在通俗文學領域,他的地位就相當於李白、杜甫之於唐詩,相當於蘇軾、辛棄疾之於宋詞,是中國通俗文學史上繞不開的人。他呢,這一輩子就是個秀才,臨老才被授了個小縣縣令,在仕途上基本上沒啥作為。
但他創作、整理了近千萬字的通俗文學作品,領域涉及戲曲、小說、民歌、時事等等等等。我們現在熟知的崑曲《牡丹亭》,就是採用的馮夢龍的定本。總之,這就是個很牛的人。
明代手工業、商業發達,隨之而起的是城市經濟的發達,城市規模不斷的擴大,據史料記載,明代南京、北京的人口都超過了百萬。這樣,人口一多,市民階級不斷擴大,市民們的娛樂需求也就不斷的增多。而看戲、聽評書、看小說就成了最受推崇的娛樂方式。這就是為什么元代以來,中國戲曲、小說迅速發展的原因。
雖然對小說的需求量逐漸增多,但當時的小說,尤其是短篇小說,質量都非常差。要麼是太假了,「荒誕不足信」;要麼是內容太色情,「穢褻不忍聞」。正是基於這樣的情況,馮夢龍廣泛的收集宋代以來的話本,也就是說書人的講稿,以及民間故事、傳說,野史雜文,並加以修改潤色。高興的時候,自己再動手創作兩篇,於是就形成了《喻世明言》這本書。
這本書一共四十卷,每一卷講一個故事。結果這本書一出來,馬上就成了暢銷書,一時間洛陽紙貴,出版商人們賺得是盆滿缽滿。因為第一本書《喻世明言》廣受好評,所以馮夢龍又陸續推出了《警世通言》和《喻世明言》兩本書。與第一本書一樣,都是每本書四十卷,每一卷講一個故事。所以三本書加起來一共一百二十個故事,合稱「三言」。
03
商人們的勝利
因為「三言」的大賣,激起了其他出版商人的野心。他們聯繫了另一個在通俗文學領域非常著名的人物,凌濛初。這個凌濛初呢,遭遇跟馮夢龍倒是很像,一輩子也就考了個秀才,在仕途上也是個沒啥作為的哥兒們。
但他對馮夢龍很推崇,在《初刻拍案驚奇》的序裡邊,他尊敬地稱馮夢龍為「龍子」。我們知道,古代可不是什麼人都能稱子的。孔子、老子、莊子、韓非子,那可都是開山立派,影響千年的大能。凌濛初稱他為「龍子」,足可見對馮夢龍的崇拜。
事實上,凌濛初在寫《拍案驚奇》的時候就發現,馮夢龍確實是太牛了,因為他基本上把各種可用的小說、故事、野史全部用完了,搞得他基本上沒啥可以再用的材料。於是不得已,凌濛初只好自己進行獨立的故事創作。所以「三言」跟「二拍」還不太一樣,「三言」主要是收集彙編,而「二拍」大多數是凌濛初自己的原創故事。
《拍案驚奇》寫好以後,凌濛初是有點小忐忑的,怕得不到認可。於是他先找到自己的幾個朋友,把寫好的書先讓他們看看。結果朋友看了拍著桌子說道,這真是一本奇書啊!凌濛初這才放下心來,把寫好的書交給出版商,並把這本書取名叫做《拍案驚奇》。
果不其然,《拍案驚奇》問世以後,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市場上一片叫好!書商們見此情景,再跟凌濛初商議,讓他再寫一本類似的書。於是凌濛初再次揮筆,寫出了《二刻拍案驚奇》。這就是「二拍」的由來。
平心而論,馮夢龍的確是一個天才,他想像豐富,文筆細膩詼諧,又深諳世態人心,所以能夠在文學史上留下不朽的聲名。「三言」的故事雖然大部分來自宋元的話本和民間的傳說,但他的潤色和修改才是使得「三言」流傳的最主要的原因。
而凌濛初的作品大都是他獨立創作,難能可貴,但一個人的思想終究比不上大眾的智慧,所以「二拍」的廣度和深度都比「三言」略微遜色。所以總體上來說,「三言」的藝術成就是要高過「二拍」的。
04
古代的故事會
好了,說了這麼多,我們再來看看「三言二拍」的具體內容。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姑且稱作一本吧),它講了些什麼東西,又有些什麼價值呢?
正如我們剛剛提到的,它是一部短篇小說集,小說集嘛,就是由一篇一篇短篇小說組成的。簡單來說,它就像是古代版的《故事會》。在當時,這樣的短篇小說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追捧。按我們現在的話說,是市民階層所「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
看「三言二拍」的人,遠遠超過讀四書五經的人。這也很能理解,畢竟正常人都會覺得世事人情、紅花綠柳遠比啥之乎者也、宗廟祭祀來得可愛親切。但這也是中國文化一個很奇怪的地方,明明佔了絕大部分讀者群的小說,卻一直被稱作是「非主流」,哪怕它的數量已經很多,藝術成就也很突出。
而讀者群較少、少有人愛讀、佶屈聱牙的四書五經,卻一直被稱作「主流」。所以,實際上中國的古代的「主流」和「非主流」與真實的歷史,從來都是割裂的。這不僅反映在文學領域,歷史領域、思想領域也都是一樣的。
我們接著說「三言二拍」裡的故事。這些故事包含了家庭、財富、愛情、友情、背叛、鬼神、命運、哲理等等等等。翻開三言二拍,就像是走進了一個五光十色的世界,它向你展示了古代世界的方方面面。
你仿佛走進了一幅市井生活的長卷,叫賣聲,聒噪聲,不斷傳來;這邊挑擔子的賣貨郎找你推銷,旁邊乞丐衣衫襤褸的伸出髒手,前面麵攤還冒著熱騰騰的蒸汽,又或者哪個姑娘推開窗,一不小心掉下個支窗棒,砸到你身上,於是敷衍出一段離奇的故事……
在這裡,人心的參差多態,高尚和卑鄙,理智與激情,甚至連穢褻與不堪都活生生的擺在你面前,讓你瞠目結舌,既而又感慨良多。讀三言二拍,或者說讀小說,就是把自己代入的一個過程。
席慕蓉文藝的說法叫做「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又或者說如前兩天比較流行的段子,叫「去過過兒過過的生活」,讀故事,就是去體驗人生,豐富人生。
05
光怪陸離的世界
這裡的故事曲折離奇而又合情合理。世界上居然有像磨盤一樣大的烏龜殼,關鍵是這個烏龜殼一來二去,最後居然賣了五萬兩白銀,折合成人民幣就是兩千萬!這到底怎麼回事?
明明去偷狗被主人捉住,主人反而低聲下氣,奉上金銀,這其中又有什麼緣故?漁家女去茶樓喝茶,明明清香可口的茶,她卻高聲說茶水有毒?
撿到人家的錢包歸還,滿以為人家會大加感謝,誰知道失主竟然倒打一耙,說少了東西,要撿到錢包的人加倍賠償。結果經過縣官的巧妙判定,失主為何最終分文未得?你以為故事已經結束,沒想到又峰迴路轉。你以為如你猜想,沒想到卻出人意料。
除了這些,這本書也講高山流水的友情,講商人的堅守誠信,講堅貞不渝的愛情,講血濃於水的親情。大俗之人看得,大雅之人也看得,這本書就是本雅俗共賞的書。
更鄭重一點地說,事實上,這本書所形成的文化心理,文化內涵,已經深刻的影響了中國的市民社會。比如出自書中的話「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等等,都已經深入到平民社會的血脈裡。
香港旗幟上的紫荊花,代表著兄弟和諧的觀念,就是出自《拍案驚奇》中紫荊樹的故事。
06
三言二拍的意義
對於層次更高的人來說,更為重要的是,你會在裡面發現一個廣闊的世界,發現直到今天還值得探討的話題。故事只是表面,所有的情節背後,展現的不過是你對生命的看法。
寫這本書的時候,馮夢龍自序到「雖小誦《孝經》、《論語》,其感人未必如此之捷且深也」。意思是說,哪怕你會背《孝經》,會背《論語》,但這並不代表你會盡孝,你會行仁。在某種意義上,這些經典反而不如這些故事來得動人。這些經典的作用,所引發的思考,未必就比這些故事來得深沉。
「三言二拍」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豐富的土壤,給了我們太多經典的故事。它足夠廣闊,廣闊到生命的方方面面,廣闊到能引起我們各種的思考。其實,哪怕到了今天,我們又何嘗不是一幕又一幕的在上演著這些故事。
我們所思考的這些事情,茶米油鹽、喜怒哀樂、權力財富、甚至激情淫慾,哪一樣不是他們思考和經歷過的?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故事,看看不一樣的時代,和同樣的人心。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三言二拍》的版本,選用尚友堂刊本的影印本為底本,進行了精心專業的整理,全文無任何刪減。原作為半文言讀物,讀起來韻味十足。
此外,因原本中的「眉批」與「行批」全部收入,真正做到零障礙閱讀,讀起來像讀小說版般流暢,讓人回味無窮。封面設計賞心悅目,置於家中收藏學習,亦可饋贈好友。
讀之,可規避彎路,可警戒自省,學會用多種思維的角度來解決問題
有人說在《三言二拍》中看到了欲望;有人說,這部書裡的煙火氣息與物慾愛情,太讓人陶醉;還有人說,這實在是一出在道德與心理上,幾乎完全協調的人間戲劇。
我不知道你看了這部書後會怎樣說,也許你能看到風俗人情與時代變遷,也許你能看到真情實意與披荊斬棘,也許你能看到市井生活與人間不易。
無論看到什麼都好,何不先看了再說。
現在下單,粉絲優惠價128元,點擊下方橫條進入購買